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2.11)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994.50 KB
- 文档页数:7
绝密★启用前【百强校】2016-2017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上学期周考历史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44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百花齐放是针对文学艺术的不同风格而言 B .百家争鸣是针对科学上的不同学派而言 C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D .这一方针在贯彻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2、唐人杜牧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体现了他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 ) A .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 B .历史人物的真伪是很难明确的 C .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礼贤下士D .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能抵挡流言的进攻试卷第2页,共10页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 .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 .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4、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其中“百花齐放”的含义是 A .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B .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C .鼓励各种戏剧流派的创新发展D .保留中国的传统文化5、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 .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6、《十日谈》反映的主流思想是() A .反教会思想 B .纵欲思想 C .古典文学思想 D .人文主义7、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教会制定的法律,非经政府批准,不应有丝毫权力。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贲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
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 B.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C.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 D.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和王权相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②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④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⑤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紧密结合,具有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
2.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一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A.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 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C.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D.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材料“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指的是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正确;郡县制是巩固统一的措施,不是实现统一的保障,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故B项错误;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废除了贵族特权,并未强化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故D 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3.韩愈的《原道》中说:“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
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一;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由此可见,韩愈认为A.工商业者的壮大导致农民贫困 B.理学地位的确立有助国家经济发展C.儒佛道三家并用有助教化百姓 D.佛道力量的壮大加剧百姓经济负担【答案】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佛道【名师点睛】儒学正统地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动摇。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考试题(8.14)一、选择题1.姚余栋在2011 年1月出版的《重燃中国梦想:中国经济公元12049年》一书中指出:公元11839年是“辉煌时代”,中国以技术成就农业经济的辉煌,但也陷入“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陷阱。
这里的“‘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陷阱”的含义是中国古代农业( )A.是世界上最发达的 B.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是高技术投入下的低效率生产 D.是简单协作的循环再生产2.商朝的青铜制造业发达,下列不符合当时历史状况的是( )A.青铜器制造业是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B.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C.青铜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D.青铜器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3.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荃础是( )A.明初经济恢复 B.农业、手工业的发展C. 商鼓经济的发展 D.对外贸易发达4.据文献记载:“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
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
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
”因此,西汉统治者采取的主耍措施是( )A.设置官员,强化私营产业的管理,规范市场B.盐铁官营,政府直接控制关键手工业的生产C.颁布法令,禁止人民离开土地,从事工商业D.征收重税,从私营工商业活动中掠夺利润5.据文献记载:“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
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
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
”因此,西汉统治者采取的主耍措施是( )A.设置官员,强化私营产业的管理,规范市场B.盐铁官营,政府直接控制关键手工业的生产C.颁布法令,禁止人民离开土地,从事工商业D.征收重税,从私营工商业活动中掠夺利润6.《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人夫食邑,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这说明西周时期( ) A.手工业属于独立的生产部门 B. 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 手工业被官府所控制7.《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人夫食邑,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河北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周日测试历史试题(文)一、选择题1. 人们由举起人文精神的旗帜到进入理性时代,其根本原因是A.基督教会的黑暗统治B.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C.仁人志士对科学的不懈追求D.人文主义自身的魅力2.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的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下列哲学思想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直接借鉴意义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know yourself”C.“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D.“最初偏离真理毫厘,到头来就会谬之千里”3. 某地举行“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活动,学生李明参加了这次活动,并搜集、查找有关“人文精神”的资料,你认为下列资料与对象不符合“人文精神”的是A.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B.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C.达芬奇的《蒙娜丽莎》D.天主教会的“上帝创造万物”理论4. 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是东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儒家的“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主要的不同是A.讨论主题不同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C.价值取向不同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5. 在某班的一趟关于启蒙运动的综合探究课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的观点:①启蒙思想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②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③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④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宗教思想体系。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6.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这句名言出自A.苏格拉底B.普罗泰戈拉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7. 下列关于希腊先哲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①希腊最早的哲学只对自然界本身探讨和解释,与人生无关②智者学派强调知识的重要,认为知识是道德的基础③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④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是真实的、客观的存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8. 右图是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众神之神宙斯”的形象。
一.选择题1.近代名人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诗中有“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揖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的诗句。
据史实判断与该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题中“东沟海战”、“致远号”可知描述的是1894年的中日黄海大战,故为甲午中日战争,故选B。
ACD三项主要是陆战,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名师点睛】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1)主要原因:清政府极端腐败。
慈禧太后只顾自己60岁生日庆典,置国家民族安危于不顾。
(2)直接原因:李鸿章奉行避战求和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
(一些清军将领贪生怕死,不作抵抗;有些枪炮武器不能使用,在战斗中吃亏。
)(3)客观原因:日本强大,又长期蓄谋战争。
(4)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挡新兴的资本主义。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前提是()A.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B.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C.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D.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努力【答案】A【解析】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前提【名师点睛】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1)欧洲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2)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3)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871年的巴黎公社(4)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的标志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5)社会主义由一国变为多国:二战后亚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6)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发展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A.二月革命的发生B.“四月提纲”的提出C.七月事件的发生D.十月革命的胜利【答案】C【解析】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七月事件4.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是“承古萌新”,下列哪项不能说是其“新”的本质()A.科学技术,集大成,总结性B.文学艺术,戏剧小说成主流,平民性C.思想哲学,反封建启蒙,民主性D.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传入,新颖性【答案】A【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高难度试题,从四个选项看,都是明清新出现的文化现象,都具有新的特征,是很难分辨的。
一、客观题01.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02.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且重者莫如今日。
”反映出明末内阁()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03. “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是梁启超对中国古代某一机构的比喻。
这一机构是()A.汉朝的“中朝” B.宋朝的中书门下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04. 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建树,但当时的清议并不讲他的好话,认为他是一个权臣,质疑他行使权力的正义性。
这种质疑是基于()A.中央集权程度加强 B.内阁首辅越权理政C.内阁首辅的执政能力 D.朝臣们的深深嫉妒05.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立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B.内阁己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垂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06.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
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
这种现象体现了()A.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 B.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C.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 D.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07.《清史稿》感叹说:“任军机者,白亲王外,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内阁成员),虽唐、元三公(唐设置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为正一品,宋元基本仿此制)尚不及也。
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前提是( )A.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 B.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C.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D.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努力【答案】A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名师点睛】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1.工业革命的深入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准备了社会经济的前提条件。
2.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阶级条件。
3.自然科学取得的许多新成果与社会科学领域里的重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理论条件。
4.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诞生的思想条件。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第一国际的成立 B.巴黎公社的成立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C项正确;A项1863年产生;B项是1871年,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D项是19世纪中期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所以答案选C。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3.近代名人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诗中有“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揖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的诗句。
据史实判断与该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由题中“东沟海战”、“致远号”可知描述的是1894年的中日黄海大战,故为甲午中日战争,故B项正确;A项是1840年-1842年,C项是1900年,D项是1937年-1945年。
所以答案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名师点睛】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政治: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列强竞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严重破坏中国主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中国救亡运动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