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曲》的曲式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963.50 KB
- 文档页数:3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和德沃夏克的《幽默曲》音乐对比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和德沃夏克的《幽默曲》的音乐对比赏析,引导学生体会管弦乐器如何表达音乐主题,以及乐曲精妙的和声配置对曲调的衬托作用。
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去感受音乐艺术之美,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及音乐创新能力。
关键词:《野蜂飞舞》《幽默曲》对比赏析审美鉴赏一、《野蜂飞舞》、《幽默曲》作品简介《野蜂飞舞》最初是一首管弦乐曲,该曲是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贝奇,为其创作的歌剧《沙皇萨尔坦的故事》第3幕第1场中的一段插曲。
乐曲描述了被陷害而流落荒岛上的王子在天鹅公主的帮助下化作一只野蜂后,勇敢地越过海洋去报仇。
作品展现出作曲家极为精湛的音乐创作技巧,作品由灵巧且时断时续的弦乐伴奏,衬托单簧管忽高忽低的半音持续行进,又时而营造出音乐在同一音高盘旋的效果,最终整首乐曲惟妙惟肖地刻画出野蜂飞舞时的场景——时而急促、时而停滞、时而盘旋的嗡嗡声。
同时作品以幽默诙谐的音乐语言展达出王子在寻找父亲时激动而焦急的心理活动。
乐曲《野蜂飞舞》伴随着歌剧《沙皇萨尔坦的故事》的问世而受到世界音乐界的广泛追捧,此后,该曲被诸多音乐家改编为钢琴、小提琴、大提琴、手风琴等不同器乐曲,并以此展现音乐家高超的器乐演奏技巧。
钢琴曲《幽默曲》的作者是十九世纪初捷克伟大的音乐家安东尼.德沃夏克。
在这一时期,担任美国纽约音乐学院院长的德沃夏克,正醉心于研究充满悲怆、温柔、热情、虔诚、欢乐的黑人民间音乐,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创作主题。
在此背景下,德沃夏克于1894年回家乡度假,当置身于清新幽静的田园生活氛围时其心情极为舒畅,进而接连创作了八首轻松、愉悦、风趣的幽默曲,而作品也蕴含着作曲家对祖国家乡的深厚热爱之情。
十九世纪之后,幽默曲作为器乐独奏曲题材形式展现出恬淡、朴素、愉快的个性而被更多的人所喜爱。
通常幽默曲采用2/4拍或4/4拍活泼的节奏,使不同乐段的音乐表情变化极为丰富。
90赵文雪:浅析德沃夏克《幽默曲》(Op101.No7)浅析德沃夏克《幽默曲》(Op101.No7)赵文雪(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0)作者简介:赵文雪(1998-),女,河南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摘 要】捷克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德沃夏克是19世纪伟大的作曲家,他所创作的钢琴小品《幽默曲》(Op101)中的第七首因旋律纯朴可爱、脍炙人口而广泛流传。
本文立足于德沃夏克的《幽默曲》(Op101.No7)这部作品,对德沃夏克的生平以及他创作的这部作品进行曲式结构方面、和声配置方面以及演奏要点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德沃夏克;《幽默曲》;曲式结构;和声分析;演奏要点中图分类号:J6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9-0090-01一、作者简介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1841-1904年)出生于布拉格附近的内拉霍奇夫斯镇。
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同时也是捷克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所创作的音乐体裁涉及多种类型,主要有9部交响乐、5首交响诗、11部歌剧、11部清唱剧、6首协奏曲、32首重奏曲以及大量的舞曲、序曲、声乐曲、钢琴曲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作有《第九交响曲》《幽默曲》《斯拉夫舞曲》《b 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等。
他的音乐蕴含了极强的民族性及民族特点,平易朴实、旋律极其优美,并且音乐风格具有明朗性。
他对民族乐派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简析《幽默曲》(Op101.No7)德沃夏克一共创作了八首《幽默曲》,其中最出名并广泛流传的是第七首。
这部作品创作于德沃夏克度假时期,作品结构短小精致,音乐材料别出心裁。
多次运用32分音符和休止符的节奏使整首曲子听起来节奏欢快,调性明了,听起来十分优美高雅,但又不失幽默与质朴。
(一)曲式结构《幽默曲》(Op101.No7)是一首复三部曲式结构的作品,分为首部、中部、再现部。
德沃夏克《幽默曲》赏析
初一(9)班孙涵钰“幽默曲”是十九世纪以后逐渐兴起的一种音乐体裁,多采用2/4或4/4拍子,以各个段落的表情极富变化为特征。
是一种富于幽默风趣或表现恬淡朴素、明朗愉快的小型器乐曲,表情变化鲜明,且富于歌唱性。
不少作曲家都写过这样的作品,最脍炙人口的恐怕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钢琴独奏曲《八首幽默曲》了。
1894年夏,德沃夏克从美国回到祖国度假,心情舒畅,写下这组钢琴小品。
其中的第七首尤为动人,后被改编为大提琴、小提琴、单簧管等乐器独奏曲,特别是克莱斯勒改编的小提琴独奏曲流传最广,就是我们常听的这首《幽默曲》。
这是一首泥土的颂歌,生命的颂歌,表现的正是土生万物、生生不息的自然景象。
泥土是万物之母,她孕育着生命,支撑着生命,供养着生命,最后又收容着生命。
你听第一段,节奏轻盈活泼,旋律时断时续,忽强忽弱,正是初春时节,潜伏地下的种子开始萌动,拥挤着冲破泥土,一点一点探出嫩黄的幼芽,充满着生机、喜悦和希望;第二段旋律极其优美,行板如歌,植物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蓬勃生长,充分舒展,放眼一片碧绿,呼吸满腔芬芳;第三段,秋天到了,丰收的季节,果实累累,稻谷金黄,一根弦忙不过来,得用双弦并奏,才能表现出那热烈的情绪。
植物完成了一个周期,渐渐进入休眠,回归泥土。
接着周而复始,第二个春天来临,新的一代种子又开始萌动生长,生生不息,新陈代谢,生命之树常青。
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生命的规律,在德沃夏克的音乐中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音乐之树也是常青的啊。
德沃夏克《幽默曲》(Op.101 No.7)作品分析摘要:《幽默曲》(Op.101 No.7)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于1894年创作的钢琴独奏作品,本论文通过对德沃夏克的简介、该作品的写作背景以及对该作品在曲式结构、和声等方面的分析,从而更加了解《幽默曲》的风格特征以及作曲家的写作手法等。
关键词:德沃夏克;《幽默曲》;曲式分析;和声分析一、德沃夏克简介安托宁·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捷克民族乐派的杰出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数量多,创作体裁广泛,涉及交响乐、歌剧、大合唱、室内乐和歌曲等。
他使捷克音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为欧洲和世界音乐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二、《幽默曲》(Op.101 No.7)写作背景本曲为德沃夏克1894年所作,作为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的他当时正在他的祖国--捷克的苇梭卡地区度假,这期间他一连写了八首“幽默曲”,皆为钢琴独奏作品,这首是其中的第七首作品,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
此曲像一首小夜曲,朴实、亲切,富有民族特色。
三、《幽默曲》(Op.101 No.7)作品分析本曲是中部为三声中部的复三部曲式结构,主调为降G大调。
中部转到了主调的同主音小调升f小调上,最后的再现乐部又转回了主调降G大调。
本曲由1-24小节的呈示部、25-40小节的三声中部以及41-56小节的再现部组成。
(一)呈示部作品分析本曲的呈示部为并置对比型的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由呈示段A乐段、中段B乐段以及再现A乐段组成。
呈示段A乐段是由两个四小节的乐句构成的一部曲式,这两个乐句在乐句材料上为平行关系,在长度规模上为方整性结构,收拢性结束在降G大调的主和弦上。
a乐句的旋律在最高声部上,为一个十六分音符加一个三十二分休止和一个三十二分音符为一个单位,重复三小节这个节奏型,中间的三十二分休止符使旋律更加活泼,跳跃感更强,充满律动感。
音高走向是级进或三度跳进的进行,第二和第三小节的第一拍前还加了下方三度的装饰音,第四小节两个外声部为两拍的长音,两个内声部变成一个八分休止符接八分音符或四分音符,在属七的和声上进行。
浅析德沃夏克《幽默曲》(Op101.No7)作者:赵文雪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19期【摘要】捷克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德沃夏克是19世纪伟大的作曲家,他所创作的钢琴小品《幽默曲》(Op101)中的第七首因旋律纯朴可爱、脍炙人口而广泛流传。
本文立足于德沃夏克的《幽默曲》(Op101.No7)这部作品,对德沃夏克的生平以及他创作的这部作品进行曲式结构方面、和声配置方面以及演奏要点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德沃夏克;《幽默曲》;曲式结构;和声分析;演奏要点中图分类号:J657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9-0090-01一、作者简介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1841-1904年)出生于布拉格附近的内拉霍奇夫斯镇。
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同时也是捷克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所创作的音乐体裁涉及多种类型,主要有9部交响乐、5首交响诗、11部歌剧、11部清唱剧、6首协奏曲、32首重奏曲以及大量的舞曲、序曲、声乐曲、钢琴曲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作有《第九交响曲》《幽默曲》《斯拉夫舞曲》《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等。
他的音乐蕴含了极强的民族性及民族特点,平易朴实、旋律极其优美,并且音乐风格具有明朗性。
他对民族乐派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简析《幽默曲》(Op101.No7)德沃夏克一共创作了八首《幽默曲》,其中最出名并广泛流传的是第七首。
这部作品创作于德沃夏克度假时期,作品结构短小精致,音乐材料别出心裁。
多次运用32分音符和休止符的节奏使整首曲子听起来节奏欢快,调性明了,听起来十分优美高雅,但又不失幽默与质朴。
(一)曲式结构《幽默曲》(Op101.No7)是一首复三部曲式结构的作品,分为首部、中部、再现部。
其中首部是1-24小节,中部是25-40小节,再现部是41-56小節。
本首作品的首部是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以降G大调为基础。
浅析弗拉季格罗夫及其《幽默曲》作者:陈茜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11期【摘要】钢琴音乐的发展经过了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以及现代时期。
这一时期的音乐与其他时期的音乐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异。
弗拉季格罗夫的创作也深受其影响。
对于他的音乐,本文做一个浅析。
【关键词】弗拉季格罗夫及其;《幽默曲》一、弗拉季格罗夫的生平及创作特点保加利亚的作曲家弗拉季格罗夫(1899-1987),曾在柏林任剧院钢琴家、指挥和作家。
他的创作厌弃了传统的调式、和声、节奏,不断地寻找突破口,另辟蹊径。
其中钢琴曲《幽默曲》(选自《三首乐曲》作品15号),便是典型的一例。
就弗拉季格罗夫而言,正好是在19世纪民族乐派至20世纪现代音乐的过渡时期。
因此,我们从两种意义上来划分他的创作:一种意义是把他归为20世纪民族乐派的代表之一,是19世纪民族乐派的继续和发展;可是同民族乐派相比,弗拉季格罗夫的创作仍然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他的创作也算是西方现代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幽默曲》。
二、《幽默曲》的特点及其演奏(一)《幽默曲》的特点《幽默曲》是弗拉季格罗夫的代表作之一,整首曲子嬉戏性而富于形象化,演奏时十分自由,效果光彩,是一首非常适合学生演奏的曲目。
整首曲子是一个回旋曲式,但是在主题的创作上,弗拉季格罗夫加入了新颖的和声,旋律中用不同色彩的和声进行装饰。
1.协和与不协和的关系17、18世纪时,纯四度也被认为“不协和”,音乐以协和音程为基础,不协和必须解决到协和。
在浪漫主义时期大大发展了功能和声,但越来越强烈的半音化倾向始终依附于三度叠置的和弦结构与功能网络的调性关系之上。
因此,尽管半音化倾向强化了音乐内部的不协和性质,但协和仍是音乐的主干。
而20世纪音乐使不协和因素得到独立与加强。
在《幽默曲》中,常常会迸发出节奏的力量,充满活力富于奇思异趣。
乐曲中虽然使用了增三、减三这些不协和的和弦,但并没有造成重浊、紧张的效果,而保持着乐句之间的精致细腻。
90赵文雪:浅析德沃夏克《幽默曲》(Op101.No7)浅析德沃夏克《幽默曲》(Op101.No7)赵文雪(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0)作者简介:赵文雪(1998-),女,河南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摘 要】捷克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德沃夏克是19世纪伟大的作曲家,他所创作的钢琴小品《幽默曲》(Op101)中的第七首因旋律纯朴可爱、脍炙人口而广泛流传。
本文立足于德沃夏克的《幽默曲》(Op101.No7)这部作品,对德沃夏克的生平以及他创作的这部作品进行曲式结构方面、和声配置方面以及演奏要点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德沃夏克;《幽默曲》;曲式结构;和声分析;演奏要点中图分类号:J6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9-0090-01一、作者简介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1841-1904年)出生于布拉格附近的内拉霍奇夫斯镇。
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同时也是捷克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所创作的音乐体裁涉及多种类型,主要有9部交响乐、5首交响诗、11部歌剧、11部清唱剧、6首协奏曲、32首重奏曲以及大量的舞曲、序曲、声乐曲、钢琴曲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作有《第九交响曲》《幽默曲》《斯拉夫舞曲》《b 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等。
他的音乐蕴含了极强的民族性及民族特点,平易朴实、旋律极其优美,并且音乐风格具有明朗性。
他对民族乐派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简析《幽默曲》(Op101.No7)德沃夏克一共创作了八首《幽默曲》,其中最出名并广泛流传的是第七首。
这部作品创作于德沃夏克度假时期,作品结构短小精致,音乐材料别出心裁。
多次运用32分音符和休止符的节奏使整首曲子听起来节奏欢快,调性明了,听起来十分优美高雅,但又不失幽默与质朴。
(一)曲式结构《幽默曲》(Op101.No7)是一首复三部曲式结构的作品,分为首部、中部、再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