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2课《保护文物》教学课件可编辑
- 格式:ppt
- 大小:1002.50 KB
- 文档页数:45
1 / 3
最新人教版美术六上第12课《保护文物》教案
课题:第九课 保护文物
课堂类型:综合探索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物。
2、绘制宣传小报。
教具学具准备:文物资料、制作手抄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欣赏收集到的文物图片资料,小组讨论,感受文物的美感。
2、讲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过程和成就,让学生了解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
(二)发展阶段
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手抄报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多搜集一些历史文物资料,增进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加强保护文物的责任意识。
教学随笔:学生在课前调查了解了本地区的文物资源,课上通过欣赏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资料:
文物古迹:是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和遗迹。国际上文物主要指百年以上并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品。
的文物古迹包括:
①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
2 / 3筑物、遗址、纪念物等;
②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
③各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④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
⑤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实物。
根据文物古迹的价值高低,将文物分为国家级、省(直辖市)级和市级三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古迹特别丰富的城市由国家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因文物古迹是人类历史上宝贵的文化遗产,对科学研究、历史教育、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故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文物古迹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工世纪以来,观赏和收藏文物古迹己成为一种广泛的群众性活动。一些著名的文物古迹也是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旅游资源,如的长城、故宫,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在发展旅游事业中,必须注意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利用。
第12课 保护文物(教案)人教版(2023)
美术六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第12课 保护文物(教案)人教版(2023) 美术六年级上册
1. 知识与技能:
- 了解文物的定义、价值和分类;
- 学习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 掌握绘画和制作文物模型的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 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文物保护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利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法,创作具有特色的文物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 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4. 教材内容:
- 第十二章《身边的文物》;
- 第一节:认识文物;
- 第二节:文物保护;
- 第三节:创作文物作品。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能从文物中提取有效信息,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创作具有个性化的文物作品;
3. 增强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学会从多角度欣赏文物,提高对美的感知和评价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通过学习文物知识,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5. 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文物保护活动,传播文物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文物的定义、分类和价值:使学生掌握文物的基本概念,了解文物的分类及各类文物的价值,为后续学习文物保护奠定基础。
- 举例:介绍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等不同类别的文物,分析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 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 举例:讲解文物保存环境、防潮、防虫、防光、防震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文物保护措施。
- 绘画和制作文物模型的基本技巧:教授学生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2课《保护文物》教案
第12课保护文物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目标】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学会欣赏、绘制文物。
3.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文物,知道保护文物是我们的责任。
【教学难点】绘制文物,制作宣传小报。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和图片。学生: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分析作品、了解文物知识
文物古迹:是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和遗迹。国际上文物主要指百年以上并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品。
中国的文物古迹包括:
1.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
2.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
3.各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4.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
5.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实物。
中国根据文物古迹的价值高低,将文物分为国家级、省(直辖市)级和市县级三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古迹特别丰富的城市由国家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因文物古迹是人类历史上宝贵的文化遗产,对科学研究、历史教育、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故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文物古迹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二十世纪以来,观赏和收藏文物古迹已成为一种广泛的群众性活动。一些著名的文物古迹也是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旅游资源,如中国北京的长城、故宫,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在发展旅游事业中,必须注意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利用。按照历史时期介绍文物的发展阶段:
1.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及其出土化石,多在迁安、玉田、遵化、滦县和开平区等地。迁安爪村遗址出土的石器、骨器和哺乳动物化石,证明滦河一带在4万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玉田县孟家泉遗址,除出土大量石器和多种动物化石外,还有二万年前晚期“智人”前齿一颗、残缺头盖骨和附连三枚颊齿的上颌骨。这个遗址被认定是“北京人”文化东传的一个地点。2.新石器时代,人类在的活动已从滦河扩展到陡河、还乡河流域和燕山南麓。市区大城山和迁西县西寨古遗址证明,这一带的人已经聚落而居,用火取暖烧食,并以较高的技术制作生产和生活用具,过着农耕兼渔猎的生活。遗址、遗物还反映了当时中原文化与北方文化相互交融的特征。
第12课《保护文物》(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本课为六年级上册美术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引导学生了解文物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保护文物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物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文物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
3. 使学生掌握保护文物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物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1. 文物价值的深入理解。
2. 文物保护方法的掌握。
3. 学生文物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
1. 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2. 文物保护相关书籍、资料。
3. 文物模型或实物(如陶俑、青铜器等)。
4. 实验器材(如保护液、清洁工具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我国著名的文物古迹,引导学生关注文物,激发学生对文物保护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讲解文物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文物是人类历史的见证,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介绍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防止文物受潮、防虫蛀、防光老化等。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文物保护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学习文物保护的方法。
4.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文物模型或实物,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文物保护实践。如使用保护液进行涂抹,使用清洁工具进行清洁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物保护的方法和心得,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感悟。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文物保护。
板书设计:
1. 第12课《保护文物》
2. 课文要点:文物的价值和意义、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作业设计:
1.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文物,了解其价值和意义,并思考如何进行保护。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2课 保护文物-人教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2课 保护文物-人教版(2023秋)
本节课我们将围绕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第12课“保护文物”展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了解我国文物保护的意义和现状,认识文物的价值。
2. 学习文物保护的基本方法,如减少人为损害、防止自然侵蚀等。
3. 创作以“保护文物”为主题的美术作品,通过绘画、剪纸等形式表达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想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2课 保护文物-人教版(2023秋)
1.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了解文物保护的意义,提高对文物艺术价值的认识,激发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2. 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与尊重,让学生在学习文物保护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3. 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创作以“保护文物”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发展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关注文物保护现状,树立保护文物的意识,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行动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2课 保护文物-人教版(2023秋)
1. 教学重点
(1)了解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包括文物的价值、保护意义及其在历史文化中的作用。
- 举例:介绍秦始皇兵马俑、莫高窟等著名文物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2)掌握文物保护的基本方法,如减少人为损害、防止自然侵蚀等。
- 举例:讲解如何避免在参观时对文物造成损害,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文物保护措施。
(3)创作以“保护文物”为主题的美术作品,运用绘画、剪纸等手法表达对文物保护的认识。
- 举例:指导学生如何将保护文物的理念融入到美术创作中,如设计宣传海报、制作文物保护手册等。
2.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从而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难以将抽象的历史文化价值与具体的文物联系起来,需要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2课 保护文物-人教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2课《保护文物》。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介绍文物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文物的价值和重要性;其次,通过欣赏和分析我国珍贵文物,如秦始皇兵马俑、敦煌壁画等,使学生了解文物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最后,教授学生如何保护文物,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参与文物保护活动的意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对文物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通过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文物保护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提升他们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综合素养,以符合新教材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物的概念和价值:使学生明确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不可再生性、独特性和珍贵性,认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举例:通过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意义及其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地位,让学生体会文物的价值。
(2)鉴赏文物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文物的基本艺术特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举例:分析敦煌壁画的线条、色彩、构图等特点,让学生了解其艺术魅力。
(3)掌握文物保护的基本方法:教授学生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文物,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举例:讲解文物保存环境的要求、参观文物时的注意事项等。
2. 教学难点
(1)文物价值的理解:学生往往难以体会到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等多重价值,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引导他们深入理解。
举例:通过讨论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历史背景等,帮助学生理解其价值。
(2)艺术特色的鉴赏:学生在分析文物艺术特色时,可能难以把握关键要素,需要教师通过对比、总结等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分析。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2课 保护文物》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2课 保护文物》人教版
本节课依据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2课《保护文物》进行设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了解我国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认识文物的价值,培养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
2. 学习文物保护的基本方法,如减少人为破坏、避免自然灾害、加强日常维护等。
3.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文物的特点及其保护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节课将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并掌握一定的保护方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2课 保护文物》人教版
1.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使其能够从多角度欣赏和理解文物的价值。
3. 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文物,传播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4.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直接输出以下内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a. 理解文物的重要性和价值,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b. 掌握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防止人为破坏、自然损害和日常维护。
c.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欣赏文物,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
a. 文物价值的深入理解:学生需要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从而深入体会文物的价值。
- 例如,通过分析秦始皇兵马俑,探讨其反映的秦朝军事力量和雕塑艺术水平。
b. 保护方法的实践应用:学生需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对文物进行有效保护。
- 例如,讨论在参观博物馆时,如何遵守规则,防止对展品造成损害。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2保护文物-人教版(2023)
一、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2保护文物-人教版(2023)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2课《保护文物》。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了解文物的概念、分类和价值,掌握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文物的概念与分类: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实物。
- 文物的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
- 文物保护原则:完整性、真实性、可逆性。
2. 观赏和分析国内外的著名文物,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 举例分析:秦始皇兵马俑、敦煌莫高窟、埃及金字塔等。
3. 创作实践活动:以“保护文物”为主题,进行绘画或手工作品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 绘画创作:通过描绘文物,表达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关注。
- 手工作品: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文物模型,体验文物保护的过程。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1. 提升审美鉴赏能力:通过观赏和分析古今中外著名文物,使学生能够感知文物之美,理解文物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激发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热爱。
2. 增强文化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理解文物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根脉,提高文化自觉和自信。
3. 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在创作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并制作出具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4. 增进社会责任感:通过了解文物保护的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文物保护现状,树立正确的文物保护观念,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行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物的概念、分类和价值:这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学生需要掌握文物的基本属性和分类,以及各类文物的价值所在。
举例:介绍古代陶器、青铜器、书画等不同类型的文物,阐述其在历史、艺术、科学等方面的价值。
第12课 保护文物
【教学目标】
⒈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⒉学会欣赏、绘制文物。
⒊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什么是文物,指导保护文物是我们的责任。
2、绘制文物,制作宣传小报。
【教学方法】
欣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我们的电视上,上至中央电视台下至地方电视台,到处都充斥着各类鉴宝节目,一方面说明了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另一方面说明了现代人对历史的追寻和热爱。那么到底中国有多少宝贝,它们有多值钱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视频,介绍元青花瓷鬼谷下山的拍卖情况。
导入并板书课题《保护文物》。
二、新授阶段
⒈什么是文物?
哪位同学能说说什么是文物?分组讨论一下你们所知道的文物都有哪些。课件展示文物的定义: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
⒉文物的种类。
学生自学教材26页中列举的文物种类,了解文物都有哪一些分类?这些类别的文物有哪些是我们了解和不了解的呢?
课件分析介绍不同类别的文物以及代表文物等:
⑴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群、遗址、纪念物等;
⑵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窟寺、石刻等;
⑶各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⑷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
⑸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⒊引导学生谈欣赏文物之后的感受。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⒋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代表正视我国文物惨遭破坏的现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来保护我国现存的各类文物?
⒌立足家乡文化,谈谈自己知道的家乡文物有哪些?
三、学生活动
将学生收集来的各类文物图片剪贴整理,小组合作制作一期以“保护文物”为主题的手抄报。
第12课 保护文物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文物的定义、价值和保护意义。
(2)引导学生学习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培养学生关注和参与文物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实物展示,激发学生对文物的兴趣。
(2)运用讲解、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文物保护的认识。
(3)组织学生开展文物保护实践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3)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文物保护现状,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
1. 文物的定义和价值
(1)文物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实物和遗迹。
(2)文物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三个方面。
2. 文物保护的意义
(1)文物保护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 (2)文物保护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3)文物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 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1)预防性保护:通过环境控制、生物防治等手段,减缓文物老化速度。
(2)修复性保护:对已损坏的文物进行修复,恢复其原貌。
(3)管理性保护: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法规,加强文物保护管理。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展示一组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文物。
(2)提问:什么是文物?文物有哪些价值?
2. 讲解新课
(1)讲解文物的定义和价值。
(2)讲解文物保护的意义。
(3)讲解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文物保护单位,了解文物保护现状。
(2)开展文物保护实践活动,如制作文物保护宣传海报、撰写文物保护倡议书等。
4. 总结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2课 保护文物-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2课 保护文物-人教版》的课程内容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展开: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文物的历史价值,掌握文物保护的基本方法,学会如何爱护文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物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保护文物的责任感。
本节课具体内容包括:
1. 了解文物的重要性和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
2. 学习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保持清洁、避免潮湿、防止虫蛀等。
3. 观察并分析教材中的文物图片,了解文物的艺术价值和历史背景。
4. 创作以“保护文物”为主题的绘画或手工作品,展示学生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感悟。
5. 课后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亲身体验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2课 保护文物-人教版》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 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学习文物保护知识,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观察和分析文物图片,学会从艺术角度欣赏文物的美,提升审美水平。
3.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创作以“保护文物”为主题的作品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勇于创新,形成独特的艺术表现。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了解文物保护现状,认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文物保护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物的重要性:通过介绍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举例:讲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及其在我国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2)掌握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教授如何避免文物受损,如保持清洁、防潮、防虫等。
举例:介绍具体文物保护实例,如纸张文物的去酸、去污处理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12课 《保护文物》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文物”是一个专有名词,并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称为文物。所以本课的首页结合欣赏作品给出了“文物”的定义。
后面的三页可以理解为“找一找”,关键词是“生活的地方”;“看一看”,关键词是“了解”;“做一做”,关键词是“喜爱”。
理解“文物”的概念,再把关键词串起来,本课就可以轻松掌握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汉玉文化,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内涵、造型和审美特点。
2、过程与方法:课前学生收集资料,做到初步了解玉石的常识;课堂上通过简短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玉器的艺术和历史文化内涵的探索;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教学充分体现美术的学科特色;使用分组教学,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竞赛激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提出课后知识拓展,有利于知识的实践和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玉石精品的欣赏中,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文物,知道保护文物是我们的责任。
【教学难点】
绘制文物,制作宣传小报。
【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安排】 新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2 / 3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结合影片,情景导入
首先,播放圆明园历史视频作为本课的导入部分。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感官刺激,引导学生认识那段历史,了解文物的珍贵价值,触动学生心灵,提升爱国热情和对文物保护的潜意识促进。
二、自主探索,欣赏巩固
(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文物资料的搜集和对文物资料
师生共同欣赏,教师对文物资料添加说明并夸奖学生
(2)引导学生欣赏教师收集的文物资料图片
分小组讨论交流,感觉文物的美感。
老师提出文物的重要性和引起对其保护的意识。并根据学生的总结提出文物的概念和价值,引出从自身做起,保护文物的行为意识。
第十二课 保护文物
教学目标:
1、 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 学会欣赏,绘制文物。
3、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文物,知道保护文物是我们的责任。
教学难点:绘制文物,制作宣传小报。
教具:
教师:课件和图片
学生: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看图片 中央电视台鉴宝现场,人头攒动、人山人海。
俗话说盛世藏宝,乱世藏金。现在国家安定、人民富足,喜欢收藏的人也多了起来。有人说现在是全民收藏的时代,全国有七千多万藏友,电视上也有众多的鉴宝节目,这里说的宝大多数时候指的都是历朝历代的文物,文物,是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自己民族的文物。
引出课题——《保护文物》
二、讲授新课:
说到保护文物,你们知道什么是文物吗?
阅读课本P26第一、二两节。了解文物的范围。 1、欣赏收集到的文物图片资料,教师边引导看图,边讲解。
(1)中共一大会址 1920年 和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谁能举一下我们自己身边的例子? 绘画大师李可染的故居,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2)五彩鱼藻纹瓷罐 明
(3)黄花梨圈椅 明
(4)玉凤 商 各个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5)龙门石窟大佛 唐
(6)齐景帝陵墓麒麟 南北朝齐 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物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
举个身边的例子:狮子山汉墓兵马俑,楚王山千佛洞,东坡黄楼,云龙山放鹤亭,兴化寺北魏佛像,徐州汉画像石„„
2、小组讨论,感受文物的美感,
3、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4、教师作适当小结
5、讲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过程和成就,让学生了解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 三、课堂小结 资料:徐州,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十二,尧封彭祖于此,称大彭氏国,春秋有彭城邑,战国时为宋都,项羽亦曾在此建都,三国时为徐州州治,清代为府治。自古兵家必争,是有名的军事战略要地。文物古迹有汉代戏马台遗址、兴化寺、大土岩、淮海战役烈士陵园,还有汉墓多处,出土有汉画象石、兵马俑、银镂玉衣等。所辖沛县有元代摹刻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2课 保护文物》说课稿1
一. 教材分析
《第12课 保护文物》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文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文物。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对文物有更直观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文物,培养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文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对文物的认识,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三. 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物的基本概念,知道文物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保护文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物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让学生了解文物的基本概念,知道文物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保护文物。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物的价值,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文物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文物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文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文物的基本概念,讲解文物的重要性。 3.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文物实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物的价值。
4. 保护文物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文物,培养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份关于文物保护的手抄报,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文物的基本概念、文物的重要性、文物保护方法等内容,通过板书,使学生对文物保护有更清晰的认识。
教学文档
. 新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和教学反思第12课爱护文物
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文物〞是一个专有名词,并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成为文物。本课的首页结合观赏作品给出了“文物〞的定义,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文物的含义。课本中的后三页可以理解为“找一找〞,关键词是“生活的地方〞;“看一看〞,关键词是“了解〞;“做一做〞,关键词是“喜欢〞。本节课中认识文物要结合当地的文物资源来理解和学习,如日照的龙山文化、黑陶等。
学习领域:综合﹒探究、设计﹒应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⒈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⒈学会观赏、绘制文物。
⒈了解爱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爱护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文物,指导爱护文物是我们的责任。
教学难点:绘制文物,制作宣传小报。
教学打算:
教师:课件和图片。
学生: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纸。
教学过程:
一、观赏导入
我们的电视上,上至中央电视台下至地方电视台,到处都充满着各类鉴宝节目,一方面说明了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明媚的文明,另一方面说明了现代人对历史的寻找和热爱。那么到底中国有多少宝贝,它们有多值钱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视频,介绍元青花瓷鬼谷下山的拍卖情况。 教学文档
. 导入并板书课题(爱护文物)。
二、新授阶段
⒈什么是文物?
哪位同学能说说什么是文物?分组商量一下你们所了解的文物都有哪些。课件展示文物的定义: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开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
⒈文物的种类。
学生自学教材26页中列举的文物种类,了解文物都有哪一些分类?这些类别的文物有哪些是我们了解和不了解的呢?
课件分析介绍不同类别的文物以及代表文物等:
⒈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群、遗址、纪念物等;
⒈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窟寺、石刻等;
⒈各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教 案 设 计
课题 保护文物
教
学
目
标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学会欣赏、绘制文物。
3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重点 了解什么是文物,知道保护文物是我们的责任。
难点 绘制文物,制作宣传小报
课前准备 教师 教学课件,欣赏资料,演示用具
学生 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纸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引导阶段
二、
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国家宝藏》同学们看过吗?看视频说出“上下五千年”的口号。
相信每个看过这个节目的人都会被国家前世今生的故事所感动,感动的不只是国宝本身,更多的是创造历史的人的精神。今天我很高兴也很荣幸和大家一起学习有关国宝的知识,让我也能成为一名宣传国宝的保护文物的宣传员。
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保护文物.
2什么是文物,文物(课前布欣赏
学生体验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多途径搜集汇报相关古代文物知识。
请学生交流自己查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
明确本节课的重点
三、
收拾整理阶段
置学生收集相关内容)
3文物的分类:可移动和不可移动
二新授课
1欣赏文物
不可移动的遗址或遗迹:
牛河梁文化遗址、兵马俑、马王堆汉墓、三星堆、故宫、龙门石窟、莫高窟
可移动的遗物:
彩陶盆、青铜器、瓷器、玉器、织锦等、书画
2、学生介绍自己对文物的了解。
3、师:你觉得现在的文物安好吗?
教师通过对文物现在的保存环境来启发学生产生保护文物的意识。
4、学生交流自己如何保护文物。
三,根据上面几点欣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尝试保护文物的创作方法。
1学生观察教师范画
保护文物的宣传小报
文物的修复
画文物,感受造型美
四、各组学生开始创作。 找到的有文物的资料
分析
上古文明 牛河梁
秦代 兵马俑
汉代 马王堆
明清故宫
北魏—元 龙门石窟
青铜器的纹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