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访谈节目的主持风格比较——杨澜、许戈辉、陈鲁豫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6
《杨澜访谈录》是阳光文化的品牌产品,是国内最早推出的高端访谈电视节目。
杨澜女士邀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精英翘楚,坐而论道。
力图穿越风云际会的有限时空,而将嘉宾的人格力量和社会价值作为节目的终极呈现。
《杨澜访谈录》注重展示人的精神格局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力。
在一次次有亲和力的、知性的沟通访问中,我们可以近距离地感受那些值得我们尊敬的人深邃的智慧、传奇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杨澜访谈录》——记录一个人和他的时代。
高尚的品味成就当今的经典。
如今,《杨澜访谈录》开播已经6年。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采访了400多个各界精英人物,其中包括安妮公主、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美国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著名影星尼科尔基德曼。
体育人物包括:姚明、萨马兰奇、何振梁、大威廉姆斯、刘国梁和刘翔等。
现在,《杨澜访谈录》的播出平台为“上海东方卫视”。
东方卫视”隶属于上海文广集团,是大陆最早的泛区域化卫星电视频道之一,以其时尚前卫的城市电视媒体形象广受关注,特别是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影响巨大。
通过卫星电视平台,《杨澜访谈录》覆盖大中华区三千五百万家庭,超过一亿五千万的观众群。
自节目创立以来,收视表现始终骄人。
由于节目品质富于人文气息,特别在社会中高阶层的精英人群中有着相当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同时,《杨澜访谈录》还被发行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华人社区,全球观众超过三亿人。
2008年,《杨澜访谈录》将推出全奥运系列,实现国内、国际名流以奥林匹克为纽带的一场超越时空的风云际会。
作为一档拥有六年制作经验的品牌栏目,《杨澜访谈录》将坚持一贯的高端路线,凭借出众的实力和新颖的创意,力图展现国内外知名人士不为人知的奥运情缘,奥运冠军超越困境的精神力量以及奥运如何改变了我们共处的这个时代。
我们将目光从体育赛场转向更广阔的社会空间、文化空间,也从体育赛场进入更深刻的情感空间、心灵空间。
在冠军与金牌、鲜花与掌声之外,独放异彩。
《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篇一一、引言在现代媒体繁荣的时代,电视访谈节目以其独特的交流形式和深入的话题探讨,成为了公众获取信息、了解社会动态的重要窗口。
其中,《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作为国内知名的电视访谈节目,以其高质量的内容和独特的节目形式,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本文将从这两档节目中探讨现代电视访谈节目高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二、节目概述1. 《杨澜访谈录》《杨澜访谈录》是一档以高端访谈为主的电视节目,以深度挖掘嘉宾内心世界,展示嘉宾独特魅力为特点。
节目邀请了各领域的知名人士,通过与嘉宾的深入交流,探讨社会热点、人文关怀等话题,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场思想盛宴。
2. 《鲁豫有约》《鲁豫有约》是一档以人物访谈为主的电视节目,以轻松自然的交流方式,让嘉宾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故事和心得。
节目内容涉及广泛,从娱乐圈到体育界,从科技领域到社会热点,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思考。
三、高质量实践1. 精准的嘉宾选择两档节目在嘉宾选择上都非常精准,邀请的嘉宾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代表性。
嘉宾的背景、经历、观点等都能引起观众的关注和兴趣,为节目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话题。
2. 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两档节目都注重与嘉宾的深入交流与探讨,通过提问、对话等方式,引导嘉宾分享自己的故事、观点和经验。
这种交流方式不仅让观众了解了嘉宾的内心世界,也引发了观众对相关话题的思考和讨论。
3. 独特的节目风格两档节目在节目风格上各有特色。
《杨澜访谈录》以高端、深度为特点,注重思想性和文化内涵;而《鲁豫有约》则以轻松、自然为特点,让嘉宾在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
这种独特的节目风格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节目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四、思考与启示1. 强化内容质量电视访谈节目要提高质量,首先要强化内容质量。
节目组要深入挖掘嘉宾的内心世界,探讨有深度的话题,为观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思考。
同时,要注重节目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让节目成为传递正能量、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力量。
中文系课程以杨澜访谈录为例论文浅析谈话类节目的主持艺术浅析谈话类节目的主持艺术——以杨澜访谈录为例邵阳学院中文系对外汉语专业2009级谭璐【摘要】自90年代以来,多种多样的电视节目在我国蓬勃发展,谈话类电视节目是其中较受欢迎的一种。
在众多的谈话类栏目中,上海东方卫视的《杨澜访谈录》收视突出,赞誉极高。
本文试从节目定位、节目制作中的各种对话技巧和氛围营造等方面浅析谈话类节目的主持艺术,并从《杨澜访谈录》的相关资料选取例子进行分析。
【关键词】谈话节目;主持艺术;提问;访谈Analyses of the hosting art of talk shows Class2,Grade2009,Chinese Department, Teaching Chinese as An ForeignLanguage Major Shaoyang UniversityTan LuAbstract:TV talk show in western TV field, which form and style has been quite mature, has a history of many years. However, talk show began to appear in China in 1990s, and this new form of show has been recognized by people from every part of society since this new program appeared. Various talk shows have sprung up in the past decade, and gradually moved towards mature in the fumble. Among many talk shows, Yang Lan One on One of Dragon TV, which is one representative talk show, has developed for nearly 13 years. The hosting art of talk show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by taking Yang Lan One on One as example.Keywords:talk show;hosting art;ask;interview谈话类节目是是一种以面对面的人际沟通方式,通过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
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现代电视访谈节目作为一种娱乐和信息传播的形式,已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众多的电视访谈节目中,两个备受关注的节目《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凭借着独特的访谈风格和深入的话题探讨,成功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
本文将从两个角度分别讨论《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的特点,揭示这两个节目对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我们来看看《杨澜访谈录》。
这个节目由著名主持人杨澜主持,以深入、严肃和思想性强的访谈风格著称。
在访谈中,杨澜不仅尊重嘉宾的思想和观点,还努力挖掘嘉宾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经历。
这种深入的访谈方式使得观众能够更加了解嘉宾的真实想法和生活背后的故事。
同时,通过与政治家、企业家和文化人的对话,节目还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发展。
《杨澜访谈录》的成功表明,当代电视访谈节目应该注重深度,探讨真正能够引起社会关注的话题,并通过精心策划的访谈方式传递更多的思想和价值观。
而《鲁豫有约》则以活泼轻松的方式在电视访谈界独树一帜。
主持人鲁豫以她直接而亲切的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在该节目中,鲁豫更多地关注嘉宾的个人生活和情感体验。
通过与明星、作家和艺术家的交流,鲁豫展示了嘉宾不同的一面,让观众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和感受。
同时,鲁豫与嘉宾的互动也让观众们有了参与感,增强了娱乐性和互动性。
《鲁豫有约》的成功证明,轻松活泼的访谈方式不仅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还可以拉近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距离,建立起更真实的情感连接。
然而,尽管《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在风格、内容和受众群体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在现代电视访谈节目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这两个节目都致力于深入探讨和传播思想和价值观。
无论是《杨澜访谈录》的政治和文化议题,还是《鲁豫有约》的人生哲学和情感探讨,这些节目都通过嘉宾的观点和经历传递了更多的信息和思考。
其次,这两个节目都强调了与嘉宾和观众的互动和情感连接。
在《杨澜访谈录》中,杨澜通过严肃而敬业的态度赢得了嘉宾的信任和尊重;而在《鲁豫有约》中,鲁豫则通过她天性活泼和亲切的表现方式拉近了与嘉宾和观众的距离。
陈鲁豫与杨澜的访谈风格方式李贺 it0914 0911611411 通过这学期名记者研究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无论是在世界,观价值观还是人生观上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而且让我增长了许多见识,老师生动的讲述和让我们观看访谈类的节目都无疑十分吸引我。
总之,我十分感谢老师更对自己可以选这门课感到很幸运。
下面切入正题,说这两人的访谈风格不得不对他们先进行一下介绍。
陈鲁豫,凤凰电视主播、主持人。
199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外语系。
因获得北京市申办200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英语比赛第一名而一举成名,紧接着直接进入中央电视台《艺苑风景线》栏目担当主持人。
1996年加盟凤凰卫视,为凤凰卫视谈话节目《鲁豫有约》主持人。
2008年4月14日,《鲁豫有约》进驻湖南卫视。
2010年1月1日,《鲁豫有约》正式进驻安徽卫视。
他曾经获得这些奖项:1994年获“中央电视台最受欢迎的十大节目主持人”称号”2000年当选为《新周刊》主办、观众投票评选的“2000年度最佳女主持” 2000年当选“2000中国电视榜”之年度最佳女主持人 2001年当选为“最佳新闻节目女主持人” 2004年获得《GOOD好主妇》杂志评选的“最有影响力女性”称号 2005年当选《新周刊》2005年电视节目榜之最佳主持人2005年荣获第一届主持人颁奖典礼之最佳专访类节目主持人奖2006年当选2006凤凰卫视最佳主持人2006年《鲁豫有约》获《新周刊》2006中国电视榜之“最具亲和力谈话节目”2007年荣获香港《旭茉Jessica》杂志评选的“2007 Most Successful Women ”称号2008年获得由《时尚COSMOPOLITAN》杂志主办的2007首届COSMO时尚女性评选中“年度时代风尚女性”奖项 2009年获得“第二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最具亲和力主持人”称号。
虽然奖项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是能获得这么多的奖项着实是很不容易的,多少可以反映这个人的成绩的。
课程名称:名主持人介绍授课教师:***论文名称:用内容分析法横向分析《杨澜访谈录》及主持人主持技巧******学号:**********用内容分析法横向分析《杨澜访谈录》及主持人主持技巧【内容提要】: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
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
运用这种层层推理的方法来横向分析《杨澜访谈录》对于各类人物的访谈,比较得出名牌访谈节目的制胜之处。
【关键词】:内容分析法,节目编排,主持人访问技巧,主持人的发掘话题的能力一、内容分析法的理论研究“内容分析法“是媒介以及传播研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具有客观、方便、经济等优点。
”1这是内容分析法的主要定义处此之外还有关于内容分析法的更为准确的定义。
“内容分析法与英国文化研究学派所进行的文本分析有所不同。
文本分析主要采用的是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文本(Text)的结构和意义,探寻受众对意义的不同解读方式和文本中所隐藏的意识形态的操纵力量,属于定性研究范畴;而内容分析主要是运用统计知识对传播的内容(Content)进行分析与归类,目的是为了描述传播内容的固有倾向,说明信息来源的特征等,属于定量研究的范畴。
在早期的传播学研究中,内容分析主要用于对印刷媒介内容的分析,如拉斯韦尔于20世纪20年代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进行的研究。
随着传播学研究的深入和媒介的发展,内容分析法的运用范围扩展到各种声音和图像讯息。
”2内容分析法是进行传媒研究的重要的方法。
从现象出发,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剥开来进行分析这样体现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维逻辑,在这种方法分析下得到的东西更具意义。
二、《杨澜访谈录》的节目简介“《杨澜访谈录》是“阳光传媒集团”旗下的一档名牌访谈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创办并亲自主持。
节目定位锐意求新,突出人文和国际化特色。
《杨澜访谈录》的特色分析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归纳出了《杨澜访谈录》的节目特色。
体现在:受众定位准确,访谈方式灵活;谈话内容风趣;受访嘉宾面广;主持人个人魅力突出;谈话环境安静优雅;节目进程节奏明快等六个方面。
标签:电视访谈;《杨澜访谈录》;节目特色在当今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电视节目不断繁荣,作为电视节目类型之一的电视访谈类节目发展势头迅猛,它在增进与观众之间交流的同时,也对社会文化的进步具有推动作用。
《杨澜访谈录》这档节目由杨澜自己所创立,作为一个高端访谈节目,它体现了浓烈的人文色彩,具备强烈的时代感。
该节目开办到现在,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和不错的口碑。
在一次次的访谈沟通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受访嘉宾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1、研究目的(1)明晰杨澜主持风格特色;(2)对比两档访谈节目的异同,在比较中深化认识;(3)对《杨澜访谈录》的认识及其发展趋势的预测。
2、研究方法(1)文献查找法。
搜集与本论文所选的题目有关资料,搜索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体综合与分析;运用网络文献检索方法,获得最权威的资料。
对本论文选题相关领域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2)逻辑分析法。
运用综合、辩证、类比、归纳等思维分析方法,对各种已得理论进行具体详细的分析,故而有依据的提出自己与之相关的见解;(3)案例分析法。
收看杨澜有关访谈节目,分析当中的风格及交流互动技巧。
(4)比较法。
比较《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的不同,深入认识《杨澜访谈录》的主持风格。
二、结果与分析1、《杨澜访谈录》总体介绍(1)《杨澜访谈录》的开办及发展。
《杨澜访谈录》是阳光传媒旗下的一档高端访谈节目,是知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在2000年开办的,而且由她亲自主持,是目前我国最先推出的访谈类节目之一,到2013年底,已经走过了10余年的历程,访问了500多个有名嘉宾,讨论的热门话题包括经济、政治等不同方面,和来自全球不同地方的知名人士展开讨论,重点展示出被访者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独特的认识,从人物的历史作用和影响力的角度出发,来体现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追寻人类敏锐智慧和璀璨光芒,体现了独特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作者: 范缤月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版物刊名: 群文天地
页码: 18-18页
主题词: 《杨澜访谈录》 电视访谈节目 《鲁豫有约》 节目风格 《名人面对面》 《背后的故事》 《艺术人生》 《超级访问》
摘要:近年来,电视访谈节目层出不穷,除了《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之外,各大电视台这些年相继推出了《艺术人生》、《大家》、《名人面对面》、《可凡倾听》、《超级访问》、《静距离》、《天下女人》、《背后的故事》、《咏乐汇》等知名访谈节目,其他它访谈节目大概有几十上百个,其中也不乏许多滥竽充数者。
作为直接以主持人品牌冠名包装的名人访谈类节目,杨澜的《杨澜访谈录》、陈鲁豫的《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一直备受关注,受到不同阶层观众的喜爱,是较为成功的访谈节目类案例。
我将从各个角度对这两个不同类型的电视访谈节目主持风格进行比较研究。
浅议凤凰卫视主持人许戈辉的主持风格谢淑玉(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江苏苏州33f)()99)摘要:在所有电视栏目中电视访谈栏目是最能发挥人际传播与人际交流优势的栏目,其最大看点是主持人与嘉宾话语的交流与碰撞。
本文通过凤凰卫视中文台《名人面对面》的节目实例,分析该栏目主持人许戈辉独特的访谈方式、采访技巧与主持风格。
关键词:访谈谈话方式采访技巧访谈风格许戈辉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知名女主持人之一,她主持的人物访谈栏目《名人面对面》因凸显独特的个性而在同类栏目中独树一帜,也成为凤凰卫视的名牌栏目之一。
电视访谈栏目在所有电视栏目中是最能发挥人际传播与人际交流优势的栏目,其最大看点就是主持人与嘉宾话语的交流与碰撞,在这一过程中,挖掘并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与独特经历,满足观众的好奇心与分享欲。
这就要求访谈栏目的主持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现场控制能力以及灵活的采访技巧,这也是节目主持人风格的体现所在。
谈话方式:充分发挥人际传播的特性,重分享、重交流电视是一种大众媒介,访谈是一种人际交流的方式,访谈节目就是一种在大众媒介上进行人际传播的节目形式,人际传播的特点就在于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一方面向他人展现自我,在他人反应中认识自我,另一方面还可以了解他人,从而在互动中实现增进接触和彼此理解的目标。
在访谈节目中,只有充分发挥人际传播的这一特性,才能真正了解并让观众切实感受到嘉宾的内心世界与情感经历。
纵观国内许多人物访谈节目,大部分沿用的是传统的访谈方式:我问你答,我访你谈。
也就是说,大部分节目重视的是对嘉宾的“访”。
有些节目主持人担心“谈”得太多会有喧宾夺主之疑,或者知名的主持人不愿意“谈”太多以免不小心泄露自己的隐私。
许戈辉在“访”与“谈”尺度的把握上,有着自己独到的经验,就是重视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交流与分享,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善于抓住“谈”的兴趣点一档人物访谈节目能否吸引观众,首先要看嘉宾愿不愿意谈,其次要看嘉宾谈的是不是观众感兴趣、急于知晓的内容。
杨澜、许戈辉、陈鲁豫主持风格案例分析摘要:本文旨在通过新闻传播学文本内容量化分析方法,并结合电视谈访节目的理论知识,对杨澜《杨澜工作室》、许戈辉《名人面对面》、陈鲁豫《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三档电视名人访谈节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得出三位女主播的风格差异的规律与特征:杨澜为聚光灯式采访,访谈以辨论式为主,节目编辑风格表现为快速专业,跳跃动感;陈鲁豫为挖掘式采访,访谈方式如讲故事,节目编排风格为点到为止,沉静恬淡;许戈辉为导游式采访,采取一种感知式的访谈风格。
关键词:电视谈话;名人访谈;主持风格;文本量化;比较研究作为直接以主持人品牌冠名包装的名人访谈类节目,杨澜的《杨澜工作室》、许戈辉的《名人面对面》、陈鲁豫的《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一直倍受关注,受到不同阶层观众的喜爱。
从“三足鼎立”的同质性竞争的现象中,本文假定三位女主持人的风格个性差异是栏目成功的关键,运用新闻传播学中的文本内容定量分析方法,对三位主持人的节目案例加以实证解剖,研究得出变量主持风格的具体论点。
一、电视名人访谈的理论来源电视名人访谈属于谈话节目的形式之一,具有谈话节目的一般特性,即节目主持人邀请嘉宾或现场观众就各种话题展开轻松平等的交谈。
电视谈话这种形式的出现和盛行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体现大众传媒对个体话语权利的尊重。
[1] 谈话节目的目标是提供“谈话场”,给任何参与者说话——发表观点和意见的机会,体现一种平等民主交流的精神与新型的传受关系。
因此,电视理论学者黄匡宇认为电视进入全方位的“谈话阶段”。
相比之下,名人访谈是将采访对象锁定为具有一定知名度与特殊经历的个人,运用电视语言手段“为名人卸妆”,还原背后的真实,获得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与情感。
电视作为大众媒体,通过名人访谈节目,实现互勉、共鸣、励志、沟通、启迪、娱乐等社会功能。
二、电视名人访谈的节目定位《杨澜工作室》1998年1月在凤凰卫视正式开播。
2000年停播一年,次年6月重新开播,节目定位在“以人的经历、感受和智慧作为中心,以成败得失、人生百味体现人的智慧和感悟,以世界性的眼光接触人,浓缩世界性的人文精神。
”2002年陈鲁豫继《鲁豫说新闻》后,开播《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节目定位为,“寻访昔日的英雄和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人们的生命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纪录谈话模式。
”《鲁豫有约》在2005年改版为国内第一档日播名人访谈脱口秀。
许戈辉继杨澜2000年离开凤凰卫视后创办带有个人风格的名人访谈节目《名人面对面》,节目定位语为“他们是名人,也是平常人;他们有名人的成就,也有平常人的语言。
主持人许戈辉与观众走遍全球,专访各地豪杰英雄,打破一对一面谈的框架,使观众亲历其境,感受名人的真心、真言、真情。
”从节目创办与定位的横向比较上看,三档名人访谈节目根源于香港凤凰卫视的创作班底,三位主持人英语专业出身,毕业后都有中央电视台的工作资历,并在央视期间成名。
节目定位上不约而同地具有人文性、世界性、历史性的视角,并以人的经历与感悟为访谈中心。
同质元素的多重叠加的情况下,那么三档“凤凰系”的主持风格差异如何评析呢?三、数据量化分析本部分着重根据文本内容分析方法,首先确定样本的抽取范围,依次为:杨澜1998年凤凰卫视与2001年阳光卫视两段时期的录播样本,共有120位;陈鲁豫的《鲁豫有约》2005年改版前的84个样本;许戈辉2000年开播《名人面对面》前三年在香港制作完成,2004年转向北京,风格有所调整,因此本文中笔者选取香港期间60个名人采访样本。
然后为对三位女主持人的访谈节目进行指标细化,规定分析单位,从节目的采访对象、时间设置、问题数量、节奏快慢以及话题的选择设计等指标与变量进行综合比较,试图得出结论。
(一)采访对象的选择面对来自各个阶层、各个国家、各个年龄层的各行各业的名人采访样本,《杨澜工作室》选定为120个样本,许戈辉的《名人面对面》收集到60个有效样本,陈鲁豫为84个样本。
采访嘉宾的社会身份与职业是主持人首先需要完成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采访者最先考虑与选定的内容,因此,笔者决定首先以职业作为变量,对所选取样本加以统计分析:[2]名人访谈的节目编排主要由节目时间、谈话逻辑、背景资料、布景场地、音乐音响等要素组成。
在该组数据分析中,根据命题选取节目时间、问题频率、背景画面加以考查,试图找出相关规律。
节目时间分为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物理时间又称荧屏时间,即节目录制的实际时间,而心理时间依观众观看节目感受而定,因此文中所谓变量节目时间是指物理时间。
谈话节目一般都会配上背景资料,便于观众理解,同时在节目编排结构方面往往发挥承前启后,转换话题的功能。
这些背景资料画面包括照片、图片、录像、书刊、文件等。
笔者设计通过节目时间、问题数量、背景画面之间的计算将得出三位主持人的节目现场把握、思路设计、节奏快慢等总结出风格特征。
话题的选择是谈话节目的关键。
话题如果到位,节目就成功了一半。
笔者认为,话题设计既能佐证主持人采访之前的各项功课是否充分,也能考验主持人对采访对象与采访现场的把握能力。
话题设计的差异是风格重要表现。
在此,为了统计方便,特将话题变量赋值为焦点性话题、人情味话题、思辨性话题、故事性话题、敏感性话题五个方面,平均结果如下:通过对以上数据的综合分析,特得出以下结论:(一)采访对象比较结果1、杨澜的“聚光灯式采访”杨澜的采访对象从职业角度分析,商业人物占到50%,而政治要人到1/4的比例,如澳门特首何厚铧、金融巨头乔治·索罗斯、联想总裁杨元庆、TCL董事长李冬生、香港房地产巨子李兆基、TOM的CEO王先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等等。
来自作家、导演、学者、专家的文化界精英共占35%,如著名学者季羡林、著名华语作家李敖、查良镛、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崔琦、音乐家谭盾等。
可见,杨澜名人采访定位为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高端采访,采访对象的主体部分是企业界商业精英人士或以经济相关联的风头正健的政治人物,而文化界人士绝大部分是文化市场的杰出代表或光环符号。
从本质上看,杨澜锁定的采访对象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是公众投入众多注意力眼球的新宠。
因此,可将杨澜的采访风格概括为“聚光灯式采访。
”2、陈鲁豫的“挖掘式采访”陈鲁豫的采访对象从职业角度分析,主体部分为艺术家,占30%,其他选项作家、学者、体育人士、演艺明星基本持平。
此外,除演艺界陈鲁豫采访的谢霆锋、张柏芝等年龄偏小外,其余采访对象平均在40岁以上,特别像常香玉、秦怡、黄宗英、梅志、章含之等一批老艺术家、老作家,平均在75岁以上。
因此,《鲁豫有约》采访对象是能够见证历史的群体,在他们身上撰写着充满传奇色彩与人生悲欢离合的往事情感,但他们因年龄的原因走下历史舞台,从幕前走向幕后,消失在时间的视线里。
从这个角度看,陈鲁豫是一种“挖掘式采访”,通过名人访谈的形式,运用最新的电视手段,再次纪录与挖掘历史尘埃下的感动与故事,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
3、许戈辉的“导游式采访”从表1中,我们发现许戈辉采访对象从职业角度板块划分统计,演艺明星、学者专家、体育人士、艺术家基本持平,商业人物选项仅为3%。
许戈辉在总体上与陈鲁豫有一定的重叠处,但通过具体案例考查,如美国高尔夫球泰格·伍兹、英国魔术大师大卫·科德菲尔、旅法画家赵无极、法国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丹麦导演拉斯冯特里尔的采访看出,许戈辉的风格可以定义为一种“导游式采访”。
因为在所选的采访对象中虽然有作者、艺术家、导演、体育明星等,有一半是外籍人士,或有国际背景的旅法、旅美的华人群体。
正如许戈辉在节目定位中所言,带领观众走遍全球,拜访各地豪杰英雄,所以《名人面对面》在总体上颇显异国情调,触角延伸到海外华人的奋斗经历与情感历程。
(二)节目编排比较结果从节目时间上看,陈鲁豫每期节目时间平均为40分钟,杨澜为25分钟,许戈辉为20分钟。
使节目时间与问题数量之间加以计算,我们得出,杨澜的提问速度最快,平均每分钟1.12个问题,其次为许戈辉的提问频率,平均每分钟为0.9个问题,陈鲁豫为平均每分钟0.625个问题,提问速度最慢。
从问题数量与背景资料之间的衔接结构上看,杨澜每个问题配以0.29个背景画面,许戈辉为0.56个背景画面,陈鲁豫为0.6个背景画面,说明杨澜倾向于运用谈话手段获取不同信息,其次是许戈辉,陈鲁豫在三人中最愿意利用背景资料展开或开启话题。
通过比较分析,在节目编排风格与节奏上,杨澜“快速专业,跳跃动感”;许戈辉“步步为营,优雅平稳”;陈鲁豫则是“点到为止,沉静恬淡”。
(三)话题设计比较结果1、“辩论式访谈”杨澜在话题设计上以“焦点性话题”为主,如果每期平均28个问题,则焦点性问题占到15个,其次是是思想性话题,平均有5个。
正如上文所分析,杨澜的采访节奏感强,提问具有跳跃性,问题与时代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财经、商业、政治的专业背景。
在杨澜的引导与刺激下,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经常呈现对话张力,交锋频繁,观点碰撞,精彩淋漓。
因此从话题的选择上看,杨澜是一种“辩论式的采访”风格。
同时,她也善于调节现场气氛,所以人情味的话题与故事性话题一般占到2-3个,比如杨澜一般会以一些抒情与感性的话语作为采访的结语。
但总体上,杨澜采取的是一种辩论的方式推进采访。
以采访国内最大的网游公司盛大总裁陈天桥为例,杨澜从进入话题开始,就快速抛出三个焦点问题:(1)新传奇的开发与运营;(2)与韩国网游供应商的法律纠纷;(2)与风险投资商软银的合作。
在采访者回应的过程中,杨澜会职业性地树几个外界不同观点,挑战陈天桥的答案。
在其它案例中,我们也可发现,在与商界、政界的采访者交谈中,杨澜毫无疑义地展现出她独特的专业性的辩论才能。
2、“故事式访谈”陈鲁豫在话题设计上以“故事性话题”为主导,如果每期平均25个问题,则故事性问题占到12个,其次是人情味话题,为10个。
陈鲁豫在采访过程中,一般像一个恬静的晚辈或朋友,仔细地聆听经历人生风风雨雨的前辈、长辈对已经飘逝的过去的追忆。
几乎第一集中,陈鲁豫的眼神都表现得异常专注,听到动情与激动处,泪水盈眶,神情感伤。
她的提问舒缓亲切,似乎仅仅是帮助采取者回忆过去,找寻历史。
因此,陈鲁豫的提问带有较强的故事性或情节性,仿佛是一篇章回小说的标题,从一个故事跳到另外一个故事,从事业跳到家庭,从友谊跳到爱情。
此外,背景画面在陈鲁豫的“故事式访谈”中运用较频繁,比如在采访常香玉时,将常香玉15岁、22岁、30岁、54岁、80岁的照片用蒙太奇的手法编排播放,勾勒出常香玉丰富多彩充满传奇的人生。
在采访章含之也同样运用类似手法。
所以,正如陈鲁豫对节目的定位中所说,“说出你的故事”就是指采访“有故事的人”。
3、“感知式访谈”许戈辉在话题设计上以“人情味话题”为主要方面,如果每期平均18个问题,则人情味问题占到10个,思想性话题在其它话题中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