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思想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5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与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变革,而在这场变革中,知识分子和启蒙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们通过思想的力量和对社会的批判,为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思想指导。
本文将以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和启蒙运动为主线,探讨他们的作用和影响。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与思想核心启蒙运动是欧洲18世纪思想界的一次革新运动,提倡理性、自由和平等的思想,对于社会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法国大革命之前,启蒙运动已经在法国逐渐兴起,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核心。
首先,启蒙运动强调理性的重要性。
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的理性是最高的权威和指导原则,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判断,人们才能摆脱迷信和偏见,实现个体和社会的进步。
其次,启蒙运动对于政治权力的批判和制约是十分重要的。
启蒙思想家主张建立一种合理的政治秩序,通过制衡和限制政治权力,保障人们的自由和权利。
他们对专制主义和封建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提倡人民的权利和普遍的法治。
最后,启蒙运动倡导教育的普及和进步。
在启蒙思想家看来,普及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解放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教育,人们才能获得知识、提升自己,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二、法国大革命与知识分子的关系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而在这场革命中,知识分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他们通过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知识分子在法国大革命中发挥了思想引领的作用。
他们通过自己的著作和演讲,向人民普及启蒙思想,唤醒人们的觉悟,激发人们的革命热情。
伏尔泰、孟德斯鸠等思想家的作品,为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持和道义支撑。
其次,知识分子积极参与了法国大革命的政治活动。
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政治团体和社会团体,为革命的进行提供了组织和协调。
例如,雅各宾派和山岳派是由知识分子组成的政治派别,在革命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此外,知识分子还参与了法国大革命的立法工作。
他们作为国民议会的代表或参与者,积极参与了新法律、宪法和政治制度的制定和修改。
名词解释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社会文化运动的总称,也称为“启蒙时代”或“启蒙时期”。
它起源于17世纪末的英国,并在18世纪蔓延至整个欧洲。
启蒙运动强调以理性为指导的知识和思考,主张对传统观念和权威的怀疑,并提倡个人的自由、平等和幸福。
通过推动科学、哲学和政治的发展,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蒙运动的发起者包括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社会契约学派的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
他们通过批判性思考和批判性写作来传播新思想。
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类的理性能够解决问题,尊重个人自由和人权而非专制统治。
在科学和知识方面,启蒙运动推动了理性思维和实证科学的发展。
诸如牛顿的自然哲学、伽利略的物理学和卢瓦兹的化学等科学研究对启蒙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启蒙运动也强调对历史、社会和政治的细致研究,目的是发展一种基于理性的社会秩序和政府结构。
在哲学方面,启蒙运动注重思辨论证,推动了对旧有信仰和传统观念的质疑。
洛克的经验论和康德的批判哲学等思想为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
这些哲学观点强调了理性推理和实践之间的联系,激发了人们通过批判性思考来解决问题。
在政治方面,启蒙运动强调人民的主权和个人权利的平等。
启蒙思想家认为,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同意,政府应该通过法律来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权利。
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和伏尔泰的启蒙君主制度等政治观点为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争取了保障。
总的来说,启蒙运动代表了一种理性和自由的新思维方式,对传统的教权制度和思想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冲击。
它推动了科学和知识的进步,倡导了人权和自由,为后来的民主制度和人权运动奠定了重要基础。
启蒙运动的核心理念至今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具有广泛影响力。
政治体系知识:英国政治体系的演变和特征英国政治体系是一个深受历史、文化和传统影响的体系,其演变历程充满曲折和变化。
本文从中世纪到现代的角度,探究英国政治体系的演变和特征。
一、中世纪的政治体系在中世纪的英国,政治体系以封建制为基础,国王是政治和军事权力的最高代表。
封建制的特点在于君主将土地和权力分配给贵族,让他们效忠、支持和保护国王。
此外,英国在中世纪也有一些类似议会的机构,如国王和贵族间的大议会和小议会,但这些都只是形式上的存在,缺乏真正的代表性和地位。
然而,在1215年,《大宪章》的签署使英国政治开始向现代化和民主化方向发展。
《大宪章》规定了国王对贵族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保证了公民的一些权利和自由。
而且,《大宪章》由国王和贵族签署,表明贵族开始成为国家政治的重要参与者。
二、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体系启蒙运动是英国政治体系向现代民主的重要转折点。
启蒙运动促进了许多思想家的出现,他们主张政治自由、公正和平等。
其中,约翰·洛克的哲学思想对英国的议会制度有很大的影响。
他认为,议会代表了民意,并应该作为国家权力的最高机构。
因此,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保证了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并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这个法案也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威,并使议会制度成为英国政治体系的核心。
三、现代化的政治体系英国议会制度和多党制度在现代化的英国政治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议会制度由下议院和上议院组成,下议院选举出来的议员代表不同地区的公民,而上议院则由一些贵族和主教组成。
议会代表了民意,负责制定法律和监管政府,是英国政治的核心。
而多党制度则使英国成为了一个政治多元化的国家。
英国的政党制度有两大主流政党:保守党和工党,还有一些小型政党和利益团体。
这些政党在议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根据民意和议会的政治构成来担任政府和反对党的角色。
除了议会制度和多党制度外,英国政治体系还包括了一些重要机构,如首相和内阁、皇家审计院和高等法院等。
孟德斯鸠的政治哲学孟德斯鸠(Montesquieu)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哲学家,其最著名的作品为《论法的精神》和《波斯书信》。
他的政治哲学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孟德斯鸠的政治哲学。
一、三权分立孟德斯鸠最为著名的政治思想就是三权分立。
他认为,政府应该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门,并且它们应该相互制衡和独立运作。
这种机制可以有效避免一个人或一群人独揽权力,进而导致权力滥用和专制的现象。
三权分立的哲学根源在于孟德斯鸠对人性的理解。
他认为,人性本恶,容易受到权力的诱惑,因此需要用权力来制约权力。
这种制衡机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僵化的划分。
孟德斯鸠认为,立法部门应该有决定权,行政部门应该执行政策,司法部门应该对政府行为进行审查和裁决,三管齐下才能保证政府的公正和有效性。
二、民主的必要性孟德斯鸠虽然不是民主主义者,但他十分重视公众的意见和参与。
他认为,政治权利不属于一小部分人,而应该属于整个社会。
他主张既不是君主专制,也不是民主专制,而是一个寻求平衡的制度。
在孟德斯鸠看来,制度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信任和参与。
他写道:“在发挥建树作用、保卫安全和维护公共权利这三个方面,互相合作的权力设立了我们这种政治的制度,保为民主。
”孟德斯鸠强调,政治力量的真正源头在于人民,国家的目的应该是公共利益而非特定阶级的利益。
三、宪政的保障孟德斯鸠认为,宪政是政治制度的重要保障。
在宪法下,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政府机构和职能都应该被准确规定。
这种制度可以保障政府的稳定性,减少政治冲突以及权力滥用。
宪政的本质在于限制政府权力。
孟德斯鸠认为,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但人民必须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
宪法不仅规定了政府的权责,也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制定宪法,人民可以参与政治决策,监督政府行为,同时保障自身的权利。
结语孟德斯鸠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哲学家之一。
他的思想不仅对欧洲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全球的政治发展产生了引领作用。
法国大革命时期知识分子的政治思想演变法国大革命时期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政治和社会的变革,同时也是一段知识分子思想意识的转型和变革。
在这个时期,许多法国知识分子开始反思西方传统的政治制度,并开始推崇自由、平等和民主,这些思想对当时的法国革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演变始于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是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权。
这些思想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法国大革命的标志性事件是《人权宣言》的发布,这个宣言是由法国知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带头起草的。
这个宣言在全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了西方现代政治制度中的基石之一。
但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在当时的法国长期被宗教、君主和贵族阶级所掌控,这些阶级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
因此,在大革命初期,法国的知识分子们并没有获得社会的广泛支持。
二、雅各宾派和蒙田派的兴起到了法国大革命的后期,一些新的政治力量开始兴起,这些力量也对知识分子的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雅各宾派和蒙田派。
雅各宾派的理论基础是极端民主和社会平等。
他们推崇绝对的人民主权和革命的暴力手段。
在这个阶层中,罗伯斯庇尔、圣西门、布朗基等人都是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
雅各宾派的革命思想影响了整个欧洲,同时也对后来的法国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蒙田派则代表了另一种政治思潮。
蒙田派认为,在民主制度下,不应该有任何限制和约束,所有自由和权利都应该被充分保障。
这个思想和雅各宾派的思路完全相反,但其中都蕴含了对传统政治制度的不满和反思。
三、知识分子的思想演变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的政治思想演变对当时的法国政治形势和社会氛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起初的时期,知识分子们试图通过启蒙运动的方式对法国传统政治制度进行批判和反思。
但是由于既得利益阶层的掌控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他们的思想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共鸣。
启蒙运动名词解释启蒙运动(英文:Enlightenment)是18世纪欧洲哲学和思想运动的特定时期,它提倡自由、人权和科学,追求理性思考和知识的传播。
以下是对启蒙运动一些相关名词的解释:1. 启蒙思想(Enlightenment thought):此概念指的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产生的一系列理念和观念,包括理性、自由、平等、宪政和人本主义等。
启蒙思想强调个人独立思考,批判权威,追求自由和进步。
2. 理性主义(Rationalism):这是启蒙运动的核心特点之一,认为通过理性思考和科学方法可以获得真理。
理性主义者相信人类的理性能够解决问题和指导行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3. 自然法(Natural law):启蒙运动中的概念,认为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道德和法律准则,与人的本性和自然法则相符。
自然法理念强调人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封建制度和专制权威。
4. 自由主义(Liberalism):启蒙运动支持的政治和社会思想,充分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主性,追求政治自由、经济自由和思想自由,主张政治和社会制度的民主化和改革。
5. 民主(Democracy):启蒙运动时期的一种政治理念和制度,强调人民的参与和政府的代表性。
民主体制认为政府应该由人民选举产生,具有普遍的政治权力和决策过程的透明度。
6. 科学方法(Scientific method):启蒙运动鼓励运用科学方法和推理来解决问题和寻求真理,强调通过观察、实验证实和逻辑推理来获取知识。
科学方法的运用被视为推动社会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工具。
7. 进步(Progress):启蒙运动追求社会、政治和科技上的进步,强调人类可以通过理性思考和改革实现社会的改善和发展。
进步思想相信人类社会逐渐趋向于更公正、平等和文明的状态。
8. 教育(Education):启蒙运动主张普及教育,认为教育是培养理性和自由思考的关键,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启蒙思想家提倡普及教育机会,鼓励人们追求知识和教育自己。
欧洲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兴起欧洲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兴起欧洲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出现的一场思想革命,也是欧洲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在这个时期,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思想逐渐兴起,为欧洲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理性主义以及人文主义的兴起这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时期的重要思想。
一、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的科学革命。
在这个时期,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杰出成就引发了人们对世界的新思考。
科学方法的进步使得人们开始对传统的宗教和权威观念进行质疑,并强调通过理性来认识和改变世界。
同时,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广阔的知识视野,不同文明的交流促进了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二、理性主义的兴起理性主义强调通过理性和逻辑的推理来获取真理。
17世纪末,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著名的“我思故我在”,主张人应该独立思考,建立自己的认识体系。
这一观点引发了人们对传统观念的反思,激发了人们自由思考的激情。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是理性主义的代表。
他主张人类通过理性和科学方法可以改变社会,摆脱封建制度下的束缚。
伏尔泰通过对政教合一的批判,提倡宽容和言论自由。
他的代表作《哲学字典》对当时各个领域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成为理性主义思想的重要标志。
三、人文主义的兴起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尊严和自由,重视人类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发源地。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重视人类的价值,强调对人体的研究和珍视个体的心灵世界。
人文主义家以达·芬奇、拉斐尔等为代表,他们通过文艺作品传播人文主义思想,弘扬人类的优秀品质和艺术成就。
人文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人的自由和个人的尊严。
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强调个人权利和公民的自由,他的《社会契约论》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哲学家康德则在道德哲学领域提出了人的目的论和普遍意义上的人的尊严。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与思想启蒙运动近代中国的西学东渐是指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逐渐引入西方的科学、文化、政治等思想和体制的一系列变革。
这一时期,中国国内出现了一股强烈的思想启蒙运动,旨在通过学习和吸收西方的先进知识与理念,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本文将探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与思想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一、历史背景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背景,一方面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则是中国自身社会变革的需求。
在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陷入一片危机之中。
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制度成为中国追赶世界的必要手段。
二、思想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1. 文化改革:思想启蒙运动呼唤着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自审和改革。
孔子思想被质疑,道统观念被颠覆,人们开始尝试西方的人文主义和科学理性的观念。
鲁迅、陈独秀等知识分子积极呼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解构与思考。
2. 科学传播:西学东渐使得中国有机会了解到西方的科学知识。
从译著到直接前往西方留学,中国人开始学习和了解西方科学,带回了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的新理论和实践方法,并在国内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3. 政治改革:思想启蒙运动催生了对封建专制政权的反思和要求变革的呼声。
著名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的发生与思想启蒙运动密切相关。
思想启蒙运动为中国的政治进步提供了思想与理论基础。
三、西学东渐与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1. 文化觉醒:西学东渐使得中国人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和重塑,培养了对人文主义、自由主义等西方思想的认同。
这对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觉醒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科学现代化:西学东渐使得中国初步了解到了西方的科学体系和现代化制度,在科技领域进步迅速。
从近代开始的西方化科学教育与科技研究,为中国追赶世界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3. 政治进步:西学东渐与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的政治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思想启蒙运动涌现出众多思想家、政治家和改革者,为中国的民主化、法制化进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思想
摘要:18世纪的启蒙运动给法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
在启蒙运动中,大量的思想家不断涌现,产生和发展了大量的政治思想。
本文分析了18世纪的法国社会状况,探讨了启蒙运动思想的形成和启蒙思想的主要特点,整理了启蒙运动中的几位主要的代表人物及其政治思想。
一、18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
(一)财政吃紧,国库空虚,但支出十分庞大
18世纪的法国,国王控制着全国的国家权力,军权高度集中。
自路易十四执政开始,国家权力完全掌握在君主手中,宗教失去了对皇权的制约作用,反而成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支柱。
路易十四在位的41年里,他虽然将法国发展为欧洲的一大霸主,但与此同时多年持续的战争也逐渐掏空了法国的国库,国家不得不从民众手中汲取更多的财富来支撑国家开支。
此外,在战争不断的同时,王室、贵族生活奢侈无度,肆意挥霍,贵族空享高额的俸禄,都增加了财政的压力。
再加上,路易十四、路易十五的连续战败,使得法国一直深陷在国内国债增加、货币贬值的民苦财尽的地步。
(二)第三等级和特权等级矛盾尖锐对立
18世纪法国的社会分为三个社会等级,即贵族、僧侣和平民(第三等级),其中贵族和僧侣作为特权阶级,享有不纳人任何捐税的特权,同时还享受着国王赐予的高额俸禄,以及对自己原有土地的所有权和管辖权。
而最为法国社会最底层的第三阶级不但没有权力,而且还要负担名目繁多的捐税和义务。
第三等级和特权等级矛盾日益加剧,第三等级迫切需要对社会制度的变革。
(三)工人抗议、罢工事件频发
工人作为小资产阶级,没有金融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的财富,没有富裕的生活,更没有政治权利,同时小资产阶级作为各个阶层中最有思想、最具革命精神的一个群体,在18世纪的法国,面对国王、贵族、教会、资本家的剥削,面对自己生存状况的不满,要付出大量的劳动付出,却只能到达少量的回报,并且受特权等级的剥削和歧视,经常组织和进行工人抗议罢工的事件,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争取更好的权利。
(四)农民生存十分艰难
农民是第三等级的中人数最多的阶层,同时也是生活最艰难的一个阶层。
农民不仅需要承受贵族、教诲、国王和官吏这些特权阶级的各种捐税和义务,大部分的通过向地主租赁土地来种植的普通农民还需要把一般的收入交付给土地的主人,作为土地的租金。
除此以外,如果土地的转租的,往往农民还要中间转租者的剥削,最后农民能够得到的收入是少之又少的。
许多农民都因付不起租金而成了没有土地的游民,甚至成了乞丐,农民的生存状况十分艰难。
二、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思想的形成和主要特点
(一)启蒙思想形成原因
1、专制制度的弊端,人民政治的诉求
18世纪在国王的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下的法国等级森严,第三等级的民众长期受到特权阶级的压迫,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法国的资产阶级和下层人民没有政治权利,封建制度的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得显现出来。
人民为了生存对于政治的诉求不断增加,资产阶级和下层人民同整个封建制度的矛盾争锋相对,思想家、科学家们、资产阶级等开始反思封建专制制度。
2、自然科学的发展
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崇尚科学、崇尚理想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法国的自然科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7、18世纪自然科学家大量涌现出来,各种科学理论被发现证明,宗教思想开始受到很大的冲击,为启蒙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科学基础和依据。
笛卡尔、牛顿等一大批伟大的科学家的出现,更是推动了法国自然科学的发展,让世开始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所处的宇宙,动摇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3、文化传播
路易十四爱好艺术,支持和赞助艺术的发展,创办了各类艺术学院,为艺术文化在法国的传播提供了平台,产生了很大的文化影响力。
法国人民在艺术的熏陶下,对文化、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沙龙文化的盛行,使得思想家、艺术家在宽敞的客厅、咖啡厅里传播、演讲、宣传启蒙思想。
(二)启蒙运动时期政治思想的主要特点
1、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思想都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第三等级的人民团结起来反对封建制度。
2、启蒙思想家以自然科学和相同的哲学思想为指导,崇尚科学与理性
启蒙运动的思想渊源是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理性主义,思想家们大多都是自然科学家、历史学家、人文学家等等,甚至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学家,运用科学去批判维护封建制度的神学教义。
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运用各个领域不同的形式,如小说、戏剧、演讲等来批判封建制度,宣扬科学与理性。
3、传播资产阶级人权和民主构成运动主流
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批判精神,以天赋人权为口号,以自然法和契约论去直接、正面地抨击专制制度,与过去的英国不同,法国启蒙运动没有用批判神学宗教来侧面批判国家的制度,而是直接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宣扬自由、平等和民主。
三、启蒙运动时期主要的人物及其政治思想
(一)伏尔泰
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思想领袖,被誉为“欧洲的良心”。
伏尔泰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是自然法权论。
(自然法权论是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广泛流行的一种关于天赋人权的学说。
它从人的本性的概念出发,设想一种符合“人的本性”的“自然状态”和“自然秩序”演绎出人的各种权利,即人的“自然权利”。
)伏尔泰批判法国的制度和神学神论,崇尚科学,倡导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护,追求自由平等。
其中,他最为推崇的、最根本的权利是财产权,伏尔泰认为要保护公民的财产权的保护不受侵犯。
此外,伏尔泰崇尚宗教自由,包容不同的信仰。
伏尔泰的政治思想主受了牛顿、洛克等学者的理论的影响,认为人的自由除受法律约束外不收任何限制。
(二)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和观点倾向于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温和派,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否定陈旧的神学世界观,崇尚科学理性,家境富裕,更是继承了家族的爵位,担任议长,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其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法国专制制度的黑暗。
于是他在出卖了郡议长
职位后,四处游学研究政体思想,想要找出一个好的政治体制。
最终他把目光焦距到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上,他曾说过他的分权思想来自从英国那里借鉴启发而来的。
《论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的著作,此书阐述了法的精神,是构成孟德斯鸠全部政治和法律理论的体系,为之后的三权分立等政治思想的出现提供了基础。
三权分立思想,即司法权、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分离,防止权力滥用的出现,三个权力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立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司法权和行政权行使的依据。
而行政权是国家权力的具体体现,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管理国家事务。
司法权则是对立法权、行政权的监督,是用来制裁犯罪行为和化解纠纷解决矛盾的。
三个权力应该属于不同政治阶层,否则一旦三个权力或者其中的两个被同一个阶层所掌控,就会失去三权分立的用意,权力又集中在一起,无法相互制约,会出现权力滥用的现象,最终统治阶级必然会走向独裁和专制。
其中,司法权应该只由法院享有,其他组织机关都不能干预,才能保障司法的公正,监督立法权和行政权的使用。
三权分立思想作为孟德斯鸠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对后世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卢梭
与伏尔泰、孟德斯鸠不同,卢梭家境贫寒,这也就使得他的政治思想在和伏尔泰、孟德斯鸠相比时更加注重平等,不仅是政治权利上的平等,还有经济上的平等。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这部政治论著中,卢梭不仅将人类不平等区分为自然的不平等和政治的不平等,而且对政治不平等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并得出了与马克思主义者同样的科学结论。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认为,国家是民众自由契约的产物,国家权力来自民众,当国家的行为、利益不再满足民众的需求,或者人民的自由为强力所剥夺,民众有团结起来革命的权利。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则更加透彻地体现了卢梭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政治思想,人生来拥有权利,国家的权利来自于民众对自我权力的让渡。
卢梭的政治思想、政治原则在法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影响,更是影响了西方近代政治制度的建立。
卢梭的“主权在民”、“人生而平等且始终平等”等思想在西方近代政治制度建立、各种重要历史文件中都得到了体现。
四、小结
启蒙运动用科学批判神学,用人权反对专制。
在该时期,启蒙思想蓬勃发展,大量的思
想和思想家不断涌现。
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一大批卓越的思想家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大量的政治思想,倡导人权,反对专制,为法国大革命的到来在思想上做了准备,为西方近代政治制度的建设提供了思想和理论的基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五、参考文献
[1]安晓梅.法律之下的自由观——孟德斯鸠与卢梭的政治思想的比较[D]辽宁:辽宁大学,2014:8-14
[2]杨芳.理性之光——论伏尔泰的启蒙思想[D]湖南:湘潭大学,2002:17-22
[3]宋全成.欧洲启蒙思潮中的两大派别之比较———以自由平等观为例[J].文史哲,2001(2):67-74.
[3]刘洁.从《社会契约论》解读卢梭的政治思想[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