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与中兴通讯的人力资源管理分析比较PPT(共34页)
- 格式:ppt
- 大小:323.50 KB
- 文档页数:34
华为、中兴通讯、大唐电信比较研究华为技术、中兴通讯、大唐电信都是我国电信设备制造领域具有很高知名度的企业。
同时,相互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三家企业各具特点,企业的行为有很大的差异。
其中,中兴通讯和大唐是上市公司,华为公司的电源事业部部分正积极筹备上市。
本文对这些差异和特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电信行业的现状和前景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一、所有权结构比较三家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完全不同。
中兴通讯是公、私合营的经济,但是私方享有企业的控制权。
中兴通讯的总裁是侯为贵。
他原为深圳市中兴维先通设备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该公司为一私营企业),也是该公司的最大股东。
1993年4月,在由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深圳航天广宇工业公司、深圳市中兴维先通设备有限公司合资设立中兴新公司之后,侯为贵任中兴新公司的总裁。
此后中兴通讯公司成立,侯为贵又任中兴通讯总裁。
中兴通讯被认为是国有企业,因为国有股处于控股地位。
但是由于上述的制度安排,该企业却没有国有企业的诸多弊病(至少是不那么严重)。
华为是纯粹的私营企业,公司控制权由出资者完全享有。
而大唐电信也是公司合营,但是公司的控制权(或主要部分)为国有出资方享有。
该公司是由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院、电信院属十所、国际电话数据传输公司(中国留美学生开办的私人公司)及另外十家单位发起设立。
其中,电信院占41.96%的股份,十所占8.69%,国际数据传输公司占8.45%。
从股权分布来看,国有股占控股地位。
公司的控制权的分配体现了股权的分配,公司的重要职务如董事长、总经理和大多数的董事、监事都由国有方选派。
二、企业效率分析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效率。
从委托人-代理人理论来看,私有企业具有最高的效率,公私合营但控制权在私方的效率次之,公司合营但控制权在公有方又次之,完全公有的企业的效率最次。
从理论上讲,华为是完全私有的企业,其代理成本最小,因而其效率最高。
但是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中的低效率现象开始出现(这是难以避免的)。
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ppt课件contents •华为公司概况与企业文化•招聘与选拔策略实施•培训与发展规划制定•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设计•薪酬福利与激励机制完善•跨文化管理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目录01华为公司概况与企业文化华为公司发展历程及现状创立背景与初期发展任正非于1987年创立华为,初期专注于通信设备的研发与销售。
国际化拓展与转型1990年代开始国际化战略,逐渐从农村市场转向城市市场,从中国市场拓展到全球市场。
现状与业务布局成为全球领先的ICT(信息、通信和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
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解读华为始终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
华为强调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华为倡导员工保持奋斗精神,追求卓越,不断挑战自我。
华为坚持开放合作的理念,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以客户为中心持续创新艰苦奋斗开放合作组织架构与业务布局组织架构华为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轮值CEO制度,确保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业务布局华为业务涵盖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三大领域,为全球客户提供全面的ICT解决方案。
1 2 3华为将人力资源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效率、高绩效的团队。
人力资源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华为建立了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薪酬等方面,确保员工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激励。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华为注重员工关怀和福利,提供丰富的员工活动和福利待遇,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员工关怀与福利人力资源在华为战略地位02招聘与选拔策略实施内部推荐校园招聘网络招聘猎头公司合作招聘渠道选择及优化01020304利用现有员工资源,鼓励员工推荐优秀人才,提高招聘效率和质量。
与高校合作,吸引优秀毕业生加入,培养公司未来人才。
利用各大招聘网站、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广泛发布招聘信息,吸引更多求职者。
针对高端职位或急需人才,与猎头公司合作,快速找到合适人选。
中兴与华为之差距比较引言:销售数字的差距反映了核心竞争力的差距,而核心竞争力的差距反映了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方面的差距,而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差距,反映了管理层对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内在、外在规律的认识上存在差距。
对中兴来说,最大的挑战不是产品或技术,而是管理和服务;最大的危机也是管理和服务。
我觉得与华为比较,并研究华为的管理进步,对中兴的意义是巨大的。
因为两个企业创业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人员组成、发展历程等与国外企业相比,存在更多的相似性,研究一下华为,看一看华为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在我看来,对中兴的参考意义是巨大的。
对比1999、2000年中兴、华为的销售额,也许有中兴人会比较乐观:“哎呀,不错吗?我们的产值是华为的一半,比1999年差距缩小了!”中兴与华为之间的差距真的缩小了吗?非也!比较一下单项战略产品系列:交换机接入网、无线、数据、传输、智能、电源监控产品,中兴最多只有华为的1/3,甚至更小,与1999年相比,差距甚至有扩大的趋势;而中兴的总销售额却达到华为的一半,关键是中兴的PCS(即小灵通)有很大的销售额(30多亿),华为却没有小灵通;而小灵通算是什么产品呢?我认为只能算是一个意外收获,是中兴公司拣了一个“漏”,因为对运营商而言,它是可有可无的,不能算是一个战略产品,这一点从世界范围的运营商来看;而小灵通之所以在中国能够短时间内如此火爆,只能算是中国特殊电信运营体制的产物:中国的电信资费普遍偏高,中国电信部分省市分支机构为了能够赢得用户。
,而事实上国家对小灵通的政策一直不乐观,甚至前不久还刚刚发布公告,准备在2002年底收回所有小灵通频段,恐怕明年起中兴的小灵通一下子就卖不出去了,失去了小灵通的中兴到时和华为的差距恐怕就会一下子拉大了。
那个时候,中兴人还如何乐观呢?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目前把小灵通除去,中兴、华为两个公司的产品线基本是差不多的:交换机接入网、无线、数据、传输、智能、电源监控,可是既然产品线差不多,那为什么每个产品线而言,中兴的销售额只有华为的1/3甚至更少呢?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兴公司也需要总结反思一下,差距到底在哪里?数字的差距只是表面现象,背后反映的却是中兴与华为在产品研发、市场、用服等各个功能实体之间的差距;如果中兴人只是单纯地靠埋头苦干去追赶华为,而不是仔细地思索一下自己同华为到底存在哪些差距,华为到底有哪些先进之处,恐怕中兴与华为之间的距离会越拉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