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嫦娥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5
1~3年级中秋节古诗嫦娥古诗《嫦娥》是多位古代文人创作的,其中著名的有李白、杜牧等人。
以下是适合1~3年级学生的《嫦娥》古诗参考内容:(1)《嫦娥》(李白)嫦娥奔月下,夜空中飞翔。
玉兔跳,云轻悠,美丽的夜空令人神往。
她身着白裙衫,面若皓月花如霜。
宫中婵娟凤舞翩,人间仰慕仙女娘。
(2)《嫦娥》(杜牧)明月照秋江,金殿上嫦娥。
她抱玉兔,手执玉镜,婀娜多姿的仙子。
水草如茵,轻风吹送花香。
长长的思念,吉祥的好兆。
彩云浮城中,舞动中秋乐章。
(3)《嫦娥》夜空中,皎洁月光。
嫦娥姐姐,古老的美丽传说。
她住在宫中,年年重阳。
只是一天,她变成美丽的仙娘。
白玉兔陪伴,一起奔月云中。
衣上花如霜,轻舞红帘影。
(4)《嫦娥与玉兔》嫦娥姐姐和玉兔,生活在月宫里。
玉兔身披白裙子,嫦娥姐姐头戴花饰。
每天晚上,嫦娥姐姐端坐月亮上。
她对着人间,放飞祝福和美丽的希冀。
玉兔在她身边,默默陪伴她久久。
(5)《嫦娥与月亮》嫦娥姐姐是月亮上的仙子。
她白衣如雪,美丽动人。
她住在月宫,抱着玉兔陪伴。
嫦娥姐姐和玉兔,每天夜晚都出来探望人间。
她的微笑带来吉祥,她的神采如花香。
(6)《嫦娥与月亮节》嫦娥姐姐住在月亮上。
每年中秋夜,嫦娥姐姐把月亮装饰得更加美妙。
她在月宫上为人们摇奏美妙的乐曲。
玉兔负责传递姐姐的祝福,把吉祥送到人间。
嫦娥姐姐和玉兔,他们用神奇的力量,让中秋节更加美好。
以上是适合1~3年级学生的嫦娥相关的参考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写出满意的作文。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组29古诗两首《嫦娥》
教材分析
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中心小学国雪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起头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
这些故事常常引起我们美好的遐想,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嫦娥》这首古诗情感绵长幽怨,它写出了诗人的一种情绪。
诗的前两句表现了嫦娥面对烛影,彻夜不眠的情景。
通过用“深”、“渐落”、“沉”三个词将屏风、烛影、长河、晓星这四样事物串联起来,使我们感受到了在这种特定环境中的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触摸到了诗人孤清凄冷,不堪忍受的寂寞情怀。
诗的后两句借用嫦娥偷吃灵药奔月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寂寞的心情。
本课目标定位为感受而非感悟,力图借助本诗和嫦娥奔月的传说让学生感受到古文化的瑰丽和神奇。
古诗重在读,特别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具备一下子就能分析诗意的能力。
所以先要让学生知道古诗的节奏。
在多读的基础上再去悟情,而学生只有在真正悟情了才会读出诗中的情感,古诗的韵味。
因此,本课教学致力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丰富的想象去入情入境,体验和感悟诗情画意。
同时本单元主题是神话和传说,这首诗是以神话故事作为背景,所以要合理引进相关资料,丰富教育资源,课下,更要搜集神话传说故事,为口语交际中的故事会做准备。
教学重点难点
1、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中蕴含的民间传说,激发学习古诗与阅读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兴趣,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是教学难点。
20XX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嫦娥三年级语文课文《嫦娥》一诗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
小编为三年级师生整理了语文课文《嫦娥》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嫦娥》原文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嫦娥》-嫦娥奔月与中秋拜月习俗相传远古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上,晒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枯,天下百姓很难活下去。
这时,有个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能开万斤宝弓,能射巨蛇猛兽。
他同情受难百姓,就弯宝弓、搭神箭,一气儿射下九个太阳。
最后一个太阳认罪求饶,后羿才息怒收弓,严令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从此,后羿的名字传遍天下,人人敬仰。
后来,他娶了个妻子叫嫦娥。
非常美丽,温柔贤慧。
夫妻二人相亲相爱,生活非常美满。
嫦娥心地善良,常把丈夫射来的猎物接济乡亲们。
乡亲们1/ 8都非常喜爱她,夸后羿取了个好媳妇。
有一天,后羿射猎途中碰见一个老道士。
这老道钦佩后羿的神力和为人,赠给他一包不死药,说吃了这药,就能长生不老,成仙升天。
可后羿舍不得自己心爱的妻子,也舍不得父老乡亲们,不愿自己一人上天,回家后,就把不死药交给了妻子。
嫦娥把药藏在了床头首饰匣里。
那时候,因为羡慕后羿的威名,不少人跟着他拜师学艺。
其中有个叫蓬蒙的,是个奸佞小人,想偷吃后羿的不死药,自己成仙。
这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后羿又带着徒弟们出门射猎去了。
天近傍晚,蓬蒙却偷偷溜了回来,闯进嫦娥的住室,威逼嫦娥交出那包不死药。
嫦娥迫不得已,把不死药全部吃下,立时,身轻似燕,冲出窗口,直上云天。
可她一心还恋着心爱的丈夫,就飞到离地面最近的月亮上安了身。
后羿回家后,不见了妻子嫦娥,忙向侍女打听,才知道事情的经过。
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天上的月亮比往日格外亮,格外圆,就像心爱的妻子在看着自己。
他心似刀搅,拼命朝月亮追去。
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怎么也到不了跟前。
后羿思念心爱的妻子,心痛欲裂,默默流泪,无奈,只得命侍女在月下摆上供桌,上面供上嫦娥最爱吃的各种水果,以示对远去妻子的思念。
小学三年级语文《嫦娥》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小学三年级语文《嫦娥》知识点原文:嫦娥(唐代: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江苏人。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
”恒又作姮。
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
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译文: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
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小学三年级语文《嫦娥》教案学习目标:1、学习“屏、烛、晓、偷”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难点: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诗人和嫦娥图片。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问题: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中秋节)2、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呢?(吃月饼,赏月,拜月娘)3、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神话故事!请同学们注意听,待会儿告诉老师: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呢?(师讲述嫦娥奔月故事)4、听完这个故事,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呢?二、初读自悟,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个字音。
2、听课文朗读,我们也来读一读。
3、诗人简介4、你有不会读的字吗?5、学习生字6、再读古诗,随时纠正学生读音。
三、再读,读准节奏采用指名读、范读、分组读,指导朗读节奏。
四、复读古诗,读中理解古诗1、出示: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1)齐读。
(2)读了诗,你有什么收获?(3)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4)“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我们知道了什么?天快亮了(5)天快亮了,诗人睡觉了没有?(6)睡不着会感觉怎么样?很孤单,寂寞。
第二课时一、神话导入1(出示嫦娥奔月图片)师:嫦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一位神仙,关于嫦娥还有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呢!是什么?谁能讲一讲这个故事?(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嫦娥》。
(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读诗歌,注意要反复读,读准字音。
2检查字词。
指名读字“屏、烛、晓、偷”,并指导生字,如:“晓”的最后一笔是什么笔画。
出示“晓”在字典中的三种解释,理解“晓星”的意思。
3指名读诗歌。
师:诗歌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节奏停顿才能把诗歌读得有板有眼,抑扬顿挫。
三、细读诗歌,感受嫦娥心情(一)出示“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1读前两句,美丽的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2学生汇报:云母屏风、烛影、长河、晓星。
3教师说画面,学生读诗句。
4指导朗读。
师:画美,诗写得更美,下面找同学来读这两句诗,注意用你的声音把大家带到诗的意境中去。
(二)出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师:室内这么华丽,景物这么美丽,一夜不眠的嫦娥在想什么呢?(指名说,并读读,读出她后悔的心情。
)2师:请大家想象如果嫦娥没有偷灵药,她在人间会做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师:人间的生活多么温馨、美好啊!那么,她现在生活的怎么样?(学生回答:孤独、冷清、寂寞等。
)师:漫漫长夜,寂寞难耐,可是嫦娥再也回不到那充满温暖与爱恋的人间了!(齐读)(三)再悟前两句。
师:嫦娥偷吃灵药,飞天成仙,从此与最爱的人仙凡两界,再也看不到熟悉的笑脸,再也听不到关心的话语。
每天晚上,只有她一个人坐在月宫中,陪伴她的只有那冰冷的屏风,摇曳的烛光和冷漠的银河与晓星。
1你再读这前两句诗时,此时的心情和刚刚读这两句时的心情一样吗?又感受到了什么?2师:住在这华美的月宫中,嫦娥感觉不到幸福!(齐读)虽然每天有闪烁的银河和晨星相伴,嫦娥却感受不到快乐!(齐读)3指导朗读,感受环境的凄美。
四、指导学生感情朗读1教师范读诗歌。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嫦娥》原文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嫦娥》-嫦娥奔月与中秋
拜月习俗
相传远古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上,晒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枯,天下百姓很难活下去。
这时,有个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能开万斤宝弓,能射巨蛇猛兽。
他同情受难百姓,就弯宝弓、搭神箭,一气儿射下九个太阳。
最后一个太阳认罪求饶,后羿才息怒收弓,严令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从此,后羿的名字传遍天下,人人敬仰。
后来,他娶了个妻子叫嫦娥。
非常美丽,温柔贤慧。
夫妻二人相亲相爱,生活非常美满。
嫦娥心地善良,常把丈夫射来的猎物接济乡亲们。
乡亲们都非常喜爱她,夸后羿取了个好媳妇。
有一天,后羿射猎途中碰见一个老道士。
这老道钦佩后羿的神力和为人,赠给他一包不死药,说吃了这药,就能长生不老,成仙升天。
可后羿舍不得自己心爱的妻子,也舍不得父老乡亲们,不愿自己一人上天,回家后,就把不死药交给了妻子。
嫦娥把药藏在了床头首饰匣里。
那时候,因为羡慕后羿的威名,不少人跟着他拜师学艺。
其中有个叫蓬蒙的,是个奸佞小人,想偷吃后羿的不死药,自己成仙。
这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后羿又带着徒弟们出门射猎去了。
天近傍晚,蓬蒙却偷偷溜了回来,闯进嫦娥的住室,威逼嫦娥交出那包不死药。
嫦娥迫不得已,把不死药全部吃下,立时,身轻似燕,冲出窗口,直上云天。
可她一心还恋着心爱的丈夫,就飞到离地面最近的月亮上安了身。
后羿回家后,不见了妻子嫦娥,忙向侍女打听,才知道事情的经过。
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天上的月亮比往日格外亮,格外圆,就像心爱的妻子在看着自己。
他心似刀搅,拼命朝月亮追去。
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怎么也到不了跟前。
后羿思念心爱的妻子,心痛欲裂,默默流泪,无奈,只得命侍女在月下摆上供桌,上面供上嫦娥最爱吃的各种水果,以示对远去妻子的思
念。
乡亲们听说以后,也都在各家院内摆上供桌水果,遥祭善良的嫦娥。
第二年八月十五晚上,是嫦娥奔月的忌日,月亮又是格外明格外圆。
后羿和乡亲们怀念善良的嫦娥,都早早地在院中月光下摆上水果祭月,寄托对亲人的思念。
以后年年如此,世代相传。
因八月十五时值仲秋,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中秋节。
再说嫦娥飞入月宫之后,每日里思念丈夫,思念乡亲,虽有珍馔佳肴,宫女歌舞,仍不能稍解愁烦。
每年的八月十五日晚上,她都要走出宫门。
这时,天清气爽,下界景象现在眼前,她默默遥望,寄托思情。
此时,她那美丽的容颜也使得月亮格外明,格外圆。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嫦娥》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嫦娥》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八组、第29课《古诗两首》中的一篇课文,是围绕本组专题“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而选编的。
《嫦娥》一诗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
这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内涵丰富,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对《嫦娥》的多义我不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4个生字,并会写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的神话传说。
三、说教学重、难点:
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中蕴含的神话传说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古诗的特点,本课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为:
设境想象法:运用画面再现情境,课文朗读乐曲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
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了美的熏陶。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
重点字词剖析法:这样设计,意在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诗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同时,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在反复诵读古时中积极感悟。
五、说学法
运用“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诵诗句”这四个步骤来帮助学生学习。
六、说教学程序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问题:让学生回答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中秋节)
2、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呢?(吃月饼、赏月、拜月娘)
3、请学生注意听老师讲一个神话故事,然后告诉老师: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师讲述嫦娥奔月故事)随后板书课题。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听完这个故事,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呢?(读课文来理解她的心情。
)
(二)初读自悟,读准字音。
1、让学生打开课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音。
2、听课文朗读,学生也来读。
3、知诗人:教师简介诗人的情况。
4、学习4个生字。
5、再读古诗,随时纠正学生读音。
(三)、再读,读准节奏。
采用指名读、分组读,指导朗读节奏。
(四)、复读古诗,读中理解古诗。
1.出示: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1)齐读。
(2)理解字、词意思:云母屏风、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3)从字、词理解课文。
(4)从诗句中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象。
(5)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6)再读,老师提醒:读书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2、出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齐读。
(2)男女分开读。
(3)理解字、词意思:应悔、碧海、青天、夜夜心。
(4)从字、词理解课文。
(5)从诗句中理解嫦娥的内心感受。
(6)、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7)、让学生带着对嫦娥心情的理解,再读这句诗。
(五)、品读古诗,体会情感
过渡:月宫上孤栖无伴的嫦娥,人间清高而孤独的诗人,尽管仙凡悬隔,但在寂寞这一点上却灵犀暗通,所谓同病相怜。
一样孤独寂寞!
(1)让我们带着对嫦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深情地朗诵这首诗。
(2)读这首诗时语速要缓慢一些,语气要低沉一些!再读。
(3)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吟诵这首诗啊,好吗?(师范读)
(4)学着老师的样子,再把它读一读。
(5)老师和你们合作读:师读4个字,生读3个字。
(6)诗人由于心情孤独寂寞,坐看屏风烛影,仰望碧海星空,于是,他想到了月宫上的嫦娥,让我们轻轻合上书本,仰望星空,深情地背诵这首诗吧。
(7)寻找读诗高手。
谁愿意来读一读。
(六)、课外延伸
那你能说说有关“月”的诗句吗?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
(七)、总结
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
(八)、思考:
1、诗中写到的景物有:_、_、_、_。
2、全诗表达了作者_____的思想感情。
3、说说全诗意思。
(九)、作业:
背诵、默写。
(十)、板书设计:
29、古诗两首
嫦娥
烛影深
晓星沉
嫦娥悔偷灵药孤独寂寞
碧海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