中国特色保护性耕作技术_高焕文
- 格式:pdf
- 大小:177.44 KB
- 文档页数:4
保护性耕作技术一.保护性耕作旳概念和意义1、保护性耕作旳概念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耕作,实行少免耕施肥播种、病虫害防控和深松等为重要内容旳保护性耕作措施,是改善土壤构造、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能力、减少风蚀水蚀、节本增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旳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懒汉式种田法)。
2、保护性耕作旳意义由于老式农业旳过度耕作,加剧了干旱地区旳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旳恶化,如何有效地避免水土流失,增长土壤蓄水能力,提高水旳运用率,是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旳核心。
实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减少风蚀导致旳土质流失,可以多蓄天上水、保住地中墒和提高土壤水旳运用率,又能增长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构造,是发展干旱地区农业最经济、最有效、最现实旳措施,同步,也可有效减少沙尘暴旳发生,可以有效减少地表裸露,减轻风蚀强度,减少空气中浮尘含量,减少沙尘天气发生旳强度和频率;减少耕地表土流失量,减少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旳流失,可持续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性耕作旳好处(1)减轻农田水土侵蚀。
通过农田免耕和秸秆覆盖有效控制了农田水土流失,并起到克制农田扬尘作用。
(2)提高农田蓄水保墒能力。
免耕覆盖改善了土壤孔隙分布,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增长土壤蓄水量。
(3)提高农田耕层土壤肥力。
秸秆还田及减少动土次数可以提高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
(4)省工、省时、节本增效。
通过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和复式作业,减少机械动力和燃油消耗成本,减少农民劳动强度。
减少作业工序,亩均减少作业成本15-30元,与老式耕作相比增产5%以上。
宁城县自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
十几年来,重要开展了以留茬免耕、秸秆还田、秸秆编织覆盖免耕播种为重要模式旳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工作,实行面积逐年扩大,示范效果明显。
到推广面积已达到50万亩。
运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比老式耕作省2-3道工序,减少费用20-40元/亩。
技术推广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热和玉米生长情况的影响李祯(呼伦贝尔市农牧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摘要: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促进农业的发展,改变农业的耕种方式,提高土壤的质量,提高农作物亩产量,这些都是我国在致力研究的东西。
在早年间,我国提出了保护性耕作这一概念,为了让土地可以重复利用,保证土壤的营养以及下一年的产量,我们要实行保护性耕种。
常用的保护性耕作有很多方法,比如说免耕不覆盖、高留茬免耕不覆盖等。
以辽宁省的一块试验田为例子,通过对这片试验田的观察,发现了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热和玉米生长情况都有所影响。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土壤水热;玉米生长1国内国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概况1.1国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其实保护性耕作技术不是由我国提出的,最早是在美国。
早在20世纪初,由于人类的过度耕种环境都被破坏了,沙尘暴席卷了大半个美国,美国的大部分农田都遭到了破坏,这件事情就是震惊了整个世界的“黑风暴”,正是由于这件事情的发生给人们敲了一个警钟,让人们明白了不能过度耕种要对耕地进行保护。
所以,更多的农业方面的专家,对于耕地如何进行保护,如何促进耕地可重复利用进行了研究,最终提出了保护性耕作。
1.2国内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不理想,比较干旱,我国的农业也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
所以,我国的农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说降水比较少、土壤比较贫瘠、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等等。
而且我国的人口众多,这就说明我国需要大量的粮食,因此我国的农田也开垦得比较过度,使用不恰当的耕种方式破坏了我国的农田,而且由于大部分土地都做了农田,所以我国的植被覆盖率较少,土地荒漠化现象也比较严重。
我国的种种现状都说明了我国要大力保护农田,我们国家对这农田的保护工作也十分重视,我国是很有必要实行保护性耕作的。
为了彰显我国对保护性耕种的重视程度,每一年我国都会拨大量的经费,让农业工作者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而且我国还引进了很多的配套设施,建立了大范围的试验田,就是了提我国作的技&我国农田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者:李洪文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11年第08期保护性耕作是在地表有作物秸秆或根茬覆盖情况下,通过免耕或少耕方式播种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
其主要目的:一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增强土壤抗旱能力,提高粮食产量;二是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减少土壤风蚀、水蚀,保护生态环境;三是减少作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根据保护性耕作技术原理和不同区域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实践,制定六大适宜区域的关键技术要点和推荐技术模式如下:一、东北垄作区(含东北水田区)本区域的主要问题:季节性干旱;长期翻耕形成犁底层,耕层变浅;黑土地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等。
(一)关键环节技术要点1. 休闲期尽量少动土,最好免耕;秸秆覆盖,以多蓄纳雨雪,减少水分蒸发。
若留茬覆盖,尽量留高茬;若进行深松,须有合墒器,以减少水分蒸发。
2. 播种期鼓励采用免耕方式直接播种。
在秸秆量大、秸秆覆盖不均匀、土壤不平整的情况下,为提高播种质量,可适当采用少耕法以减少地表秸秆覆盖量或平整土地。
3. 田间管理期根据当地生产实际,进行间苗、追肥、病虫害草防治等。
为打破犁底层、减少土壤板结、蓄纳雨水,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情况下,可进行深松。
4. 收获期可在收获的同时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作业,粉碎后的秸秆应抛撒均匀。
(二)推荐技术模式1. 原垄少耕灭茬播种。
秸秆或留茬覆盖越冬,春季在原垄进行少耕播种,但要尽量减少动土量,以降低水分蒸发和作业能耗。
2. 原垄错行免耕播种。
秸秆或留茬覆盖越冬,春季错开原有根茬免耕播种。
3. 原垄免耕播种。
碎秆或留茬覆盖越冬,春季在原垄上直接免耕播种。
4. 东北水田少耕栽植。
秋季稻田免耕板茬越冬,插秧前,采用水田带状旋耕机进行带状旋耕、施肥镇压作业,经过泡田后,在旋耕带进行插秧。
二、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区本区域的主要问题:春季干旱严重,影响适时播种,易导致露籽和出苗难、成苗率低;农田风蚀严重、荒漠化趋势加剧等。
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作者:刘春丰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29期刘春丰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农业机械的生产制造也抓住机会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的进程,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能够在节约土地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还在节省生产成本、延长土地使用寿命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保护性耕作主要的技术内容1、秸秆覆盖秸秆覆盖,就是将前茬作物的秸秆在进行粉碎后,均匀的覆盖在地表,以达到培肥地力,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的无效蒸发,同时也能够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
其具体操作方法为,将30%以上前茬作物的秸秆或残茬覆盖在地表,主要有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整秆还田覆盖;留茬覆盖等三种覆盖方式。
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此技术适合作物产量较高的地区,如秸秆量过大或地表不平时,粉碎还田后可以用圆盘耙进行表土作业;春季地温太低时,可采用浅松作业。
还田方式可采用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装置和秸秆粉碎机作业两种;整秆还田覆盖适合冬季风大的地区,人工收获作物后对秸秆不做处理,秸秆直立在地里,以免秸秆被风吹走,播种时将秸秆按播种机行走方向撞倒,或用人工踩倒;留茬覆盖在风蚀严重及以防止风蚀为主,且作物秸秆需要综合利用的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采用机械收获时留高茬+免耕播种作业、机械收获时留高茬+粉碎浅旋播种复式作业两种处理方法。
2、以松代播以松代播主要有深松、浅松和旋耕作业等三方面。
深松技术根据不同农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多年的面更地块可每隔2-3年莘松一次,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对新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可能有犁底层的存在,应先进性一次深松,深度30-35厘米以打破犁底层。
由于其作业是在有残茬或秸秆覆盖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就要求深松机要具有较强的防堵性能,或是使用秸秆粉碎深松及一次同时完成残茬或秸秆粉碎和深松两项作业。
浅松的主要作用是为了碎土平地,实现良好的种床,减小表土容重,提高播种质量和效率,以及清除杂草提高表土低温的作用;旋耕技术应尽量减少使用,因其在作业后,会使秸秆的覆盖率减少过多,降低了保水、保土、保肥的效果。
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范文保护性耕作是指通过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形改造技术及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综合配套措施,从而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并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农业技术。
下面带来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范文。
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1近三年来,我们始终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立足实际,加强领导,深入开展“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使我市保护性耕作取得了新的突破,连续三年被评为省保护性耕作先进单位。
国家农机化司司长宗锦耀、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首席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焕文都对我市的保护性耕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近三年来的主要工作及措施(一)加强领导,充实健全保护性耕作组织工作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工作的领导,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项目任务的圆满完成。
2010年,根据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对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充实。
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副市长挂帅,农机、农业、水利、财政等部门及项目镇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部门配合协调等;技术指导小组由农机、农业等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技术指导。
同时,继续加强莱西市保护性耕作项目办公室建设,从优化人员、改善办公条件等方面入手,提高保护性耕作办公室的工作能力和质量,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
(二)认真制订项目实施方案,落实项目实施任务。
按照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要求,分别制定了各年度《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方案》。
将年度工作进行了计划和安排,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措施,明确了年度保护性耕作工作的重点和关键环节。
落实了项目示范区和示范区建设任务。
对示范区实施的技术模式、机具购置补贴办法程序、机械作业组织办法等进行了落实。
为规范项目实施有关方的关系和行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还与项目示范镇签订了《莱西市保护性耕作项目合同》,用合同的形式,确定规范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为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保护性耕作土壤水分模型
李洪文;高焕文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6(001)002
【摘要】在2年初步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山西寿阳县年雨量,气温和蒸散量的分析,建立了保护性耕作土壤水分模型及其相关子模型。
用此模型能预测特定地区作物各生长阶段的土壤含水量,任意年的降水量,任一天的平均气温和年蒸散量与径流量。
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此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各种耕作处理下土壤水分的变化情况。
【总页数】6页(P25-30)
【作者】李洪文;高焕文
【作者单位】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2.7
【相关文献】
1.旱地保护性耕作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平衡模型 [J], 王晓燕;高焕文;李洪文
2.晋西南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J], 辛未冬;李红娟;贾绍辉
3.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水分和呼吸的影响 [J], ZHANG Wenli;JIA Shuxia;ZHANG Yan;GUO Yafei;ZHANG Shiquan;KAN Haibo
4.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水分和呼吸的影响 [J], 张文丽;贾淑霞;张延;郭亚飞;
张士权;阚海波;;;;;
5.保护性耕作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模拟研究 [J], 王钧;李广;聂志刚;刘强;闫丽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旱地保护性耕作土壤风蚀模型研究
臧英;高焕文
【期刊名称】《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年(卷),期】2006(024)002
【摘要】在分析国外风蚀模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保护性耕作的风蚀模型.该模型以小时为步长,根据气象数据、地表土壤水分、秸秆残茬覆盖率及地表粗糙度,模拟不同耕作体系下农田土壤风蚀流失量情况;针对保护性耕作的特点,考虑到残茬覆盖对土壤含水量和地表粗糙度的影响;通过田间风蚀测定数据的验证,证明所建立的保护性耕作风蚀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
【总页数】7页(P1-7)
【作者】臧英;高焕文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2;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1
【相关文献】
1.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风蚀影响的研究 [J], 王丽学;苏玲;张欢;方明
2.甘肃河西冬小麦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影响的风洞试验研究 [J], 黄高宝;于爱忠;郭清毅;杨荣
3.北京周边保护性耕作防治土壤风蚀效果监测研究 [J], 冯晓静;高焕文;李宏文;王晓燕
4.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风蚀影响的室内风洞实验研究 [J], 赵云;穆兴民;王飞;蒋冲;刘振东;李锐
5.保护性耕作下农田土壤风蚀量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初报 [J], 李琳;王俊英;刘永霞;周继红;韩烈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垄作保护性机械化耕作技术中玉米根茬处理模式罗红旗;高焕文;沈晓红【摘要】通过分析玉米根茬处理技术的现状,结合垄作保护性机械化耕作的特点,提出了苗带浅旋处理玉米根茬模式及大垄多行种植技术避茬播种模式,并分析了两种模式实施的可行性及其各自的特点.【期刊名称】《农机化研究》【年(卷),期】2008(000)008【总页数】4页(P208-210,214)【关键词】垄作保护性耕作;根茬处理;玉米;机械化【作者】罗红旗;高焕文;沈晓红【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北京,100037;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北京,100083;北京工商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22.90 引言垄作与保护性耕作相结合是解决传统垄作保墒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
该技术的增产机理及技术优点主要是增温、保墒、聚肥、改土、集流和防蚀,有效地解决了高寒缓坡旱区地温低、墒情差、肥力薄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具有显著的增产效益[1]。
在我国推广的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中,收获玉米后进行下茬作物播种时,要解决在有玉米根茬的未耕地上实施免耕播种的问题。
因为粗大而结实的玉米根茬位于耕作层中,播种作业时,开沟器遇到根茬容易发生堵塞,严重时无法正常作业,所以在玉米根茬地播种时需要对根茬进行处理,以便提高下茬作物的播种质量和播种机的通过性能[2]。
通过根茬处理,打破根须与土壤形成的团块,将有利于后续种床准备的作业,提高播种机特别是免耕播种机的通过性和播种质量。
国外的免耕播种机主要通过机具的自重驱使根茬处理装置进行破茬,国内使用的一般是中小型的播种机,使用被动式根茬处理装置的效果不佳,甚至不能进行有效作业。
本文拟提出两种玉米根茬的处理模式,以解决当前垄作保护性机械化耕作技术中根茬处理存在的问题。
1 玉米根茬处理技术现状1.1 传统的根茬处理技术传统的根茬处理方法主要有4种:一是利用犁将茬扣到地里,任其腐烂;二是用刨茬锹把茬刨出或用拉茬机将茬原地割断,在无运力条件下由人工集堆放火烧掉,这种形式将有机质烧掉;三是先用拉茬机将茬根割断,再使用重耙或轻耙把茬子粉碎,最后通过平翻或起垄将茬子埋入土层里,这种形式灭茬效果较好,但作业环节多,对土壤压实严重[3];四是机械化根茬还田技术[4]。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原理、技术与发展中国农业大学高焕文我们要进行保护性耕作,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保护性耕作,也就是明白保护性耕作的定义和原理。
一、一场耕作技术的革命从人类历史到现在,已经有3次耕作革命了。
从不耕作到刀耕火种是一次革命,从刀耕火种到传统人畜力耕作是第2次革命,从传统人畜力耕作到传统机械化耕作,这又是一次大革命。
尽管我们目前还没全面实现机械化,但产量也是明显上去了,所以说传统机械化耕作,在我们人类的耕作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传统机械化耕作到保护性耕作,是又一次革命。
也就是说,保护性耕作是耕作技术的第4次革命。
保护性耕作的实质:把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不考虑自然的机能,发展到利用自然的能力,人类的耕作措施与自然能力协调发展。
扭转传统耕作发展了生产,损害了环境,降低了土地生产力的局面,转变为发展生产、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局面。
根茬越多,蚯蚓越多,地就越疏松,这个疏松土壤的工作由生物去做,那么人只需要保证地表的平整就可以了。
二、保护性耕作的定义国外保护性耕作的定义: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耕作技术。
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定义:对农田实施免耕、少耕,用农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松土原理,主要是以下几方面:1)根系松土,作物的根系腐烂后,留下大量孔道,时间愈长,孔道愈多。
但一经翻耕,全部破坏。
2)蚯蚓松土,蚯蚓不断挖掘孔道、疏松土壤,创造更好的耕层。
3)结构松土,保护性耕作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有利形成稳定疏松的耕层,不容易压实、回实。
4)胀缩松土,土壤冬冻春融,干湿交替,使土壤疏松、空隙度增加。
搞保护性耕作,不能几年翻一次,一旦翻了,那么就有可能前功尽弃,因为保护性耕作是需要自然松土的,一般情况下一年看不出来,但5年后效果就明显了。
只要有庄稼,秸秆覆盖地表,生物根系、蚯蚓就会在土壤中形成大量孔道,起到松土的效果。
农业部召开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座谈会
万平;周建东
【期刊名称】《农机科技推广》
【年(卷),期】2007(000)007
【摘要】7月2~3日,农业部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座谈会在银川召开,农机化司副司长张天佐,部计划司、农垦局、农机推广总站和中国农业大学的有关领导、专家,以及全国22个保护性耕作规划省区和新疆建设兵团的30多名代表参加了
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旨在对草拟上报国务院的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进行研讨。
【总页数】1页(P14)
【作者】万平;周建东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可持续增产技术——关于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的思考 [J], 高焕文
2.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年)》[J], 《当代农机》编辑部
3.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工程科技信息中心在苏州组织召开农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座谈会 [J], 谭利伟;
4.大力推动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在山西召开 [J], 曹建军
5.农业部召开“2016年农业部兽医系统领导班子座谈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致力于保护性耕作的领头人——记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
高焕文
林菲;园园
【期刊名称】《农机科技推广》
【年(卷),期】2009(000)010
【摘要】@@ 人类历史发展至今,从不耕作到刀耕火种的第一次耕作革命,到传统人畜力耕作的第二次革命,到传统机械化耕作的第三次耕作革命,完成了农业生产的一次次飞跃.保护性耕作,是耕作技术的第四次革命,将把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转变为利用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
【总页数】2页(P62,64)
【作者】林菲;园园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培养专业化农机手迫在眉睫r——专访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韩鲁佳教授 [J], 柴帆
2.大地的福音:保护性耕作——访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首席专家高焕文教授 [J], 孙维福
3.立足农机科研构建先进体系r——记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宋建农 [J], 田静
4.先行者的足迹——记我国保护性耕作领头人高焕文教授 [J], 陈宝国
5.养殖业要生产“放心原料”——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加工学院院长南庆贤教授[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