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位熵理论的北京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64.15 KB
- 文档页数:3
北京第三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政策指导【关键词】计量经济EviewsLM检验引言在当今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其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的大小也成为衡量一个大都市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在我国,第三产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占GDP比重不断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已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其内部结构也进一步得到优化,不但传统的三产行业,如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饮食业等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一些新兴的三产行业,如旅游、电子信息服务、贸易及房地产等部门也保持着迅猛的发展势头。
然而,我国第三产业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仍存在巨大差距。
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 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制约我国北京第三产业发展的多种因素,以期获得相关结论,进而提出对首都第三产业发展更具针对性、更为有效的建议, 加快其发展进程。
1 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从理论上讲,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人的资本数量;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凝结形成的,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即使劳动力数量没有增加, 只要提高了劳动力的知识技能、素质, 也一样可以增加产出,劳动力投入与技术进步相比,其中技术进步对使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2 指标选取和数据说明2.1 变量选取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鉴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综合反映了社会生产率、生产总量、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比例, 人口、收入水平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状况,它自然成为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关键因素,同时我们为获取数据的方便,因此,我们设定北京人均家庭可收入水平为模型的一个变量。
同时基本建设投资的多少也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基本建设投资额的增加会加强全国的水利、电力、能源、通讯、城乡公用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带动地质勘察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房地产业等第三产业的产值增加,加大其投资力度能消除经济中的“瓶颈”问题,因此,北京第三产业基本建设投资作为模型的一个变量。
基于区位熵理论的中国资源型地区判定研究区位熵理论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分析和评判地区的发展潜力和资源配置情况。
本文基于区位熵理论,对中国的资源型地区进行判定研究。
一、引言区位熵理论是一种基于信息熵理论的评价方法,广泛应用于地理学、经济学等领域。
它通过测量地区内部和与周边地区之间的空间间隔和关联,来分析地区的发展潜力和资源配置情况。
本文将运用区位熵理论,探讨中国的资源型地区判定问题。
二、区位熵理论概述区位熵理论是由经济地理学家哈夫纳等人提出的。
它认为地区的发展潜力与地理位置及与周边地区的联系程度密切相关。
该理论通过计算区位熵指标,来反映地区的空间接近性、联系性和资源优势程度。
区位熵指标的数值越小,说明地区的发展潜力越大。
三、中国的资源型地区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
然而,由于资源配置不均、开发程度不同,导致中国的资源型地区存在差异。
本文将以煤炭资源和石油资源为例,对中国的资源型地区进行判定研究。
1. 煤炭资源型地区判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和煤炭生产国。
煤炭资源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北方地区和西南地区。
根据区位熵理论,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煤炭资源区位熵指标,来判定中国的煤炭资源型地区。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相关的指标和权重。
煤炭资源的分布和开发水平、交通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都会影响地区的煤炭资源优势。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指标,计算各个地区的煤炭资源区位熵指标,并对其进行排序和比较。
2. 石油资源型地区判定中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消费国和石油生产国。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
为了判定中国的石油资源型地区,我们同样可以运用区位熵理论。
与煤炭资源型地区的判定类似,我们需要选择相关的指标和权重,如石油资源的开发水平、交通条件、市场需求等。
然后,通过计算石油资源区位熵指标,对中国的石油资源型地区进行排名和比较。
四、案例分析以中国的山西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对煤炭资源和石油资源进行判定研究。
欢迎共阅首都经济与第三产业发展研究陈秀山张可云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摘要:北京作为首都要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对北京第三产业结构及存在的问题、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做了深入的探讨。
随着北京市经济高速增长并逐步接近中等发达水平,尤其是北京申奥成功,首都经济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在这个新阶段中,北京市经济发展将呈现两个明显特征:一方面,产业结构将进入调整活跃期,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并将在支撑整个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内部布局必然要求作相应调整,新兴、快速发展的行业将在空间竞争过程中将传统的、已失去优势的产业排挤出北京市,而且一些优势产业会由城市中心地带向外围地区扩散。
这两方面的趋势为北京市第三产业未来发展与调整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也为通过振兴第三产业而带动整个首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首都经济与第三产业结构研究1从北京市目前所处发展阶段来看,第三产业的质量是决定其能否达到国际性大都市地位的关键之一。
第三产业的行业内部结构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第三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总体增长。
第三产业行业结构特征与问题:--传统产业投资比重大,行业集中度高;--新兴产业固定资产实力弱,行业缺陷较大;--基础设施型的服务业投资大,产值低;--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大;--公共事业投入大于产出;--第三产业人均产值不高,产值低的行业较普遍。
北京市第三产业中的现代行业的发展与我国其它地区相比虽然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但由于我国经济整体起步晚,它们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
这主要表现在:--行业整体水平比较差,首都经济离现代化大都市仍有差距;--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讯业比例与世界水平接近;--商贸、餐饮行业不及发达国家;--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新兴现代产业势头看好;--政府服务业亟待改善。
北京市第三产业行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除了与经济发展阶段和首都经济特征有很大关系外,政策和体制方面的不完善也不可忽视。
发展2023-11-10CATALOGUE目录•引言•北京市第三产业现状分析•北京市第三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北京市第三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北京市第三产业升级的策略建议•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引言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第三产业的升级与协调发展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北京市需要适应新的发展趋势,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本文将探讨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原因,重点研究如何促进第三产业的升级与协调发展。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行深入分析。
02北京市第三产业现状分析第三产业概述第三产业地位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第三产业作用第三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就业、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产业定义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主要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
北京市第三产业现状发展状况北京市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北京市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导,尤其是高技能服务业占据较大比重。
产业布局北京市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和部分郊区新城。
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北京市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而高技能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不规范北京市中心城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而远郊区和新城的发展相对滞后。
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和知名企业家。
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市场竞争不规范,存在一些不良商业行为和恶性竞争现象。
03北京市第三产业升级的必要性第三产业升级是指通过技术进步、模式创新、资源优化等手段,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服务产品的优质化、产业链的完善化。
区位熵模型区位熵模型,是一种用于衡量地理空间分布的模型。
在地理学和城市规划领域,熵是指一种度量系统无序程度的指标,而区位熵模型则是利用这一概念来评估地理空间的分布特征和组织结构。
区位熵模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计算地理空间中不同地点的区位因子的熵值,来反映地理空间的分布情况。
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地点选择的各种因素,如交通便利性、资源丰富程度、市场需求等。
通过对不同区位因子的熵值进行加权平均,可以得到整个地理空间的区位熵值。
区位熵模型的应用十分广泛。
首先,它可以用于评估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发展趋势。
通过计算不同地点的区位熵值,可以得到城市不同区域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这有助于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区位熵模型还可以用于评估企业的区位选择。
对于企业来说,选择合适的区位对于业务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通过计算不同地点的区位熵值,企业可以评估不同地点的适宜程度,选择最优的区位来开展业务。
这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增强市场竞争力。
区位熵模型还可以用于评估交通网络的效率和可达性。
交通网络的建设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计算不同地点的区位熵值,可以评估交通网络的疏导能力和连接效率,为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这有助于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提升人们的出行体验。
区位熵模型的优势在于能够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影响。
在传统的地理分析方法中,往往只考虑单一的因素,无法全面评估地理空间的特征。
而区位熵模型能够将多个因素纳入考虑,通过计算熵值将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然而,区位熵模型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该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
不同地点的区位因子需要进行测量和统计,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其次,区位熵模型的计算过程较为复杂,需要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方法进行处理。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可能较难理解和应用。
区位熵模型是一种用于评估地理空间分布的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计算不同地点的区位熵值,可以评估地理空间的分布特征和组织结构,为城市规划、企业区位选择和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聚焦镜 FOCUSING MIRROR
献程度不断加深。
其次,西部地区金融产业虽然出现了小幅波动,但总体上看发展态势良好,多数省区发展速度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获略好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可能与近些年西部地区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有较大的关系;随着“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程度的不断加深,西部地区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机构不断增多,金融供给不断优化。
同时,西部地区房地产业发展强度总体呈现出不断上升态势,但相比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发展水平较低,这与人口外流、区域经济发展缓慢有一定的关系。
最后,第三产业中的其他行业包含了支撑第三产业发展的新兴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等行业,这统服务业提升改造过程中的所积累的经验,不断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充分重视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加强区域合作,在地区内部构建起现代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体系。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体系
交通基建设施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石,决定着地区要素流动、产业发展的水平。
因此,西部各省区应当紧抓发展机遇,打通区域要素流通渠道,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紧跟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持续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型生产生活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
进一步优化投融资环境。
基于区位熵的我国中部省域第三产业发展分析作者:张娟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8年第24期内容摘要:安徽省是我国中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省份之一。
本文利用区位熵计算公式,运用2005-2016年安徽及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统计出安徽省第三产业内各产业的区位熵值,从总体上对发展现状及第三产业内的四个层次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中部省域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部省域; ;第三产业; ;区位熵值分析; ;发展对策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在较大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地区的现代化程度。
安徽省地处我国中东部地区,是一个农业大省,第一产业占全省GDP比重一直较大。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安徽省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2017年安徽省的GDP达到27518.7亿元,在全国排名第十三位,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420.4亿元,在全国排名第十五位,说明安徽省的第三产业发展缓于总体经济发展。
这对于实施安徽省中部崛起战略、实现安徽省产业结构的升级、进一步优化安徽省产业结构是不利的。
文献综述对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国内外一直都非常重视,近几年对于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的研究也较多。
丁玉玺(2007)对安徽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演进趋势作了研究,发现安徽省第三产业中第一层次得到了较大发展,第二层次呈理性增长趋势,第三层次将成为促进安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第四层次可以为安徽省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汪高元(2007)对安徽省第三产业分析发现:安徽省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偏低,产业结构升级进程缓慢且第三产业比重小,对GDP 贡献低且管理机制不顺,市场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宫涛(2009)通过对安徽省第三产业的区位熵进行分析,指出安徽省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是其中优势产业,其余是属于劣势产业;王俊峰、李振伟(2010)对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安徽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需要优化、新兴产业发展滞后;邓祖兵(2010)利用1997-2007年数据,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安徽省第三产业中各个行业的竞争力状况进行分析,认为住宿餐饮业竞争力下降、房地产竞争力较弱、批发零售业竞争力明显;卫冬冬、王文韬、王翰博(2012)实证分析了安徽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影响因素,发现第三产业发展与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和政府支出规模有关;居民收入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劳动力供给、科学文化水平以及居民素质有关,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供给、城市化水平和政府支出规模有关。
优化第三产业布局以促进北京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作者:杨莉董少宣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第20期内容摘要:北京的发展应该明确定位在北京不但是中国的首都,同时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北京应从属于世界的角度进行管理和发展。
因此面对按目前态势发展的城市规模、人口增长给北京这个资源稀缺型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探讨如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在对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市政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区位优势的结合等方面探讨了促进北京市第三产业合理布局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第三产业产业布局合理布局北京的发展应该明确定位在:北京是世界认识中国的窗口,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北京的发展不能只以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来要求,而应该以北京属于世界的角度进行管理,北京应具备的是得到世界认可的大国首都的功能,因此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势在必行。
当前北京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六个:交通拥挤;城区人口密度过大;污霾严重;人口素质下降;没有有效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第三产业布局不合理。
而所有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的途径都有相互关联的地方,都关系到北京市的人口问题。
城市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相关的活动有两大类,即产业活动和居民活动,分别对应这两大类的关键因素就是就业和居住。
北京作为目前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安居乐业是民生之本,人口的合理就业、合理的就业机会和渠道关系到北京的稳定、和谐与发展。
而保证人口的合理就业的前提是产业合理布局。
由于衡量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之一就是第三产业的规模和经济比重,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可以反映出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郑思齐,2012),以及城市的辐射力、凝聚力和综合服务水平。
近年来北京市的第三产业比重已超过75%,具有了相当的规模,由于第三产业中有很多产业具有成形快、转型容易、投入少、见效快、能快速带动局部区域繁荣的特点,因此可利用第三产业的布局,优化带动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的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人口素质的优化,同时促进城市发展新区及城郊的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发展,由此可带动整个北京城市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通过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北京周边地区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基于因子分析的北京市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研究作者:宋浩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02期【摘要】第三产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北京市第三产业总体概况和第三产业中14个大类的具体情况,简化提取影响第三产业的公共因子,同时根据北京市各区县第三产业的因子得分,总结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特点和优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因子分析;第三产业1.引言当今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其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的大小也成为衡量一个大都市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第三产业,是指对消费者提供最终服务和对生产者(包括三个产业的生产者)提供中间服务的部门,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1]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节节攀升。
1998年超过60%,2006年超过70%,2008年达到73.2%,与改革开放初期的23.7%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北京第三产业的比重在全国稳居第一,实现了产业结构从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业主导型的转变。
第三产业主导的经济不仅提高了城市承载力,提升了服务功能,也熨平了经济波动,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减速中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
北京市第三产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占GDP比重不断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已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
与此同时,北京各区县的第三产业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为了更好地评价第三产业发展状况,本文通过对统计年鉴里第三产业包含的15个大类进行因子分析,利用降维的思想,将其归结为若干个综合因子,同时通过因子评分的方法,归纳和总结北京市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
2.数据选取2003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作了重新划分,规定第三产业包括15大类: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北京第三产业发展研究北京市统计局核算处 2000-05-04 09:05:35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第三产业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第三产业一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态势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得到不断调整和优化,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和壮大。
北京第三产业在繁荣首都经济、扩大国际交往、服务市民工作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其增速逐步赶上并超过了第二产业,居三次产业之首。
市委市政府采取鼓励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政策,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的第三产业,加快了商业网点建设,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大大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一)快速稳步增长,比重不断上升近十年,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增长一直保持较快的速度。
1989年以前,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曲折的不稳定的, 1978-1989年间,增速最高时为26.7%,最低时为-0.5%,两者相差27.2个百分点。
1989年以后,第三产业步入快速稳步增长阶段,年均增长13.8%,最高与最低增幅之间相差9.1百分点。
1988-1997年十年间,第三产业累计创造增加值4517.67亿元,相当于前35年合计的2.4倍,年均增长12.1%,逐步超过了第一、二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12.2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
当今世界各国对第三产业在社会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视。
统计数据表明:第三产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已经成为衡量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三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从有关资料获悉:199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美国为72%,英国为66%,阿根廷为63%,韩国为50%,印度为41%,中国为3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8年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9.1%、53.9%、37%,199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达到47%,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比第二产业高0.9个百分点,打破了“二、三、一”的格局,形成了符合北京发展的“三、二、一”的产业格局,改变了原来由第二产业为主推动经济增长的状况,形成了第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区域分析与规划作业题目北京市产业结构分析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北京市产业结构分析合理的产业结构有利于充分利用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各产业部门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协调区域内部各产业部门间的关系,使得区域产业结构具备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还能提高产业结构的效益. 本文将以全国(中国大陆)为参照,以北京市2002-2011年间三次产业的GDP 为基础,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来分析北京市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差异及竞争力等。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 ,简称SSM )已广泛运用于国内外区域产业结构分析中.与其它产业结构分析法相比较,它能确定区域内各部门产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状况,以及这些产业部门在参照区域内竞争力的强弱,因此偏离-份额分析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
一、偏离-份额分析法偏离-份额分析方法( Shift-Share-Method,SSM) 是由美国学者Dunn、Perloff、Lampard、Muth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的,80年代初由Dunn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现在普遍应用的形式,SSM 在国外的区域与城市经济结构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该方法于20 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地理学、规划学、区域科学等学科研究中。
1.基本原理SSM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是一个动态过程,以其所处上级区域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在某一时期总的经济增长量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或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2.数学模型的构建区域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了变化。
设该区域在初始期( 基年)经济总规模为b0,末期经济总规模为b t,同时按照一定的规则,把该区域经济划分成j( j = 1,2,3,…,n) 个产业部门,分别用b j,0和b j,t 表示第j 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与末期经济规模,并且以B0和Bt表示区域所在大区在相应时期初期和末期的经济总量规模,以B j,0和B j,t表示区域所在大区初期和末期的第j 个产业部门的规模。
毛概课社会实践城市发展与第三产业的相互作用——对北京三里屯城市发展的调查导语通过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学习,社会实践的相关安排。
我们小组决定以此为契机,探究城市发展与第三产业的相互作用。
从书本中我们了解到,城市的快速发展对推进区域经济总量增长、新兴产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的拉动作用,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又促进城市化的进程。
为了了解城市发展与第三产业具体是怎样相互作用的,我们以“北京城市发展”为主题,对北京三里屯城市发展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正文前言调查时间:2013年4月29日至5月31日。
其中4月29日至5月26日进行社会调查;5月27日至5月31日撰写社会实践报告。
调查地点:北京市朝阳区东部三里屯地区。
调查对象:三里屯地区的商家、居民和游客等。
调查方法:调查问卷,采访,查阅文献,数理统计等。
调查人:***小组。
调查分工:一、三里屯城市发展及第三产业的现状(一)对三里屯的简单介绍三里屯位于朝阳区东部。
因距内城三里而得名。
现在因为三里屯酒吧街而出名。
三里屯酒吧街是北京夜生活最“繁华”的娱乐街之一,是居住北京地区的老外们以及国内名流大款经常光顾的地方。
其具体地点位于朝阳区东北部。
明、清时隶属顺天府大兴县。
作为地片名,泛指左家庄、朝外大街、呼家楼、麦子店合围地域。
1962年在地域内建北使馆区,20世纪60~70年代建成外交公寓群,三里屯一带逐渐发展成为驻华外交人员聚居、购物和外事活动的重要社区。
地域内有10条纵向、12条横向街巷。
新东路和工人体育场东路为首都原迎宾路的一部分。
工人体育场北路东段西侧和西段北侧商业、服务业网点密布,三里屯酒吧街是北京夜生活主要场所之一。
区域内有塔园外交人员公寓、燕莎友谊商城、外汇免税商店、中国国际商店、三点三服饰大厦等单位。
工人体育场北路东段两侧建有城市宾馆、兆龙饭店、麒麟大厦等。
(二)城市发展过程及现状1.城市发展过程三里屯原为距北京城墙三里地的农舍,因而得名“三里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