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背的动脉和神经解剖结构图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1
下肢下肢的上界,前方以腹股沟【深面有腹股沟韧带】、髂嵴前部腹部分界后方以髂嵴后部和腰部分界,内侧以股沟与会阴分界。
下肢可以分为臀部股【大腿】小腿足膝关节后面的菱形窝成腘窝下肢深筋膜较厚,呈套状包绕深部结构,在臀部称臀筋膜在股部称阔筋膜【阔筋膜自内侧外侧后三方面向深部发出三个肌间隔,伸入肌群之间,附于股骨粗线,形成三个骨筋膜鞘,将大腿分为股前股后股内侧肌群】在腘窝称腘筋膜,在小腿称小腿筋膜,小腿深筋膜在外侧部向深部发出前后两个肌间隔,附着于腓骨的前外和后外两缘,胫腓骨和小腿骨间膜共同围成三个骨筋膜鞘。
将小腿肌分为前后外侧三个肌群小腿也相应分为前后外侧三区第一节股前区和股内侧区【一】浅筋膜1.股前区上部的浅筋膜浅层富含脂肪,与腹前壁的Camper筋膜相延续深层膜性层腹前壁的Scarpa筋膜下延,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约一横指处与阔筋膜相融合。
2.大隐静脉为全身最长的浅静脉足背静脉弓内侧端----内踝的前方-----小腿的内侧【伴隐神经上行】-----股骨内侧髁后方----大腿内侧行向前上【伴股神经内侧皮支行向前上】----大腿前面----隐静脉裂孔【耻骨结节外下方3-4cm】----穿隐静脉裂口,注入股静脉。
大隐静脉在小腿内侧和足内侧缘,有隐神经伴行。
大隐静脉的5条属支: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腹壁浅静脉:起自脐以下腹前壁旋髂浅静脉:起自髂前上棘阴部外静脉:起自外生殖器以上三条静脉均有股动脉发出的同名动脉伴行。
股内侧浅静脉:起自股内侧股外侧浅静脉:起自股外侧五条静脉注入大隐静脉的形式有多种,有丰富的吻合,大隐静脉与深静脉有交通支相连[小腿2/3 ,股部下1/3为最多]。
大隐静脉约有9-10对瓣膜,交通支内亦有瓣膜,瓣膜方向朝深部开放,防止血液逆流。
大隐静脉和它的属支可发生静脉曲张,治疗时必须熟识其属支和检查静脉瓣膜的功能是否完好,以便选择适当的手术大隐静脉上段的体表投影:耻骨结节外侧2横指处作一垂线腹股沟下方两横指处作一与沟平行的线从两线的交点作直线到收肌结节。
人体解剖学下肢的动脉、静脉和淋巴1.下肢的动脉主干及分支营养下肢的动脉大部分来自髂外动脉,只有少数(髂腰动脉、臀上动脉、臀下动脉、闭孔动脉)来自髂内动脉。
髂外动脉经腹股沟中点的深面血管腔隙入股部,称股动脉。
股动脉伴股静脉经股三角入收肌管,穿收肌腱裂孔到腘窝,改称腘动脉。
腘动脉在胫神经和腘静脉的深面下行,到腘肌的下缘要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
胫后动脉在小腿后面浅、深两层肌肉之间伴胫神经下行,经内踝后方转入足底,分为足底内、外侧动脉;胫前动脉向前穿小腿骨间膜上部至小腿前面,然后沿骨间膜的前面、小腿前群肌之间伴腓深神经下行至足背,改称足背动脉。
足背动脉的足底深支穿第一骨间背侧肌至足底,与足底外侧动脉吻合成足底弓。
下肢动脉的分支见图4-27及表4-22.下肢主要动脉的压迫止血点(一)股动脉:可在腹腹沟中点向后压迫至骨盆缘。
(二)胫后动脉:可在内踝与跟腱之间向外压迫。
(三)足背动脉:可在拇长伸肌腱的外侧向深面压迫。
3.下肢的静脉(一)下肢的浅静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见本章第二节、第六节)(二)下肢的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除股静脉、腘静脉为一条外,胫前、后静脉等均有两条;除臀部各静脉汇入髂内静脉外,其它均经股静脉汇入髂外静脉。
4.下肢的淋巴结(一)腹股沟浅淋巴结:分为上、下两群,它们的输出管均注入腹股沟深淋巴结。
(二)腹股沟深淋巴结:约3-4个,沿股血管的近侧段排列,接收腹股沟浅淋巴结和腘淋巴结的汇入,它们的输出管经股管汇入髂外淋巴结。
(三)腘淋巴结:5-6个,沿腘静脉排列,收集小腿后面的淋巴,汇入腹股沟深淋巴结。
图4-27 下股动脉示意图表4-2 下肢动脉及其分支简表。
(一)足骨骨得构造包括骨质、骨膜、骨髓等部分。
骨质就是骨得主要部分。
骨膜就是一层致密得结缔组织膜,薄而坚韧,紧贴在骨得表面。
含有丰富得血管,淋巴管与神经等,对骨得营养、生长与感觉起重要作用。
骨髓分布在髓腔与骨松质内,有造血功能。
足骨共26块,分为附骨、跖骨与趾骨。
1、附骨。
位于脚得后半部,共7块:①跟骨:位于脚后跟处,就是足骨中最大者,后端向下突出称为跟骨结节;②距骨:位于跟骨上方,高出于其她得跗骨;③内侧楔骨(第一楔骨)④中间楔骨(第二楔骨)⑤外侧楔骨(第三楔骨)分别位于足舟骨与第1至3跖骨之间;⑥骰骨:位于跟骨之前,足外侧缘,其后方突起为骰骨粗隆;⑦足舟骨:位于距骨与三块楔骨之间,内侧有一向下方得园形突出部,称舟骨粗隆。
2、跖骨:在足得中部,共5块,自内向外依次为:①第一跖骨,在近脚跟一端下方为第一跖骨粗隆;②第二跖骨;③第三跖骨;④第四跖骨;⑤第五跖骨,近脚跟一端外侧有一乳状突起,称为第五跖骨粗隆,居足外侧得中部。
每块跖骨又分为底(靠近足跟得一端)、体及头(靠近脚趾得一端)等三部分。
3、趾骨:共14块。
包括:拇趾二节(近节趾骨、远节趾骨);第二趾至第五趾各三节(称为近节趾骨、中节趾骨及远节趾骨);每块趾骨又分为底(靠近足跟得一端),体及滑车(靠近足趾一端)等三部分。
在足部可摸到得明显骨性标志:(足内侧)——内踝;舟骨粗隆(内踝前约2.5厘米处);第一跖骨粗隆;第一跖骨小头(第一跖骨近拇趾得一端)。
(足外侧)——外踝;第五跖骨粗隆;第五跖骨小头。
(足底)——跟骨结节(脚跟下方);跟骨载距突(内踝下2.5厘米,距骨下方);第1一5跖骨小头;第1一5跖骨基底膨大部。
(足背)————第2跖骨基底部(足弓)——一跗骨与跖骨由韧带、肌肉牵拉形成一个凸向上得弓,称为足弓。
主要得弓就是足内侧得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与第一跖骨构成。
人站立时,足骨仅以跟骨结节及第一跖骨头、第五跖骨头三处着地,共同承受全身得重量。
解剖股神经和闭孔神经1腰丛示意图2股神经股神经:为腰丛中最大的分支,由第2~4腰神经前支的后股组成。
自腰大肌下部外侧缘穿出,在髂筋膜深面沿髂肌前面下降,经腹股沟韧带深面的肌腔隙至股部,于股三角内先分为前、后股,再分为支。
其分支如下:1)在腹股沟韧带以上发出肌支至髂腰肌。
2)股神经前股的终支:①:至耻骨肌的肌支②:至缝匠肌的肌支③:股中间皮神经(前皮支):在股前内侧部下降到膝关节处,管理股前内侧下2/3的皮肤,终支加入髌神经丛。
(图中示显示)④:股内侧皮神经(前皮支):分为前、后两支。
前支垂直向下,在股部中、下1/3交界处穿阔筋膜,向下至膝关节,加入髌神经丛。
后支沿缝匠肌后缘下降,至膝关节内侧穿阔筋膜,分数支下降至小腿中部,其分支与隐神经和闭孔神经的分支结合,形成缝匠肌下丛。
(图中示显示)3)股神经后支的终支:共6支,其中之一为皮神经:隐神经,其他均为肌支。
① 隐神经:在股三角内下降,由股动脉外侧越过其前方至内侧,经股三角尖端进入收肌管,在管的下端与膝最上动脉一道穿内收肌腱板,在缝匠肌与股薄肌之间伴大隐静脉下降至小腿内则,至小腿下1/3处分二支至内踝和足的内侧缘。
(参考上个图)隐神经在收肌管内发支加入缝匠肌下丛,出收肌管后,在缝匠肌下方发出髌下支加入髌丛。
② 肌支:股内侧肌支、股直肌支、股中间肌支、股外侧肌支、膝关节肌支。
4)皮肤支配:闭孔神经闭孔神经:闭孔神经起自第2、3、4腰神经前支的前股,以第3腰神经分支为主,而来自第2腰神经常很小,神经在腰大肌中下降,下行到达盆腔至闭孔,穿闭膜管时,其分为前后支,首先被部分闭孔内肌分开,下行又被短收肌分开。
1)前支(浅支):于闭孔外肌的前方下降,行于短收肌(深层)与耻骨肌、长收肌(浅层)之间,分:关节支在闭孔处发关节支至微关节;肌支至股薄肌、长收肌、短收肌;皮支粗细不定,在股中部经股薄肌与长收肌之间穿至浅层,管理股内侧下2/3的皮肤。
2)后支(深支):穿闭孔外肌上部,在短收肌后方下降,其分支有:肌支至闭孔外肌(发自闭膜管内),大收肌和短收肌;关节支发出细长的膝关节支穿大收肌的下部向后行,至腘窝,分布于膝关节囊、交叉韧带及附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