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板CAS设计校核_汤灏
- 格式:pdf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4
仪表板本体设计流程规范编制校对审核版本日期目录1仪表板简介 (2)1.1 简介 (2)1.2 仪表板的分类 (2)1.3 仪表板加工工艺 (3)1.4 仪表板组成 (7)2仪表板设计要求 (8)2.1仪表板设计基本要求 (8)2.2仪表板具备特点 (8)3仪表板设计流程简介 (9)4仪表板设计 (9)4.1 标杆车分析 (9)4.2 总布置定义 (11)4.3 效果图阶段 (12)4.3.1输入条件 (12)4.3.2造型输出文件 (13)4.3.3初版间隙面差表 (13)4.3.4效果图可行性分析 (15)4.3.5 CAS面可行性分析 (15)4.4 断面设计 (16)4.5 油泥模型阶段 (18)4.6 方案设计阶段 (19)4.6.1仪表板本体类型 (19)4.6.2仪表板基本参数定义 (20)4.6.3周边边界 (21)4.6.4仪表板固定点布置 (22)4.6.5仪表板定位点布置 (23)4.6.6仪表板出风口布置 (24)4.6.7仪表板前除霜风口位置布置 (27)4.6.8侧除霜风口布置 (28)4.7 型面阶段 (30)4.8 结构设计阶段 (31)4.9 工艺分析阶段 (32)5CAE强度和刚度模态分析 (33)5.1仪表板强度分析 (33)5.2仪表板系统刚度模态分析 (34)6装车验证 (35)7工程图纸设计 (36)8数据和文件发布 (36)9后期跟踪反馈 (37)10总成试验要求 (37)11引用标准 (43)12结束语 (44)1仪表板简介1.1简介仪表板简称IP(Instrument Panel),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仪表板是全车的控制与显示的集中部位,怎样才能满足驾驶员对仪表的可视性以及对各种操作部件的操作方便性是仪表板的设计重点。
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空间位置,使得仪表板成为诸多操作功能的载体:驾驶者不仅可通过仪表板了解车辆的基本行驶状态,而且可对风口、音响、空调和灯光等进行控制,从而在确保安全的同时,享受到更多的驾乘乐趣。
汽车外饰正向CAS设计的要点及步骤一、要点1.外饰设计理念:外饰设计应该符合汽车整体设计风格和品牌形象,并具有视觉冲击力和独特性。
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形体比例、流线型和曲线的运用,以及各个设计要素之间的协调性。
2.材料选择:外饰设计需要考虑材料的质感和表面处理的效果。
不同的材料和表面处理方法会对整体设计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要选择适合的材料和处理方式,使得外饰设计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3.安全性:外饰设计还需要考虑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车身外饰应该满足防撞标准,并考虑到行人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在设计中要尽量减少盲点和视觉障碍。
4.制造和装配性:外饰设计应考虑到制造和装配的可行性。
各个部件的设计形式、接口设计和装配方式需要考虑到生产工艺和装配工艺的要求,确保设计可以顺利进行制造和装配。
二、步骤1.前期准备:明确设计目标、风格定位和设计要求。
对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当前流行趋势和竞争对手的设计风格。
同时,收集并分析相关的设计资料、技术资料和市场反馈。
2.造型定义:根据设计目标和风格定位,确定造型的大致方向。
可以进行手绘草图和快速建模的初步设计,通过快速建模和概念表达进行设计沟通和确认。
3.形体设计:在确定了大致方向后,进行形体设计。
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形体设计和修改,实现快速反馈和调整。
通过快速建模、虚拟样机或3D打印等技术,进行外饰设计的形体表现和评估。
4.细节设计:在形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细节设计。
包括零部件设计、曲线设计、色彩设计、标志标识设计等。
同时,还要进行表面处理、材料选择等细节考虑。
在设计中要考虑生产和装配的要求,确保设计的可行性。
5.评估和反馈:设计完成后,进行设计评估和反馈。
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和可视化技术对设计进行分析和评估。
与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设计审查,收集意见和建议。
根据反馈意见,进行设计的调整和优化。
6.产业化和实施:在设计评估和调整完成后,进行设计的产业化和实施。
与生产和装配部门进行沟通和合作,确保设计的顺利实施。
仪表板内部凸出物法规介绍、校核及实例分析目录一.内部凸出物相关法规介绍二.仪表板内凸校核区域的上下分界线三.免检区域的确定四.静态头部碰撞五.头碰区域制作技巧六.副仪表台检测区域及腿部保护七.校核实例(一)八.校核实例(二)内部凸出物相关法规介绍 内部凸出物法规代号:GB 11552-2009该法规引用的条例:•GB11551-2003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成员保护•GB14166 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GB15083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实验方法•ISO2575:2004道路车辆操纵件、指示器和信号装置符号•ISO6487:1980碰撞实验测量技术、检测仪器法规规定的内部突出物校核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乘员舱内部构件(内后视镜除外)、操纵件、顶盖或活动顶盖、座椅靠背和座椅后部零件在凸出物方面的要求,以及车窗、天窗和隔断系统的电操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M1类汽车。
内部凸出物相关法规介绍 该标准最早版本为GB11552-1989,并于1999年进行第一次修订。
目前版本为该标准的第二次修订。
本次修订的技术内容修改采用ECE R21《关于机动车内部凸出物的认证统一规定》(修订版2 )及随后截止到2003年1月发布的所有的增补件、勘误表(英文版和法文版)。
本次修订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增加动态方法确定头部碰撞区域的方法、增加电动车窗、活动顶盖(包括天窗)以及隔断系统的电操作要求,及使标准要求描述更加准确。
该标准开始执行日期:•对于新认证车型:本标准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对于在生产车型:本标准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内部凸出物相关法规介绍 内凸法规中对IP所作的几点规定:• 1. 基准区:法规内规定了IP内凸校核的区域,如下图所示,因现阶段驾驶侧安全气囊已成为主流配置,所以驾驶侧有相应的免检区域。
仪表板上下分界线以下的区域为免检区域,但是需做防止出现腿部伤害。
头碰实验区内部凸出物相关法规介绍• 2.尖棱:尖棱是指曲率半径小于2.5mm的刚性材料的棱边,但不包括从仪表板表面测量凸出高度小于3.2mm的情况,对于凸出高度小于3.2mm的情况,如果凸出高度不大于其宽度的一半(即凸出结构宽度大于凸出高度的两倍),并且其边缘是圆钝的,就可以不对最小曲率半径提出要求。
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规范— XXXX仪表板总成开发规范200 X - XX - XX 实施2006-03-10 发布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200 x本规范按照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规范的标准格式的规定进行编写。
本规范由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规范由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委管理。
本规范起草单位: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苏忠、王晓、苏童本规范批准人:(五号宋体)1—200x2引言汽车的自主开发是中国汽车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也是长安车的生存之本。
在汽车内外饰开发设计中,仪表板总成设计是最难的,它代表着内外饰件自主开发设计的水平和标准。
在此,特编写此规范——《仪表板总成设计规范》,希望将自己多年来对仪表板设计的理解及经验与大家共同分享,更希望对对那些刚刚接触到仪表板开发的人员和对长安公司的自主开发有一些帮助。
本规范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大家能给予指正。
—200 x仪表板总成开发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汽车仪表板总成在开发设计过程中应遵守一些要求和标准,规定了仪表板总成开发的一般过程、材料的选择、结构及生产工艺等。
本规范适用于注塑成型为主、搪塑、吸塑软化生产工艺的M1 、N1 类车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4094-1999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GB 11552-1999轿车内部凸出物GB 11555-1994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GB 11556-1994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 11562-1994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CM VR A01 -01车辆识别代号(VIN )管理规则QC/T 29089 -92汽车软化仪表板表皮GB8410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试验方法GBT1040塑料拉伸试验方法HG 2-167塑料撕裂强度试验方法GB7 141塑料热空气老化试验方法(热老化箱法)通则GB 9344塑料氙灯光源曝露试验方法GB 2410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验方法CM VR A01 -01车辆识别代号(VIN )管理规则GB/T 15585-1995热塑性塑料成型收缩率的测定塑料变形温度的测定(通用试验方法)GB/T1843-1996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9342-19884QC/T15-1992 塑料洛氏硬度试验方法QC/T17-1992 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3设计内容设计输入市场定位及设计任务书市场定位:根据制造厂对整车的市场定位,包括市场预测、销售目标人群、确定仪表板的整体风格、目标价格及档次。
编制 平 台文件编号分析报告_零件名称_校核者_版本号_日期 审核 系 统 仪表板日期批准项 目属 性 (FMEA 零件编号、周边配合零件清单)1、法规校核(1)风窗玻璃除霜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GB11556/GB11555)(EEC 78/317) (FMVSS103) (2)内部凸出物要求(GB11552)(ECER21-01)(FMVSS 201)(3)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GB11562)(77/649/EEC )(FMVSS 219) (4) 道路车辆 车辆识别代码(VIN )(GB16735)(EEC 76/114)(FMVSS Part 565) 目标值(根据目标市场确定标准,如:兼顾国内、欧洲、美国等标准):(1)按国标GB11556规定试验规范要求, 在试验开始后20、25、40min 时,达到标准要求除霜效果的值,GB11555要求10min 后,至少将A 区90%和B 区80%面积上的雾除净。
为提高除雾效果,可参考我公司目前较好的试验结果作为目标要求:2min 后,除雾面积约85%~90%,4min 后全部除完。
(2)内部凸出物要求(国标GB11552;欧洲ECER21-01;美国FMVSS 201):在标准规定的基准区内不得有任何危险的可能导致乘员严重伤害的粗糙表面或尖棱。
设计经验值一般仪表板水平线上部,圆角大于3.5mm,仪表板水平线下部圆角大于2.5mm(3) GB11562上要求通过V2垂直于Y 基准平面且与转向盘上边缘相切的平面,如该平面相对水平面至少向下倾斜1度时,则转向盘上边缘以下的仪表板所构成的障碍是允许的。
(4)中、欧标准要求VIN 标牌在仪表板的右侧,而美标要求在仪表板的左侧。
B .除霜中心沿出风方向做出的线与前风挡的交点最好落在B 侧除霜风向尽量侧风窗玻璃上人除霜向看外后视镜量落在B 下边缘与区下边缘间(3) 按1975年颁布的ISO3958《道路汽车-轿车-驾驶员手控作况时男、女驾驶员的手动范围。
副仪表板设计目录目录 (II)一、副仪表板构成描述 (1)1、主副仪表板连接方式 (2)(1)流线型副仪表板 (2)(2) 连贯型副仪表板 (3)(3)独立形副仪表板 (4)二、人机布置重要尺寸 (5)1、加速踏板与副仪表板本体之间距 (5)2、换挡操作杆在最大行程时与换挡盖板的距离 (5)3、驻车制动器与副仪表板本体之间的距离 (6)4、副仪表板肘靠的布置要求 (6)(1)肘靠长度及高度的布置要求 (6)(2)换挡舒适性的校核方法 (7)(3)驻车制动器舒适性的校核方法 (8)(4)肘靠宽度的布置 (8)(5)后盖板与后排座椅要求 (8)三、副仪表板法规要求 (9)四、副仪表板结构设计 (10)1、副仪表本体常见的成型方式 (11)(1)一体式Z向成型 (11)2、本体两侧型面需借助滑块成型 (11)3、拆分本体两侧盖板借助骨架提高强度 (12)4、副仪表驻车制动器盖板的结构设计 (12)(1)滑片遮挡式 (12)(2)皮套包覆式 (13)(3)橡胶皮遮挡式 (13)5、副仪表后固定点的结构设计 (13)五、副仪表板典型工艺 (14)1、高压注塑工艺 (14)2、阳模吸塑成型工艺 (14)3、阴模吸塑成型工艺 (14)六、副仪表板技术要求 (15)1、防止异响要求 (15)2、振动噪声要求 (15)3、刚性要求 (16)4、可靠性的要求 (16)5、外观要求 (17)6、副仪表板上功能件的要求 (17)(1)储物盒 (17)(2)出风口 (18)(3)副仪表板扶手 (18)(4)烟灰缸 (19)(5)杯托 (19)一、副仪表板构成描述副仪表板是驾驶员旁侧通道上的内饰零件,位于前排两个座椅之间,是仪表板的一个重要补充空间。
副仪表板板总成通常由副仪表板本体、装饰面板、杯托、并根据不同配置可能有中央扶手、储物盒、点烟器、烟灰盒、笔夹、硬币夹、出风口等方便乘员使用的功能件,下图为副仪表板总成构成示意图。
汽车仪表板关键件布置及人机校核方法论文摘要:本文利用汽车人机工程学,SAE标准、UG软件、CATIA软件等各方面的知识阐述汽车仪表板部分关键件的人机设计,对仪表板部分件的布置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包括仪表板的仪表盘的布置,仪表板遮光罩的设计。
另外阐述了仪表板法规校核,包括仪表盘视野盲区校核等等。
0 引言仪表板总成是汽车内饰开发的核心部件,其开发的好坏决定着项目开发的成败。
仪表板设计必须满足视野性、操纵性和空间布置的要求。
1 仪表盘的布置在侧视方向,作方向盘轮缘最高处截面下方和眼椭圆上方的公切线L1,作方向盘轮毂上方和眼椭圆下方的公切线L2,则仪表盘应该布置在L1和L2之间,这样能保证90%的驾驶员可以通过方向盘上半轮缘和轮毂、轮辐之间的空隙观察到仪表。
连接仪表盘中心和眼椭圆中心的直线L3应平分L1、L2之间的空间。
仪表盘平面与直线L3的夹角一般控制在90°±5°范围内,最大不超过±8°。
仪表盘较理想的布置是将其布置在水平视野的25°范围和垂直视野(在视水平线下30°以内范围)的10°范围内。
2 仪表视野校核驾驶员在观察仪表等显示装置时,其视线会受到方向盘轮缘、轮毂或轮辐的阻挡,在仪表板上会形成盲区。
如果仪表和控制件布置在盲区内,就会影响驾驶员对仪表的读识和对控制件的操作,不利于安全行车。
因此,必须确定仪表板上盲区和可视区的范围,将仪表布置在驾驶员无需转动头部和躯干就能看到的地方。
方向盘在仪表板上形成的盲区,包括方向盘轮缘形成的盲区和轮毂及轮辐形成的盲区两部分。
在计算盲区之前,先要建立仪表板工作面,它应该位于仪表显示面处,且与之平行。
2.1 方向盘轮缘盲区的求作①计算特征盲区。
如图1所示。
某眼点的单眼盲区是仪表板上被方向盘轮缘阻挡而该眼点看不见的部分。
以左眼为例,其求作方法是:过左眼点作以系列方向盘上半轮缘的内外切线,这些切线与仪表板工作平面相交得一系列交点,交点围成的区域就是左眼点的单眼盲区。
1、简要说明1.1 该部分综述现代轿车的仪表板总成一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指方向盘前的仪表板和仪表罩及平台,另一部分是指司机旁通道上的副仪表板。
其中仪表板是安装指示器的主体,集中了全车的监察仪表,通过它们揭示出发动机的转速、油压、水温和燃油的储量,灯光和发电机的工作状态,车辆的现时速度和里程积累。
有些仪表还设有变速档位指示,计时钟,环境温度表,路面倾斜表和地面高度表等。
按照现时流行的款式,现代轿车多数将空调,音响等设备的控制部件安装在副仪表板上,以方便驾驶者的操作,同时也显得整车布局紧凑合理。
仪表板总成在车厢里处于中心的位置,非常引人注目,它的任何疵点都会令人感到浑身不舒服,因此汽车制造商是非常重视轿车仪表板总成的制作水平,从制作工艺上可以表现出制造公司的设计与工艺水平,从装饰风格上可以表现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传统。
一种成功的轿车仪表板总成,既要融入轿车的整体,体现出它是轿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要体现出轿车的个性,使人看到仪表板就会想到车子的形象。
仪表板简称IP(Instrument panel),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设计该产品的目的由于仪表板的特殊位置,处于正副驾驶员的前方,在整个坐舱系统占用了很大的空间和视野,所以设计好该产品对于提高整车内饰质量有很直接有效的作用。
仪表板的面积很大,故对造型的影响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新车型的开发,从实用新型方面来讲,对造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仪表板的外面装有仪表和各类操纵件,里面装有空调等各类车身附件,对空间和结构的要求都很复杂,在设计中应特别精心,对于仪表板的布置和结构设计尤其要考虑充分,校核全面;仪表板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人机工程学,主要为仪表板上各种开关件及杂物盒、点烟器等的布置要尽量满足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既要美观,又要方便实用;仪表板需要满足国家强检项目,主要是除霜的要求,前方视野的要求和燃烧特性要求,除霜对空调和仪表板同时提出要求,并借助CAE分析及样件制作来满足条件,前方视野对方向盘、仪表板等同时提出要求,要求在造型和总布置阶段就对视野校核完整,关于燃烧特性及气味性等其他要求,我们必须在仪表板的材料上下功夫,争取在相应价位的车上采用物美价廉的材料。
汽车仪表板试验大纲(原创实用版)目录1.汽车仪表板试验的背景和重要性2.试验大纲的内容概述3.试验大纲的具体试验项目4.试验大纲的实施流程和注意事项5.试验大纲的结果处理和分析正文汽车仪表板是汽车行驶过程中重要的监测和显示设备,它能够为驾驶员提供车辆运行状态的各种信息,对于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和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汽车仪表板进行全面的试验和检测,是保证汽车仪表板质量和性能的重要环节。
汽车仪表板试验大纲是在对汽车仪表板进行试验和检测时,所遵循的一份详细的试验计划和步骤。
它包含了试验的目的、内容、方法、流程和结果处理等各个方面,是保证试验科学、规范、有效的重要依据。
试验大纲的内容概述主要包括试验的目的、范围、对象、方法和流程等。
其中,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检测汽车仪表板的性能和质量,以保证其能够正常工作;试验的范围和对象是指试验所覆盖的汽车型号和仪表板类型,以及试验的具体内容和部位;试验的方法是指试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式,包括试验设备的选择、试验条件的设定、试验过程的控制等;试验的流程是指试验的实施顺序和步骤,一般包括试验准备、试验操作、试验数据采集和处理、试验结果分析和评价等。
试验大纲的具体试验项目主要包括仪表板的外观检查、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耐久性测试等。
外观检查主要是检查仪表板的表面质量和装配质量,包括仪表板的颜色、形状、尺寸、表面缺陷、装配松紧等;功能测试主要是测试仪表板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包括仪表板的点亮、显示、报警等功能;性能测试主要是测试仪表板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包括仪表板的响应速度、精度、稳定性等;耐久性测试主要是测试仪表板在长时间使用下的性能变化和寿命,包括仪表板的抗振动、抗老化、抗磨损等性能。
试验大纲的实施流程和注意事项主要包括试验的准备、操作、数据采集和处理等环节,以及试验过程中的安全、环保、保密等注意事项。
试验的准备阶段主要包括试验设备的准备、试验条件的设定、试验过程的规划等;试验的操作阶段主要包括试验的实施、数据的采集和记录等;试验的数据采集和处理阶段主要包括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评价等。
汽车外饰正向CAS设计要点与步骤要点:1.数据采集:首先需要收集各种相关数据,比如市场调查、竞争对手的产品信息、用户需求等。
这些数据可以为设计者提供关于产品定位、风格要求、功能需求等方面的指导。
2.创意概念:基于收集到的数据,设计团队可以进行头脑风暴,生成多样的创意概念。
这些创意可以通过手绘或者三维建模等方式进行表达和呈现。
3.综合分析:对于生成的各种创意概念,需要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最具有潜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设计。
4.设计迭代:通过对选定的设计概念进行迭代,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直到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一过程中,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实时渲染和可视化分析,以便更好地评估设计效果。
5.CAD建模:一旦完成设计概念的迭代,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CAD建模。
CAD模型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尺寸和形状信息,便于后续工艺和制造的开展。
6.表面设计:利用CAS软件,将CAD模型转化为具有真实光线和材质的表面模型。
这样,设计师可以通过细致的表面设计,给予车身造型更加真实的观感。
7.运动仿真:为了检查设计的车身外观是否流线型和稳定,可以利用CAS软件进行运动仿真。
设计师可以模拟车辆在不同速度下的行驶,观察气流沿着车身的流动情况,以便优化设计。
8.评估和验证:最后,设计师需要对设计进行评估和验证。
这包括通过客观测试和主观意见的反馈等方式,检查设计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和用户期望。
步骤:1.收集数据:收集市场调查、竞争对手的产品信息、用户需求等数据。
2.创意概念生成:进行头脑风暴,生成多样的创意概念,并进行手绘或三维建模等方式表达。
3.综合分析和筛选:对创意概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筛选出最有潜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设计。
4.设计迭代:对选定的设计概念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直到达到预期的效果。
5.CAD建模: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CAD建模,生成准确的尺寸和形状信息。
6.表面设计:利用CAS软件将CAD模型转化为具有真实光线和材质的表面模型,进行精细的表面设计。
汽车研发:仪表板的设计、开发方法和流程全解析!今天漫谈君就和大家聊一聊仪表板的设计、开发方法和流程仪表板总成是汽车内饰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车内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在行车过程中,为驾驶员方便、安全地提供各种信息与数据,仪表板的造型设计也体现了汽车的个性,可以将其作为衡量不同生产厂家的工艺水平与艺术风格的标准之一。
一、仪表板的定义仪表板是指驾驶室中安装各种指示仪表和点火开关等的一个总成,汽车内饰中最关键的零部件之一,位于前排座椅和前风窗玻璃之间,通常为薄壁大跨度曲面零件。
它装在仪表嵌板上,或者作为附件装在转向管柱上。
仪表板总成好似一扇窗户,随时反映车子内部机器的运行状态。
同时它又是部分设备的控制中心和被装饰的对象,是驾驶室内最引人注目的部件。
仪表板总成既有技术的功能又有艺术的功能,是整车风格的代表之一。
二、仪表板的作用1、集舒适,功能,安全,美观于一身,已成为彰显各种文化的载体;2、仪表板充当了汽车操纵中心,其上部有各种仪表及操纵开关,是汽车操纵显示的集中部分,是各种功能集成的载体.三、仪表板的组成四、仪表板的分类1、安全性能1)无气囊仪表板2)带气囊仪表板2、成型工艺1)硬质注塑仪表板仪表板直接用注塑机把处于熔融状态的塑料粒子推注到模具里,保压冷却后直接装配成样件的仪表板总类。
2)软质包覆仪表板在注塑成骨架后,表面包覆一层表皮。
使其舒适性大大增强.同时在骨架和表皮之间填充聚氨酯泡沫或表皮的背面直接附带一层泡沫,大幅提高触感,从而提高整车的档次。
三、仪表板的设计特点及要求仪表板是汽车操纵显示的集中部分,其上有各种仪表及操纵开关,是汽车操纵中心。
设计好的仪表板能使驾驶员感到方便、舒适;反之,有可能影响驾驶员和乘员的安全.仪表板设计已成为汽车车身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产品设计特点2、设计要求1)要体现功能性,并通过造型将结构的内在美与外形美结合起来;2)要体现装饰性,外形美的仪表板给人第一眼的印象是安全、舒适、恬静、愉快,给人以美好而积极的作用;3)汽车外部造型、其它饰件相呼应做到整体感强,达到内外统一;4)仪表板的布局应主次分明、功能醒目,做到系统、简练、有层次、有起伏感;5)附件的造型应相互协调、配套。
汽车仪表板设计思路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驶入人们的眼帘,目前人们不仅对车辆的外在造型有了一定的认知,对车辆的内在造型及人机工程也越来越了解,而作为整车中看到最多,集成功能最多的仪表板设计成为了汽车工程师的头疼课题。
下面就简单介绍下汽车仪表板的设计思路。
标签:仪表板;拔模角;布局引言汽车仪表板在设计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根据造型设计出的仪表板无法出模,各仪表按键不能达到触手可及,各仪表及按键装配后不牢固等等问题,都是汽车工程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汽车仪表板的概述。
(一)汽车仪表板是汽车上的重要功能件与装饰件,是一种薄壁大体积、上面开有很多安装仪表及各种操作按钮用的孔和洞的形状复杂的零部件。
仪表板因其得天独厚的空间位置,使越来越多的操作功能分布于其中,除有反映车辆行驶基本状态的仪表外,还有空调系统、影音娱乐系统,灯光系统等。
(二)汽车仪表板的分类。
汽车仪表板的结构和用材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可以分为硬质和软质仪表板两大类。
硬质仪表板结构简单,主体部分为同一种材料构成,多用于载货汽车及客车,一般不需要表皮材料,采用直接注塑成型。
软质仪表板由表层、缓冲层和骨架三部分使用多种材料构成。
常用材料有PU、PP、ABS/PVC合金等,多用于轿车。
此外,还有钢板冲压成型再焊接、涂装制造的钢质仪表板,钢质仪表板外层包覆人造革后制成的软包仪表板、木质仪表板等。
二、汽车仪表板的设计仪表板是各种仪表、信号及操作开关的集合处,是汽车的操纵中心。
设计合理的仪表板会使驾驶员感到得心应手,反之,可能涉及驾驶员乃至乘员的安全。
因此,仪表板的设计应給予足够的重视。
为便于说明问题,下面以第一汽车制造厂设计的轻型车仪表板为例(图1),阐述仪表板的设计。
图1解放型轻型车仪表板(一)仪表板结构分块设计仪表板在结构设计中,首先要确定主断面的校核。
在CAS面阶段最主要的5个断面是:Y0断面、驾驶员出风口断面、方向盘断面、副驾驶安全气囊断面、副驾驶出风口断面。
10.16638/ki.1671-7988.2016.09.031
仪表板CAS设计校核
汤灏,孙成武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仪表板系统的设计包括造型CAS校核、结构数据设计及产品验证,文章重点介绍了造型CAS的设计校核,以法规项为首并包括相关标准项及经验指南项,通过对CAS的可行性分析,指导最终的造型冻结,为后期的结构数据制作和产品验证打下基础。
关键词:仪表板;CAS校核;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U4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 (2016)09-82-04
Design Checking of Dashboard CAS
Tang Hao, Sun Chengwu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Co., Ltd, Anhui Hefei 230601)
Abstract: Dashboard system design include CAS checking 3D data product and product verification,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CAS checking significantly, request from regulations were primary goal, also there were request from standard and experience guide.The style would be not changed with CAS feasibility checking which could be useful to 3D data and product verification.
Keywords: Dashboard; CAS checking; feasibility checking
CLC NO.: U463.6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 (2016)09-82-04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对审美、个性要求的提高,汽车内饰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汽车内饰设计已经成为整车开发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
仪表板系统是内饰很重要、也是结构和制造工艺最复杂的部件之一,它直接面对驾驶员或者乘员,与座椅、安全气囊等一起保护着车内人员的安全,是车厢内最吸引人注目的部分,直接影响驾乘人员对内饰的评价。
因此,仪表板的设计不仅要满足造型、质感和舒适性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以保障乘员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不被伤害。
仪表板系统是非常独特,它是集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与装饰性于一身的部件,它位于前排座椅和前挡风玻璃之间。
车上的各种驾驶仪表、操控踏板、控制开关、空调、音响娱乐系统、安全气囊等附件通常都是安装在仪表板管梁和仪表板本体上。
1、产品设计
1.1 设计流程
图1 仪表板设计流程图
作者简介:汤灏(1992-),男,助理工程师,就职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内饰设计和仪表板设计。
汽车实用技术
83 2016年第9期
仪表板的设计是汽车正向设计的典型,需经过造型、可行性分析、结构数据至最终产品,其设计的校核包括外观造型认可、法规布置校核及工程可行性分析,具体的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1.2 法规及安全要求
1.2.1 碰撞性能
需要满足GB 11552和ECE R21要求,关键影响因素:PAB布置位置和PAB支架刚度,如图2所示。
图2 头碰区域
建议:PAB最好布置在头碰区域之外;
PAB安装支架刚度合理,在头碰过程中能有效吸能。
头部碰撞过程中: 3ms 加速度小于80G。
1.2.2 刚度分析
表1 刚度设计要求
如上表1所示,刚度测试的6个点力的大小以及变形量要求(可按实际结构多取点)。
1.2.3 除霜分析
首先依据GB 11552确定前风挡的A区,B区及A’区,见图3。
图3 前风挡除霜示意图
风窗玻璃除霜要求
(1)试验开始后20min,A区域有80%已完成除霜;
(2)试验开始后25min,A’区域有80%已完成除霜;
(3)试验开始后40min,B区域有95%已完成除霜。
风窗玻璃除雾要求
(1)试验开始后10min,A区域有90%已完成除雾;
(2)试验开始后10min,B区域有80%已完成除雾。
1.3 外观要求
仪表板处于汽车内饰中最显著的位置,其造型特点对汽车整个内饰的美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外观一般需要遵循造型输入要求,设计阶段原则上不得有暴露在视野范围内的可见钣金以及其他内部结构;不允许有直接暴露在乘员视野内的非造型缝隙;不得有看穿情况;零件的浇口和分型线不得外露并尽量不要使分型线跨圆角。
通常情况需要注意的地方有:
(1)仪表板侧面与A柱下护板搭接处应避免老鼠洞,不得暴露钣金;
(2)手套箱外盖板及室内电器盒盖板与IP本体之间缝隙,不得暴露在乘员视野范围以内;
(3)前除霜格栅及海绵条,不得暴露在乘员视野范围以内;
(4)方向管柱在最下位置时,仪表板内部不能被看穿;
(5)车门打开时,人在车外,仪表板最下边缘要能够遮挡HV AC等内部机构;
(6)手套箱打开时,仪表板内部不能被看穿。
1.4 成本要求
除造型要求的特殊表面处理工艺对成本影响之外,工程对成本的控制主要在材料、重量。
图4 成本简析图
1.5 布置要求
1.5.1 驾驶员手触及范围
(1)驾驶员满手掌握物手型
图5 驾驶员满手掌握物手型操作区域检查
汤灏等:仪表板CAS设计校核84 2016年第9期
由图5所示,需要驾驶员采用满掌操作的换挡手柄等部件应位于该区域内。
(2)驾驶员三手指抓取手型
图6 驾驶员三手指抓取手型操作区域检查
由图6可见,旋钮类开关应在三手指抓取区域范围之内。
(3)驾驶员手指伸开手型
图7 驾驶员手指伸开手型下的操作区域检查
由图7所示,需要驾驶员采用单指操作的按键、触控屏幕等应位于该区域内。
1.5.2 组合仪表相关的校核
(1)视野校核
图8 组合仪表视野校核结果
由图8所示为方向盘视野遮挡在组合仪表区域的投影,要求仪表上所有的显示数字和功能符号均必须能被驾驶员观察到。
(2)组合仪表在前风挡投影
图9 组合仪表前风挡投影校核结果
如图9所示,组合仪表在前风挡玻璃上的投影完全被组合仪表罩的投影遮挡,即组合仪表不会在前风挡玻璃上形成投影,因此不会对驾驶员观察前方路况造成干扰。
(3)组合仪表在侧窗玻璃投影
图10 组合仪表在侧窗玻璃投影
如图10所示,组合仪表在侧窗的投影应与外后视镜观察区域完全错开。
(4)组合仪表的透盖反光校核
图11 组合仪表光反射校核
如图11所示,透过前风窗且经过合仪表透盖反射的光线没有进入驾驶员视野,满足要求。
(此处使用三个眼椭圆中心点和一个国标眼点校核)。
(5)组合仪表的阳光直射校核
图12 组合仪表阳光直射校核
如图12所示,透过前风窗射入的光线完全应被仪表罩及炮筒遮挡,不能照射到仪表盘的显示部分。
1.5.3 膝部空间的校核
(1)仪表板断面设计应保留出足够的膝部空间,膝盖中心与断面的距离大于120mm。
(2)驾驶员正常驾驶时,腿部与副仪表台间隙应满足不小于10mm的最小值要求,即副仪表台不影响驾驶员正常驾驶。
1.5.4 方向盘操作空间的校核
图13 方向盘操作空间校核
汽车实用技术
85 2016年第9期
如图13所示,方向盘设计位置时(方向盘上下调节中间位置、长度调节最短位置),与仪表板帽沿之间的距离应满足不小于80mm的间隙要求。
1.5.5 选换档操作空间校核
图14 选换档手柄操作空间校核
如图14所示,当选换档手柄位于最前位置时,选换档手柄与中控面板之间距离应满足手柄操作空间不小于45mm的要求。
2、总结
仪表板设计包括造型CAS校核、结构数据设计和产品验证,而仪表板的CAS校核是整个仪表板总成设计的基础,其校核以法规项为首,其次是标准规定项,最后是经验指导项;后期的结构数据设计及产品验证均是在CAS校核分析的结果下进行,因此仪表板的CAS校核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张志军,叶阳.汽车内饰设计概论[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9.
[2] 曹渡.汽车内外饰设计与实战[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
(上接第81页)
从图中可见最小安全系数为1.24,在键槽部位,满足大于1.1的标准。
图8 皮带轮内圈的最大主应力云图——加载最大扭矩及轴向力
图9 皮带轮轮毂的最小安全系数——加载扭矩及轴向力3、结论
静强度计算显示:加载皮带力工况,以及加载曲轴轴向力和最大扭矩工况下,最大主应力小于材料的拉伸极限,最小主应力绝对值小于材料压缩极限。
(由螺栓预紧力导致的接触面上的压力,以及平键过盈配合导致的拉伸力不予考虑)加载皮带力工况的疲劳计算显示:最小疲劳安全系数为1.18,出现在键槽位置,满足大于1.1的标准。
加载扭矩及轴向力工况的疲劳计算显示:最小疲劳安全系数为1.24,出现在键槽位置,满足大于1.1的标准。
通过有限元计算,结果显示该减震皮带轮满足各项评价指标,因此能够满足设计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 周龙保.内燃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10.
[2] 韦莹. 9L210柴油机曲轴强度计算及疲劳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