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 格式:docx
- 大小:381.24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
2、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国的名山。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3、重点、难点的确立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和我国的主要山脉,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山脉分布是本课的重点。
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二、教法分析(说教法)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演员,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剧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知识点梳理1.山脉纵横交错我国的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弧形山系: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超过6000米,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山西);中岳嵩(sōng)山(河南)。
其中,1987年,泰山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自秦汉以来,历代帝王来这里祭拜不断。
2.地形复杂多样我国地形两大特征:①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势特点);②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四大高原:①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特点: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重要水源②内蒙古高原地表开阔坦荡;③黄土高原黄土广布,沟壑纵横,支离破碎;④云贵高原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多“坝子”。
四大盆地:①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其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油气田储量大②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盆地中部有广阔的沙漠。
③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内陆“高原盆地”,矿产丰富,有“聚宝盆”之称;④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盆地内的成都平原地势平坦,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吐鲁番盆地中的艾丁湖湖底低于海平面154.31米,是中国陆地最低处三大平原:①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以黑土著称,多沼泽,由松嫩、辽河、三江三大平原组成;②华北平原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而成,也称黄淮海平原,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③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最低、有“水乡”、“鱼米之乡”之称。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一、地势西高东低1、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2、地势三级阶梯的概况:(结合课本P21图2-2和P23图2-9记忆,P27活动3表格)3、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水能的影响:(1)对气候:使暖湿气流从东至西深入内地形成降水;(2)对河流: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3)对交通:东西向的河流沟通了东西交通;(4)对经济: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5)对水能: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若河流径流量也很大,则水能会非常丰富,有利发电。
二、山脉纵横交错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1)山脉纵横交错,把全国分成若干地形区(2)山脉成为地形区的界线(读图完成P27活动1的表格并记忆)2、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课本P20—P21,图2-2,以及集优方案P15)(1)三列东西向的山脉:(2)三列东北—西南向的山脉(3)西北—东南向的山脉(4)南北向的山脉(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3、中华五岳:东岳泰山(山东省)、西岳华山(陕西省)、南岳衡山(湖南省)、北岳恒山(山西省)、中岳嵩山(河南省)三、地形复杂多样1、地形特点:复杂多样,五种地形类型(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齐全,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地形比例图在地理地图册P13)2、主要地形区特征:(结合P23图2-9记忆)(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山势雄浑、雪山连绵,大江大河发源地;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开阔,多草原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黄土分布面积最广,水土流失严重;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丰富的油气资源准噶尔盆地——第二大盆地,多绿洲和垦区,畜牧业发达受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
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的内陆高原盆地,称为“聚宝盆”;四川盆地——“紫色盆地”,内有肥沃的成都平原(天府之国)(3)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适宜发展林业和牧业(4)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最大的平原,黑土广布;多沼泽;华北平原——即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河网稠密,交通发达第二节中国的气候一、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两大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1、气候复杂多样(1)气温分布与温度带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陵水南平学校陈耀珍2015年9月30日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二、教学设计方案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新课导入】播放歌曲《长城长》欣赏歌曲,回想之前学过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读图分析,探索新知】 1、展示我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和我国北纬32°地形剖面观察“我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思考为什么会化。
观察“我国北纬地形剖面”纸上简单的绘制。
【板书设计】板书体现了教学主线,点,一目了然。
附:本节课可用“手示法”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方法点拨】巧用“手示图”记忆“四大高原”图1 图2图3 图4(1)手示方法拳的三个面(拳背、拳面、拳心),以及拳背与拳面交界棱面共四个图,拳心食指和中指在拳中伸直,构成视觉画面不平效果。
(2)手示含义形象表示我国四大高原特点。
拳面为黄土高原(图1),指缝示意为沟壑纵横地貌;拳背为内蒙古高原(图2),手背示意平坦开阔,一望无垠;拳心为云贵高原(图3)及崎岖不平(石灰岩地形)的特征;拳背与拳面交界的棱面为青藏高原(图4),其特点是海拔高,相对高度小,起伏呈现的是“远看是山,近看是川”的特点。
手示记忆“三大平原”(1)手示方法左手掌伸平,面对掌心,指尖并在一起向右倾,约40°。
(2)手示含义形象地表示我国三大平原。
手指部分为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指根部分为华北平原;横掌纹附近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横掌纹为长江;掌右下部分为珠江三角洲。
食指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指尖连线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食指尖为我国最北点漠河村。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复习提问
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学习目标
1、在地形图上找出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并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图。
自主探究
自学完成
(一)山脉纵横交织(读课本21—22页的内容,结合图2-1“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中国是多山的国家,山脉____________。
根据________,中国的山脉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北列:和
东西走向的山脉中列:和
南列:
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近南北走向。
西列:———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中列:—
东列:台湾省的山(主峰是,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弧形山脉:(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位于中国与_________边境该山脉的主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
2、完成《填充图册》P12第二题第一问,并记住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3、看课本23页阅读“中华五岳”回答:东岳在,西岳在,南岳在,北岳在,中岳在。
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题目
2.
2. 读图:(1)山脉:①. 山②. 山③. 山④. 山
⑤. 岭⑥. 山⑦. 岭⑧. 山⑨. 山⑩. 山⑾. 岭⑿. 山⒀. 山⒁. 山⒂. 山⒃. 山⒄. 山脉⒅. 泰山⒆. 山⒇山
展示交流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预习成果
当堂检测
A
《练习册》基础过关部分3、4、5
B
《练习册》基础过关部分13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预习完成《填充图册》P12第二题第2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