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结构设计规范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3.96 MB
- 文档页数:59
第二卷结构工程设计规定第16章结构设计要求注释:本章已经被全部修改。
第I部分一般设计要求1601 适用范围本章规定的一般设计要求适用于本所规范规定的全部结构。
1602 术语下面术语在本规范中的定义:容许应力设计(也称为工作应力设计),是一种根据不超过规定容许应力的容许应力组合在构件中产生的计算应力,来确定结构构件尺寸的设计方法。
室外阳台,是指从结构及其结构支撑突出出来的没有附加独立支撑的外部楼面体系。
恒荷载,是由全部材料和固定到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的设备的重量构成的。
露天阳台,是一种由邻接结构和/或标杆、支柱或其他独立结构至少支撑在相对两边的外露楼盖。
设计极限荷载,是一种按1606~1611中规定荷载和荷载调整的乘积。
见1612.2 关于设计极限荷载组合。
极限状态,是结构或构件被判定处于一种预定功能不再有用(适用性极限状态)或不安全(强度极限状态)的情形。
(极限荷载:结构的变形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大。
当荷载达到某一临界值时,不再增加荷载变形也会继续增大,这时结构丧失了进一步的承载能力,这种状态称为结构的极限状态,此时的荷载是结构所能承受的荷载极限,称为极限荷载。
)活荷载,是由于使用或占用建筑物或其他机构产生的那些荷载,不包括恒荷载、结构荷载或环境荷载如:风荷载、雪荷载、雨荷载、地震荷载或洪水荷载等。
活荷载荷载抗力调整设计(LRFD),是一种在构件受到全部容许荷载组合达到不适用极限状态而采用荷载及抗力调整确定结构构件尺寸的设计方法。
该术语―LRFD‖在钢结构和木结构设计中使用。
(它是根据各种可能的极限状态计算出构件的标准强度,用该标准强度乘以抗力调整确定设计构件的承载力,并将构件的承载力与构件的结构分析内力值进行比较。
它还引进了可靠度概念,采用本方法设计的各种构件将具有较为一致、平均和协调的安全性和可靠度。
)强度设计,是一种由不超过要素构件强度的要素荷载组合计算在构件中产生力,来确定确结构构件尺寸的设计方法。
第2期建 筑 科 学BUILDING SCIENCE 1997年 美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发展概况(下)黄成若 胡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结构研究所)2.5 预应力混凝土2.5.1 张拉控制应力美国规范规定预应力的张拉控制应力为0.80f pu (f pu 相当于我国的f ptk ),明显高于我国规范的规定。
提高张拉控制应力就可提高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2.5.2 裂缝控制美国采用的预应力筋都是高强的,如高强钢丝、钢绞线等,不用我国低强的冷拉钢筋、冷拔低碳钢丝等,因而裂缝控制方法比较单一,即控制混凝土受拉区边缘纤维的拉应力。
在正常环境下,在使用荷载下(全部预应力损失后),混凝土受拉区边缘纤维的拉应力不应超过fc /2;当瞬时挠度和长期挠度都经过严格计算并符合规定条件下,则上述应力(双向板体系除外)可放松至f c 。
对于双向板体系,当用近似方法分析时,上述拉应力不应超过f c /2;当用精确方法分析时,则可放松。
简单地说,美国有两档控制:一是fc/2;一是fc 。
以fc =40N/m m 2为例,fc =40相当于我国C 50,f tk =2.75。
换算成我国拉应力限制系数ct 分别为40/2= ct ×1.75×2.75,则 ct =0.6540= ct ×1.75×2.75,则 ct =1.3我国高强钢丝、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的裂缝控制,对一般构件为 ct =0.5,对屋架为 ct =0.3,明显的比美国严。
考虑到国际上推广部分预应力的趋势,特别是近十年来国际上在耐久性方面的研究取得的进展,我国的裂缝控制确有放松的必要。
这是因为,由于裂缝控制过严而导致预应力筋用量增加是不合适的。
至于在侵蚀环境(如海水、腐蚀性工业空气等)下,当然需要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并减少拉应力,以排除在使用荷载下可能的开裂。
另一方面,美国这两档控制相互之间差一倍,实质上是取决于是否设置足够的有粘结钢筋以控制裂缝(这种有粘结钢筋可以是预应力的,也可以是非预应力的)。
第二卷结构工程设计规定。
第16章结构设计要求。
注释:本章已经被全部修改。
第17章结构测试和检查。
第18章基础和挡土墙。
第I部分一般要求。
1801适用范围。
1801.1 一般要求。
1801.1 一般要求。
本章提出建筑结构和基础及挡土结构挖掘和填土要求。
涉及附录第33章控制管理挖掘、缓坡和土方建筑,包括填土和筑堤。
1801.2质量标准。
标准列在本规范的第35章,第二部分“美国统一规范(UBC )标准”中。
1、检验。
1.1、UBC 标准18-1,土分类。
1.2、UBC标准18-2,膨胀指数测试。
1802质量和设计。
在挖掘、基础和基础结构中使用材料的质量和设计要符合第16、19、21、22和23章要求。
挖掘和填土按照第33章进行。
本章提供的容许支撑应力、容许应力和设计公式将使用第1612.3部分规定的容许应力设计荷载组合。
1803 土分类一膨胀土。
1803.1 一般要求。
1803.1 一般要求。
本章的目的是根据UBC标准18-1要求在表28-I-A中使用的土原料进行定义和分类。
1803.2 膨胀土。
按照UBC标准18-2的规程和表18-I-B中的土分类定值土性质。
在膨胀系数大于20的土上的建筑基础,要靠UBC标准18-2规定进行特殊设计。
如果膨胀系数随着深度变化,这种变化要包括在结构上膨胀土效应的工程分析中。
1804地基勘察。
1804.1 一般要求。
每个建筑工地的土分类按照建筑主管部门的要求定值。
建筑主管部门可以要求工程师和建筑师按照国家相同的惯例定值。
1804.2勘察。
以观察资料和在适当位置钻探或挖掘的检验材料为基础进行分类。
另外需要对地基强度、水分变化对地基支撑能力的影响、可压缩性、液化和膨胀性进行评估研究。
在地震区3和4,根据建筑主管部门要求对地震导致地基液化和地基不稳定性的评估要符合1804.5部分要求。
例外:1、建筑主管部门收到有资质的地质工程师或地质学者书写的不可能液化的评估时,可以放弃评估要求。
关于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的条文说明(本条文说明不是《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ANSI/AISC 360-05)的一部分,而只是为该规范使用人员提供相关信息。
)序言本设计规范旨在提供完善的标准设计之用。
本条文说明是为该规范使用人员提供规范条文的编制背景、文献出处等信息帮助,以进一步加深使用人员对规范条文的基础来源、公式推导和使用限制的了解。
本设计规范和条文说明旨在供具有杰出工程能力的专业设计员使用。
术语表本条文说明使用的下列术语不包含在设计规范的词汇表中。
在本条文说明文本中首次出现的术语使用了斜体。
准线图。
用于决定某些柱体计算长度系数K的列线图解。
双轴弯曲。
某一构件在两垂直轴同时弯曲。
脆性断裂。
在没有或是只有轻微柔性变形的情况下突然断裂。
柱体弧线。
表达砥柱强度和直径长度比之间关系的弧线。
临界负荷。
根据理论稳定性分析,一根笔直的构件在压力下可能弯曲,也可能保持笔直状态时的负荷;或者一根梁在压力下可能弯曲,平截面发生扭曲或者其平截面状态时的负荷。
循环负荷。
重复地使用可以让结构体变得脆弱的额外负荷。
位移残损索引。
用于测量由内部位移引起的潜性损坏的参变量。
有效惯性矩。
构件横截面的惯性矩在该横截面发生部分逆性化的情况下(通常是在内应力和外加应力共同作用下),仍然保持其弹性。
同理,基于局部歪曲构件的有效宽度的惯性矩。
同理,用于设计部分组合构件的惯性矩。
有效劲度。
通过构件横截面有效惯性矩计算而得的构件劲度。
疲劳界限。
不计载荷循环次数,不发生疲劳断裂的压力范围。
一阶逆性分析。
基于刚逆性行为假设的结构分析,而未变形结构体的平衡条件便是基于此分析而归纳出来的——换言之,平衡是在结构体和压力等于或是低于屈服应力条件下实现的。
柔性连接。
连接中,允许构件末端简支梁的一部分发生旋转,而非全部。
挠曲。
受压构件同时发生弯曲和扭转而没有横截面变形的弯曲状态。
非弹性作用。
移除促生作用力后,材料变形仍然不消退的现象。
非弹性强度。
当材料充分达到屈服应力时,结构体或是构件所具有的强度。
美规钢结构设计手册
美国规范中的钢结构设计手册是指《美国钢结构设计手册》(AISC Manual)和《美国建筑规范》(IBC)等文件。
钢结构设计
手册是针对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使用钢结构的设计师、工程师和建
筑师编写的一本权威指南。
这些手册包含了关于钢结构设计的详细
规范、标准和建议,旨在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稳定和符合相关
法规。
在美国,钢结构设计手册通常由美国钢结构协会(AISC)发布。
这些手册涵盖了钢结构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材料性能、构件设计、连接设计、焊接和螺栓连接、防火设计等内容。
此外,手册还包括
了钢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例如ASCE、AWS、ASTM等。
钢结构设计手册中的内容通常是根据工程实践和相关研究成果
编写的,因此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设计师和工程师在进行
钢结构设计时,可以根据这些手册提供的指导和规范进行设计计算
和结构分析,以确保所设计的钢结构满足安全和性能要求。
除了AISC手册之外,美国建筑规范(IBC)也包含了关于钢结
构设计的规定和要求。
这些规定通常涉及到建筑物的结构等级、荷
载标准、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设计师需要结合这些规定来进行
钢结构设计,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可靠。
总之,美国规范中的钢结构设计手册是针对钢结构设计师和工
程师编写的权威指南,包含了丰富的规范、标准和建议,用于指导
钢结构设计的实践工作,确保所设计的钢结构满足安全和性能要求。
(一)美国的规范的分级层次大体可以分为三类:1。
Resource Document2。
C onsensus Standard3。
Model C ode三者可以说是依次递进的关系,也就是说广泛Resource Document应用的基础上,如果能够达到一定的C onsensus则形成Standard,之后Standard在经过应用修正等等逐渐形成标准的Model C ode。
(二)美国Model Building Code的应用发展1。
过去在美国的东北部使用的是:NBC(The BOCA National Building C ode) (我通常是用N来记住是北部的的:D)2。
过去在美国的东南部使用的是:SBC(Standard Building C ode) (我通常是用S来记住是南部的的:D)3。
过去在美国的西部使用的是很Popular的:U BC(U niform Building C ode)目前,美国有意向要合为一个规范,称之IBC(International Building C ode)。
这之中还有小插曲,在第一版IBC尚未出台时,美国的National F ire Protection A ssociation(NFPA)决定出版NFPA5000作为统一的标准。
因此目前美国的Model C ode可以说有上述5个比较主要的。
(二)美国规范层次归属及其主要内容1。
Resource Document:******* | FEMA273/FEMA356 | SEAOC Blue Book!ATC3/NEHRP Prov isions2。
C onsensus Standard: ACI318 | ASCE7 | ***************!*********************3。
Model C ode: (二) | (二) | U BC!NBC,SBC,IBC(上格式中,***代表美规中没有或我目前未知的内容,!表示并存关系,/表示发展关系,(二)指上面提到的5个Model C ode.详细说明如下)纵向来看:第1列主要用于C oncrete Design and C onstruction,主要由Standard类的AC I318发展为(二)中提到的5种Model C 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