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子镇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 格式:ppt
- 大小:65.76 MB
- 文档页数:45
市城乡规划全覆盖镇(乡)域规划编制导则与验收标准----------------------- -----------------------日期:附件1市城乡规划全覆盖镇(乡)域规划编制导则与成果验收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市镇(乡)域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规规划编制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市城乡规划条例》、《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省村庄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本导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镇(乡)域规划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围的镇(乡)建设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执行,不单独编制镇(乡)域规划;其他的镇(乡)域规划编制适用本导则。
第三条编制镇(乡)域规划。
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原则,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方针,因地制宜,尊重地方与民族特色和优良传统,立足于改善居住条件和镇(乡)环境面貌,保护历史文化,方便群众生活和生产,保障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镇(乡)域规划包括镇(乡)域总体规划和镇区(乡政府驻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两个部分。
其中,镇(乡)域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第五条镇(乡)域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应当分别按照《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对镇规划和乡规划组织编制和审批的要求执行。
第六条编制镇(乡)域规划,应当遵守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上位法定规划为依据,并符合有关技术规定。
第二章规划的制定第七条镇(乡)域规划由上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成立由县(市、区)、镇(乡)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三结合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机构,承担具体规划的编制任务。
第八条镇(乡)域规划需经过镇(乡)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镇(乡)人民政府审核,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
城市规划区的镇(乡)规划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街子古镇调查报告街子古镇调查报告一、引言街子古镇位于中国南方的一个小城市,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而闻名。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街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研究者前来探索其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对街子古镇进行一次调查,以了解其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
二、历史概述街子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街子一直是一个繁荣的商业中心,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商人和旅行者。
古镇的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好,展示了传统的中国建筑艺术。
这些古老的建筑物和石板路道,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三、文化遗产街子古镇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传统的戏曲表演、舞狮和舞龙等民间艺术形式。
此外,街子还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和庙会,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和祈福。
这些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使街子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地方。
四、旅游资源街子古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首先,古镇的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好,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机会。
其次,街子周边的自然风光也非常迷人,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游客可以在这里漫步古镇的小巷,欣赏美丽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宁静。
此外,街子还有一些特色的旅游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品制作、茶文化体验和农家乐等。
这些活动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机会。
游客可以亲手制作传统的手工艺品,品尝当地的美食,感受到街子的独特魅力。
五、面临的挑战尽管街子古镇拥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古镇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大量的游客和商业活动给古镇带来了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
其次,古镇的管理和保护也面临一定的困难。
由于古镇的历史悠久,许多建筑物需要进行修复和保养,但是资金和技术方面的限制使得这一工作变得困难。
六、建议为了保护和发展街子古镇,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环境保护。
加大对古镇环境的监管力度,限制车辆进入古镇,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基准地价定义1、估价期日:2015年1月1日;2、土地使用年期:商服用地40年、住宅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3、容积率:商服用地1.8、住宅用地2.0、工业用地1.2;4、开发程度:宗地外“六通”(通上水、通下水、通电、通路、通气、通讯)、宗地内“场平”;5、权利状况:出让土地使用权,无他项权利限制。
基准地价定义:1、估价基准日:2015年1月1日;2、土地使用年期:商服用地40年、住宅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3、容积率:商服用地1.0、住宅用地1.2、工业用地1.0;4、开发程度:宗地外“六通”(通上水、通下水、通电、通路、通气、通讯)、宗地内“场平”;5、权利状况:出让土地使用权,无他项权利限制。
基准地价定义:1、估价基准日:2015年1月1日;2、土地使用年期:商服用地40年、住宅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3、容积率:商服用地1.0、住宅用地1.2、工业用地1.0;4、开发程度:宗地外“六通”(通上水、通下水、通电、通路、通气、通讯)、宗地内“场平”;5、权利状况:出让土地使用权,无他项权利限制。
基准地价定义1、估价基准日:2015年1月1日;2、土地使用年期:商服用地40年、住宅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3、容积率:商服用地1.0、住宅用地1.2、工业用地1.0;4、开发程度:宗地外“六通”(通上水、通下水、通电、通路、通气、通讯)、宗地内“场平”;5、权利状况:出让土地使用权,无他项权利限制。
基准地价定义1、估价基准日:2015年1月1日;2、土地使用年期:商服用地40年、住宅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3、容积率:商服用地1.0、住宅用地1.2、工业用地1.0;4、开发程度:宗地外“六通”(通上水、通下水、通电、通路、通气、通讯)、宗地内“场平”;5、权利状况:出让土地使用权,无他项权利限制。
基准地价定义1、估价基准日:2015年1月1日;2、土地使用年期:商服用地40年、住宅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3、容积率:商服用地1.0、住宅用地1.2、工业用地1.0;4、开发程度:宗地外“六通”(通上水、通下水、通电、通路、通气、通讯)、宗地内“场平”;5、权利状况:出让土地使用权,无他项权利限制。
崇州街子音乐小镇发展规划(提纲)(1)崇州街子音乐小镇发展规划(提纲)题目:在蜀之洲心灵之舟前言:说明本规划的国家、省、市背景及主要目的第一部分:街子音乐小镇的SWOT分析第一节:优势分析1、区位优势:街子古镇可在一小时内顺畅联通成都市区及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还能在半小时内去往周边的都江堰和青城山等优质名胜。
街子古镇距成都57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45公里,距都江堰市区23公里,距青城山8公里。
(地图标示相关距离)2、历史文化底蕴:街子建置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五代时名“横渠镇”,因横于味江河畔而得名。
唐代“一瓢诗人”唐求故居,北宋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起义遗址,清代古塔,清末民初古建一条街,有神奇传说的古龙潭、五柜沱、云雾洞等,全镇各种文物古迹二十余处。
(配图街子古镇风景、知名诗歌)3、旅游资源优势: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四川最美古镇、成都市“五大天府古镇”之一。
街子古镇与怀远古镇和元通古镇已经形成四川地区最为密集的“古镇群落”,周边青城山、都江堰等全国乃至世界知名景区众多。
街子境内有晋代古刹——光严禅院,凤栖山旅游风景区,千亩原始森林,千年银杏、千年古楠等美景数不胜数,古镇于2010年5月10日,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配三古镇位置示意图、主要景点位置、部分景点照片)游客数据统计,年龄层、来源(境外、省外、本省)、消费水平、住宿情况等(图表形式展示)4、自然条件优势:山、水、气候、植被等(需要文字介绍和图片)5、文化产业优势:青城文创硅谷,占地1000亩(照片)、崇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字简介和图片)6、音乐基础优势:A、民族音乐:街子川西民歌村作为成都市第一批音乐产业示范基地,常年开展音乐剧《蜀歌.蜀嫁》的实景演艺和宣传推广,使之逐步成为四川民俗音乐演艺的精品(演出照片)B、传统音乐:青城山道教音乐(需要补充具体内容)C、音乐教育:协同四川音乐学院教授、老师开展四川省青少年交响乐团人才培养项目——2017成都音乐之旅青少年主题夏令营,并举办专场音乐会,取得了良好反响(具体数据、照片)D、特色音乐活动:连续举办多场较大规模的露天音乐节,包括街子马拉松音乐嘉年华、中国西部民歌回、成都国际旅游生活周、街子驴友音乐节等(活动照片)E、音乐平台:音乐酒吧一条街提升音乐氛围。
四川省崇州市街子古镇旅游规划1.现状概况四川省崇州市街子镇位于崇州市西北22公里的群山之麓,西连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北临高尔夫球场,东接省级风景区名胜区——九龙沟。
距成都57公里,距青城山8公里。
1.1.旅游资源及资源分类1.1.1风景名胜资源凤栖山位于镇西北山区2公里,与青城山相邻的凤栖山,因山形台如风,山幽奇秀,百鸟唱鸣,故名凤栖山,与九龙沟并称“龙飞凤舞”之誉。
镇区北面火烧坡上为笔架山,山上有七仙洞,深远莫测。
山后有峰硕有坪,晴朗的夜晚远望坪上灯火酷似圣灯。
镇区西侧的味江河流经天国山与古街区之间,山泉清澈无比,水质纯正,古蜀王以此酿酒,味美而长,故名味江。
从街子场递流而上过御龙桥便是洗脚河,又称龙潭。
潭水深处莹绿如玉,浅处清澈见底,旭日临波,金光闪现,如千鳞竞游。
1.1.2文物古迹资源藏于凤栖山中常乐寺,始建于唐,初名常乐寺,宋更名为翠围院,唐时占地14537m2,僧众达三千余人。
现存清代各类建筑1752m2。
今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街子镇又是唐代著名的“一飘诗人”唐求的故乡,为纪念这位著名诗人,在风景秀丽的龙潭湖畔建有唐公祠,今为崇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街子镇古镇南侧入口处,还有一座全省最大的字库,它建于公元1886年,五级通高20米,每级檐下塑龙抱柱,壁上塑水漫金山,雷锋塔等戏文情节,颇为生动。
现为崇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镇北味江河上还有一座古桥,传说是朱元璋之子建文帝被赶下台后逃难于此故名“御龙桥”。
古桥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咸丰时重建,是古镇北、龙潭湖边一处重要的景点。
街子古街区平面呈长方形,座落于味江与横山渠交汇的三角洲上。
古镇除江城古街外,尚有横山渠街、水井街、木皮市街、闸子巷、魁星路等传统街巷。
古镇上尚保存完好的川西民居的典型院落,有水井街27号,群益旅馆、德荣堂、闸子巷临江楼。
1.1.3非物质文化资源街子古镇至今还保留特色独具的乡风民俗传统,如兰草节、童子会、城隍会、婚丧习俗。
崇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崇州市人民政府二O一七年七月目录第一章调整完善的原因及必要性 (4)一、调整完善的原因 (4)二、调整完善的必要性 (4)三、规划调整任务 (5)四、规划调整依据 (6)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8)一、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 (8)二、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 (11)第三章规划目标调整情况 (12)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5)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原则 (15)二、农用地结构调整 (16)三、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17)第五章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18)一、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18)二、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18)三、加大永久基本农田质量建设 (19)第六章三线划定 (20)一、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 (20)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 (21)三、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22)第七章土地环境影响评价 (24)一、土地利用布局调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4)二、建设占用耕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5)三、重点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5)四、规划期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5)第八章土地用途分区 (27)一、基本农田保护区 (27)二、一般农地区 (27)三、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28)四、独立工矿用地区 (29)五、风景旅游用地区 (29)六、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30)七、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 (30)八、林业用地区 (30)九、其他用地区 (31)第九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2)第十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35)一、中心城区发展规划 (35)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5)第十一章重点建设项目保障情况 (36)一、成都崇州经济开发区用地保障 (36)二、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 (36)第十二章土地综合整治安排 (39)一、土地综合整治目标任务 (39)二、土地综合整治规模及重点区域 (39)三、保障措施 (40)附表 (42)表一崇州市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42)表二崇州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43)表三崇州市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44)表四崇州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情况表 (47)表五崇州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48)表六崇州市各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58)第一章调整完善的原因及必要性一、调整完善的原因为落实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新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土地规划管控,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四川省委的决策和部署;响应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成都将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总体目标,坚持“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号召;也为了进一步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具体规定,进一步强化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进保障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编制本规划调整完善方案。
崇州街子音乐小镇发展规划(提纲)题目:在蜀之洲心灵之舟前言:说明本规划的国家、省、市背景及主要目的第一部分:街子音乐小镇的SWOT分析第一节:优势分析1、区位优势:街子古镇可在一小时内顺畅联通成都市区及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还能在半小时内去往周边的都江堰和青城山等优质名胜。
街子古镇距成都57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45公里,距都江堰市区23公里,距青城山8公里。
(地图标示相关距离)2、历史文化底蕴:街子建置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五代时名“横渠镇”,因横于味江河畔而得名。
唐代“一瓢诗人”唐求故居,北宋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起义遗址,清代古塔,清末民初古建一条街,有神奇传说的古龙潭、五柜沱、云雾洞等,全镇各种文物古迹二十余处。
(配图街子古镇风景、知名诗歌)3、旅游资源优势: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四川最美古镇、成都市“五大天府古镇”之一。
街子古镇与怀远古镇和元通古镇已经形成四川地区最为密集的“古镇群落”,周边青城山、都江堰等全国乃至世界知名景区众多。
街子境内有晋代古刹——光严禅院,凤栖山旅游风景区,千亩原始森林,千年银杏、千年古楠等美景数不胜数,古镇于2010年5月10日,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配三古镇位置示意图、主要景点位置、部分景点照片)游客数据统计,年龄层、来源(境外、省外、本省)、消费水平、住宿情况等(图表形式展示)4、自然条件优势:山、水、气候、植被等(需要文字介绍和图片)5、文化产业优势:青城文创硅谷,占地1000亩(照片)、崇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字简介和图片)6、音乐基础优势:A、民族音乐:街子川西民歌村作为成都市第一批音乐产业示范基地,常年开展音乐剧《蜀歌.蜀嫁》的实景演艺和宣传推广,使之逐步成为四川民俗音乐演艺的精品(演出照片)B、传统音乐:青城山道教音乐(需要补充具体内容)C、音乐教育:协同四川音乐学院教授、老师开展四川省青少年交响乐团人才培养项目——2017成都音乐之旅青少年主题夏令营,并举办专场音乐会,取得了良好反响(具体数据、照片)D、特色音乐活动:连续举办多场较大规模的露天音乐节,包括街子马拉松音乐嘉年华、中国西部民歌回、成都国际旅游生活周、街子驴友音乐节等(活动照片)E、音乐平台:音乐酒吧一条街提升音乐氛围。
升元地产街子古镇项目概念性规划设计任务书四川升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12年10月10日1 .项目概况及周边条件1.1项目区位项目位于成都市崇州街子古镇片区,街子古镇位于崇州市西北群山之麓,成都市区以西,东经109度33分,北纬30度49分。
东北毗邻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都江堰,北临青城后山、高尔夫球场,西北毗邻四川省级风景旅游区一一九龙沟。
距成都市57公里,距离双流国际机场45公里,距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崇州市23公里,距青城山仅8公里。
经成青路从街子古镇至成都车程仅需60分钟。
(如下图所示)伺■(皐土壮,乐#西山事元遇划素平务像州阳]江3M1■元皿斬民出W1I丿日斷窗I.渭江¥■G31S大iEM11 GI)60q西・Mt*型旳如f □恳整原星翁更逐凤乡gFiUEiL* 3.0K/S 37IK/S 菸*本项目位于街子古镇旅游开发区域核心位置。
1.2建筑规模总用地面积约321亩,净用地面积约219亩,容积率为0.8,用地性质为二类住宅用地,兼容10%商业,拟建面积约11.68万平方米的低密中高端住宅。
1.3地块条件地块周边条件地块四至:项目临近川旅环线,行车方便,无直达交通线路,但对于部分不开车老年人交通不便;地块不临水系,不靠山,处于几个地块之间,没有不可复制的自然资源;地块被道路分为5块,适合打造组团景观;(设计可忽略项目内道路)图3地块周边配套:景观资源:临近街子古镇,但河西板块属于未开发状态,人流量较少,游客到达率低;生活配套:共享街子古镇里生活配套,及其他地块周围的规划配套;交通配套:离地块1000米左右是街子客运中心,但由于地块周围目前荒凉, 造成距离感。
2.1整体定位度假型人文低密度居住区形象关键词:格调、品味、人文2.2开发策略统一规划,分期开发;卖环境与文化,导入概念地产开发理念;走项目品牌经营路线;差异化竞争策略。
2.3目标市场定位市场开发的总体思路是由近及远,初期启动以成都为中心的地缘性客户,中期启动成都近郊及周边区域客户为主,中后期以拓展三洲一带及川内周边市场为主。
成都市文物局关于街子古镇的规划建议一、街子古镇文化遗产资源现状(一)、街子古镇的历史沿革街子镇位于崇州市,与都江堰市大观镇毗邻。
地处山坝交界处,位于青城山脉的挖断山与火烧山坡脚下,北距都江堰市约20公里,东距成都市约60公里。
岷江的支流味江流经地势平缓的街子镇口,形成一泓碧潭——龙潭。
古镇水系发达,地下水丰富,石板路两侧及屋前院后,常年清水不断,因而有“川西水乡”之名。
街子镇已有一千多年的建置历史,五代时称“横渠镇”,因横于味江畔而得名。
后蜀孟昶广政十二年(公元949年),并晋原、郭信等八乡入横渠镇,并置征税院。
广政十六年(公元953年),升征税院为永康县,隶蜀州,街子镇为永康县治所在地。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废永康县入崇庆州,横渠镇易名四界镇。
元末明玉珍在蜀称帝,国号大夏,复置永康县。
明洪武后,并永康县入州。
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更名街子场,由崇州、灌县分管。
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改为崇庆管辖,清末属。
1935年设街子联保,1940年置街子镇,1941年改乡。
建国后仍名街子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更名街子镇。
2004年,将原上元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街子镇;街子镇政府驻江城街。
(二)、街子古镇的文化遗产简介街子镇古迹众多,有深厚的优秀文化积淀。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街子镇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40处。
街子镇目前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双河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下古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朝阳村字库塔),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上元宫)。
古街区现存以江城街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万平方米。
1、双河遗址双河遗址位于崇州市街子镇芒城村8组,地处成都平原的西部边缘,遗址呈长方形,方向170度,面积11万平方米。
1997年10月,成都市考古工作队、崇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共同试掘古城遗址。
双河遗址时代比较单纯,主要为宝墩文化时期的遗存,绝对年代在距今4300年左右。
【城市旅游研究】随着相关专业的成熟,旅游景区形象识别系统成为了游客选择旅游地的重要标准之一。
良好的旅游景区形象设计能够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但由于各地区的旅游部门对于研发的重视程度不足,抄袭和仿造的问题十分严重,造成游客的用户体验较差等问题,游客对于具有更好的文化内涵的旅游景区形象的需求日益增加。
一、街子古镇概况街子在成都周边的五个古镇中是排得上名的,依然沿袭了低瓦檐、木门板、青石路的典型川西古镇构成元素,但比起那些宽阔马路一直修到家门口的古镇,街子如丽江四方街般,沿街两旁流淌而下的清澈河水显出了街子亘古未变的纯朴和古雅。
街子场在崇州城西北25公里的凤栖山下,与青城后山连接,依山傍水。
它既得山灵水秀之惠,又有以唐代古刹光严禅院为中心的32座寺庙等古迹,融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为一体。
街子场有晋代古刹光严禅院、凤栖山旅游风景区、千亩原始森林、千年银杏、千年古楠、上古寺、清代古塔、清末民初古建一条街、宋代民族英雄王小波起义遗址、唐代一瓢诗人唐求故居(唐求纪念馆),有神奇传说的古龙潭、五柜沱、云雾洞等,全镇各种文物古迹20余处。
今天街子的老房子多半是明清时期留下来的遗物,若是观景,最好去御龙桥,御龙桥边有十余棵高大的银杏树,大树枝叶繁茂地站立在场口的大坝边上。
在银杏树旁,有一座建于清末的红色的塔,做工精细,每当山风吹过,塔上的小铜铃会发出悦耳的声音,古人称这座塔为“字库”塔。
二、街子古镇导向导视系统现状分析街子古镇有“兰花之乡”的美誉。
景区位于成都市崇州城西北25公里的凤栖山下,与青城后山连接,依山傍水。
作为地区特色文化的街子古镇文化景区,在历经了4300多年的变迁之后,古遗迹6处、古建筑8处、古街9处、古树3处组成了物质类文化遗存,合计26处,并且还有非物质类文化遗存22处。
其不仅保留了原有的生活习俗,还蕴含了传统文化的民俗内涵。
成都市附近的五个古镇中,街子古镇拥有最佳的自然生态优势,依山傍水。
街子古镇的文化多元性在五大古镇中也是独树一帜的,它的诗词文化、宗教文化、史志文化、茶马文化、川西民居文化等都据五大古镇之首。
崇州街子古镇旅游业态规划旅游业是指所有能为旅游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的总和。
自某个地区把旅游作为一项经济活动以来,旅游就在该地区以一种行业“业态”存在了。
旅游业是一门朝阳产业,也被称作无烟工业,在全球范围内,旅游业已成为最大的产业。
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它不仅直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也会大大促进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新型的游览活动和消闲康体活动的开展,还可能会创造一些新的生产部门甚至新的产业。
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在促进一个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崇州街子镇西距成都50公里,地处邛崃山脉。
它坐落于崇州城西北25公里的凤栖山下,毗邻青城后山和九龙山,青山绵亘,层峦叠嶂。
街子镇东北与都江堰接壤。
岷江的支流味江流经地势平缓的街子镇口,形成一泓碧潭——龙潭。
古镇水系发达,地下水丰富,石板路两侧及屋前院后,常年清水不断,因而有“川西水乡”之名。
“青城后花园”之称,街子镇依山傍水,山清水秀。
街子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镇,五代时名“横渠镇”,因横于味江河畔而得名。
境内有晋代古刹———光严禅院,凤栖山旅游风景区,千亩原始森林,千年银杏、千年古楠、清代古塔,清末民初古建一条街,唐代一瓢诗人——唐求故居,有神奇传说的古龙潭、五柜沱、云雾洞等,全镇各种文物古迹二十余处。
街子是川西旅游环线上现存古街区面积最大、布局最完整的旅游点,是现在已极少体现清代中国西南山边小镇原貌的实物。
它既有文化的潜在吸引力,又有独特的优美环境,也有开心惬意的民俗民情,更有伸手可得的绿色食品。
它既体现西南山边小镇的独特风貌,又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集中这些价值的唯一实物,被省内媒体一致认为“酷肖周庄”。
作为街子古镇的旅游业态规划,应不断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弘扬和传承,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全力塑造“民俗街子、生活街子、文化街子”的主题,使其成为向世界展示川西文化的窗口。
并通过资源的整合,推出适宜现代体验式旅游项目,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提高接待能力,努力把街子古镇建设成为国际性休闲度假旅游基地。
浅谈震后街子古镇滨水景观带规划与打造街子古镇在经历大地震后,人们对重振古镇旅游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整修,在打造中为了凸显街子古镇的独特性,特将沿江地段打造成特色滨水景观带,这为吸引游客与特色旅游价值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街子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必为古镇增添特色。
标签:滨水景观;重建;亲水性;文化底蕴;酒吧风情街我国旅游资源丰富,自近代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各地都纷纷打造自己的旅游特色,吸引更多的游客以带动当地经济。
旅游业作为无烟工业,不仅能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也能大大的促进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
所以,在工业化的今天,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一个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
位于川西平原的街子古镇,在经受了大地震之后,人们对于旅游业的发展重塑了信心,用全新概念打造旅游业,以全新形象迎接八方来客。
1.实地调研街子古镇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成都北部,在崇州城西北25公里的凤栖山下,与青城山连接,东北与都江堰接壤,岷江的支流流经地势平缓的街子古镇,水系发达,素有“青城山后花园”的美誉。
正因为有这样的地理条件,让它既得山灵水秀之惠,又以独特的川西文化而闻名。
先后获得过“成都市魅力新镇”“五大天府古镇”的称号。
2008年的汶川特大大地震,对街子古镇造成了重创,古镇大多为明清时期遗留建筑,多数民宅和一些基站损毁,古字库,上古寺等历史悠久,具有特色的重点古建筑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地震之后,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崇州市政府对街子古镇进行了重新定位,通过民间融资和项目招商的方式,打造包括古色古香的王家院子古街群落;解决游客登山、休闲、祈福的爱好;打造沿环山渠600米长的特色酒吧、水吧特色街区、银杏广场、魁星路乡村酒店步行街区;在味江打造两座景观廊桥,形成水上新景观;打通江城古街上两个直通味江河边的巷子,增加古街步行深度,实现古街与味江河纵横贯通。
而作为一个古镇的特色,沿河景观带的规划和开发则满足了四方来客来此游憩养生的目的,这也为街子古镇争创“AAAAA”级景区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关于街子古镇新一轮规划的思考
吴进;陈志群
【期刊名称】《四川建筑》
【年(卷),期】2013(033)006
【摘要】街子古镇作为成都市首个提档升级的特色古镇,新一轮规划尤为重要.文章以街子古镇为例,通过对古镇定位的再认识,用“四态合一”的规划理念,对如何重塑古镇特色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希望为成都市其它古镇规划提供一定参考.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吴进;陈志群
【作者单位】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81
【相关文献】
1.特大城市周边古镇交通规划探索r——以街子镇为例 [J], 刘敏
2.浅析古镇特色景观要素的保护与利用——以崇州市街子古镇为例 [J], 陈鹏
3.灾后重建古镇空间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以街子古镇为例 [J], 罗米叶;陈岚
4.一句话,一本书,一座古镇——人民日报出版社“崇州市街子古镇站”系列文化活动综述 [J], ;
5.上里古镇、街子古镇植物景观分析 [J], 唐杰;李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化土地流转机制,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四川绵阳游仙区街子乡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随着现代科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允许农民依法自愿有偿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已经成为新时期巩固和发展农村土地承包制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中“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作出了重大改革。
街子作为游仙近郊的一个乡在土地流转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针对土地流转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街子乡土地流转现状及特点分析我们这里讲的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即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街子乡农村土地(包括耕地、林地、“四荒”地和水面,以下简称“土地”)流转始于1991年,流转初期是以农户间的代耕形式出现的。
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和农民大量外出务工以及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出台,该乡土地流转得到稳步推进。
(一)土地流转基本现状分析。
街子乡地处绵阳城市东部,距城区14公里,忠胜路、国道108线提供了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芙蓉溪、金花水库为农田提供了良好水源保障,乡内主要以平坝为主,土壤以老冲积紫色沙壤土为主,十分肥沃,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同时通过游仙区“一园三带”的建设,产业化已初具规模。
恒力通生猪养殖基地,海龙养殖场、新菜田蔬菜基地等项目的落地建设加速了土地的流转。
街子乡土地分布及流转基本情况表(二)土地流转特点分析:(1)形式多样化。
土地流转从初始时的代耕发展到目前的转包、租赁、入股、互换等形式。
在这几种流转形式中,租赁形式最多,面积达到3020亩,占流转面积的55%。
其次是转包,面积2420亩,占流转面积的45%,这两种形式属于有偿流转,是目前流转双方均能接受、并能较好地保护农民利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最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