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下的夸美纽斯终身教育思想浅析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浅析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三大基本特征【摘要】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强调理性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应该以理性和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
他注重个性发展,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天赋和特点,应该根据个体差异来制定教育方案。
夸美纽斯强调社会教育,认为教育不仅应该关注学术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对后世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理性主义教育观、个性发展、社会教育、影响1. 引言1.1 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简介夸美纽斯(Quintilian)是古罗马著名的教育家和修辞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夸美纽斯主张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均衡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格。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知识渊博、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人。
夸美纽斯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人格发展和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体现了古罗马人对教育的严谨和注重实践的态度,对后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理性主义教育观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的理性主义教育观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夸美纽斯认为,人的理性是最高的精神力量,也是人类最大的优势。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理性的指导和启发来培养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在夸美纽斯的理性主义教育观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理性思考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夸美纽斯还认为,只有通过理性的启发和引导,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而不是仅仅死记硬背,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人才。
理性主义教育观还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榜样,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浅谈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摘要: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的伟大的教育家,他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总结自己丰富教育实践经验,形成了教育自然适应性原则与“泛智”教育思想为基础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思想体系,对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夸美纽斯教育自然适应性原则“泛智”教育教学原则一、夸美纽斯生平与世界观夸美纽斯1592年生于尼夫尼茨城的一个磨坊主家庭。
12岁时,父母先后病故。
夸美纽斯受兄弟会资助,接受了较好的教育,并在大学时代钻研了古代思想家的著作和人文主义者的思想。
1614年,大学毕业,任普热罗夫拉丁文学校校长,开始教学改革。
1628年,因避天主教的迫害,夸美纽斯与3万兄弟会员一起离开祖国。
在长期流亡国外的时间里,他进行了广泛的教育活动,主办各种类型的学校﹐为捷克的独立而积聚力量。
起初,他侨居波兰的黎撒(现名莱什诺),主持兄弟会学校,研究改革经院主义教育,当时欧洲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前的酝酿时期,各国思想界都在思索教育改革的道路,他受英国、瑞典、匈牙利、荷兰等国的邀请,为这些国家拟订教育改革方案,并发表了不少教育论著。
夸美纽斯一生有许多教育著作,如1631年撰写的《语言学入门》介绍了山川河流、鸟兽鱼虫、天文地理、经济政治、伦理道德、自然科学、宗教信仰等等,这些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为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更是被后人奉为教育学经典,在书中,夸美纽斯开宗明义地指出“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的教育思想,论述了其教育思想的两个基础—教育自然适应性原则与“泛智”教育思想,并且具体阐述了一系列的教育理论。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系统的、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著作。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与他所生活的时代和形成的世界观是密不可分。
夸美纽斯生活的时代是在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时代—人文关怀为标志的文艺复兴时期,所以他的世界观中体现着浓厚的民主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感觉论色彩。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作为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在捷克被誉为“捷克文化巨子之一”,在世界教育史上,也被认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改革家。
他一生的教育活动和丰富的教育著作之基本出发点,是为了“让旧的学校的崩溃与按照新观念的学校的设立同时进行”。
其中他主要的教育思想包括以下几方面。
1.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夸美纽斯肯定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他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人。
2.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夸美纽斯整个数育思想体系的根本性指导原则。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适应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二是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
3、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认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应当是给人以广泛的知识教育,教育应当“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普及教育的主张,论述了关于统一学制的设想。
夸美纽斯还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必要性,认为人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可能性,认为一切人都能接受共同的教育;论述了普及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设在公立的初等学校里,这是因为处理共同的事务,需要适当的制度。
为了使国家便于管理全国的学校,为了使所有的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
他把人生分为四个时期,主张按这种年龄分期设立相应的学校。
4.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对近代教育学最大的学制度及贡献之一,就是他所确立的班级教学制度及其理论。
根据学年制,每年招生一次,学生同时人学,以便使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一致,学年结束时,经过考试,同年级学生同时升级:各年级应在同一时间开学和放假;他还强调学校工作要有计划,使每月、每周、每日、每时都按计划进行各项工作。
5.论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2008-09-20 10:11:32 来源:新浪席忠华的博客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一、时代、生平与事业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生于捷克的尼夫尼兹(Nivnitz),但曾长时期在波兰、匈牙利和瑞典等国从事教育活动。
他的教育思想不仅是他个人生活经验和个人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结,也不仅是捷克人民智慧的结晶,而且是时代的产物和欧洲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
夸美纽斯生活在欧洲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时代。
当时,封建制度在欧洲大多数国家中仍居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已在封建社会的母体中孕育成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进入鼎盛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广为流传。
文艺复兴以后发展起来的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知识得到某种程度的传播,近代自然科学体系正在形成。
先进的思想家们对长期以来控制着人们思想的神学世界观和经院主义方法论提出了进一步的挑战。
欧洲各国的教育也取得了某些进展。
但十七世纪的欧洲还是处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间。
宗教神学世界观仍然禁锢着人们的头脑。
时代的成就与局限在夸美纽斯思想中的反映都极为明显。
夸美纽斯的祖国捷克在十一世纪末加入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
在十三世纪时,捷克王是帝国的七大选侯之一。
1347年,捷克卢森堡王朝的查理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1347-1400年,布拉格曾经是帝国朝廷所在地。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德国的封建势力从十二世纪起就逐渐向捷克渗透。
捷克的大贵族则与德国的教、俗封建主和商业贵族勾结在一起,对捷克城乡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统治。
十四世纪末十五世纪初,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在捷克日益激化,终于发展成长达十五年(1419-1434)胡斯战争。
农民、手工业者和其他下层人民组成胡斯战争的左翼——塔波尔派。
由于他们的英勇斗争,胡斯革命军曾取得辉煌的战绩。
后来,由于罗马教皇与德国皇帝采取分化革命队伍的策略,代表捷克贵族与中产阶级利益的胡斯党人右翼——圣杯派妥协倒戈,塔波尔派惨遭镇压。
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研究引言夸美纽斯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在当今社会,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的和谐教育、自然教育与人性化教育,并阐述其对现实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夸美纽斯,和谐教育,自然教育,人性化教育和谐教育夸美纽斯主张和谐教育,即教育要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德行和感情,以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
他认为,和谐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成为有知识、有品德、有情感的人。
在夸美纽斯看来,和谐教育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自然教育自然教育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他认为,教育应该遵循自然法则,让学生在大自然的环境中自由地发展,通过直观的方式获取知识。
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然、了解社会。
人性化教育夸美纽斯强调人性化教育,即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个性、兴趣和需求。
他主张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方法,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
同时,夸美纽斯认为,人性化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思想概述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方法等。
他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广博知识、高尚品德和丰富情感的人才。
教育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社会全体成员。
在教育方法上,夸美纽斯主张采用直观教学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以及注重实践和应用。
思想精髓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精髓在于人文关怀、人性化教育和自然和谐。
他强调教育要人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同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要遵循自然法则,注重实践和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然、了解社会。
现实意义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对现实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首先,在教育观念上,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和综合性,这启示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夸美纽斯教育平等思想刍议(一)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1.教育目的:(1)一方面,他的宗教性的教育目的是为了达到“永生”,现世的生活是为来世做好准备;(2)另一方面,他的现实性的教育目的是为了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虔信”的人,通过教育要使人认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以便享受现实的幸福,并为永生做准备。
这种现实性是他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反映。
2.教育作用:(1)教育对国家、社会的作用:通过教育能使国家独立和平,社会繁荣发展,人类的教育,这些目的需要通过对青年人的教导才能实现。
但他把教育当作“人类得救”的主要手段,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2)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天赋,而这些天赋的开发关键在于教育。
(3)不同年级的人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4)除此之外,教育在宗教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教育可以培养人的知识、道德、虔诚的种子,从而进入天堂。
(二)论普及教育、泛智学校、统一学制及其管理实施1.普及教育(1)夸美纽斯认为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这种普及教育的思想是其思想中的核心主题。
普及教育的核心是泛智论。
泛智论是指“把一切知识教给所有人”。
全面的意义有:①掌握对于人类来说必需的一切知识;②这些知识可为所有的人们,所有的阶层所掌握;③夸美纽斯还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可能性。
他认为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进行教育,所有儿童都具备接受普及教育的心理素质。
(2)普及教育的提出:夸美纽斯从他的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
泛智思想要求“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并且认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
当时的学校是为富人而设的,穷人被忽视,于是夸美纽斯提出要把教育普及一切儿童,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普及教育理论体系。
(3)普及教育的措施:①广设泛智学校;采用班级授课制;②实行学年制;③编写统一的“泛智”教材;④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设立督学等。
夸美纽斯建立分段连贯的全国统一学校体系,加强国家管理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杜威教育思想杜威简介:约翰·杜威,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是当时传统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和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明日之学校》(1915)、《经验与教育》(1938)和《人的问题》(1946)等。
思想内容:(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
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
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二)教育无目的论: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
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
实则,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四)教学论: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
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1、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2、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
教育学“自然”一派的思想教育学“自然”一派的思想一、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形成人的三个因素:天性、习惯、理性。
天性是人生来具有的身心的某些特性;习惯可以在后天改变有些天性;天性、习惯、理性不能完全统一,天性、习惯服从于人的理性。
因此,要顺从人的自然本性的要求,实现人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基于此,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亚里士多德最早探讨了教育的年龄分阶段问题,他明确提出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
亚里士多德关于行程人的三要素的理论,是后世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理论的雏形。
二、道家(老子、庄子)——道法自然道家主张回归自然、无为而治,一切任其自然不去干预便是最好的教育。
老子的主要观点:①文化堕落论。
老子认为,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堕落。
老子把以传递文化为任务的教育看作是促使人类堕落的工具。
②人性“复归”论。
老子认为人的本性朴素无私,教育使人有知有欲有私,是对人类本性的背叛。
老子认为,人人都应当回到婴儿般的天真,以此拯救社会。
③“绝圣弃智”。
老子认为,人性“复归”的途径是“绝圣弃智”,即毁灭文化,取消教育。
三、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
为了使学校工作进行得顺利、有效,他要求教育必须在各方面遵循自然的法则。
夸美纽斯的“自然”包含两方面的涵义,分别是自然界的普遍顺序以及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
四、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其戕害人性的教育发出的挑战,其核心是“归于自然”。
“自然的状态”在教育上更侧重指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生的能力。
他认为,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
因此,15岁之前的教育必须在远离城市的农村中进行。
卢梭基于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提出每个人身上都有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部分的合力。
对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介绍及评价杨●阿姆司●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夸美纽斯的的教育思想对当时西方甚至对后来整个世界的教育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积极的影响。
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教育事业,一生著作丰硕,主要著作有《母育教育》、《大教学论》、《泛智学校》以及《世界图解》等。
其教育专著中,《大教学论》成就最高,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我想大家对此也并不陌生,作为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就是始于大教学论。
《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幼儿教材,在150多年中都是用以进行启蒙教育的最好的教科书。
下面向大家分享一下夸美纽斯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在教育思想上,夸美纽斯提出:一.泛智教育思想:“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所谓“泛智”,就是使所有的人通过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认识,并使智慧得到普遍的发展。
它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内容泛智化:夸美纽斯提出了他的“周全的教育”,包括“博学”"德行”和“虔信”三个方面,即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他希望通过一系列教育使儿童成长为一个心性聪明、行为谨慎、精神虔诚的人。
二是教育对象普及化:夸美纽斯指责当时盛行的一种教育对象不平等现象。
因此他要求学校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不管阶级、性别,富贵贫贱,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进学校,所有男女最基本要完成幼儿和普及的初等教育。
这完全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对于受教育权的普遍要求,也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对于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在当今教育中仍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试想一下,如果孩子没有从小接受教育,那谁来维系我们的民族,谁来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和继承我们的世界文明史。
因此,我认为教育要从小抓起,这样才能在很小的时候,培养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人生观。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代一代有更顽强的生命力和进发力,才能更好的促进人类的发展。
夸美纽斯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当代启示摘要: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不仅对学校教育理论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而且对儿童教育也有许多建设性的见解。
尽管经过了几个世纪,他的教学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学习价值。
本文主要论述了夸美纽斯的成长与发展观和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以及儿童的道德教育和智力教育。
此外,还探讨了夸美纽斯儿童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希望对当今发展儿童教育有所启发。
关键词:夸美纽斯;儿童教育;教育适应自然;道德教育作者简介:杨育云(1997年-):女,汉族,江西九江人,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英语早在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Comenius)对学校教育理论和学前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他所言,每个孩子都是知识、美德和虔诚的种子,如果得到适当的教育,他们都能无限成长[1]。
这句话揭示了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的儿童教育并没有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导致了儿童能力的过度发展和不适当的成长。
当前儿童教育所强调的,似乎与夸美纽斯所倡导的儿童教育背道而驰。
一.夸美纽斯的儿童教育思想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说,人是由美德创造的,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
教育过程是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孩子的年龄、个性、自然和心理特征都被尽可能地考虑和发展。
夸美纽斯认为,儿童的教育发展从出生时就开始了。
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育阶段分为四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
他用这种方法把孩子的自然发展阶段联系起来。
由于循环中的每一步都是以前一步为基础的,所以第一个或最早的步骤具有重大和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与当代教学实践的需要和探索不无关系。
在遵循教育活动组织的程序性、实体性和目标性特征的条件下,自然整合原则才能真正有效和富有成效。
根据夸美纽斯的解释,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多价值的,因为它需要考虑自然的普遍规律、人类的规律和教育性质本身的规律。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一、简介夸美纽斯(Johan Amos Comenius,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的杰出教育家。
他被称为欧洲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教育家,同时也是资产阶级新时期的最初一位教育家。
夸美纽斯继承了前人的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的成果,总结了宗教改革时期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经过潜心探索研究,上升为理论。
在他的众多著述中,特别是在他的主要教育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始终贯穿着正确的教育应该在各方面跟自然相适应的思想,即教育的遵循自然的原则,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的主导原则、教学理论、学制、学校管理以及德育、教师等问题均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被认为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夸美纽斯出生在“捷克兄弟会”家庭,父亲是一个磨坊主,12岁时父母双亡,22岁起就担任一所文法学校的校长、后又曾任“捷克兄弟会”的牧师,写成《母育学校》、《语言入门》。
17世纪30年代开始从事“泛智”的研究,1650年受聘于匈牙利地方长年教育顾问,并创建一所“泛智学校”以实验其泛智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奠定了近代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从而在教育史上矗立起一座巍巍的丰碑。
二、教育目的“现世的人生只是来世的一种准备。
教育的目的在于达成这一目的。
”——夸美纽斯教育的目的是灌输知识、培养道德和信仰,使人具备知识、德行和虔信的“种子”得到发展。
三、教育的作用对社会: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
对人:使人的天赋和智力得到发展四、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教育遵循自然的秩序。
夸美纽斯认为,在自然界存在着一种起支配作用的普遍法则,他称其为“秩序”或“事物的灵魂”。
他把人看做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的发展以及对人进行教育的活动也应服从这一普遍法则。
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
教育要以儿童的天性为依据。
他把根据儿童的天性、年龄、能力进行教育当做一个不变的自然法则。
五、论普及教育夸美纽斯从?°泛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
读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教育思想的感悟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依据自然适应性原则,第一个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结构完整,奠定了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以下是我对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主要思想的摘录与感悟:一、关于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的教育指导原则在《大教学论》中,始终贯串着一个核心指导原则,即教育必须适应自然的原则。
中国的道家也是十分强调“道法自然”的,人必须是自然人,而不是病态的人,自然的才是美的,自然的才是符合人性的,教育当然要遵循这个规律,千万不要将孩子教育成病态的、异化的人。
所谓教育适应自然,就是指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在夸美纽斯看来,自然界存在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而人类的教育活动必须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相适应。
他认为旧学校的根本错误是它违背了自然,他强调学校改良的基础应当是一切事物里的恰切的秩序。
他借用鸟儿选择春天繁殖,园丁选择春天种植,它们或他们的活动都选择合适的时机,借以批评经院主义教育没有选择运用心理的恰当时机,指出遵循自然的秩序,人类的教育应当从“人生的青春”即儿童时期开始,强调遵守合适的时机。
为此,他还列举大量自然现象来论证自己的每一个教育主张。
教育适应自然,还包括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的身心特点。
教育要依照儿童的自然本性去进行教育,培养心智和谐发展的“自然人”。
夸美纽斯主张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划分儿童的学龄阶段,建立全国统一的学校制度。
他向自然引证:一年有四季,四季循环有序,依次相连,因此儿童的“全部期间应当分成四个明显的阶段,即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我们应给每期分派六年的光阴和一种特殊的学校”。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这样的根据人的成长的各个阶段的规律而分期教学的现象在全世界都很普遍,这不得不说夸美纽斯思想的超前与伟大。
二、关于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的教学理论作为教学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学理论在夸美纽斯的教育专著《大教学论》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阐述,并以课程论、教学过程论和教学组织形式论等基本思想展开。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下的终身教育思想浅析
摘要: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伟大的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
在他的的教学理论体系中,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这个原则之上,夸美纽斯提出了多种观点,诸如班级授课制、分科教学等,其中终身教育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笔者在本文中,将从教学适应自然的原则出发,对夸美纽斯的终身教育思想进行一些阐述,从而为更深刻地认识夸美纽斯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终身教育
要想研究一个伟大人物的思想,必须先对他的平生经历进行必要的了解。
我们都知道,夸美纽斯生活在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交替历史时期,他的思想也无不体现着时代的特征,即进步与保守的共存。
夸美纽斯既推崇人文主义的的一些主张,重视人的价值,同时,他的教育主张也存在阶级性,而且作为基督教新教派领袖的他,也没有抛弃基督教的世界观,比如,他既强调感觉是认识的起点与基础,又认为《圣经》是认识的源泉。
当然,任何矛盾都有着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夸美纽斯展示给我们更多的是他的进步思想,这也是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
在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中,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他的许多思想都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终身教育作为夸美纽斯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部分,较少被人所单独提及,但这一思想也是有其独特价值的,当然它也受到了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影响。
下面笔者将对这种影响展开阐述。
一、何谓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夸美纽斯认为,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特别是人的发展,从生到死,夸美纽斯在末年时期著的《人类改进通论》中的《泛教论》部分把人生分为了七个阶段:胎儿期、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在《大教学论》中是四阶段)总体上是这样一条连贯的规律,同时各个时期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
“适应”可以解释为承认规律并发现利用规律。
所以,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一方面是在教育过程中人们首先应该承认客观事物特别是人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工作也是有规律的,而且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内部还有着各自的特征及发展规律。
另一方面,人们应该去努力探索并利用人的发展以及教育工作中的规律,教育工作者必须依据人的年龄特征去展开不同的教育。
二、何谓终身教育
前文已经提到过,夸美纽斯把人类生命的整个过程分为七个阶段,而且他认为各个阶段
都应该有与其相适应的教育,这就是终身教育思想。
完整的终身教育思想体系形成于夸美纽斯晚年,这既是对《大教学论》中所提的四级教育制度的补充,同时也是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
前五个阶段,我们都可以理解,这是人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而后两个阶段可能有人会产生疑惑,成年期与老年期是什么教育呢?夸美纽斯曾经形象地用一年的十二个月来比喻人生的各个阶段,成年期即人生的七、八、九、十和十一五个月,而老年期则是十二月,代表着人生即将凋零的冬季,代表着一年的结束。
从时间的跨度上来说,我们知道成年期几乎占据了整个人生中的一半,因此这一阶段的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而根据夸美纽斯的“今生是对永生的准备”的最终教育目标的断论,老年期是今生和来生的衔接点,是人达到“永生”的关键阶段,因此老年期的教育也不可或缺。
我们老祖宗也有过“活到老,学到老”这样的至理,但这都是大道理,相比之下夸美纽斯的终生教育思想则更显具体化。
三、自然原则下的终身教育
(一)人类教育的四季与十二月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提出,大自然有四季的变化,那么在人的教育过程中也可以分为四季,于是学校组织便分为四个阶段:母语学校相当于春季,国语学校相当于夏季,拉丁语学校相当于秋季,大学相当于冬季。
而在《泛教论》部分,夸美纽斯又赋予成年期教育与老年期教育同样重要的地位,并用一年中的十二个月来比喻人生的七个阶段。
可以说四季的划分是夸美纽斯终身教育思想的雏形,而十二月的划分则是终身教育的成型,它们都是教育的适应自然原则的充分体现。
当然,这样刻板的划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在那样一个新旧思想碰撞的年代,夸美纽斯作为一个基督教徒,能跳出神的思想的束缚,以客观的自然规律作为教育的原则,不得不说是一项创举。
(二)人生各阶段的教育
夸美纽斯说各级学校“自始至终,要按照学生的年龄及其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导”,这句话不只适用于成年之前,成年之后也应该是这样的。
毫无疑问,人生各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年龄特征,同时各个时期内部又有着各自的发展规律,教育就是要根据不同时期内人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去发现并利用那些规律,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夸美纽斯的终生教育体系中相当一部分是研究学前教育,他所著的《母语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本系统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无论是胎教、体育、智育还是德育,都要考虑儿童生理与心理特别是感觉器官的发展特点与水平,要充分考虑儿童的需要与能力。
另外,在成人期中,人们应当学习幸福生活与事业成功的艺术,把在社会学校中所学知识付诸实践,进而为下一阶段的学校做准备。
而老年期的人们应当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和安享晚年,把度过和谐、安详的晚年作为完满人生的句号。
(三)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显然,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性是人的本性之一,人的生理与心理发展都遵循着一
定的自然法则。
另一方面,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而教育特别成年期以前的教育对于人社会性的形成与完善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夸美纽斯以教育适应自然为原则,通过终身教育,使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真正的实现了统一。
四、结语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夸美纽斯教育理论体系的灵魂,在此原则之下的终身教育对于我们也有很多的启发,而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当然,夸美纽斯的思想也有一些局限,比如教育最终目的中的宗教思想,但考虑到当时的历史社会背景及其本身坎坷的人生经历,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已属不易,无论如何,夸美纽斯及其思想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地位是不会被取代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相信人们能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1]陈瑶.夸美纽斯的终身教育思想评介[J].成人教育.2007,(8).
[2]吴式颖.外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附录:
[1]盛莹.试评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
[2]杨年芳,成云. 从《大教学论》看夸美纽斯的和谐教育思想
[3]王保星.自然•秩序: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逻辑起点
[4]傅宝英. 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J].当代教育论坛
[5]杨卫明.教育理论研究的创新依靠什么——从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谈起
[6]仪淑丽,左小文. 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及其启示
[7]阎九锋.教育是一种和谐的艺术——读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有感
[8]徐平利. 泛智教育:职业教育思想的萌芽
[9]邓凡茂,齐永芹.关于课程改革理念范型的哲学思考
[10]吕玉冬.一种被忽视的外语教学法——试论17世纪夸美纽斯的语言教学法
[11]卜玉华.解读“儿童中心观”—一种历史的眼光
[12]张永英.试论夸美纽斯的“新工具”——兼谈学前教育研究的方法问题
[13]邓龙安.西方近代教育中体育的滋生
[14]陈瑶.夸美纽斯的终身教育思想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