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普外科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疾病护理要点解答一、疾病概述(一)概念腹膜炎(peritonitis)是发生于腹腔脏腹膜和壁腹膜的炎症,可由细菌感染、化学性(胃液、胆汁、血液)或物理性损伤等引起。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是指由化脓性细菌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或两者混合引起的腹膜急性炎症,累及整个腹腔时称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按发病机制分为原发性腹膜炎和继发性腹膜炎。
原发性腹膜炎,又称为自发性腹膜炎,腹腔内无原发性病灶,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或大肠杆菌。
继发性腹膜炎多由于腹腔内空腔脏器穿孔、破裂,或腹腔内脏器缺血、炎症扩散引起。
临床所称急性腹膜炎(acute peritonitis)多指继发性的化脓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
(二)相关病理生理腹膜受到刺激后立即发生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随后大量浆液渗出,可以稀释腹腔内的毒素。
并逐渐出现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可吞噬细菌及微细颗粒,加上坏死组织、细菌和凝固的纤维蛋白,使渗出液变为浑浊而成为脓液。
大肠杆菌感染的脓液呈黄绿色、稠厚,并有粪臭味,在诊断上有着重要意义。
腹膜炎的转归取决于患者全身和腹膜局部的防御能力和污染细菌的性质、数量和时间。
当患者身体抵抗力较弱,细菌数量多,毒力强时,炎症趋于恶化。
这时细菌及其内毒素刺激机体的防御系统,激活多种炎性介质后,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毒素吸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腹膜严重充血水肿并渗出大量液体后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蛋白丢失和贫血;腹腔内脏器浸泡在脓液中,肠管扩张、麻痹,膈肌上抬影响心肺功能加重休克。
当患者年轻体壮,抗病能力强时可使病菌毒力减弱,使炎症局限和消散。
当腹膜炎治愈后,腹腔内多有不同程度的粘连,部分肠管粘连扭曲可造成粘连性肠梗阻。
(三)病因与诱因原发性腹膜炎多由血行播散、上行性感染、直接扩散、透壁性感染引起。
继发性腹膜炎多由腹内脏器穿孔、炎症、损伤、破裂或手术污染引起的。
其主要的原因是急性阑尾炎,其次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完整本文将介绍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完整,包括患者的评估、治疗和监护、术后护理、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等方面内容。
1.患者评估1.1了解病人的病史、既往病史、过敏情况、用药情况等。
1.2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腹部按压、叩诊等,以确定腹部疼痛的位置和性质。
1.3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培养,以评估患者的炎症程度和感染情况。
2.治疗和监护2.1给予静脉输液,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以维持患者的血容量和循环稳定。
2.2使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药物,保持抗生素血浓度的稳定。
2.3给予疼痛控制,根据疼痛程度给予适量的镇痛药物,例如吗啡等。
3.术后护理3.1监测术后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3.2帮助病人改变体位,减少因手术而引起的不适和疼痛。
3.3观察手术切口的伤口愈合情况,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3.4促进早期活动,帮助病人尽快康复,预防并发症。
4.营养支持4.1给予病人足够的营养支持,在病人术前和术后给予适量的高蛋白饮食,以促进伤口愈合和增强免疫力。
4.2监测病人的摄入和消耗,根据需要调整饮食方案,以维持患者的营养平衡。
5.心理支持5.1与病人进行沟通,给予情感支持,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5.2教育病人和家属,告知病情、治疗方案和预后等,增加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总结起来,对于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完整,包括患者评估、治疗和监护、术后护理、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等方面。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促进病人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3-03-07T13:56:39.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1期供稿作者:张彩霞李亚莉马艳春[导读]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是指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腹膜急性炎症。
张彩霞李亚莉马艳春(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154101)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是指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腹膜急性炎症。
病原菌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一般属混合性感染。
急性化脓性炎症累及整个腹腔者称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炎症仅局限于病灶局部者称局限性腹膜炎,并可形成脓肿。
根据腹腔内有无病变又分为原发性腹膜炎和继发性腹膜炎。
腹腔内无原发性病灶,而是以血源性引起者称为原发性腹膜炎,约占2%。
继发于腹腔内空腔脏器穿孔、破裂、炎症扩散和手术污染等引起的腹膜炎,称为继发性腹膜炎,约占98%。
1 护理评估 1.1 健康史 (1)根据腹膜腔内病变情况,继发性腹膜炎常见于以下原因。
1)腹腔内脏器穿孔:主要的原因有急性阑尾炎穿孔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胃肠内容物流入腹腔首先引起化学性刺激,继发感染后成为化脓性腹膜炎。
急性胆囊炎胆囊管完全梗阻,囊内压过高能使囊壁坏死穿孔,可造成极为严重的胆汁源性腹膜炎。
2)腹腔内脏器损伤破裂:外伤造成肠管、膀胱等空腔器官壁破裂,细菌侵入腹膜腔,可很快形成腹膜炎。
3)腹腔内脏器炎症扩散: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女性生殖器官化脓性感染或产后感染等,含有细菌的渗出液扩散到腹腔而引起腹膜炎。
4)腹部手术污染腹腔,胃肠道、胆管及胰管吻合口漏,腹前、后壁的严重感染均可引起腹膜炎。
(2)原发性腹膜炎:腹腔内无原发性病灶。
多见于儿童,尤其是10岁以下的女孩多见,成人少见。
多因上呼吸道感染、猩红热等,病原菌经血液循环而达腹腔,引起腹膜炎。
病原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或肺炎球菌。
1.2 身心状况 (1)腹痛是最主要的症状。
一般都很剧烈,不能忍受,呈持续性。
深呼吸、咳嗽、转动体位时加重,病人多不愿意改变体位。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腹膜急性炎症,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更为多见。
主要病因为腹腔脏器穿孔引起的腹壁或内脏破裂,以急性阑尾炎坏疽穿孔最多见,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次之。
临床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体温升高、脉搏加速及感染中毒症状等。
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或腹腔灌洗等。
处理原则包括积极处理原发病灶、消除病因、控制炎症、清理或引流腹腔渗液,脓肿形成者给予脓腔引流。
【护理评估】(一)术前评估1.健康史(1)个人情况:病人的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等;(2)既往史:既往有无慢性阑尾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腹部手术、外伤,泌尿道感染,营养不良或其他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
2.身体状况(1)腹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范围及伴随症状;(2)有无恶心、呕吐,呕吐持续时间、呕吐物性状;(3)有无腹膜刺激征;(4)有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移动性浊音;(5)有无寒战、高热、脉速、呼吸浅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肢端发凉、神志恍惚或不清等重度缺水、代谢性酸中毒及感染性休克表现;(6)血常规、腹部X线、B超、CT、诊断性腹腔穿刺或腹腔灌洗等检查有无异常。
3.心理社会状况(1)病人对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认知程度;(2)病人是否担心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预后;(3)家属对病人的关心程度及经济承受能力。
(二)术后评估1.麻醉方式、手术类型,术中出血、补液、输血情况;2.原发病变类型;3.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尿量、营养状况及皮肤情况;4.引流情况,包括腹腔引流管的位置,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5.伤口敷料及切口愈合情况;6.有无切口感染、盆腔脓肿、膈下脓肿等并发症发生。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急性疼痛与壁腹膜受炎症刺激有关。
2.体温过高与腹膜炎毒素吸收有关。
3.体液不足与腹腔内大量渗出、高热或体液丢失过多有关。
4.潜在并发症:切口感染、盆腔脓肿、膈下脓肿。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护理
首先,什么是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是指由化脓性细菌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或两者混合引起的腹膜急性炎症。
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累及整个腹膜腔时称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临床所称急性腹膜炎多指继发性的化脓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
接下来,腹膜炎的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腹痛:是最主要的症状,疼痛程度与发病原因、炎症轻重、年龄和身体素质等有关。
一般呈持续性、剧烈腹痛,常难以忍受。
深呼吸、咳嗽、转动身体时疼痛加剧。
腹痛范围多自原发病变部位开始,随炎症扩散而延及全腹。
2.恶心、呕吐:初始为腹膜受到刺激引起的反射性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发生麻痹性肠梗阻时可出现持续性呕吐,呕吐物可含有黄绿色胆汁,甚至呈棕褐色粪样内容物。
3.体征:病人多呈急性病容,喜仰卧位,双下肢屈曲,不愿意改变体位。
腹部拒按,体征随腹膜炎的轻重、病情变化和原发病因而不同。
那么如果病人得了腹膜炎我们应该怎样护理呢?主要的护理措施有以下几点。
1.非手术护理:(1)一般取半卧位,休克病人取平卧位或中凹卧位;(2)禁食和胃肠减压;(3)静脉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4)补充热、氮量,提供营养支持;(5)合理应用抗生素;(6)镇静、止痛和吸氧等对症处理。
2.手术护理:(1)体位:取半卧位,促使腹腔内渗出液流向盆腔,有利于局限炎症和引流,以减轻中毒症状;同时可促使腹内脏器下移,减轻因明显腹胀挤压膈肌而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且半卧位时腹肌松弛,有助于减轻腹肌紧张引起的腹胀等不适。
休克病人取平卧位,或头躯干和下肢各抬高约20°。
尽量减少搬动以减轻疼痛。
(2)禁食、胃肠减压:抽出胃肠道内容物和气体,减少胃肠内积气、积液,改善肠壁的血运,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3)控制感染,加强营养支持: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给予病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