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公开课赛课《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7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认识直线、射线和角》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认识直线、射线和角》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直线、射线和角这些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并能正确地画出它们。
2.让学生理解直线、射线和角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及其画法。
2.难点:直线、射线和角之间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交流中理解和掌握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直线、射线和角的模型或者图片。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模型或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直线、射线和角,让学生初步感受它们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明确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并让学生在纸上尝试画出直线、射线和角。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互相交流画的直线、射线和角,并尝试解释它们之间的联系。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直线、射线和角,还有哪些几何图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它们有什么特点?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总结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及其联系。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及其联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直线、射线和角》区级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直线、射线和角》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直线的特点,即无端点、无限长;射线的一个特点,即有一个端点、无限长;角的特征,即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接触过一些图形的概念,如线段、射线等,但对角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逐步理解和掌握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及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识别它们。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及其特点。
2.难点:理解直线、射线和角之间的联系,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它们。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自主地学习和掌握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直线、射线和角的模型或图片,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直线、射线和角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感知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详细地介绍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及其特点。
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直线、射线和角的理解。
如:找出生活中的直线、射线和角,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直线、射线和角的掌握情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案(赛课)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射线、直线和角》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射线、直线和角,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实践来理解新知识,并能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对于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射线、直线和角,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能够正确地画出射线、直线和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射线、直线和角,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无限性质,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知识的目的。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和感受射线、直线和角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直尺、三角板、射线、直线模型等。
2.学具准备:每人一套射线、直线和角的模型,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火车、太阳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例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这些实例都具有一个起点,然后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的特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学设计(赛课)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射线、直线和角》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掌握射线、直线和角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但对于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识别它们。
2.让学生理解射线、直线和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及其联系和区别。
2.难点:学生对射线、直线和角的识别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射线、直线和角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实例和动画的教学课件。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射线、直线和角的模型或者图片。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射线、直线和角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交通信号灯、太阳升起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例与射线、直线和角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介绍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并用课件和道具进行展示。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识别一些生活中的射线、直线和角,并用电教具展示。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射线、直线和角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通过提问、点评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设计一条路线、测量角度等。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射线、直线和角是小学四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认识射线、直线和角》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
教材以直观的图形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掌握射线、直线和角的特征和性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难点:射线、直线和角的特征和性质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直观地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
2.采用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加深对射线、直线和角的理解。
3.采用交流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和实例,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射线、直线和角的操作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太阳从东方升起,引出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直观的图形和实例,呈现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3. 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操作,实际画出射线、直线和角,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4. 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巩固对射线、直线和角的理解。
5. 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射线、直线和角的特征和性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1 教学目标•能够认识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能够用尺子和角度器绘制射线和直线,能够估算角度;•能够在环境中寻找出射线、直线和角的例子。
1.2 教学重点射线、直线和角概念的认识。
1.3 教学难点能够用实际情境寻找出射线、直线和角的例子。
1.4 教学准备尺子、角度器、图片、教案、黑板、粉笔。
1.5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张道路上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中有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同时让学生说出具体的原因。
2、学习新知•引导学生认识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并通过课件形象地展示射线、直线和角的形状,让学生对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让学生通过画图来练习绘制射线和直线,并让学生使用角度器估算角度大小,提高学生测量的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有角度的直线,即角,图片展示不同角度的角;•进一步让学生在环境中寻找出射线、直线和角的例子,并让学生讲解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3、巩固练习通过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总结今天课程的核心内容,并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课堂小结教师通过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让学生认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评价本节课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角度大小的变化,提升了学生的测量能力。
通过让学生在环境中寻找射线、直线和角,使学生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思考,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班级氛围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2.2 教学不足改进尽管本节课课程设置丰富,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理解仍然不够深刻,故在后续教学中,应该继续开展类似的练习,让学生逐渐深化对角度大小的认识。
此外,教学环节过多,有些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故在教学上应着重控制教学时间,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集中精力学习。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是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概念和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和特点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直观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射线、直线和角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实例和直观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准备相关的图形示例和教学道具。
2.教学设备:准备黑板、粉笔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太阳从东方升起,引出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
教师提问:“太阳从东方升起,它的起点是什么?它的终点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图形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教师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练习。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射线、直线和角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射线、直线和角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认识和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射线、直线和角的图片、模型等教学资源。
2.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射线、直线和角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认识射线、直线和角。
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及基本性质,让学生初步理解。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射线、直线和角的理解。
每组选择一个实例,用射线、直线和角来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
4.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射线、直线和角的理解程度。
然后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射线、直线和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6.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7.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射线、直线和角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射线、直线和角》这一课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画出它们。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几何图形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平面图形,对图形的概念和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例和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并能正确地画出它们。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
2.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地画出射线、直线和角。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直观教具,引导学生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出射线、直线和角,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每人一份射线、直线和角的图片,一份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画有各种射线、直线和角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图形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思考。
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图形,让学生初步理解它们的概念。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亲自画出射线、直线和角,并互相展示和评价。
在画图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完成后进行讲解和分析。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8.1《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8.1《认识射线、直线和角》这一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能够正确地画出它们,并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不同。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图形知识,对一些基本的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及其特点和性质。
2.难点:学生对射线、直线和角的直观理解和画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射线、直线和角的理解。
3.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射线、直线和角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4.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射线、直线和角的模型或者图示,用于学生操作和实践。
3.准备问题引导,引导学生发现射线、直线和角的性质。
4.准备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特点和性质。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发现射线、直线和角的性质。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上《认识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上《认识直线、射线和角》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从而掌握直线、射线和角的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但对于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逐步理解和掌握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会正确表示它们。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难点:理解直线、射线和角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直线、射线和角的特征。
3.问题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直线、射线和角的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3.设计相关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直线、射线和角的例子,如街道、太阳光线、剪刀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怎样表示它们?呈现(10分钟)1.教师介绍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并用图形进行展示。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手指沿着直线、射线和角的方向移动,感受它们的特征。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直线、射线或角,用彩纸、尺子等材料制作模型。
2.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模型的特点。
四年级数学《直线射线和角认识》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直线射线和角认识》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直线射线和角认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直线射线和角认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直线、线段、射线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2、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会用尺画三线、角;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三线,角的概念,两点一线,点与点之间的距离。
教学难点:体会“无限”。
教学准备:尺子等教具教学过程:一、认识三线1、线段:(1)猜谜:有始有终(打一数学名词)(2)揭示:线段(3)演示:先画“始”(左端点),再由其引出一条线,到一定长度时,点上“终”(右端点),停止其延长。
师生齐用手演示:一只手握紧拳头不动,另一只手慢慢延伸后突然停止并握紧拳头。
2、射线(1)师:“有始有终”是一条线段,那么,“有始无终”会是一条怎样的线呢?你能将它画下来吗?(2)生画,指名上台画。
(3)说说其“有始”“无终”表现在哪?特别是“无终”师随之用手势表示:一只手握住不动,另一只手向一方无限延伸(4)揭示:象这样一条直直的线,只有一个端点,而另一端可以无限延长的线,在数学里称之为“射线”。
(5)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射线”吗?3、直线(1)师:刚刚的线段我们可以用“有始有终”来形容,射线我们可以用“有始无终”来形容。
数学里还有一种线,它也是直直的,大家猜猜老师将会出个怎样的谜语呢?它又长什么样呢?(2)板书:无始无终生画(3)说说它的特点(无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用手势表示(4)揭示:这条线一个端点也没有,它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我们把这样的线称之为“直线”4、比较三线间的联系和区别线段两个端点可量出长度射线一个端点可向一端无限延长直线无端点可向两端无限延长相同点:直直的线5、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回答并说说理由二、两点一线1、画一画:(1)经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理解“经过”生按要求画直线,画完后说发现2、小结: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画图和交流等活动,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掌握角的读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
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线段、射线、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角的定义。
教学难点:射线、角等空间概念的建立;射线、直线概念、特点的理解。
教具准备:三角尺、小黑板2个、红外电筒,翻板,口算板3个、挂图学具准备:尺、白纸一、认识射线,直线1、复习线段的特点。
(1)黑板上画一条线段问:认识它吗?它叫什么名字?线段板(2)线段有什么特点?(两个端点板,直直的)师:你能在自备本上画出一条线段并测量出的它的长度吗?赶快画一画。
让两三个生回答画的线段长多少?师:看来大家都已经测量出自己所画线段的长度,由此可见,线段的长度是可以测量的。
板既然可以测量,那它是有限长还是无限长?夸张手势有限长板我们把有两个端点、直直的、有限长、可以测量的线称为线段(3)其实线段无处不在,你能找出你身边的线段吗?(4)(电筒光射到墙上)师;看,这里有线段吗?请你上来指一指,并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两个端点线直直的)2、认识射线。
(1)现在老师把电筒射到外面,假如外面没有任何障碍物阻碍它,它就将一直延伸,伸向浩瀚的宇宙中,这时你能找到几个端点?上来指一指。
线是直的还是弯的?我们把这条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另一端无限延长的线成为射线。
(2)这相当于,画线段,线段的一端端点这个阻碍去掉擦,它就可以向这个方向?延伸,画,还可以再延伸吗?还可以再再延伸吗,也就是它可以向这个方向一直延伸下去。
那画的玩吗?既然画不完,我们只要画出它的一小部分就行了。
赶快在自己的自备本上画一画,请一生上来画。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观察、画图和交流等活动,认识射线、直线和角,能掌握和说明这些图形的特征;了解两点间的距离,能量出两点间的距离;能用画射线的方法画角,知道表示角的符号和相应的记法和读法。
2、学生在观察、画图和交流等活动中,理解线段、射线、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研究几何图形特点的意识和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射线、直线和角。
教学难点:理解射线、直线的特征,初步建立无限的概念。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谁能用这条毛线拉出一条线段?追问:线段有什么特点?指出: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直的、有限长、可以测量长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和线段有联系的几何图形的知识,就是射线、直线和角。
(板书课题)2.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二、新知探究1、认识射线(1)出示情境图,引导观察这些光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课件出示情景图)指出:这些灯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
(2)启发:射线是怎样的图形呢?引导学生观察。
用手电筒逐渐射远,帮助学生理解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可以得到一条射线,进一步体验无限长。
再用课件直观演示,加深学生对射线的理解。
追问:图上线段延长的这个方向上还有没有端点?没有端点表示什么?2、认识直线(1)由线段引出直线。
(课件演示)(2)追问:刚才我们是怎样得到直线的?你也能像这样画一条直线吗?根据你画图的体会,说说直线是怎样的图形?(3)线段、射线和直线,它们有什么不同呢?四人小组交流,完成学习任务单,再请同学分享。
(4)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3、认识两点间的距离引出:看看连接A、B两点有几条线,哪条最短?最短的一条是什么图形?(出示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
)指出: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比较、画图和交流等活动,认识射线、直线和角,能掌握和说明这些图形的特征;了解两点间的距离,并能量出两点间的距离;能用画射线的方法画角,知道表示角的符号和相应的记法、读法。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画图和交流等活动中,理解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按要求画图和简单测量,培养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画图、操作等技能,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研究几何图形特点的意识和兴趣。
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1.复习线段(1)情境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的图形。
看,这些都是霓虹灯射出的光线,想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这些光线都是从地面的某一个光源射向遥远的天空。
在数学上,这些灯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
(2)情境2:同学们再看,射向墙壁的这一束光也可以看作射线吗?这束光从光源开始到墙壁结束,所以不能看作射线,那这一束光在数学上可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可以用线段来表示。
你会画线段吗?在纸上画一画。
(3)出示线段:这样表示可以吗?这两个点表示什么意思?这是线段的两个端点,一个表示起点,一个表示终点。
(4)复习:线段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我们学过的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
这就是线段的特征,请你很快读一读。
二、探究新知1.认识射线(1)引导想象:我们再来看这束光,如果它有无穷的能量,而且没有墙壁等物体的阻挡,想象一下,它会怎样运行下去呢?伸出手比划比划。
(2)想象:没有了物体的阻挡,这束光就会延长,延长,再延长……会沿着这个方向一直延长下去。
想想能否找到终点?(3)抽象图形:嗯,无穷无尽,没有终点。
我们试着把这一束光画下来。
我们知道,这一束光可以看做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这样一条线。
这里的一个端点表示什么意思?另一端有没有端点,为什么没有端点?向另一端无限延长,所以没有端点,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线叫作射线。
射线、直线和角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77~P7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画图和交流等活动,认识射线、直线,知道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两点之间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进一步认识角的特征,知道角的符号,会用符号表示角。
2、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或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以及角的进一步认识。
教学难点:射线、直线、角的概念建立。
教学准备:直尺、实物投影仪、每个学生一张正方形纸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线段
谈话:同学们学过线段吗?(电显)请你画一条线段,并量出它的长度?
一生上黑板画。
提问:线段有什么特点?(直的有两个端点)
小结并板书:线段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限长
二、认识射线、直线
1、教学射线。
播放短片:一组大型彩灯射向天空的夜景
谈话:同学们9月22日—28日,南京将举办名城会,这期间,夜晚的南京会格外美丽,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个短片。
你觉得美吗?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是啊,绚丽的灯光把南京的
夜空装扮得格外漂亮。
每束灯光可以近似的看作“射线”。
板书:射线
提问:你知道这些灯光是从哪里射出来的?(楼顶的灯泡处)(生说后,1生指一指)这些射出的光线就这么长吗?你认为会有多长呢?(无限长)你会画这样的一条射线吗?
学生试画射线,教师巡视。
反馈:拿两个学生画的射线,让学生一起判断,并指出无限延长不需要画到边。
谈话:同学们,射线与线段也有一定的联系。
请看,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射线。
还可以把线段的这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射线。
提问:同桌说说怎样画射线?它有哪些特点?
生反馈,师板演一条射线,并填写特点。
2、教学直线。
谈话:我们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了一条射线。
如果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呢?
谈话:像这样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得到的是一条?齐读一遍。
一生上黑板画直线。
提问:直线有什么特点?师完整板书。
3、比较
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射线和直线。
(电显)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生读要求)每个同学先闭上眼睛想一想。
根据学生口答,完成下面的表格。
完成书P17 想想做做 1
提问:为什么⑦是直线?你会画一条直线吗?(生自己画一条直线)
5、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谈话:下面增加些难度,请看。
①(多媒体出示要求并闪动一点)提问:经过这一点,你能画一条直线吗?
生自己画一点,再画经过这点的一条直线。
师用多媒体显示经过一点的一条直线。
是这样吗?谁来概括一下。
(电显)提问:经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生接着画,找到规律停止。
②(多媒体闪动两个点并出示要求)
提问:经过两点能画多少条直线?先试一试,再和同座位交流。
小结: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谈话:生活中,常常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知识。
多媒体演示:工人砌墙,田径比赛中的终点线。
讲述:瞧,工人叔叔砌的墙整齐吗?你知道他们有什么秘诀?对!建筑工人经常用绳拉成一条直线来固定水平线使砖砌的比较整齐,而这条直线就固定在一段墙的两个端点上。
(多媒体突出中间的直线,以及两个固定点)
(多媒体演示跑步)看,运动员们正进行跑步比赛,为了准确的知道他们的名次,两位同学在终点处用红绳拉了一条直线(电显)而这条直线固定在跑道终点两侧的支架上(再电显)。
同学们,以上两个例子都说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点击成红色)明白了吗?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课后请同学做一次调查,下节课我们再交流。
6、教学想一想。
多媒体出示下图
谈话:邮递员张叔叔要从A处的邮局去B处的学校送信,你觉得它会走哪条路呢?
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演示:(电显三线相比)
提问:连接A、B两点的三条线,哪一条最短?
小结: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所以,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多媒体显示概念)
三、进一步认识角
1、认识角的组成。
谈话: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那么通过一点,可以画多少条射线呢?(无数条)师操作:请同学看。
从一点起,画出两条射线,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师板书:角)谁说说怎样画一个角?
操作:每人画一个角
反馈:同座位检查,并说说画角的步骤?
小结: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
2、回忆角的各部分名称。
谈话:既然是组成,那么角各部分的名称还记得吗?师结合学生画的角,引导学生回忆:
(1)这一点,是角的“顶点”(2)两条射线,都是角的“边”
提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1个顶点和两条边)
操作:生相互指一指自己画的角的顶点和边
谈话:我们认识角,不光要看到它的顶点和两条边,还要看到两条边所夹的这些部分,所以每次画角时还应把这些部分表示出来。
(在画的角内画弧)
3、认识角的符号
谈话:角还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师板书:角的符号“∠”。
提问:角的符号与什么符号有点像?它们区别在哪里?(角的符号下面是平的,小于号下面是斜的)生竖空写角的符号。
提问:这个角可以记作:∠1,读作:角一。
(板书记作:∠1 读
作:角一)
记作:∠1
读作:角一
你们画的角可以记作?(记作∠2 读作:角二)将自己所画的角用喜欢的数字表示。
小结:角除了可以记作∠1,∠2外,还可以记作∠a,∠b等。
(板书:∠a,∠b)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几条射线,一共有几个角,再判断这几个角各是什么角?这三个角中,谁最大,谁最小?
2、在纸上画两个点,量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后就汇报。
强调:这两点间的距离其实就是线段的长度。
五、全课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哪些知识?板书:射线、直线和角。
你是怎样认识射线、直线和角的?有什么收获?还有疑问吗?
六、折一折,想一想
下面是一个正方形纸,如果去掉一个角,剩下的图形会有几个角呢?
板书设计:
课题:射线、直线和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