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陈与义(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6
七年级(下)古诗文整理(注释、译文和鉴赏)春寒(指冬天刚过,春天刚刚来临时的余寒。
此时北方多霜、雪,南方多雨。
)宋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释】①选自《简斋集》。
陈与义(1090~1138),号简斋。
宋代诗人。
此诗写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
②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阳市。
③园公:诗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④胭脂:一种红色颜料。
也泛指红色。
【译文】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
料峭的春寒,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灾难。
在风雨的侵袭之下,已经开花的花朵凋零了。
尚未绽开的蓓蕾不吐艳了。
园林中的新花嫩叶全在寒风冷雨中萧瑟。
叫人担心害怕!那边短篱旁,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开放着。
【简析】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
借海棠写自己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 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 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
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诀窍。
宿甘露寺僧舍(宋)曾公亮,字明仲,号乐正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hè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词释】①甘露僧舍:甘露寺。
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②松声万壑(hè):形容长江的波涛声像万壑松声一样。
壑:山谷,山沟。
③银山拍天浪:形容波浪很大,像银山一样。
【译文】云雾弥漫在枕边,山峰环绕在近旁。
躺在床上倾听松涛阵阵,无数山谷像在呼啸哀歌。
如果要看冲天巨浪拍起,只要一打开窗子,那汹涌奔腾的江水就会滚滚扑来。
[1] 【鉴赏】甘露寺居山临江,林木苍翠,风景秀丽,是镇江的一大名胜。
陈与义《春寒》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雨陈与义阅读答案篇一:雨陈与义阅读答案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
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指京城。
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6分)参考答案8、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
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
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
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9、答案:同意。
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
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
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
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篇二:雨陈与义阅读答案篇四:雨陈与义阅读答案雨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 1090-1138 ):字去非,号简斋,洛阳雨陈与义①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陈与义的诗词《春寒》赏析《春寒》宋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赏析】这首绝句题为春寒,实际咏的是海棠,也是作者的自我写照。
一般诗词中的海棠都是娇弱无力的,像是弱柳扶风的美人,而此诗中的海棠却是漂亮而坚强的。
二月的时候,春寒正料峭,园子里的许多花草都耐不住严寒,以至于“谈‘寒’色变”,而海棠却不以为意,它依旧在寒风冷雨中绽放。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濛濛的细雨会打湿花瓣,久而久之就冲淡了花的绚丽之色,而海棠却“不惜”,是说海棠傲视风雨,挺立于严寒中,以自己的漂亮妆点人间春色,哪怕减损了自己的漂亮,也在所不惜。
作者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自身的写照。
因此,诗中的“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是社会的战乱与侵扰。
国家“山河破裂风飘絮”,承受的正是来自入侵者的凄风苦雨。
而作者正如风雨严寒中的海棠一样,他不屈不挠,傲视风雨打击。
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
扩展阅读:陈与义的简介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诗人,诗尊杜甫,也推崇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号为“诗俊”,与“词俊”朱敦儒和“文俊”富直柔同列洛中八俊。
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存词19首。
曾在余杭任太傅幕僚,后被宰相赏识,因而升迁。
陈与义与吕本中有过交往,但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并未列陈与义之名。
宋人也有称他崇尚陈师道的,但多数人认为他于杜甫。
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称杜甫为江西派的"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陈与义不是江西人,作诗重锤炼,固然有与陈师道相似的地方,但他重意境,擅白描,与黄庭坚的好用典、矜生硬,迥然有别,不应列入江西诗派。
《春寒》
宋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译文:
二月时节的巴陵天天风雨不断,春寒使园林里的新花嫩叶飘零。
可是海棠花却不惜胭红的花朵,顶着寒风细雨侵袭独自挺立着。
注释:
巴陵:即今湖南岳阳市。
风:这里泛指风雨。
未了:没有完结。
怯:害怕。
园公:指诗人陈与义。
北宋“靖康之难”时,诗人避兵到巴陵,借居在一个小园里,自号“园公”。
不惜:毫不可惜。
赏析:
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因此,不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是“金兵南侵,山河破碎”社会风寒。
采用描写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花的风骨和雅致。
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也融入了对海棠花的描写之中。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寒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海棠美人图唐寅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
自今意思和谁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注]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与义南渡避难于巴陵时所作。
唐寅,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曾为府试、乡试第一名,会试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被贬为浙藩小吏,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
晚年生活穷困,依靠朋友接济度日。
14.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首诗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它在料峭春寒中默默开放。
B. 第一首诗中描写海棠时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海棠不吝惜红艳娇美的花朵。
C. 第二首诗中描写了海棠花在春风中绽放的画面,蝴蝶、蜜蜂萦绕在花间。
D. 第二首诗在写海棠美人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美人的孤独忧愁。
15. 两首诗中的“海棠”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第一首诗中的海棠雅致孤高,是诗人流亡时的写照。
诗人托物言志,海棠经雨打风吹,像湿透的胭脂一样,却还是那样的傲然不屈:“不惜”娇色、独立”风雨。
此时的海棠不再是海棠,而是诗人的化身—风流,雅致,却还有孤傲的品性。
第二首诗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中的海棠花虽残,但魅力不减。
海棠花虽失了芳华,终究有蜂蝶的陪伴,与海棠花前的美人形成鲜明对比,美人孤独落寞,只能将心事说与海棠花听,诗人借海棠抒写内心的孤寂,人生的无奈。
【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第二首诗中描写了海棠花在春风中绽放的画面”错误,“褪尽东风满面妆”是说海棠在东风中褪去了颜色,就好似一个卸了妆的美人,写出了海棠花残败的景象。
故选C。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第一首诗,“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之中。
陈与义《春寒》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雨陈与义阅读答案篇一:雨陈与义阅读答案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
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指京城。
这首诗写雨是妙在假设即假设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6分〕参考答案8、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假设一梦。
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
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解析:此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
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9、答案:同意。
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假设即假设离的感觉。
〔假设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主要要理解假设即假设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
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
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
假设即指接近,始终表达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假设离表达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篇二:雨陈与义阅读答案篇四:雨陈与义阅读答案雨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 1090-1138 〕:字去非,号简斋,洛阳雨陈与义①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陈与义的诗鉴赏
陈与义的诗歌体现了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他的诗不仅有对个人情感和经历的描绘,还有对国家兴衰和民族命运的思考。
首先,陈与义的诗歌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他的诗篇中常有对自我和人生经历的反思,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例如,在《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中,他写道:“画梅如画龙,见骨不见容。
岁寒香愈好,孤芳与谁同。
”这首诗既表达了他对绘画艺术的独到见解,也展现了他对梅花孤傲、坚韧特质的喜爱。
其次,陈与义的诗歌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兴衰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他在《十年伊洛路漫漫》中以“路漫漫”为引子,表达了对国运不昌、中原沦陷的痛心,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被金兵占领的哀思。
他借物抒怀,将深沉的情感寄托于月光、流水、杏花等自然景物之中,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相互交织,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启示意义。
此外,陈与义的诗歌还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蕴深厚,富有节奏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细节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得诗歌既具有生动的形象性,又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总的来说,陈与义的诗歌体现了他的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诗歌不仅具有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也具有对国家兴衰和民族命运的思考。
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鉴赏。
陈与义《春寒》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雨陈与义阅读答案篇一:雨陈与义阅读答案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
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指京城。
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6分)参考答案8、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
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
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
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9、答案:同意。
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
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
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
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篇二:雨陈与义阅读答案篇四:雨陈与义阅读答案雨陈与义①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 1090-1138 ):字去非,号简斋,洛阳雨陈与义①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春寒料峭诗词
1. 《春寒》宋·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2. 《春寒》宋·陆游
冉冉年华过上元,梅花如雪照江村。
世间艳语多能巧,只有诗人最断魂。
3. 《春寒》宋·范成大
春寒恻恻逼春衣,交割东风到雁飞。
此去淮南春盎盎,不应花柳苦相违。
4. 《春寒》宋·杨万里
春寒只欲着冬衣,开尽梅花柳亦稀。
一雨且无官九在,少须晴日上元归。
5. 《春寒》宋·曾巩
东风特地唤春回,日日春寒特地来。
帘子几曾卷起看,梅花已有落英开。
6. 《春寒》明·高启
二月江头春气寒,东风犹自怯凭栏。
山花欲开未开足,江水方生如旧寒。
7. 《春寒》清·袁枚
春阴春寒花事迟,冻柳寒梅尚压枝。
一夜东风花万树,孤村小市立多时。
8. 《春寒》清·赵翼
春寒料峭怯轻寒,独立溪桥四望宽。
燕子未来人未去,小桃三两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