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12课《保护文物》
- 格式:pptx
- 大小:16.17 MB
- 文档页数:24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2课保护文物》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12课保护文物》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文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文物。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对文物有更直观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文物,培养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文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对文物的认识,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物的基本概念,知道文物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保护文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物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文物的基本概念,知道文物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保护文物。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物的价值,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文物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文物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文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文物的基本概念,讲解文物的重要性。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文物实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物的价值。
4.保护文物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文物,培养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5.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份关于文物保护的手抄报,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文物的基本概念、文物的重要性、文物保护方法等内容,通过板书,使学生对文物保护有更清晰的认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2课《保护文物》教案第12课保护文物【学习领域】综合探索【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目标】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学会欣赏、绘制文物。
3.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文物,知道保护文物是我们的责任。
【教学难点】绘制文物,制作宣传小报。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和图片。
学生: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分析作品、了解文物知识文物古迹:是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和遗迹。
国际上文物主要指百年以上并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品。
中国的文物古迹包括:1.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2.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3.各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4.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5.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实物。
中国根据文物古迹的价值高低,将文物分为国家级、省(直辖市)级和市县级三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古迹特别丰富的城市由国家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
因文物古迹是人类历史上宝贵的文化遗产,对科学研究、历史教育、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故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文物古迹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
二十世纪以来,观赏和收藏文物古迹已成为一种广泛的群众性活动。
一些著名的文物古迹也是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旅游资源,如中国北京的长城、故宫,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等。
在发展旅游事业中,必须注意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利用。
按照历史时期介绍文物的发展阶段:1.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及其出土化石,多在迁安、玉田、遵化、滦县和开平区等地。
迁安爪村遗址出土的石器、骨器和哺乳动物化石,证明滦河一带在4万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
玉田县孟家泉遗址,除出土大量石器和多种动物化石外,还有二万年前晚期“智人”前齿一颗、残缺头盖骨和附连三枚颊齿的上颌骨。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2课保护文物》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的《保护文物》一课,是美术课程的一部分。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文物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保护文物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欣赏和了解文物的同时,增强文物保护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文物的定义、分类、价值以及保护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前面的课程中学过一些美术基础知识,对于文物的概念和价值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文物保护的方法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物的定义、分类和价值。
2.让学生了解文物保护的方法和意义。
3.培养学生欣赏文物的能力和文物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文物的分类和价值。
2.文物保护的方法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掌握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文物图片和资料。
2.准备投影仪和幻灯片。
3.准备纸和笔,供学生绘制和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文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引导学生思考文物的价值和意义。
2.呈现(10分钟)利用幻灯片,介绍文物的定义、分类和价值。
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文物,以及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文物,分析其价值和保护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获取更多的信息。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学生对文物价值和保护方法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文物保护的意义,以及我们每个人应该如何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
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发表个人的观点和想法。
6.小结(5分钟)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2课保护文物》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第12课保护文物》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文物的重要性,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对文物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文物图片,以及一些保护文物的方法和故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直观的素材和思考的方向。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美术作品有一定的欣赏能力。
但保护文物这个主题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对学生保护文物意识的培养,以及运用美术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学会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对文物的感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学会运用美术语言表达。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文物进行深入观察和思考,运用美术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对文物的感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创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的感知和亲身体验来学习。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文物图片,以及一些保护文物的方法和故事,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增强对文物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珍贵的文物图片,引发学生对文物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的主题。
2.教学新课:引导学生了解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文物的重要性,通过讲解和讨论,使学生对文物有更深入的理解。
3.实地考察: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文物的魅力,增强对文物的直观感受。
4.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对文物的感悟,鼓励学生创新和个性化的表现方式。
第十二课保护文物教学目标: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学会欣赏,绘制文物。
3、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文物,知道保护文物是我们的责任。
教学难点:绘制文物,制作宣传小报。
教具:教师:课件和图片学生: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看图片中央电视台鉴宝现场,人头攒动、人山人海。
俗话说盛世藏宝,乱世藏金。
现在国家安定、人民富足,喜欢收藏的人也多了起来。
有人说现在是全民收藏的时代,全国有七千多万藏友,电视上也有众多的鉴宝节目,这里说的宝大多数时候指的都是历朝历代的文物,文物,是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自己民族的文物。
引出课题——《保护文物》二、讲授新课:说到保护文物,你们知道什么是文物吗?阅读课本P26第一、二两节。
了解文物的范围。
1、欣赏收集到的文物图片资料,教师边引导看图,边讲解。
(1)中共一大会址 1920年和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
谁能举一下我们自己身边的例子?绘画大师李可染的故居,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2)五彩鱼藻纹瓷罐明(3)黄花梨圈椅明(4)玉凤商各个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5)龙门石窟大佛唐(6)齐景帝陵墓麒麟南北朝齐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物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举个身边的例子:狮子山汉墓兵马俑,楚王山千佛洞,东坡黄楼,云龙山放鹤亭,兴化寺北魏佛像,徐州汉画像石……2、小组讨论,感受文物的美感,3、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4、教师作适当小结5、讲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过程和成就,让学生了解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
三、课堂小结资料:徐州,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十二,尧封彭祖于此,称大彭氏国,春秋有彭城邑,战国时为宋都,项羽亦曾在此建都,三国时为徐州州治,清代为府治。
自古兵家必争,是有名的军事战略要地。
第12课《保护文物》(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为六年级上册美术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引导学生了解文物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保护文物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物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物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
3. 使学生掌握保护文物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物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1. 文物价值的深入理解。
2. 文物保护方法的掌握。
3. 学生文物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2. 文物保护相关书籍、资料。
3. 文物模型或实物(如陶俑、青铜器等)。
4. 实验器材(如保护液、清洁工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我国著名的文物古迹,引导学生关注文物,激发学生对文物保护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讲解文物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文物是人类历史的见证,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介绍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防止文物受潮、防虫蛀、防光老化等。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文物保护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学习文物保护的方法。
4.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文物模型或实物,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文物保护实践。
如使用保护液进行涂抹,使用清洁工具进行清洁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物保护的方法和心得,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感悟。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文物保护。
板书设计:1. 第12课《保护文物》2. 课文要点:文物的价值和意义、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作业设计:1.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文物,了解其价值和意义,并思考如何进行保护。
2. 写一篇关于文物保护的短文,内容包括文物的价值和意义、文物保护的方法和重要性。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2课保护文物》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2课保护文物》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介绍了我国的一些重要文物,以及保护文物的方法和措施。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美术课程有浓厚的兴趣。
但文物保护的知识相对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才能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文物的审美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文物的行动。
四. 教学重难点1.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方法。
2.培养学生对文物的审美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实践法等,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文物图片和资料。
2.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3.准备投影仪和电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文物的美,引发学生对文物保护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文物的重要性,讲解一些保护文物的方法和措施。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绘画一件文物,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绘制自己喜欢的文物。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相互展示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他人的作品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文物,让学生认识到文物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2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调查一件自己喜欢的文物,了解其历史背景和价值,下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文物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保护文物的行动。
但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绘画技巧掌握得不够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第12课保护文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物的概念、价值和保护意义,学习保护文物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惜文物、保护文物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文物的概念:介绍文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文物的价值:阐述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3. 文物保护的意义:强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保护文化。
4. 文物保护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掌握一些实用的文物保护技巧。
5. 文物保护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文物保护的实际操作,如制作文物保护箱、模拟文物修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意义,掌握文物保护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文物保护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提高他们的文物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文物图片、文物保护案例资料等。
2. 学具:纸张、剪刀、胶水、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文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文物的概念、价值和保护意义,让学生了解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案例分析:介绍一些文物保护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经验和方法。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文物保护的实际操作,如制作文物保护箱、模拟文物修复等。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文物保护的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文物保护意识。
六、板书设计1. 保护文物2. 目录:文物的概念、文物的价值、文物保护的意义、文物保护的方法与技巧、文物保护实践活动3. 内容: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呈现文物图片、文物保护案例、实践活动步骤等。
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篇关于文物保护的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2课保护文物》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第12课保护文物》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文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的部分文物及其保护措施。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六年级学生的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美术学科有较强的兴趣。
但是,他们对文物保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他们对文物保护的意识。
此外,学生对我国的文物有一定的了解,但知识体系尚不完善,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丰富他们的文物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部分文物及其保护措施,提高对文物保护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文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对文物保护的认识。
2.难点: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自觉地保护文物。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手段,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我国的部分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文物保护。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3.知识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我国的部分文物及其保护措施,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物保护。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幅文物图片,分析其保护措施,并绘制文物保护宣传画。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提高对文物保护的认识。
6.作业布置: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文物保护的资料,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学习文物的保护措施•自觉参与文物保护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作品质量等方面进行。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2课保护文物》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12课保护文物》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文物的重要性,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文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文物图片和案例,为学生创作提供了素材。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创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意识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文物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文物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文物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意义。
2.示范法:演示如何运用美术手段表现文物。
3.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创作,提高表现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培养保护文物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文物图片和案例,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学生动手创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文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意义吗?”让学生思考。
2.呈现(15分钟)讲解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意义,让学生了解文物的重要性。
通过展示一些保护文物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文物的紧迫性。
3.操练(10分钟)演示如何运用美术手段表现文物,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绘画来表现文物的特点。
在演示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文物的细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创作,运用所学的美术手段表现文物。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提高创作能力。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保护文物。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文物是每个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