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损失计算.

损失计算.

损失计算.
损失计算.

交通事故人身损害死亡赔偿损失计算表

交通事故人身损害死亡赔偿损失计算表

名称

计算公式

医疗费

医疗机构出具的所有正式收据之和

误工费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

实际减少的收入

受害人无固定收入

近三年平均年收入÷365×误工期限

受害人不能举证收入

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65×误工期限

护理费

护理人员有固定收入

实际减少的收入

护理人员无固定收入

近三年平均年收入÷365×误工期限

护理人员无收入或雇佣护工

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为止;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可根据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交通费

实际应使用的交通费票据之和(包括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凭证应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

住院伙食补助费

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受害人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因客观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及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其合理部分应予赔偿)

丧葬费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12×6

死亡赔偿金

受害人为城镇居民

小于60周岁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年

60-75周岁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实际年龄-60)>

75周岁以上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年

受害人为农村居民

小于60周岁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年

60-75周岁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实际年龄-60)>

75周岁以上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年

被抚养人生活费(注:被抚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或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

受害方为城镇居民

小于18周岁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实际年龄)÷扶养人数

被抚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0年

60-75周岁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0年-(实际年龄-60)>÷

扶养人数

75周岁以上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扶养人数

受害人为农村居民

小于18周岁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18-实际年龄)÷扶养

人数

被抚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20年

60-75周岁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20年-(实际年龄-60)

>÷扶养人数

75周岁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5÷扶养人数

精神损害抚慰金

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

平等因素确定

财产损失

根据估损清单及相应财产有效凭证或主张后由法官酌定

注:1、上一年度指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的上一统计年度。

2、标准按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

列市上一年度有关统计数据确定。

3、表格中有些费用的赔偿是因情况不同而异的,如误工费可分三种情况,如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则按固定收入的一栏进行计算,另二种情形不要管,其他

项目类似,不一一列举。

4、受害人为农村居民的,如能证明其已离开原住所地,到城市某地生活居住满

一年以上的,可按城镇居民标准计算赔偿费用。

事故损失统计及计算方法

计算 编辑 伤亡事故统计计算方法伤亡事故统计计算有如下几种方法: (1)千人死亡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其计算公式: 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00 (2)千人重伤率:表示某时间内,平均每千名职工因工伤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其计算公式: 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00 (3)工伤事故严重率:表示某时期内,每人次受伤害的平均损失工作日数。其计算公式: 工伤事故严重率=总损失工作日/伤害人次 (4)工伤事故频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发生事故的次数。其计算公式: 工伤事故频率=事故次数/平均职工人数×1000 (5)百万吨死亡率:表示每生产一百万吨物质如煤、钢平均死亡人数。其计算公式: 百万吨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产量(吨)×1000000 7损失 编辑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 是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所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其计算范围包括: ①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 ②丧葬费及抚恤费; ③补助及救济费用; ④歇工工资; ⑤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 ⑥现场抢救费用; ⑦清理现场费用; ⑧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⑨固定资产损失价值; ⑩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2)间接经济损失。 是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其计算范围包括: 产、减产损失价值; ②工作损失价值; 源损失价值; ④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⑤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及其他损失费用。 损失工作日:指被伤害者失能的工作时间。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规定,按伤害程度分类为: (1)轻伤,指损失1个工作日至105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 (2)重伤,指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个工作日的失能伤害,重伤的损失工作日最多不超过6000工作日; (3)死亡,指损失工作日超过6000工日。

阻力损失的计算方法

1.5阻力损失 1.5.1两种阻力损失 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 化工管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种是直管,另一种是弯头、三通、阀门等各种管件。 直管造成的机械能损失称为直管阻力损失(或称沿程阻力损失) 管件造成的机械能损失称为局部阻力 注意 将直管阻力损失与固体表面间的摩擦损失相区别 阻力损失表现为流体势能的降低 由机械能衡算式(1-42)可知: ρρρ212211P P g z p g z p h f -=??? ? ??+-???? ??+= (1-71) 层流时直管阻力损失 流体在直管中作层流流动时,因阻力损失造成的势能差可直接由式(1-68)求出: 232d lu μ?= ? (1-72) 此式称为泊稷叶(Poiseuille)方程。层流阻力损失遂为: 232d lu h f ρμ= (1-73) 1.5.2湍流时直管阻力损失的实验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的基本步骤如下: (1)析因实验-寻找影响过程的主要因素

对所研究的过程作初步的实验和经验的归纳,尽可能的列出影响过程的主要因素。对湍流时直管阻力损失f h ,经分析和初步实验获知诸影响因素为: 流体性质:密度ρ、粘度μ; 流动的几何尺寸:管径d 、管长l 、管壁粗糙度ε(管内壁表面高低不平): 流动条件:流速u 。 于是待求的关系式为: ) ,,,,,(ερμu l d f h f = (1-74) (2)规划实验-减少实验工作量 因次分析法的基础是:任何物理方程的等式两边或方程中的每一项均具有相同的因次,此称为因次和谐或因次的一致性。 以层流时的阻力损失计算式为例,式(1-73)可写成如下形式 ???? ????? ??=??? ? ??dup d l u h f μ322 (1-75) 式中每一项都为无因次项,称为无因次数群。 换言之,未作无因次处理前,层流时阻力的函数形式为: ) ,,,,(u l d f h f ρμ= (1-76) 作无因次处理后,可写成

节流装置

目 录 1、用途: (1) 2、工作原理: (1) 3、结构特点: (1) 4、技术规格: (2) 5、安装: (2) 6、使用与维护: (6) 节 流 装 置 订 货 咨 询 规 格 单 (8) 节流装置附件: (9)

1、用途: 测量流经管道介质流量的方法有几种,但其中应用最为广泛,最为普遍的是差压式流量计。它由节流装置和差压计或者由节流装置与差压变送器同二次仪表共同组成。节流装置的使用历史悠久,在国际、国内都已标准化。节流装置是差压测量时的一次元件,人们利用它在管道内使流体产生差压。利用导压管把节流装置前后产生的差压传送给差压变送器,再输入到二次仪表,便显示出管道内流体的瞬时流量或累计流量。利用调节仪表也可以对流量进行调节。 节流装置结构简单,测量准确,使用可靠,检修、维护都很方便。 2、工作原理: 节流装置是人为的在介质流通的管道内造成节流(如图1所示)。当被测介质流过节流装置之后,造成一个局部收缩,流束集中,流速增加,静压力降低,于是在节流件的上、下游两侧产生一个静压力差。这个静压力差与流量之间呈一定的函数关系,流量越大,所产生的静压力差越大,因此通过测量差压的方法,就可测得流量。 1.流件 2.差压计 1.流件 2.差压计 图1a 孔板原理图 图1b 长径喷嘴原理图 3、结构特点: 3.1 环室取压标准孔板 属标准孔板,由于实现了环室取压,提高了测量精度,缩短了安装时所需最小直线管段长度。 3.2 角接单独钻孔取压标准孔板 属标准孔板,当管径在400毫米以上时,多采用此种形式。取压方式为法兰单独钻孔取压,圆形均压环取压或方形均压环取压。孔板形式可为带柄孔板或非标准的圆缺孔板等。 3.3 法兰取压标准孔板 属标准孔板,它不论管道直径大小,其上、下游取压孔中心均位于距孔板两侧端面各1英寸(25.4mm)处。 3.4 径距取压标准孔板 属标准孔板,取压方式为管道取压。上游取压孔中心位于孔板前端面一倍管道

事故经济损失估算方法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8081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事故经济损失估算方法 标准版本

事故经济损失估算方法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摘要】说明了劳动安全卫生费用与事故费用的概念,事故费用中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概念。重点讨论了事故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的费用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确定原则及其分类,同时说明了各费用要素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事故费用直接费用间接费用保险费用非保险费用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Accidental Economic Loss Song Dacheng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 Health ) Abstract The concepts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fund and accidental cost,both direct and mdirect are described.The economic loss resulted from occupational injury of an enterprise is discussed,in which the component parts and factors for determining each component and its category are emphatically expounded.At the same time,the calculation of each component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Accidental cost Direct cost

管道阻力损失计算

管道的阻力计算 风管内空气流动的阻力有两种,一种是由于空气本身的粘滞性及其与管壁间的摩擦而产生的沿程能量损失,称为摩擦阻力或沿程阻力;另一种是空气流经风管中的管件及设备时,由于流速的大小和方向变化以及产生涡流造成比较集中的能量损失,称为局部阻力。通常直管中以摩擦阻力为主,而弯管以局部阻力阻力为主(图6-1-1)。 图6-1-1 直管与弯管 (一)摩擦阻力 1.圆形管道摩擦阻力的计算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空气在横断面形状不变的管道内流动时的摩擦阻力按下式计算: (6-1-1) 对于圆形风管,摩擦阻力计算公式可改为: (6-1-2) 圆形风管单位长度的摩擦阻力(又称比摩阻)为: (6-1-3) 以上各式中 λ——摩擦阻力系数;

v——风秘内空气的平均流速,m/s; ρ——空气的密度,kg/m3; l——风管长度,m; Rs——风管的水力半径,m; f——管道中充满流体部分的横断面积,m2; P——湿周,在通风、空调系统中即为风管的周长,m; D——圆形风管直径,m。 摩擦阻力系数λ与空气在风管内的流动状态和风管管壁的粗糙度有关。在通风和空调系统中,薄钢板风管的空气流动状态大多数属于紊流光滑区到粗糙区之间的过渡区。通常,高速风管的流动状态也处于过渡区。只有流速很高、表面粗糙的砖、混凝土风管流动状态才属于粗糙区。计算过渡区摩擦阻力系数的公式很多,下面列出的公式适用范围较大,在目前得到较广泛的采用: (6-1-4) 式中K——风管内壁粗糙度,mm; D——风管直径,mm。 进行通风管道的设计时,为了避免烦琐的计算,可根据公式(6-1-3)和(6-1-4)制成各种形式的计算表或线解图,供计算管道阻力时使用。只要已知流量、管径、流速、阻力四个参数中的任意两个,即可利用线解图求得其余的两个参数。线解图是按过渡区的λ值,在压力B0=101.3kPa、温度t0=20℃、宽气密度ρ0=1.204kg/m3、运动粘度 v0=15.06×10-6m2/s、管壁粗糙度K=0.15mm、圆形风管等条件下得出的。当实际使用条件下上述条件不相符时,应进行修正。 (1)密度和粘度的修正 (6-1-5) 式中Rm——实际的单位长度摩擦阻力,Pa/m; Rmo——图上查出的单位长度摩擦阻力,Pa/m; ρ——实际的空气密度,kg/m3; v——实际的空气运动粘度,m2/s。

《风险管理》计算题专题公式汇总

《风险管理》计算题专题公式汇总 1.财产直接损失评估方法 (一)重置成本法: 财产重置成本=重置全价-有形损耗-无形损耗 =重置全价×成新率-无形损耗 1.直接法:财产重置全价=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间接成本其分摊方法: (1)按人工成本比例:间接成本=人工成本总数×分配率 (2)单位价格法:间接成本=工作量×单位价格(按日或时计) (3)直接成本百分率法:间接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占直 接成本百分率 2. 产出能力比较法:以生产相同的产品的全新财产为标准,通过比较被评估 3. 重置成本法---有形损耗的评估 1- 重置成本法---无形损耗的评估 财产无形损耗=生产成本超支额×折现系数 n 为被评估财产尚可使用年限;i 为折现率 即银行年利率。 (二)现行市价法:通过市场上与被评估财产相同或类似的财产价格,据以确定财产评估价值的方法。直接法(相同的财产评估);类比法(类似的财产评估)缺点:受市场影响较大。 (三)收益现值法:对财产在未来产生的收益进行折现来评估财产价值。 1.有限期间各年收益折算法 2.无限期收益折现法 ① 永续年金法(适用于各年预期收益相等) ②分段法(适用于未来收益波动较大的情况) 假设近期(通常为5年)各年收益不等,分别折现,5年之后各年收益全部等于G0,用永

2.财产间接损失评估(租权利益损失即承租人利益损失) V -租赁价值,T - 原定租金,i -年利率,n -从租约合同终止到合同期满的月份总数 3.人身风险损失金额评估 (1)直接损失金额评估:对员工人身损失的补偿。 个人死亡的年收入能力损失=年净收入 个人丧失工作能力的年收入能力损失=年净收入-年生活费用 收入能力损失:未来可能获得的收入的现值。 4.损失资料的数字描述 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称位置量数 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称变异量数 (1)位置量数 1.全距中值(最小观察值+最大观察值)/2 2.众数:样本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观察值。 3.中位数:数据按顺序排列后位于最中间的数值。(n 为数据个数) (n+1)/2(n 为奇数) 未分组资料,中间位置 n/2 ,n/2+1(n 为偶数) 分组资料,中间位置 n/2 4.简称平均数)未分组资料: =观察值总和/观察值项数 全距中值 众数 中位数 算术平均数 全距 平均绝对差 方差和标准差 变异系数 未分组: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不唯一) 分组资料:众数组的中点。

标准节流装置的设计与计算

课程设计报告 ( 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 ) 课程:过程参数检测及仪表 题目:标准节流装置的设计与计算院系:自动化系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Acceler 指导教师:田沛 设计周数:一周 成绩: 日期:2014 年1 月15 日

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设计为检测技术与仪器、自动化专业《过程参数检测及仪表》专业课的综合实践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加深过程参数检测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仪表的基本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 二、设计正文 第一类命题: 已知条件:流体为水,工作压力MPa p 7.14=,工作温度215=t ℃;管道 mm D 23320=,材料为20号钢新无缝钢管;节流件为法兰取压标准孔板,材料为 1Cr18Ni9Ti ;mm d 34.11720=;差压kPa p 91.156=?,求(1)给定差压值p ?下的水流量m q ;(2)计算测量时的压力损失。 解: (1)辅助计算: 查表得到水和水蒸气密度1ρ=856.85kg/3m ,动力粘度η=127.36 10-?Pa 2s ,管道线膨胀系数D λ=12.786 10-?/℃,节流件线膨胀系数d λ=17.26 10-?/℃,可膨胀性系数ε=1。 mm t D D D t 58.233)]20(1[20=-+=λ mm t d dt d 73.117)]20(1[20=-+=λ (2)查表可知,新无缝钢管的绝对粗糙度K=0.05~0.1mm ,(4 10K/D)max =4.29<4.9,所以直管段粗糙度符合要求。 (3)迭代计算水流量m q : 由Stolz 方程,得: 令式中0Re D = ∞,此时流出系数初始值为0C =0.60274。取精密度判据6 101-?=z ,利 用Matlab 进行迭代计算,程序代码如下: A=7912885.84;yita=127.3e-6; b=0.504;Dt=233.58; c0=0.5959+0.0312*b^2.1-0.184*b^8+2.286*b^4/Dt/(1-b^4)-0.856*b^3/Dt; c=c0;z=1; % 初值预设 5040.0== t t D d β84.79128851004.0354.0412 =-??=βηρεt t D p d A ) 62.58,:(856.0) 1(286.2)Re 10(0029.0184.00312.05959.02034475.065 .28 1 .2mm D mm D D D C D ≥--++-+=ββββ β β

工伤事故经济损失计算资料

工伤事故经济损失计 算

什么是工伤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根据国家1986年颁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86)的规定,工伤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体被伤害的工伤损失价值,它的计算方法是: 人体被伤害的工作损失价值=被害者损失工作日×企业全年人均日净产值 (2)保险福福利,它包括一次性抚恤费和长期抚恤费,一次性补助费和长期补助费,救济费、医疗费、丧葬费等; (3)固定资产损失,它包括厂房、设备损失的价值; (4)物质损失,它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损失的价值; (5)善后处理费用,它包括善后处理所花费的差旅费、交通费、接待费等。 什么是工伤事故间接经济损失? (1)从事救援、善后处理、工伤事故调查等人员的工资、聘金、差旅费等; (2)停产减产损失和产品质量下降损失; (3)因违反国家法律的罚款和诉讼费;

(4)环境污染损失等。 伤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是什么? 根据国家在1986年颁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的规定,伤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包括: (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 (2)善后处理费用,包括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3)财产损失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损失价值和流动资产损失价值。伤亡事故的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是什么?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的规定,伤亡事故的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包括: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其他损失费用。 伤亡事故的经济损失如何计算?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的规定,伤亡事故的经济损失可以用下面公式表示:E=Ed+Ei 其中E--经济损失(万元);

事故经济损失估算方法简易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The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Management Proces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事故经济损失估算方法简 易版

事故经济损失估算方法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应用在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摘要】说明了劳动安全卫生费用与 事故费用的概念,事故费用中直接费用与间接 费用的概念。重点讨论了事故给企业带来的经 济损失的费用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确定原则 及其分类,同时说明了各费用要素的计算方 法。 【关键词】事故费用直接费用间接 费用保险费用非保险费用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Accidental Economic Loss Song Dacheng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 Health ) Abstract The concepts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fund and accidental cost,both direct and mdirect are described.The economic loss resulted from occupational injury of an enterprise is discussed,in which the component parts and factors for determining each component and its category are emphatically expounded.At the same time,the calculation of each component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Accidental cost Direct

信用损失风险计算

信用风险损失计算 2.1实验目的 根据已知的资产收益率、信用评级、违约损失率、远期无风险利率与信用价差之和计算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置信水平为99%时的风险价值与预期亏空。 2.2实验原理 信用评级,是一种社会中介服务为社会提供资信信息,或为单位自身提供决策参考。参照国际惯例,联合资信将债券基金的信用质量等级划分为7个级别:AAA、AA、A、BBB、BB、B、CCC,其中AA~CCC级可用“+”或“-”进行调整,最高级别为AAA。 风险价值,是指在一定的持有期和给定的置信水平下,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要素发生变化时可能对某项资金头寸、资产组合或机构造成的潜在最大损失。 采用的计量模型:Creditmetrics(译为“信用计量”)是由J.P 摩根公司联合美国银行、KMV公司、瑞士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于1997年推出的信用风险定量模型。 它是在1994年推出的计量市场风险的Riskmetrics(译为“风险计量”)基础上提出的,旨在提供一个可对银行贷款等非交易资产的信用风险进行计量的VaR框架。 2.3 实验数据 需要利用的数据: 1、借款人当前的信用评级数据 2、信用等级在一年内可能改变的概率 3、违约贷款的残值回收率 4、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注:以上这些资料可以公开得到 根据历史资料可得到期初各信用评级债券在一年后的信用转移矩阵为:

该贷款在一年后的远期无风险利率与信用价差之和如下表所示:

2.4 实验步骤与内容 首先,实验假设一BBB级优先无担保债券的面值100元,票面利率为7%,期限为5年。则由以下步骤可得到这一债券的在99%置信水平下的信用风险价值。 步骤1 估计信用转移矩阵(转移矩阵如上所示) 步骤2 估计违约回收率: 步骤3 债券估值 由2.3可得每个信用级别的贴现率(%)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86重点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86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 1基本定义 1.1伤亡事故经济损失 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1.2直接经济损失 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1.3间接经济损失 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2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2.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 2.1.1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 2.1.2丧葬及抚恤费用 2.1.3补助及救济费用 2.1.4歇工工资 2.2善后处理费用 2.2.1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 2.2.2现场抢救费用 2.2.3清理现场费用 2.2.4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2.3财产损失价值 2.3.1固定资产损失价值 2.3.2 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3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3.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3.2工作损失价值 3.3资源损失价值 3.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3.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见附录A) 3.6其他损失费用 4计算方法 4.1经济损失计算见公式(1): E=Ed+Ei (1) 式中:E——经济损失,万元; Ed——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Ei——间接经济损失,万元。 4.2工作损失价值计算见公式(2): VW=DL.M/(S.D) (2)

式中:VW——工作损失价值,万元; DL——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受伤职工视伤害情况按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附表确定,日; M——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万元; S——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 D——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日。 4.3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 4.3.1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 4.3.2损坏的固定资产,以修复费用计算。 4.4流动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 4.4.1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均按帐面值减去残值计算; 4.4.2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等均以企业实际成本减去残值计算。 4.5事故已处理结案而未能结算的医疗费、歇工工资等,采用测算方法计算(见附录 A)。 4.6对分期支付的抚恤、补助等费用,按审定支出的费用,从开始支付日期累计到停发日期,见附录A。 4.7停产、减产损失,按事故发生之日起到恢复正常生产水平时止,计算其损失的价值。 5经济损失的评价指标和程度分级 5.1经济损失评价指标 5.1.1千人经济损失率 计算按公式(3): Rs(‰)=E/S×1000 (3) 式中Rs——千人经济损失率; 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S——企业平均职工人数,人。 5.1.2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计算按公式(4): Rv(%)=E/V×100 (4) 式中:Rv——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V——企业总产值,万元。 5.2经济损失程度分级 5.2.1一般损失事故 经济损失小于1万元的事故。 5.2.2较大损失事故 经济损失大于1万元(含1万元)但小于10万元的事故。 5.2.3重大损失事故 经济损失大于10万元(含10万元)但小于100万元的事故。 5.2.4特大损失事故 经济损失大于100万元(含100万元)的事故。

过滤器阻力损失计算及滤网规格

过滤器阻力损失计算 ΔP--阻力损失,Pa λ--摩擦系数,无因次 Re-雷诺数,Re=(ω·dn)/u,无因次 ω-流体速度,m/s ρ-流体密度,kg/m3 μ-动力粘度,kg/m·s u-运动粘度u=μ/ρ,m2/s L-当量直管段长度,m,类管件过滤器查阅下表“类管件过滤器公称直径与当量直管段长度关系” D-类管件过滤器内径,m dn-当量直径m,类管件过滤器取管件内径"D",筒壳式过滤器取‘4s/c’ S-液体流通面积,m2 C-液体湿周(湿润周长),C=2X(筒体内径+筒体高度)m ξ-入口阻力系数,取1.1 ξ-出口阻力系数,取0.5 类管件过滤器公称直径与当量直管段长度关系 公称直径DN 50 80 100 150 200 当量直管段长度L 25∽30 18∽23 15∽20 22∽38 32∽40 (×103mm) 公称直径DN 250 300 350 400 450 当量直管段长度L 27~43 58~65 48~85 60~95 62~98 (×103mm) 对于‘筒壳’类过滤器,按下式计算: 过滤面积及孔目数 过滤面积通常指丝网的有效流通面积,可以查阅下表“滤网规格”得知有效面积,滤网总面积与有效面积率的乘积即为过滤面积(有效流通面积)。通常,考虑过滤面积按过滤器公称通径的20倍设计,已足够满足使用场合。除非在非常见的特殊环境使用,才予以特殊考虑。 孔目数(目数/英寸)的选择,主要考虑需拦截的杂质粒径,依据介质流程工艺要求而定。各种规格丝网可拦截的粒径尺寸查下表“滤网规格”。 滤网规格

不锈钢丝网的技术特性一般金属丝网的技术特性 孔目数目英寸丝径mm 可拦截的 粒径um 有效面积%孔目数目 英寸 丝径mm 可拦截的 粒径um 有效面积% 10 0.508 2032 64 10 0.559 1981 61 12 0.475 1660 61 12 0.457 1660 61 14 0.376 1438 63 14 0.367 1438 63 16 0.315 1273 65 16 0.315 1273 65 18 0.315 1096 61 18 0.315 1096 61 20 0.273 955 57 20 0.274 996 62 22 0.234 882 59 22 0.274 881 59 24 0.234 785 56 24 0.254 804 58 26 0.234 743 59 26 0.234 743 59 28 0.234 673 56 28 0.234 673 56 30 0.234 614 53 30 0.234 614 53 32 0.234 560 50 32 0.213 581 54 36 0.234 472 46 36 0.213 534 52 38 0.234 455 46 38 0.213 493 50 40 0.193 442 49 40 0.173 462 54 50 0.152 356 50 50 0.152 356 50 60 0.122 301 51 60 0.122 301 51 80 0.102 216 47 80 0.102 216 47 100 0.081 173 46 100 0.08 174 50 120 0.081 131 38 120 0.07 142 50 (1)金属材料温度适用范围 铸铁-10~200℃碳钢-20~400℃低合金钢-40~400℃不锈钢-190~400℃(2)辅助密封材料温度适用范围 丁晴橡胶-30~100℃氟橡胶-30~150℃石棉板报≤300℃石墨金属缠绕垫≤650℃ 公称压力:按照过滤管路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确定过滤器的压力等级,也可通过技术协议要求,考虑进出口管路的统一性,选择与出口管路中最高压力相匹配的压力等级过滤器实际适用最高压力与介质 P--过滤器所能承受的最高工作压力Mpa P--过滤器的公称压力Mpa T--过滤器使用工作温度(应考虑裕度)℃ ΔT--温度偏差ΔT=T-200 ℃ K--强度减弱系数Mpa/℃ K值按如下原则选取: ①工作温度≤200℃时,K=0; ②铸铁过滤器(200-300℃),K=0-0.004; ③碳钢过滤器(200-400℃),K=0.0016-0.008; ④低合金钢过滤器(200-400℃),K=0.0006-0.006; ⑤不锈钢过滤器(200-400℃),K=0.00018-0.006;

质量损失率

受控状态:机密文件编号: Q/LFQ G03.02-2005 质量管理体系作业文件 质量损失率管理办法 版次:A 编制:熊芳 审核:郜培良 批准:李卫华 分发号: 2005-06-20 发布 2005-06-20 实施淮阳县辉华面业有限公司发布

1 目的 为降低质量损失率,寻求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产品质量水平,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完善本公司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的管理工作,特制定并执行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质量损失率的确定原则、计算公式、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的核算范围以及内、外部损失数据的采集、核算、分析和传递的途径;规定了质量损失率的考核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统计,质量损失率的核算、分析、报告及考核。 3 术语 3.1 质量损失率 产品质量成本中的内部损失成本与外部损失成本之和同工业总产值(现行价)之比。 3.2 质量成本 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上所需的费用。它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质量费用(含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质量费用(含外部损失成本),特殊情况下,还需增加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3.3 内部损失成本 产品交货前因未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损失的费用。 3.4 外部损失成本 产品交货后因未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所损失的费用。 3.5 工业总产值 用“工厂法”计算的、以货币表现的本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包括成品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末期初期差额价值。 4 职责 4.1 财务部负责确定质量损失率费用科目,并下达各科目费用控制计划;负责编制并提供质量损失率数据的收集、统计、核算及经济分析所需报表;负责组织收集质量损失率的数据并进行统计、核算;负责定期向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质量损失率经济分析报告和有关资料,同时对质量损失率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4.2 生产部负责协调落实财务部下达的内部损失成本费用计划,并负责提供统计科目数据的汇总、分析、报告;营销部负责协调落实财务部下达的内部损失成本费用计划,并负责提供统计科目数据的汇总、分析、报告。 4.3 质检部负责对有争议的内、外部损失成本做出仲裁,负责对各部门质量损失率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 4.4 各相关部门负责根据本部门质量损失率费用计划,制定相应的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收集、核算、提供本部门质量损失率数据,按期报告。 5 工作程序 5.1 质量损失率计算公式 质量损失率 = 工业总产值 外部损失成本 内部损失成本 ×100 5.2 质量损失率的统计范围,见附录A 。

事故经济损失估算比较

事故经济损失估算基本理论 赵东红郑州大学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摘要在阐述事故损失的概念机分类的基础之上,对国内外的一些事故经济损失估算的理论和方法做了简单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事故损失直接经济损失估算方法 1 事故损失的分类 1.1按损失与事故事件的关系,事故损失分为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类。美国安全专家海因里希(H·W·Heinrich)和我国的有关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都采用了这种分类方法,但其分类的口径有所差异。在国外,伤害的赔偿主要由保险公司承担。于是,海因里希损失计算方法把由保险公司支付的费用定义为直接经济损失,而把其他由企业承担的经济损失定义为间接经济损失。在我国,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所支出的费用,以及被毁坏财产的价值规定为直接经济损失;因事故导致的产值减少、资源的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他损失规定为间接经济损失。海因里希在早期研究中通过对伤亡事故损失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为1∶4的结论。我国的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项目中,包括一些在国外属于间接经济损失的内容,所以,我国的伤亡事故损失中直接经济损失所占的比例较国外的大。 1.2按损失的经济特征,事故损失分为经济损失(或价值损失)和非经济损失(或非价值损失)。前者指可直接用货币测算的损失,后者不可直接用货币进行计量,只能通过间接的转换技术对其进行测算。 1.3按损失与事故的关系和经济的特征进行综合分类,事故损失分为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直接非经济损失和间接非经济损失四种。这种分类方法把事故损失的口径作了严格的界定,有助于准确地对事故损失进行测算。 1.4按损失的承担者划分,分为个人损失、企业(集体)损失和国家损失三类。 1.5按损失的时间特性划分,分为当时损失、事后损失和未来损失三类。当时损失是指事件当时造成的损失;事后损失是指事件发生后随即伴随的损失,如事故处理、赔偿、停工和停产等损失;未来损失是指事故发生后相隔一段时间才会显现出来的损失,如污染造成的危害、恢

(完整版)管道内的局部阻力及损失计算

第四节管道内的局部阻力及损失计算 在实际的管路系统中,不但存在上一节所讲的在等截面直管中的沿程损失,而且也存在有各种各样的其它管件,如弯管、流道突然扩大或缩小、阀门、三通等,当流体流过这些管道的局部区域时,流速大小和方向被迫急剧地发生改变,因而出现流体质点的撞击,产生旋涡、 二次流以及流动的分离及再附壁现象。此时由于粘性的作用,流体质点间发生剧烈的摩擦和动量交换,从而阻碍着流体的运动。这种在局部 障碍物处产生的损失称为局部损失,其阻力称为局部阻力。因此一般的管路系统中,既有沿程损失,又有局部损失。 4.4.1 局部损失的产生的原因及计算 一、产生局部损失的原因 产生局部损失的原因多种多样,而且十分复杂,因此很难概括全面。这里结合几种常见的管道来说明。 ()() 图4.9 局部损失的原因 对于突然扩张的管道,由于流体从小管道突然进入大管道如图 4.9 ()所示,而且由于流体惯性的作用,流体质点在突然扩张 处不可能马上贴附于壁面,而是在拐角的尖点处离开了壁面,出现了一系列的旋涡。进一步随着流体流动截面面积的不断的扩张,直到 2 截面处流体充满了整个管截面。在拐角处由于流体微团相互之间的摩擦作用,使得一部分机械能不可逆的转换成热能,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地 有微团被主流带走,同时也有微团补充到拐角区,这种流体微团的不断补充和带走,必然产生撞击、摩擦和质量交换,从而消耗一部分机械 能。另一方面,进入大管流体的流速必然重新分配,增加了流体的相对运动,并导致流体的进一步的摩擦和撞击。局部损失就发生在旋涡开 始到消失的一段距离上。 图4.9()给出了弯曲管道的流动。由于管道弯曲,流线会发生弯曲,流体在受到向心力的作用下,管壁外侧的压力高于内侧的 压力。在管壁的外侧,压强先增加而后减小,同时内侧的压强先减小后增加,这样流体在管内形成螺旋状的交替流动。 综上所述,碰撞和旋涡是产生局部损失的主要原因。当然在 1-2之间也存在沿程损失,一般来说,局部损失比沿程损失要大得多。 在测量局部损失的实验中,实际上也包括了沿程损失。 二、局部损失的计算 如前所述,单位重量流体的局部能量损失以表示

渔业污染事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渔业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GB/T 21678-2008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8 年4 月9 日发布,自2008 年6月1日起实施)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渔业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渔业水域受外源污染导 致天然渔业资源、渔业养殖生物和渔业生产受损害造 成的经济损失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 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8668 海洋沉积物质量 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 用于本标准。 3.1 渔业污染事故单位和个人将某种物质和能量引入渔业水域,损坏渔业水体使用功能, 影响渔业水域内 的水生生物繁殖、生长或造成该生物死亡、数量减少,以及造成该生物有毒有害物质积累、质量下降等,对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造成损害的事实。 《海水水质标3.2 污染面积由于污染造成渔业水域某种环境因子指标超过《渔业水质标准》、 准》、《地 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的规定或造成污染损害事实的水域面积。 4 渔业资源损失量评估方法渔业损失量计算方法包括直接计算法、比较法、定点采捕法、围捕 统计法、统计推算法、 调查统计法、模拟实验法、生产效应法、生产统计法、专家评估法和鱼卵仔稚鱼评估法等 11 种方法。在应用中可根据水域类型、污染情况、历史资料、本底资料和受损生物等综合情况,选择适用的计算方法。 4.1 直接计算法 4.1.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天然渔业水域渔业资源损失量的评估(不包括4.3 的评估范围),并且: ——拥有事故发生前近5年内同期渔业资源调查历史资料; ——拥有事故发生后渔业资源现场调查资料。 4.1.2 计算 4.1.2.1 资源损失率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和标准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进行计算。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是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 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间接经济损失: 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 ①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 ②丧葬及抚恤费用 ③补助及救济费用 ④歇工工资 2、善后处理费用 ①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 ②现场抢救费用 ③清理现场费用 ④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3、财产损失价值 ①固定资产损失价值 ②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2、工作损失价值 3、资源损失价值 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 6、其他损失费用 ■计算方法: 1、经济损失计算见公式: E=E d+E i

式中:E ——经济损失,万元; Ed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Ei ——间接经济损失,万元。 2、工作损失价值计算: V W=D L M/(SD)式中:VW ——工作损失价值,万元; DL ——一起事故总损失工作日数,日; M ——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万元; S ——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 D ——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日。 3、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 ①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 ②损坏的固定资产,以修复费用计算。 4、流动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 ①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均按帐面值减去残值计算; ②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等均以企业实际成本减去残值计算。

局部阻力损失实验报告

局部阻力损失实验 前言: 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使石油管路、给排水管路、机械液压管路等, 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使管路的设计比较合理, 能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 管路设计参数的确定显得更为重要。管路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沿程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合理确定阻力系数是使设计达到实际应用要求的关键。但是由于扩张、收缩段的流动十分复杂,根据伯努利方程和动量方程推导出的理论值往往与具体的管道情况有所偏差,一般需要实验测定的局部水头损失进行修正或者得出经验公式用于工业设计。 在管路中, 经常会出现弯头, 阀门, 管道截面突然扩大, 管道截面突然缩小等流动有急剧变化的管段, 由于这些管段的存在, 会使水流的边界发生急剧变化, 水流中各点的流速, 压强都要改变, 有时会引起回流, 旋涡等, 从而造成水流机械能的损失。例如,流体从小直径的管道流往大直径的管道, 由于流体有惯性, 它不可能按照管道的形状突然扩大, 而是离开小直径的管道后逐渐地扩大。因此便在管壁拐角与主流束之间形成漩涡, 漩涡靠主流束带动着旋转, 主流束把能量传递给漩涡、漩涡又把得到的能量消耗在旋转中( 变成热而消散) 。此外, 由于管道截面忽然变化所产生的流体冲击、碰撞等都会带来流体机械能的损失。 摘要: 本实验利用三点法测量扩张段的局部阻力系数,用四点法量测量收缩段的局部阻力系数,然后与圆管突扩局部阻力系数的包达公式和突缩局部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中的经验值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掌握用理论分析法和经验法建立函数式的技能。进而加深对局部阻力损失的理解。 三、实验原理 写出局部阻力前后两断面的能量方程,根据推导条件,扣除沿程水头损失可得: 1.突然扩大 采用三点法计算,下式中12 f h -由 23 f h -按流长比例换算得出。 实测 2 2 1 12 21212[()][()]22je f p p h Z Z h g g αυαυγ γ -=+ + -+ + + 理论 212 (1)e A A ζ'=- 2.突然缩小 采用四点法计算,下式中B 点为突缩点,4f B h -由 34 f h -换算得出, 5 fB h -由 56 f h -换算 得出。 实测 2 2 5 54 44455[()][()]22js f B fB p p h Z h Z h g g αυαυγ γ --=+ + --+ + +

标准节流装置有那些标准节流装置有什么优点王建中孙

1.标准节流装置有那些?标准节流装置有什么优点?(王建中孙淮清) 答:标准节流装置是按照国际标准ISO5167和ISO9300、国家标准GB/T2624-2006规定的技术条件设计、制造、使用的节流装置,无需湿标可以确定流量系数和误差。现在符合条件的在封闭管道中有:标准孔板,标准喷嘴,标准文丘里管,标准比托管,标准音速喷嘴,标准音速喷管等;明渠中有:标准堰(薄壁堰、三角堰、矩形堰、宽顶堰)。一般不需要湿标就可以根据标准规定的技术条件完成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的过程。 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确定的适用范围,包括介质、几何尺寸、流动条件、流体力学参数(雷诺数、粘度、压力、 温度等)、热力学参数(物性及状态)、安装条件、数据采集方式及使用方法; 2)确定的数学模型,包括流量公式、各有关系数的计算,特别是流量系数的计算; 3)确定的几何条件,管道口径(封闭管道);渠道宽度(明渠); 4)确定的安装条件,现场影响流动各因素条件; 5)确定的不确定度计算,附加不确定度计算(如果需要); 6)确定的检定周期,满足流量计使用性能的时间条件; 7)不需要湿标可以达到流量计的各项性能。 优点: 1)最大的优点是经济性好,不需湿标,可以节省大量的检定费用; 2)方便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技术问题可以随时随地根据技术标准解决而不会引起分歧; 3)技术成熟,容易普及,容易掌握,容易使用; 4)稳定可靠; 5)结构简单,无活动件,工作寿命长; 6)适用于各种介质,包括液、气、汽、多相; 7)适用于各种尺寸口径(在标准范围内); 8)适用的压力、温度是各种流量计中最高的; 9)历史悠久,累计试验数据最全;理论研究的最透彻;实际经验最多; 10)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可依。 其特点列举如下: 1)标准中详细列举节流装置的结构形式和技术要求;流出系数和可膨胀性系数计算式,应用条件及不确定度计算式等;压力损失计算式等;现场使用的条件:脉动流阀值,抑制非充分发展管流的措施,如规定直观段必要的长度,测量管和节流件的安装要求以及流动调整期的应用等标准中列举的资料是标准节流装置应用的基本资料,在全部流量测量标准中他是最完备和最成熟的。 2)标准节流装置具有丰富的关于偏离标准进行修正的资料,如AGA3号报告及ISO9300中的参考文献列举的资料,实际上国际上有关标准节流装置的资料比这些要多得多,这些资料我们称为标准节流装置的软实力,在全国流量检测件中标准节流装置的软实力是首屈一指的。 3)标准节流装置的试验数据是全世界共同完成的,数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与只由个别厂家或科研群体完成的是不能比拟的,由全社会完成可以保证可靠的无系统偏差。美国石油测量标准手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