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统计》知识点+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134.00 KB
- 文档页数:4
第六、第七单元《统计和数学广角》专题训练【专题训练一】一、填空。
1、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这组数的()。
2、8个同学做足球射门游戏,每人射10次,射中门框内的次数分别是:6、4、6、6、8、6、2、6这8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众数是()。
3、在2、4、3、3、5、3、5、4、3、5、6、5这组数据中,众数是()。
4、在7、5、8、9、11中,中位数是()。
5、在78、83、72、36、91、81、72、86中,中位数是()。
二、判断。
1、折线统计图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2、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R3、众数不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R4、为了清楚地展示彩电全年的变化趋势,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三、画图填空。
1、红旗造纸厂2006年各季度新闻纸产量如下:第一季度350吨,第二季度400吨,第三季度450吨,第四季度550吨,根据以上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建新造纸厂2006年度各季度新闻纸产量统计图单位:吨600500400300200100第1季度第2季度第3季度第4季度(1)第()季度的产量最高,是()吨。
(2)四个季度总产量是()吨,平均每个季度产量是()吨。
(3)第()季度到第()季度的增长幅度最大。
2、两辆汽车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如下表,观察其中的规律,填完下表。
时间(小时) 1 2 3 4 5 6 7 8 甲车路程(千米) 60 120 240 300 420 乙车路程(千米)80160320400560根据上表的数据,在下图中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两辆汽车行驶路程情况统计图3、某市农机一厂、二厂2005年工业产值增长情况统计图。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40万元是( )厂( )季度的产值。
(2)农机二厂2005年平均每季度的产值是( )万元。
(3)两个厂( )季度的产值最多,共( )万元。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章统计》小学数学-有答案-单元测试卷一、填空.(16分)1.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这组数的________.2. 五年级一班第一小组9人的身高如下:(单位:厘米)140145145148145147150145149第一小组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________厘米,中位数是________,众数是________.3. 在2、4、3、3、5、3、5、4、3、5、6、5这组数据中,众数是________.4. 在7、5、8、9、11中,中位数是________.5. 在78、83、72、36、91、81、72、86中,中位数是________.6. 学校舞蹈队共有47人,如果采用“一传一”的方法,打电话通知每一位队员进行急训,至少需要________分钟。
(打一次电话用1分钟)二、画图填空.(45分)东风纸厂2008年各季度新闻纸产量如下:第一季度350吨,第二季度400吨,第三季度450吨,第四季度550吨,根据以上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1)第________季度的产量最高,是________吨。
(2)四个季度总产量是________吨,平均每个季度产量是________吨。
(3)第________季度到第________季度的增长幅度最大。
两辆汽车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如下表,观察其中的规律,填完下表。
根据上表的数据,在下图中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一家鞋店近期销售了一款新鞋40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销售量如下表:(1)这款新鞋的尺码的众数是________.(2)你认为众数在鞋店进货时有什么意义?三、判断.正确的在题后的横线里打“√”,错的打“×”.(8分)折线统计图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________.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________.(判断对错)众数不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________.为了清楚地展示彩电全年的变化趋势,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五年级统计练习题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规律和趋势,作出合理的决策。
在五年级学习统计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一些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下面是一些五年级统计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练习一:调查学生的身高请你调查你班级的学生的身高,并将数据整理成一个表格。
表格中应包括学生的编号、姓名和身高(单位:厘米)。
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 班级中最矮的学生是谁,他/她的身高是多少?2. 班级中最高的学生是谁,他/她的身高是多少?3. 班级中平均身高是多少?4. 班级中身高在140厘米以上的学生有多少人?5. 班级中身高在120厘米以下的学生有多少人?练习二:调查学生的爱好请你调查你班级的学生的爱好,并将数据整理成一个表格。
表格中应包括学生的编号、姓名和爱好。
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 班级中最受欢迎的爱好是什么?有多少人选择这个爱好?2. 班级中最不受欢迎的爱好是什么?有多少人选择这个爱好?3. 班级中选择体育活动的学生有多少人?4. 班级中选择阅读的学生有多少人?5. 班级中选择绘画的学生有多少人?练习三:调查学生的家庭成员数量请你调查你班级的学生的家庭成员数量,并将数据整理成一个表格。
表格中应包括学生的编号、姓名和家庭成员数量。
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 班级中家庭成员数量最多的学生是谁?他/她有多少家庭成员?2. 班级中家庭成员数量最少的学生是谁?他/她有多少家庭成员?3. 班级中平均家庭成员数量是多少?4. 班级中家庭成员数量超过四人的学生有多少人?5. 班级中家庭成员数量少于三人的学生有多少人?通过完成以上的统计练习题,同学们可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统计学知识。
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应该注意数据的整理和呈现方式,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可读性强。
统计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为问题求解提供有力支持。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7章 统计》小学数学-有答案-同步练习卷B (5)一、填一填.1. 2()=0.125=()24=4:________=________%2. 把0.33,13,30%,311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3. 把30克糖放入7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________%.4. 栽800棵树,有40棵没有成活,成活率为________.5. 今年小麦产量比去年增长25%,今年的小麦产量是去年的________%.6. 把3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3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减少________平方厘米。
7. 有一个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18平方分米,两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表面积是________.8. 用三个棱长为6cm 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减少________个面,减少的面积和是________.二、辨一辨.311000吨=31%吨。
________.(判断对错)绿化队栽种102棵树苗,全部成活,成活率是100%.________.(判断对错)一种商品的价格先提价20%,后降价20%,现价与原价相同。
________.(判断对错)甲数的12与乙数的50%一定相等。
________.(判断对错)把10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10%.________.(判断对错)今天全班到校人数是49人,缺席1人,缺席率是1%.________.(判断对错)三、选一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子长80%米B.合格率是105%C.75%=346.8等于()个百分之一。
A.680B.6800C.68比100米多30%的是()A.30米B.100米C.70米D.130米一种商品降价20%,是把()看作单位“1”.A.原价B.现价C.100四、算一算.直接写得数。
简便计算下列各题。
0.3−78+12.5%+70%2 3×14+58×40%38.8−340%−2.8−6.6.解方程。
章节测试题1.【答题】星期天,小梅从家乘车去西湖公园玩了2小时之后又乘车回家,下面()图描述了小梅的行走路线.A. B. C.【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小梅从家出发去西湖公园,折线统计图的折线应该是上升趋势,到达公园玩耍时间的折线应该是持平,又返回家中的折线走势应该是逐渐下降趋势,由此解答即可.【解答】由分析得到,选项C符合小梅的行走路线.选C.2.【答题】小明去上学.小明觉得要迟到了,就跑步上学,跑累了,便走着到学校,下列第()幅图描述了小明的行为.A. B. C. D.【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折线统计图.【解答】小明五上学,行走的路程变化不大;当小明觉得要迟到了时就跑步上学,速度变快了,行走的路程也就变化较大了;跑累了,便走着到学校,走的速度慢,行走的路程变化不大,因此行走的路程也就变化较小了;在这四种图象中,描述小明行走路程的是B.选B.3.【答题】如图是小东骑自行车的行驶路程与行驶时间之间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0时到3时,行驶了30千米B.从1时到2时是匀速前进的C.从1时到2时在原地不动D.从0时到1时与从2时到3时行驶速度相同【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A、由图可知,从0时到3时,行驶了30千米,故A正确;B、从图上折线是水平的可知这段时间路程不变,因而这段时间这个人原地未动,故B错误.C、从图上折线是水平的可知这段时间路程不变,因而这段时间这个人原地未动,故C 正确;D、根据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从0到1时行了15千米,从2时到3时行了30-15=15千米,由此可知这两段时间,行驶速度相同,故D正确.选B.4.【答题】这是2006-2010年我国工业粉尘排放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随着时间的变化,粉尘排放总量呈()趋势.A.上升B.不变C.下降【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随着时间的变化,粉尘排放总量呈下降趋势,选C.5.【答题】看图回答问题.刘明和李梅参加学校1分钟跳绳比赛,提前10天进行训练测试成绩如图所示.(1)刘明和李梅第1天的成绩相差______下,第10天的成绩相差______下.(2)刘明和李梅跳绳的成绩呈现______的趋势(填“上升”或“下降”).【答案】(1)1,2,(2)上升【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1)在图中读出刘明和李梅第1天的成绩,以及第10天的成绩然后作差;(2)根据两条线的变化情况回答.【解答】(1)第1天:153-152=1(下);第10天:167-165=2(下);所以刘明和李梅第1天的成绩相差1下,第10天的成绩相差2下.(2)刘明和李梅跳绳的成绩呈现上升的趋势.故此题的答案是(1)1,2,(2)上升.6.【答题】看图回答.试验田玉米年产量情况如图:(1)产量最高的年份是______年,年产量是______千克.(2)产量最低的年份是______年,年产量是______千克.【答案】(1)1997,1200,(2)1996,45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1)产量最高的年份是1997年,年产量是1200千克.(2)产量最低的年份是1996年,年产量是450千克.故此题的答案是(1)1997,1200,(2)1996,450.7.【答题】丽丽出生时的体重是3.8千克,半年中她的体重变化如下图:看图回答问题:1个月时,丽丽的体重比出生时增加了______千克,6个月时,丽丽的体重比出生时增加了______千克.【答案】1.2,6.2【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5-3.8=1.2(千克),10-3.8=6.2(千克).所以1个月时,丽丽的体重比出生时增加了1.2千克.6个月时,丽丽的体重比出生时增加了6.5千克.故此题的答案是1.2,6.2.8.【答题】某市第一小学去年下半年水电费情况统计图如下.(1)去年下半年平均每月的水费是______元.(2)9月份的电费比水费多______元.【答案】(1)900,(2)20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1)(1000+1100+900+700+900+800)÷6=900(元).所以去年下半年平均每月开支水费900元.(2)1100-900=200(元).所以9月份的电费比水费多200元.故此题的答案是(1)900,(2)200.9.【答题】下面是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从A地出发,骑自行车在同一条路上行驶到B地的折线统计图.请看图回答问题.______先到达B地(填“小明”或“小华”).两人所用的时间相差______小时.【答案】小明,1【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由统计图知,小明用2小时到达B地,小华用3小时到达B地,所以小明先到达B地.两人所用的时间相差3-2=1(小时).故此题的答案是小明,1.10.【答题】小红从家去距离4千米的图书馆看书,从统计图可以看出,她在图书馆看书用去______分钟,去时的速度是每时______千米.【答案】70,8【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在图书馆看书的时间:100-30=70(分钟).所以小红在图书馆看书用去70分钟.30分钟=0.5小时,去时的速度是:4÷0.5=8(千米).故此题的答案是70,8.11.【答题】下面是某旅游景点四个季度接待游客情况的统计图,计算这个旅游景点平均每个月接待游客______万人.(答案用小数表示)【答案】1.5【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2.5+5+6+4.5)÷12=1.5(万人),所以这个旅游景点平均每个月接待游客1.5万人. 故此题的答案是1.5.12.【答题】下面是王梅家从2008~2012年收到的普通贺卡和电子贺卡的统计图.______年两种贺卡的枚数最接近.【答案】201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2010年两种贺卡的枚数最接近.故此题的答案是2010.13.【答题】下图是某百货商店2017年下半年毛衣和衬衫销售统计图.毛衣和衬衫的销售量分别在()最大.A.7月,12月B.11月,7月C.12月,11月D.10月,7月【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毛衣的销售量在11月最大,衬衫的销售量在7月最大,选B.14.【答题】下图是一位病人的体温变化记录折线统计图.(1)护士每隔______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这个病人的最高体温是______℃,最低体温是______℃.【答案】(1)3,(2)39.5,36.8【分析】(1)通过考查折线统计图可知:护士每隔3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这个病人的最高体温是39.5℃,最低是36.8℃.【解答】(1)护士每隔3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这个病人的最高体温是39.5℃,最低体温是36.8℃.故此题的答案是(1)3,(2)39.5,36.8.15.【答题】下面的统计图分别表示2016年“五一”期间南京市和北京市的最高气温情况.(1)南京市和北京市______月______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______月______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小.(填阿拉伯数字)(2)南京市5月1日至5月7日,平均气温是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1)5,2,5,6,(2)23.4【分析】(1)由统计图观察可知,南京市和北京市5月2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5月6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小;(2)求5月1日至5月7日,南京市平均气温约是多少摄氏度,把这几天的气温加起来除以7即可.【解答】(1)南京市和北京市5月2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5月6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小.(2)(18+21+23+22+26+28+26)÷7=164÷7≈23.4(℃),所以南京市5月1日至5月7日,平均气温是23.4℃. 故此题的答案是(1)5,2,5,6,(2)23.4.16.【答题】龟兔赛跑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故事大意是: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开始就领先了乌龟很多,兔子不耐烦了,就在路边睡了一觉,而乌龟一直往目的地奔跑,最终乌龟获得了胜利.下面能反映这个故事情节的图是()A. B.C. D.【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如何观察折线统计图并从图中获取信息.【解答】根据题意与分析可得,表示乌龟赛跑的图象应该是一条一直上升的直线,且比兔子早到达终点;表示兔子赛跑的图象应该是开始时是一条上升的直线,中途变为水平直线,然后又变为上升,且比乌龟晚到达终点;所以,A图能反映这个故事情节.选A.17.【答题】如图是小明每天上学走的路程统计图,那么他从家到学校需要走()千米.A. 5B. 2.5C. 10【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单式折线统计图.【解答】观察图可知,小明离开家,走的路程越来越多,走到5千米的地方路程不再增加,也就是到了学校,所以他从家到学校需要走5千米.选A.18.【答题】如图是吴先生国庆节开车从深圳回老家F市的过程.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 F市距离深圳640kmB. 9时~10时车速最快C. 14时~15时行驶了60kmD. 开车4小时后休息了20分钟【答案】D【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折线统计图.【解答】各时间段行驶的路程、速度计算如下:7时~8时行驶了75千米,时速75÷1=75(千米/时);8时~9时行驶了180-75=105(千米),时速105÷1=105(千米/时);9时~10时行驶了300-180=120(千米),时速为120÷1=120(千米/时);10时~11时行驶了410-300=110(千米),时速为110÷1=110(千米/时);11时~12时路程没有变化,时速为0,即休息了1小时;12时~13时行驶了500-410=90(千米),时速为90÷1=90(千米/时);13时~14时行驶了580-500=80(千米),时速为80÷1=80(千米/时);14时~15时行驶了640-580=60(千米),时速为60÷1=60(千米/时).F市距离深圳640km,选项A正确;9时~10时车速最快,选项B正确;14时~15时行驶了60km,选项C正确;开车4小时后休息了1小时,选项D不正确.选D.19.【答题】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特快车从乙地驶往甲地.快车的速度是100千米/小时,特快车的速度是150千米/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000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则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快车行驶时间(小时)之间的关系的是()A. B.C. D.【答案】C【分析】由题意可知,两车从开始到相遇,这段时间两车之间的距离迅速减小;相遇后向相反方向行驶,快车到乙地,特快到甲地,这段时间两车之间的距离迅速增加;特快到达甲地时,快车未到达乙地,这段时间两车之间的距离缓慢增大.根据“时间=路程÷速度”,用甲、乙两地的距离(1000千米)除以两个车的速度之和就是两车相遇的时间,在这个时间点上,两车的距离为0.据此即可进行选择.【解答】两车从开始到相遇,这段时间两车之间的距离迅速减小;相遇后向相反方向行驶,快车到乙地,特快到甲地,这段时间两车之间的距离迅速增加;特快到达甲地时,快车未到达乙地,这段时间两车之间的距离缓慢增大;1000÷(100+150)=4(小时),4小时后两车距离为0.综合以上情况,图象为:选C.20.【答题】如图是甲、乙两架航模飞机的飞行情况统计图,第()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A. 20B. 25C. 30D. 35【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解答】根据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在第30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相差27-8=19(米).选C.。
五年级下册数学统计一、填空。
1.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
2.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
3.数据120,200,100,150,130,82,100的平均数是(),众数是(),中位数是()。
4.()统计图能反映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更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统计图能很快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5.要统计乐乐家一年饮食、水电、服装、文化教育等各项支出分别是多少元,可以用()统计图;要统计他家一年中各月份的支出变化情况,可以用()统计图;要统计他家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可以用()统计图。
6.六年级有学生80人,学生参加各兴趣小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如右图所示,根据右图算出:美术组有()人,歌咏组有()人,书法组有()人。
二、火眼金睛辨是非。
(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的在括号里画“×”)1.在一组数据中,中位数就是中间的数。
………………………………()2.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
……()3.数据7、77、7、7、9、20、5、7、15的众数是7。
…………………()4.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可以是同一个数。
………………()5.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6.为了清楚地展示彩电全年的销售变化趋势,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三、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里)1.由2003个32组成的一组数据,它们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32,32,32B、32,1002,2003C、2003,1002,32,2.李涛因发高烧住进了医院,医生每隔3小时量一次体温,如果把他的体温变化情况制作成统计图,应选择()统计图。
A、折线B、扇形C、条形3.北师大南湖附校各种树木数量的统计表。
根据这组数据,选择()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第1页共3页五年级下册数学《统计》练习题一、选择题。
(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要表示某地2006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比较合适。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统计表(2)五(2)班有50人,五(1)班有52人。
要比较两个班期末考试成绩的高低,应选()。
A.平均数B.中位数 C.众数(3)为筹备元旦联欢会,王老师对全班同学爱吃哪种水果做出了民意调查,调查中的()最值得关注。
A.中位数 B.众数 C.平均数(3)一组数据1、4、4、4、10中,如果加入一个数据,可能改变的是()。
A.中位数B.众数 C.平均数(4)既要统计出小冰家近几年的收入情况,又要统计出他家的支出情况,最好选用()。
A.统计表 B.单折线统计图 C.条形统计图二、填空题。
(1)小冰参加掷飞镖游戏。
5次成绩如下(单位:环): 5、3、0、8、a 、10。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2)小超早晨以4千米/时的速度步行去上学,半路上他发现口风琴忘在了家中,立刻以5千米/时的速度赶回家,为了不迟到,他以7千米/时的速度跑向学校,终于按时到校。
下面()能正确表示他上学的情况。
三、根据统计图填空。
(1)李宁专卖店进了40双女式运动鞋,销售情况如下:尺码(cm )22 22.5 23 23.5 24 24.5 25 销量(双)125111031你认为这个专卖店再进货时,()和()尺码的女式运动鞋应该多进些。
(2)下面是一个病人住院期间体温情况统计图。
39 38 3736单位:℃39.5 3839.23837 36.837.237.1A.路程(千米)学校家时间(时)路程(千米)学校家时间(时)B.学校路程(千米)家时间(时)C.第2页共3页①图中的横虚线表示()。
②护士每隔()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③这个病人住院期间的最高体温是()℃;最低体温是()℃。
④他的体温在4月9日()时至()时下降最快。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折线统计图》小学数学-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基础强化1. 某市自来水公司2014∼2018年每年供水总量如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并填空。
从2014年到2018年,供水总量一共增加了________万吨,其中从________年到________年供水总量增长最快。
二.拓展应用用温度计测量自己家一天中室内气温的变化情况,完成统计图。
×××同学家室内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用一句话描述一天中室内气温的变化情况:________一.基础强化如图是某地两个旅游景点2018年十一黄金周每天门票收入情况统计图。
根据图中的数据完成填空。
(1)从10月________日到________日,两个景点的门票收入都在增长,其中________日的收入最高;从10月________日到________日,两个景点的门票收入都在下降,其中________日的收入最低。
(2)10月________日两个景点的门票收入相差最多。
阳光电器厂2018年上半年各月生产的两种型号洗衣机数量统计如下:把条形统计图改成折线统计图,并完成填空。
阳光电器厂2018年上半年A、B两种型号洗衣机产量统计图(1)从________月到________月,A型号洗衣机的产量逐月增长,其中________月份的产量最高;从________月到________月,A型号洗衣机的产量逐月下降,其中________月到________月下降最快。
(2)两种型号的洗衣机产量,________月份相差最大,________月份相同。
二.拓展应用查找资料,了解你和你的一个好朋友从一年级起每年体检时的体重数据,完成如图统计图。
________同学和________同学一至五年级体重情况统计图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想到什么?一.基础强化为了增强体质,小彬每天坚持长跑锻炼。
下面是上个星期他每天跑步路程的统计表:(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如图统计图。
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统计单元测试一、细心填空。
(每空1分,共13分)1.常见的统计图有三种,即( )统计图、( )统计图和( )统计图。
2.医院每隔2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要把某一天病人的体温变化用统计图来表示,应该选用( )统计图;百货商店要对比第二季度几类商品营业额的多少选用( )统计图较好;为了反映一个班各组人数占全班的百分之几,要选用( )统计图。
3.在7、5、8、5、7、7这组数据中,平均数是( ),中位数是( ),众数是( )。
4.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过的统计量有( )、( )和( ),其中受极端数据影响的是( )。
二、完成下面三种统计图。
(18分)2006年华张电视机厂生产彩电统计表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产量2000台2600台2500台3000台1.在条形统计图的条形柱上标明对应数量。
(6分)2.在折线统计图的折线上标明对应数量。
(6分)3.算出每个季度占全年的百分比,填在扇形统计图上。
(6分)三、淘气家电商场A种品牌彩电2008年销售量统计如下。
(18分)A种品牌彩电2008年销售量统计表12 3 4 5 6 7 8 9 10 11 12A 彩电 75 80 62 45 53 42 38 46 35 32 35 30吗?(6分)1. 为了完整地表示A 种彩电全年销售的变化趋势,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运用哪一种更合适呢?为什么?(3分)2. 如果每月卖出35台便能收回成本,那么有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本?哪几个月不亏不盈?(6分)3. 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从上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它对你有什么帮助?(3分)四、我能看懂扇形统计图,还能解决数学问题呢!(18分)1.下图是小康村去年各种收入统计图,该村去年总收入是1.2亿元,请算出每种收入各是多少元。
(9分)2.下图是一家养禽专业户去年养鸡、鸭、鹅的统计图,这个养禽专业户的鸡、鸭、鹅共多少只?其中养鸡多少只?养鸭多少只?(9分)月 份 数量 品 牌五、我来选拔运动员。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3统计与概率(有答案)一、甲、乙两种品牌的电视机第一、二、三、四季度的销售情况如下图(20分)1.乙品牌电视机第一季度的销售量比第四季度的销售量少多少台?2.哪种品牌电视机四个季度的销售总量最大?3.甲品牌电视机哪个季度的销售量最大?4.请你根据统计图分析一下乙品牌电视机的销售趋势。
二、下图是某品牌毛衫和衬衣9月至次年4月的销量统计图。
看图回答问题(20分)某品牌毛衫和衬衣9月至次年4月的销量统计图1.哪条折线表示的是毛衫销量?哪条折线表示的是衬衣销量?2.如果你是销售部经理,这个统计图对你有什么帮助?三、下面是裁判员记录的一组参加立定跳远的同学的成绩(单位:cm)(10分) 155150150150148147145110601.请你计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2.这个平均数能不能代表这一组同学的立定跳远的水平?为什么?四、某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统计如下(15分)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某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统计图1.()组的总人数最多,()组的总人数最少。
(4分)2.三年级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是四年级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的几分之几?(5分)五、(北京·期末)展览馆上星期六有两种展览,一种是恐龙展览,另一种是鲨鱼展览。
在星期六那天,工作人员记录了不同时间点参观每种展览的人数,如下表(15分)时间8:00 9:00 10:00 11:00 12:00 参观恐龙展览的人数9 15 21 27 33参观鲨鱼展览的人数8 12 14 18 201.按照这个规律,13:00时,两种展览各有多少人参观?(2分)2.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6分)上星期六不同时间点参观恐龙展览和鲨鱼展览的人数统计图3.10:00时,参观鲨鱼展览的人数是参观恐龙展览人数的几分之几?(3分)4.在8:00~12:00期间,参观恐龙展览和鲨鱼展览的人数各呈怎样的变化趋势?(4分)六、2018年北京市、桂林市各季度平均气温统计表(20分)1.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小学五年级简单统计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面哪个不是统计的一种方法?A. 计数法B. 折线图C. 柱状图D. 折纸法2. 小明家的冰淇淋店一周的销售量如下:20、25、18、15、22、27、24。
求平均销售量是多少?A. 20B. 22C. 24D. 263. 下面哪种图表最适合表示小明每个月学习时间的变化?A. 饼图B. 折线图C. 柱状图D. 散点图4. 小红家有五只宠物猫,它们的体重分别是3kg、4kg、2.5kg、3.5kg、2kg。
这五只猫的平均体重是多少?A. 2.5kgB. 2.8kgC. 3.2kgD. 3.6kg5. 下面哪个统计指标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A. 极差B. 中位数C. 最大值D. 众数二、计算题1. 五年级1班有40个学生,其中男生25人,女生15人。
请计算男生和女生的比例。
2. 小明每天记录了自己一周内的睡眠时间(单位:小时):7.5、8、7、8.5、7.5、8、7。
请计算小明一周的平均睡眠时间。
3. 小红用1小时和2小时两次尝试解决一道数学问题,结果正确率分别是60%和80%。
请计算她两次尝试的平均正确率。
4. 一片小麦田里的稻谷产量如下:10kg、8kg、9kg、12kg、11kg。
请计算稻谷的平均产量和总产量。
5. 小明参加了三次考试,分数分别是87、92、88。
请计算他的平均分和总分。
三、应用题1. 一天中,小明测量了自己的身高(单位:cm),记录如下:135、140、137、138、135。
请根据这些数据制作一个简单的柱状图,表示身高的频数。
2. 小红家有三只花盆,每个花盆里有不同数量的花。
第一个花盆有4朵花,第二个花盆有6朵花,第三个花盆有8朵花。
请根据这些信息制作一个简单的折线图,表示花盆数量和花的数量的关系。
以上是关于小学五年级简单统计的练习题,希望能对学生们的数学能力提升有所帮助。
第14讲期末练习——统计知识点一:统计图1.统计图的种类:①条形统计图:单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②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2.统计图的类型、意义、特点及作用:类型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意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再把它们按顺序排列起来的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的统计图。
特点及作用(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2)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3)便于互相比较。
(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2)能看出数量的多少;(3)用折线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重要提示:在绘制统计图时,都要写出标题,写明调查日期或制图日期。
若是复式条形统计图或复式折线统计图,还应有图例3.统计图的选择:一般来说,如果几个数量是并列的,只要求表示数量的多少,就用条形统计图;如果要表示一个量或几个量的数量增减变化情况和发展变化趋势,就用折线统计图;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5小题)1.(2020秋•深圳期末)在一个条形统计图里,用3厘米的直条表示60人,用()厘米长的直条表示400人.A.10B.15C.20【分析】用3厘米的直条表示60人,1厘米表示60÷3=20(人),400人里面有几个20人就用几厘米长的直条表示400人.【解答】解:400÷(60÷3)=400÷20=20(厘米)即用20厘米表示400人.故选:C.【点评】关键是明白1厘米表示多少人.2.(2020春•盐城期中)一个饲养场养鸡400只,鸭200只,鹅120只.在制作条形统计图时,表示鹅的直条高6厘米,那么表示鸡的直条高()厘米.A.10B.20C.12D.15【分析】用6厘米的直条表示120只,1厘米表示120÷6=20(只),400人里面有几个20只就用几厘米长的直条表示400只.【解答】解:400÷(120÷6)=400÷20=20(厘米)答:表示鸡的直条高20厘米.故选:B.【点评】考查了绘制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明白1厘米表示多少只.3.(2020•江北区)下面各图中,能表示热水冷却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图是()A.B.C.D.【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可知:反映热水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温度慢慢降低,降到与外界气温相同,温度不变;由此选择即可.【解答】解:反映热水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温度慢慢降低,降到与外界气温相同,温度不变,所以能反映热水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的是C.故选:C。
五年级下册数学统计练习题
一、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下面是某校男子立定跳远比赛成绩。
(单位:m)
1.49 1.50 1.39 1.51 1.39 1.45
1.18 1.31 1.25 1.46 1.40 1.40
1.46 1.53 1.50 1.49 1.45 1.46
1.37 1.34 1.52 1.43 1.41 1.46
①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众数是()
②如果成绩在1.45~1.53之间为良好,有()人的成绩是良好。
(2)下列是某工厂一车间、二车间年产值增长情况统计图。
①()车间年产值增长快。
②()年两车间产值相差最大。
③从2001~2004年一年间、二车间年产值总额相差()万元。
(3)下面是某班数学单元测试成绩。
(单位:分)
91 86 90 78 96 80 89
95 95 98 100 96 95 74
99 90 87 100 62 65 87
98 100 84 98 60 85 94
根据数据完成下表。
分数/分100~90 89~90 79~70 70以下
人数/人
①这组数据的众数是(),中位数是()。
②得()分的同学人数最多,如果90分以上(含90)为优秀,优秀生为()人。
二、认真审好题,不做小马虎。
下面是小明感冒时体温记录情况统计图。
(1)小明感冒期间体温最高为多少摄氏度?最低是多少摄氏度?
(2)他在什么时间体温下降最快?
(3)他在哪段时间体温较稳定?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五年级下册统计练习题一、选择题1. 统计数据中,平均数是:A. 最大值B. 最小值C. 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值的个数D. 所有数值的中位数2. 下列哪个不是统计图?A. 条形统计图B. 折线统计图C. 饼状统计图D. 流程图3. 要了解一个班级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最适合使用哪种统计图?A. 折线统计图B. 条形统计图C. 饼状统计图D. 散点图二、填空题4. 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其中10名学生的身高是150厘米,10名学生的身高是155厘米,5名学生的身高是160厘米,5名学生的身高是165厘米。
这个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________厘米。
5. 如果一个班级有20名学生,他们的数学成绩总和是1000分,那么这个班级学生的平均数学成绩是________分。
三、计算题6. 某班级有5名学生参加了数学竞赛,他们的成绩分别是:90分、85分、78分、95分和88分。
请计算这5名学生的平均成绩。
7. 某水果店一周内卖出苹果的数量分别为:周一40个,周二50个,周三60个,周四70个,周五80个,周六90个,周日100个。
请计算这家水果店一周内平均每天卖出苹果的数量。
四、应用题8. 某校五年级有4个班级,每个班级有50名学生。
学校要统计这200名学生的身高数据,以了解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
请设计一个合适的统计方案,并说明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案。
9. 某班级进行了一次数学测验,成绩分布如下:90分以上有5人,80分至89分有15人,70分至79分有20人,60分至69分有10人,60分以下有5人。
请根据这些数据绘制一个条形统计图,并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
五、分析题10. 根据题目9中的统计图和数据,分析该班级数学成绩的分布特点,并提出可能的改进建议。
请注意,以上题目仅为示例,实际的统计练习题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进度来设计。
五年级下册统计练习题统计练习题统计是数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技能。
通过统计,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关键数据,并从中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
在五年级下册中,统计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五年级下册统计练习题,帮助大家巩固统计知识,提升解题能力。
一、选择题1. 小明统计了他班级同学的身高,结果如下:130cm、140cm、145cm、130cm、135cm、150cm、140cm、140cm、145cm、135cm则小明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是:A. 135cmB. 140cmC. 145cmD. 150cm2. 以下是小华统计的他家每周消费的金额(单位:元):120、150、200、80、150、180、90、120则小华家每周消费的平均金额是:A. 100元B. 120元C. 150元D. 160元3. 小红统计了她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结果如下:男生:15人,女生:20人则小红班级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是:A. 40%B. 45%C. 55%D. 60%二、填空题1. 某班级35人,男生数为18人,则女生数为________人。
2. 小华家连续三天每天的步数(单位:步)如下:第一天:5000步,第二天:6500步,第三天:7200步则三天的总步数为________步。
3. 某小组同学的体重数据如下:25kg、28kg、31kg、27kg、30kg则这组同学的平均体重为________kg。
三、解答题1. 小明统计了他的学习时间(单位:小时)如下:第一天:2小时,第二天:3小时,第三天:2小时,第四天:4小时,第五天:3小时请你帮助小明计算他这五天学习的总时间。
2. 小明和小华比赛跳远,他们各自跳远的距离(单位:米)如下:小明:3.5m、4.2m、3.9m、4.1m、3.8m小华:4.0m、3.7m、3.5m、4.0m、3.9m请你通过统计数据,判断谁跳得更远。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统计题巩固练习
在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中,统计题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统计题,学生可以研究如何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下面是一些巩固练,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统计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题目一:水果比例统计
小明在一天中吃了一些水果,他吃了2个苹果、3个橙子、4个香蕉和1个西瓜。
请你通过统计,回答以下问题:
1. 所有水果一共有多少个?
2. 苹果占所有水果的比例是多少?
3. 橙子占所有水果的比例是多少?
4. 香蕉占所有水果的比例是多少?
5. 西瓜占所有水果的比例是多少?
题目二:游乐园游客统计
某个游乐园在一天中统计了来园游玩的人数。
请你根据以下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 总共有多少人来游乐园?
2. 6岁以下的儿童占游客总数的比例是多少?
3. 6-10岁的儿童占游客总数的比例是多少?
4. 11-15岁的儿童占游客总数的比例是多少?
5. 16岁以上的人占游客总数的比例是多少?
题目三:体重统计
以下是某个班级同学们的体重(单位:kg)统计数据,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 班级同学的体重平均值是多少?
2. 谁的体重最大?是多少?
3. 谁的体重最小?是多少?
4. 体重在40kg以上的同学有几个?占总人数的比例是多少?
以上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统计题的巩固练习。
希望通过这些练习,同学们能够掌握统计题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加油!。
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题——统计问题班级 姓名员工 总经理 副总经理总门经理普通员工人数 1 2 5 32 月工资/元 8000600040002500(1)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2) 你认为哪个数据代表这个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2、李欣和刘云为了参加学校运动会1分钟跳绳比赛,提前10天进行训练,每天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次)1 2 3 4 5 6 7 8 9 10李欣152 155 158 160 157 159 162 165 165 167 刘云 153 154 159 155 160 164 158 162 160 165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李欣和刘云第一天的成绩相差多少?第10天呢?(2)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呈现什么变化趋势?谁的进步最大?(3)你能预测两个人的比赛成绩吗?(4)你还能发现什么问题?并解决问题。
3、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见如下统计图。
(1)椐根统计图,你能判断一年气温变化的趋势吗?(2)有一种树莓的生长期为5月,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7~~100C 之间,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3)小明住在甲地,他们一家要在“五一”黄金周去乙地旅游,你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4、某地家电商场A 、B 两种品牌彩电20XX 年月销售量统计如下表。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折线统计图。
成绩第几天姓名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A 75 80 62 45 53 42 38 46 35 32 37 30B 30 40 38 42 45 43 46 39 42 50 43 52(1)哪种品牌彩电全年总销最高?(2)为了清楚地展示两种彩电全年的变化趋势,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运用哪种更合适?为什么?(3)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从上面统计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它对你有什么帮助?5、下面是五年级两个班的12名队员50m短跑平时训练的平均成绩(单位:秒)一班:8.8 8.2 8.4 8.5 8.6 8.4 8.3 8.1 8.3 8.5 8.6 8.7二班:8.5 8.3 8.4 8.5 8.3 8.4 8.3 8.4 8.5 8.4 8.4 8.4(1)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2)你认为用哪组数表示两个班的成绩更合适?如果这两个班进行50m往返接边比赛,你认为哪个班获胜的可能性大?6、某地区1980~~20XX年年人均支出和年人均食品支出如下图年示。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统计》知识点+练习题
知识点:
1.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表示出两组数据的多少及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而且还能更好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
2.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是:
(1)整理数据。
(2)画出纵轴和(),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
(3)根据()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顺次连接起来。
(4)写出统计图的名称和制图(),并标出图例。
3、丽丽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辆自行车,她在第一个10分钟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自己的2个朋友,那么在第四个十分钟一共有()人知道丽丽买了自行车。
二、判断
(1)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只有一个.()
(2)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只有一个.()
(3)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只有一个.()
(4)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位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5)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位于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正中间.()
(6)给定一组数据,如果找不到众数,那么众数一定就是0.()
三、选择题:
1、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分数分别是90、、90、70,若这四个同学得分的众数与平均数恰好相等,则他们得分的中位数是()
A、100
B、90
C、80
D、70
2、当5个整数从小到大排列,其中位数是4,如果这组数据的唯一众数是6,则5个整数可能的最大的和是()
A、21
B、22
C、23
D、24
3、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件,生产达到件数是:15,17,14,10,15,19,17,16,14,12,则这一组数据的众数是()
A、15
B、1715
C、14
D、171514
四、育才小学五年级4班共有50名学生。
这个班2002~2007年拥有电话和电脑的家庭户数如下表。
1、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表。
单位:台
08年3月
2、拥有电话的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大?
3、拥有电脑的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大?
五、根据下面的统计表制作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全年销售电视机()台,空调()台。
2、平均每个季度销售电视机()台,空调()台。
3、()季度销售电视最多,()季度销售空调最少。
4、如果你是商厦经理,根据电视机、空调的销售情况,将如何安排货源?
答案:
一、1、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2)横轴数量(3)、数量线段(4)、时间
3、共31人知道(算上他本人)
二、(1)∨(2)∨(3)×(4)∨(5)×(6)×
三、(1)B(2)B(3)D
四、1、图略2、2003年和2004年3、2005年和2006年
五、1、22001850
2、550462.5
3、第一季度第四季度
4、第一季度多进电视,第三季度多进空调,第四季度少进空调
5、图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