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其类型
- 格式:ppt
- 大小:8.67 MB
- 文档页数:42
2-4-2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其类型(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单项选择题(2011·广东汕头模拟)读“某城市的工业结构图”,完成第1~2题。
1.不属于完善该城市工业结构的措施是()A.拓展交通B.加强工业协作C.加大科技投入D.加大重工业比例2.下列区域存在或属于此类型城市的是()A.德国鲁尔区B.俄罗斯乌拉尔工业区C.印度班加罗尔D.日本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区答案:1.D 2.C解析:第1题,从该城市的工业结构图可以看出,该城市以航空航天工业为主导,故不宜加大重工业比例。
第2题,德国鲁尔区、俄罗斯乌拉尔工业区、日本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区均以传统的重工业为主。
班加罗尔有印度“硅谷”之称,属于此类型城市。
下图甲为美国硅谷地区图,下图乙为鲁尔区图,读图完成3~4题。
3.两地区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A.劳动力丰富B.交通便捷C.气候适宜D.水源充足答案:B解析:美国硅谷工业区以微电子工业为核心,而德国鲁尔区以传统工业为主,两区域发展工业都依赖便捷的交通。
4.两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共同特点是()A.因生产联系而集聚B.经历了衰落、重振过程C.新增企业以中小型为主D.工业布局趋向原料产地答案:C解析:高新技术工业区并不是因为生产联系聚集而成,而是为了获取规模效益;硅谷至今没有衰落,也就谈不上重振;硅谷的工业布局趋向于科技先进、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地区;二战后,两工业地域新增企业多为中小型。
下图为大连市承接产业技术转移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5~7题。
5.大连市将逐渐形成以英特尔项目为核心的、亚洲重要的、国际一流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和亚洲集成电路集散地。
大连市软件产业长足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科学技术发达B.海陆交通便利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D.位于环渤海经济圈6.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软件开发企业纷纷落户大连市,在此设立跨国公司和工厂。
其主要的自然因素是()A.土地面积广大B.环境条件优越C.水资源丰富D.矿产资源丰富7.大连市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资源B.政治C.科技D.交通答案:5.A 6.B7.D解析:第5题,软件产业属于技术导向型企业,科学技术发达是大连市软件产业长足发展的主导因素。
●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区◎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工业集聚的发生原因与工业类型◎工业地域的分类传统工业区以及特征: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1、一般是在丰富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2、以大型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工业分布高度集中。
新兴工业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日本硅岛(九州岛),英国苏格兰地区,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印度的班加罗尔。
◎工业带1、北美工业地带——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地带,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区。
2、西欧工业地带——现代工业的发源地,世界第二。
3、东欧工业地带——资源型重工业地带。
4、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世界著名的临海工业地带。
5、亚洲东部沿海工业地带——工业类型逐渐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
⊙北美工业地带区位条件:煤,铁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特点:工业部门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也很发达,工业部门齐全多样,尖端技术和高科技工业居世界领先地位。
⊙西欧工业地带区位条件:现代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拥有熟练的高科技人才,临近丰富的煤,铁资源,交通运输方便,经济基础雄厚。
特点:世界工业化最早的地区,现代化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以重工业,化学工业为中心的综合性工业区,其中以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核能,航空,汽车,化工等部门最为重要。
钢铁,机床,汽车,船舶,电力等产量居世界前列。
工业地区分布总的结构特点是从内陆资源产地逐渐向沿海消费地区发展。
⊙东欧工业地带区位条件:资源丰富,基础工业实力雄厚。
特点:属资源型重工业地带,工业布局在靠近原料和燃料产地的内陆。
燃料动力,钢铁,机械化学等部门是主要支柱,轻工业相对发展迟缓。
二战以后,电子,宇航等新兴工业发展较快。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区位条件:交通运输便利科学技术发达,人口稠密。
特点:依靠进口原料,燃料的加工贸易型工业地带,近年来,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有关工业的地域形成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有关工业的地域形成【】高中学生在学习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困惑,查字典地理网的编辑为大家总结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有关工业的地域形成,各位考生可以参考。
知识点概述本节的主要考点有:工业联系及其类型;工业集聚及效益;工业分散;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分类。
工业联系、工业的集聚与分散、工业地域这三部分内容紧密联系,逐步递进,历年高考都比较注重工业区域知识和工业的生产联系、产业结构的转化等内容的考查,重视用工业联系的观点分析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及工厂转移、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等知识,重视人地关系理念的确立。
知识点总结1、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
工业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就形成了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即两工厂之间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
①生产工序上的联系(纺织厂和印刷厂之间的工业联系)②空间利用上的关系(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工业)2、工业集聚3、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利于技术的快速创新。
关于分散。
也可分为传统工业的分散和现代工业的分散两种情况。
传统工业的分散是因为老工业区达到饱和后出现一系列问题,而向发展中国家、国内的资源地或条件适宜的地区、城市郊区分散。
这种分散不是工业联系的结果。
现代工业的分散是工业联系的结果,它产生的前提是科技的进步,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而超高压输电技术和核电技术、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使得工业区位选择降低了对原料和动力的依赖程度。
这种分散的产生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原料或零部件及产品的运输量较小,运费在成本中所占比重很小;二是接近顾客和原料地。
另外,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条件,减少市场上的交易费用也是分散布局的原因。
从总体上说,跨国公司将其下属企业在全球分散布局,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产品市场。
2、本节的主要考点有:工业联系及其类型;工业集聚及效益;工业分散;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分类。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类型[考纲要求]工业联系;不同类型工业生产的集聚和分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类型。
[知识讲解]一、工业联系(1)生产的联系:投入产出联系(2)空间上的联系:共用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3)信息上的联系:如计算机联网——非物质联系1.下列各组工厂之间具有投入—产出联系的是( C )A .服装、鞋帽、雨伞、包带B .家具、纺织、食品、印刷C .纺纱、织布、印染、服装D .汽车、水泥、农机、化肥二、工业的集聚和分散1、工业的集聚(1)工业集聚: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称为工业的集聚。
(2)工业集聚的效益: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提高规模效益2、工业的分散(1)分散原因①、避免过度集聚产生的弊端②、分散建厂,可以减少市场交易费用,并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③、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条件(市场、原料、劳动力等)。
(2)趋向:全球化、中小型。
形成跨国公司,它是工业联系全球化的具体体现。
2.关于工业集聚的优越性的正确选项有: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②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③降低运费和能源消耗;④扩大总体生产能力;⑤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⑥减少污染,改善环境( A )A .①②③④⑤B .②③④⑤⑥C .①③④⑤⑥D .①②③⑤⑥三、工业地域1定义: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称为工业地域。
自发形成: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在地理上靠近,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规划建设形成:有的有投入产出联系,有的没有投入产出联系,为的是共用基础设施发育程度较低:一些轻工业工厂面积较小,对当地工业发展的潜力也小发育程度较高:重工业(钢铁、机械、石化)工厂,生产过程复杂,相互联系工厂多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再加上为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往往由于工业地域扩展为工业城市3.工业地域形成的有利条件:①生产分工越来越细;②生产部门越来越复杂;③生产工艺日益专业化和自动化;④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
工业地域的形成一、引言工业地域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于工业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经济规模和一定特征的地域单位。
工业地域的形成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地理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本文将结合实际例子,探讨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2.1 工业地域的定义工业地域是指在某一地理区域内,工业部门在经济地理上相互集聚形成的一种经济区域。
它是特殊类型的空间区域,与其他类型的区域存在明显的区别。
2.2 工业地域的特征1. 密集的工业企业集聚。
工业地域是由于工业企业的集聚而形成的,这些工业企业往往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特征。
2. 高度的产业链配套。
工业地域内的企业往往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产业链配套关系。
3. 人才和技术资源的集聚。
工业地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技术资源,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持,推动了地区的工业发展。
2.3 工业地域形成的影响因素1. 地理条件。
地理条件是工业地域形成的基础,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
例如,沿海地区因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及良好的气候条件而成为工业地域。
2. 资源禀赋。
资源禀赋是工业地域形成的重要因素,包括能源、原材料、水资源等。
例如,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省形成了以煤炭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地域。
3.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工业地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导致了工业地域的差异。
例如,广东省因其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的发达而成为工业地域。
4. 政策导向。
政策导向对工业地域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都会对工业地域的形成产生影响。
例如,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
三、工业地域的影响3.1 经济影响工业地域的形成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它可以推动地区产业的发展,提高地区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3.2 环境影响工业地域的形成也带来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