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7
浅议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及启示摘要:阿姆斯·夸美纽斯(1592~1670年),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
他生于欧洲的一个极为动荡且混乱时期(即中世纪)。
一生饱受民族压迫、宗教迫害以及数不尽的的战争苦难,早年失孤,流离失所,中年丧妻丧子。
即使艰难也从未因此而放弃对教育理论这项光荣事业的的探索。
夸美纽斯曾长期担任中学校长,这种经历使他能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夸美纽斯因为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上的成就而在欧洲享有极高的声誉,他的教育活动和学术活动的足迹遍布英国、荷兰、捷克和匈牙利等国。
据说夸美纽斯在教育方面的著作多达二百多种,其中最有名的是《大教学论》和《母育学校》两本著作。
夸美纽斯被称为“近代教育学之父”,在我们所学的课本中,无论是外国教育史、学前教育史,还是教育学原理也好,都能看到夸美纽斯这位教育家的身影,他的班级授课制和“泛智论”印象较为深刻。
班级授课制是指以“班、课、时”为核心,为把一定数量学生按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编成班组,使得每一班组内部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授课教师根据授课时间以及授课顺序,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对全班学生进行连续上课的教学制度。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是泛智论,所谓“泛智”,就是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从而使智慧得到全面的发展。
他主张学习广泛的知识,掌握学科知识的精粹;强调所学内容要对实际生活有用;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以及各种语言的学习;注重学生行动能力的训练等。
教育是永恒的,也是复杂的。
教育中的任何难题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
教育理论是高度抽象思维的产物,反映了教育活动的本质,具有普遍性,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根基。
夸美纽斯他的著作《母育学校》被应用于学前教育和整体教育发展中,《母育学校》一书是他是在1628年写成,1632年出版,普遍受到各国学术界的热烈欢迎。
《母育学校》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校,而是“母亲膝前”教育的意思,为此,《母育学校》一书还专门加有一个说明性的副标题:“论6岁以下儿童的细心教育法”。
剖析夸美纽斯《母育学校》中的学前教育思想马鞍山网站建设摘要: 夸美纽斯是 17 世纪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代表作《母育学校》对学前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它被认为是外国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
夸美纽斯提出要尊重和关爱儿童,注重儿童的体育、智育和德行的发展,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 夸美纽斯《母育学校》学前教育一、夸美纽斯及《母育学校》简介(一)夸美纽斯杨?阿姆斯?夸美纽斯(Johann,Amos Comenius,1592――1670),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著有教育学巨著《大教学论》(1632年)、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1632年)等。
他生于新教派“捷克兄弟会”会员家庭。
12岁失去双亲,中断了学习生活。
16岁由兄弟会资助进入普雷洛夫(Prerau)市拉丁文法学校接受中等教育。
1611年,又由兄弟会选送到德国的赫尔博恩(Herborn)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
由于时代背景的影响,在夸美纽斯的教育论著中存在许多宗教痕迹,即使是在母育学校中,他对幼儿教育的论述也包含了要教导幼儿认识上帝、敬畏上帝、感谢上帝,从而形成认识观和世界观,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
尽管生活的后期,他的生活境况很差,但是他依然虔诚地信仰上帝,依然对人类的命运充满美好幻想,依然能积极地进行教育实践,力求使理想变为现实,力求使更多的人受到良好教育,并通过教育达到救赎人类、改造社会,建立自由、平等、和谐世界的目的[1]。
因此在他的后期著作中,可以看到很明显的宗教色彩,他认为应该相信上帝的存在并且要教导儿童去认识上帝、相信上帝[2]。
(二)《母育学校》简介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了《母育学校》一书,在人类史上首次制定了6岁以下儿童详细的教育大纲,这是他的伟大功绩之一。
夸美纽斯认为,父母是儿童们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特别是母亲对孩子的教育负有特殊的责任和义务。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及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影响学生:李静班级:2012级学前5班学号:35号学科:中外幼儿教育名著选读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及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影响一、生平和教育思想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的伟大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1592年,夸美纽斯出生在一位“捷克兄弟会”(捷克的一个民主教派)成员的家庭。
夸美纽斯在12岁时失去双亲,在兄弟会的资助下受到中等和高等教育的。
曾担任捷克兄弟会牧师及兄弟会学校校长。
1620年11月,捷克军队战败,捷克兄弟会受到残酷迫害。
夸美纽斯和一些兄弟会员辗转流高于深山密林之中,丧失了所有的藏书和手稿不久,又在流行的瘟疫中失去妻儿,境遇十分凄惨。
1628年,他被迫迁居波兰的黎撤。
此后,夸美纽斯飘泊国外,始终未能返回祖国。
编写了学龄前儿童教育手册《母育学校》,是教育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
1631年编写了拉丁文教科书《语学入门》1632撰写出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理论《大教学论》,这些教育著作使夸美纽斯得了极大的声誉。
1642年.夸美纽斯又写成了教育著作《论天赋才能的培养》、《泛智学校》、《组织良好的学校的准则》以及著名的教科书《世界图解》等。
1.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夸美纽斯肯定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他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人。
2.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夸美纽斯整个数育思想体系的根本性指导原则。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适应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二是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
3.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认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应当是给人以广泛的知识教育,教育应当“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夸美纽斯对学前教育的贡献夸美纽斯(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öbel)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被誉为学前教育的创始人。
他对学前教育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他对幼儿教育理论的贡献、他创立了幼儿园以及他提倡了幼儿园教育方法和活动。
一、夸美纽斯对幼儿教育理论的贡献1. 幼儿发展观:夸美纽斯提出了“自由发展”(self-activity)的概念,认为幼儿在自主探索和活动中能够实现全面发展。
他强调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主张通过自由游戏和自我表达来促进幼儿的智力、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
2. 幼儿教育目标:夸美纽斯认为,幼儿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个性、品格和社交能力。
他提出了“整体人格”(unity of personality)的概念,强调培养幼儿身心统一、全面发展的目标。
3. 幼儿教育方法:夸美纽斯主张通过自由游戏和手工制作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他创立了“游戏教育”(play education)的理念,认为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最佳途径。
他还提出了“活动教育”(activity education)的概念,强调幼儿应该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学习。
4. 幼儿教师角色:夸美纽斯强调幼儿教师应该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权威者。
他提倡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来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活动。
二、夸美纽斯创立了幼儿园夸美纽斯于1837年在德国首次创办了一所名为“幼稚园”的机构,后来这个名字被改为“幼儿园”。
这是世界上第一所正式意义上的幼儿园,也是夸美纽斯对学前教育的最重要贡献之一。
1. 幼儿园的目标:夸美纽斯创办幼儿园的初衷是为了提供一个适合幼儿全面发展的环境。
他希望通过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社交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2. 幼儿园的特点:夸美纽斯设计了一系列独特的教育活动和游戏,如自由游戏、手工制作、音乐活动等。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思想史上,十七世纪捷克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在一六三二年为父母们所写的学龄前儿童教育指南《母育学校》。
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地论述在家庭教育形式下学前儿童教育的专门著作。
在《母育学校》里,夸美纽斯以满腔的热情,把儿童比作“上帝的种子”,比作比金银珠宝还要珍贵的“无价之宝”,并警告那些欺悔儿童的人,要他们象尊敬上帝那样去尊敬儿童。
夸美纽斯还把儿童比作一面镜子,在它里面,人们可以注视谦虚、有礼、亲切、和睦以及其它基督徒的品德。
在夸美纽斯的儿童观中,虽然还表现出宗教思想对他的束缚,但毕竟已从根本上不同于中世纪的儿童观。
表达了夸美纽斯将未来新社会的理想的实现寄于新生一代的热切愿望。
夸美纽斯学前教育思想的另一个出发点.是他对于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从他关于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出发,他把儿童比作一株嫩芽,一块木头或一匹牲口。
“任何人在幼年时代播下什么种子.那他老年就要收获那样的果实”。
为此,夸美纽斯呼吁父母们都要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责任。
人比其他动物更高贵,不能象动物那样只注意身体的养护和外表的装饰,而更要注意人的灵魂。
要以教育去滋补它,抚爱和照管他们的心智。
对他们施以包括虔信、德行、知识和体育在内的全面的训练,把他们培养成忠实的,能够智慧地管理自己的各种事务的有才能的人。
在夸美纽斯看来,每一个家庭便是一所母育学校,孩子的母亲便是最主要的教师。
他第一次从普及教育的角度和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角度,提出学前阶段教育的重大任务,母育学校就是他的先后衔接的统一学校系统的第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
夸美纽斯也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学前儿童教育的任务。
他认为,儿童的发展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四个阶段。
各为六年,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自己专门的教育任务,同时,他们之间又存在着联系,从上述观点来看待学前教育,他把儿童奠定体力、道德和智慧发展的基础,作为第一个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
也包含依据人的天性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的含义。
标志着西方学前教育研究从神学化向人本化的方向转变。
并对儿童身体的养护和体育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见解。
家、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是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教育主张被视为新旧教育的分水岭,
《斯坦斯通信》
概念引入人的生命和教育中的教育家。
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生活实际的理解使外部的东西内化。
这样不仅能对儿童实施社会的公共教育,
主要帮助幼儿认识世界的基本特征。
【考核知识点】(一)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二)洛克的儿童教育思想(三)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四)裴斯泰洛齐的儿童教育思想(五)赫尔巴特的儿童教育思想(六)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考核要求】(一)概念掌握夸美纽斯、母育学校、《教育漫话》、“白板说”、《爱弥儿——论教育》、“自然后果法”、《林哈德与葛杜德》、要素教育、《普通教育学》、“教育性教学”、《人的教育》、“恩物”。
(二)理解分析1.夸美纽斯学前教育思想的基础2.夸美纽斯对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的论述3.夸美纽斯学前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4.洛克的儿童体育思想5.洛克的儿童道德教育思想6.洛克的儿童教育思想的特点7.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8.卢梭关于感官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论述9.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10.裴斯泰洛齐创办的斯坦兹孤儿院的教育特色11.裴斯泰洛齐关于“爱”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论述12.裴斯泰洛齐的家庭教育思想13.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14.赫尔巴特关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论述15.赫尔巴特的学前教育思想16.福禄贝尔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原则的论述17.福禄贝尔关于学前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论述18.福禄贝尔的游戏理论近代外国历史背景17世纪到19世纪末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教育家,这一时期的教育理论都是在对封建教育、经院主义教育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是为了培养资产阶级所需要的“新人”。
这一时期教育家具有不同的教育理念,较大的分歧主要在对教育目的和作用的论述上,同时提出了不少具有创造性地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方法。
近代这些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家及其教育理论,不仅对学龄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而且都不同程度地论述了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问题。
同时提出了很多对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有积极影响的观点。
第一节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 学前教育思想的基础 (一)人文主义儿童观 (二)重视早期教育 (三)遵循自然二 学前教育的目的、机构三 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一)体育 (二)智育 (三)德育 (四)游戏与活动(五)进入公共学校的准备人物历史背景:夸美纽斯,17世纪捷克教育家,他在世界教育史上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写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专门的教育理论著作。
夸美纽斯学前教育专著夸美纽斯学前教育专著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教育专著,是由夸美纽斯创办的教育机构主导编写的。
本书共分为五章,分别是学前教育理论、幼儿教育大纲、教学方法、教学评估和管理与服务。
本书主要介绍了夸美纽斯学前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目标、教学方法等具体内容。
接下来,本文将从夸美纽斯学前教育的核心理念、教学方法以及管理与服务三个方面来探讨本书的重要性。
夸美纽斯学前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孩子为中心,以生命为先”。
夸美纽斯学前教育实践中,强调的是以孩子的身心发展为中心,坚持以孩子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为孩子的未来做好统筹规划和准备。
本书中明确提出,夸美纽斯学前教育强调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特点,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拥有无限的潜力和可能。
他们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都会在教育过程中被发掘和塑造。
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更是贯穿了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
夸美纽斯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大胆创新,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本书中详细介绍了夸美纽斯学前教育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七跨越式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七次跨越式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探究中学习,不断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真正实现“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目标。
在具体实践中,夸美纽斯学前教育也坚持通过多元化的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挖掘,最终达到孩子全面、均衡发展的目的。
夸美纽斯学前教育的管理与服务是一种全方位的服务,主要集中在教育管理和幼儿园综合服务两个方面。
教育管理主要指夸美纽斯学前教育机构的行政管理和财务管理。
本书中提出,夸美纽斯学前教育机构通过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保证了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让家长和孩子们在教育机构内获得更美好的教育体验。
幼儿园综合服务则是通过线上线下多元化的服务,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教育咨询、兴趣培养、家庭教育,同时还提供营养、健康等全面的养育服务,让孩子们的教育确实做到了全面的辅助服务。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理论1、夸美纽斯介绍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是我国教育界所熟悉的人物。
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所传递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在这本名著中,他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探索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方法的反泛智学说。
在此书的第28章,他概述了学前教育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被后人命名为《母育学校》和《世界图解》。
这两本书是世界教育史,特别是世界学前教育史上的中压迫著作,后被译成多过文字出版,在欧洲各国被用作儿童启蒙读物达200多年。
对于学前儿童的的教育,最早予以关注的西方人是古希腊的柏拉图,以后,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奥古斯丁等都曾经留下精辟见解。
但是欧洲中世纪的儿童在棍棒下苟且偷生,学前教育早是无人问津。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才提出重新提出学前教育问题。
2、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母育学校》堪称世界第一部《学前教育学》。
在《母育学校》中,夸美纽斯阐述了儿童的价值,父母的责任,学前教育的意义、任务、内容、原则、方法,以及学前教育到学校教育的过渡与衔接问题。
他还详细论述了孕妇应注意的事项,母亲亲自哺乳的必要性,学前儿童的饮食营养、生活习惯、运动、游戏、玩具等。
他特别重视儿童的活动与表现,这个观点100多年后成为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的中心思想。
《母育学校》这本不足5万字的小册子,其社会教育意义已远远超出其本身。
3、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世界图解》这本学前儿童读物,也为夸美纽斯赢得了世界性声誉。
此书共有正文150课,每课有一幅插图,序言和结束语各有一幅插图,全书共有插图187幅。
这本小书以其方法上的直观性和所阐发的教育新观念、新思维、新概念,如教育是生活的准备,为永生的最好准备就是充分过好今生的幸福生活;要有益地利用现世人生,就要把一切事物的知识教给一切人;一切知识都是通过感官得来的等,预示了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也确立了夸美纽斯在世界学前教育史上的显赫地位。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一、学前教育课程的性质学前教育课程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课程?这个问题,人们至今仍在试图回答,但无一致性意见。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在中外教育史上,夸美纽斯在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方面是一位集大成者。
在幼儿教育方面同样是贡献卓著,影响深远。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母育学校》一书中。
以泛智论、自然适应性原则、人文主义、唯物主义感觉论为指导,他专门而详细地论述了家庭教育形式下学前教育的诸多问题。
(一)幼儿的价值
在《母育学校》一书中,夸美纽斯指出,儿童是无价之宝,是“上帝的种子”,在上帝的眼中他们具有不能估计的价值,他们是清白无罪的。
“不仅如此,上帝还警告那些要欺侮儿童的人,哪怕是是最小限度,命令这种人尊敬他们向尊敬他一样并且用严厉的惩罚谴责任何人对儿童中最小的一个冒犯。
”在他看来,儿童比金银、珍宝还要珍贵。
儿童“是上帝生气勃勃的形象”,“是上帝指定给父母的独特财产”,永远在上帝的保护之下。
他还把儿童比作一面镜子,“人们可以从中注视谦虚、有礼、亲切、和谐及其他基督徒的品质”。
由此可以看出,夸美纽斯充分认识到了幼儿的价值,他对儿童的认识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原罪论”认识下的儿童观。
尽管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那也正说明他对儿童的无比的尊重与热爱,无疑具有进步意义。
(二)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立足于其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的深刻
认识。
他指出,“不付出勤勉的劳动而能把儿童教养成人,那是不可
想象的。
”尤其是人虽生而具有虔信、德行和智慧的种子在身上,父母如果不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虔信、德行和智慧就不能自发地为人所具有。
然而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会受到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力不从心、家务所累,认为子女教育无关紧要。
这就有了学校,然而学校也早成了“折磨人的场所”,老师们力不胜任,行为恶劣、懒惰、卑鄙下流对于优良的方法一无所知。
“但是上帝却为我们这一代保留着良好的教育方法。
”
上帝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交给了父母,为了崇高的目的,父母都要承担起对子女的教育,使他们在虔信、德行和智慧方面获得进步,成为一个忠实的、能够智慧地管理自己各种事务的有才能的人。
“任何人在幼年时代播下什么样的种子,那他老年就要收获那样的果实。
”在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指导下,夸美纽斯借用自然界生物生长的例子,论证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他指出:“一切存在着的东西的本性都是在娇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是到了长硬之后就不容易改变了”。
所以人类的教育也应始于幼儿时期。
此外,他还指出,“假如我们希望在追求智慧上得到巨大的发展,便应从婴儿时期就把他们的能力引向这个方向”。
总之,“学习的秩序应从婴儿期开始”。
同时,夸美纽斯认为儿童是未来社会的成员,学前教育对国家有重要意义,“整个国家的基础在于童年的正确教育”。
(三)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及方法
夸美纽斯认为,为儿童奠定体力、道德和智慧发展的基础,是学前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
因此,学前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体育、
德育和智育。
1. 体育
夸美纽斯认同“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一观点,并以之提醒父母们教育子女首要的事情就是保护他们的健康。
(1)强调幼儿身体健康从胎儿时期就应开始注意。
提出孕妇应该注意饮食、防治疾病,行动谨慎,生活规律,并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波动,否则不良情绪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
(2)喂养方面,强调母乳喂养,认为这是母亲的责任,也有利于婴儿的健康;婴儿稍大一些应添加易消化的辅食;断奶后提供丰富多样的、低刺激性的饮食。
(3)注意安全。
夸美纽斯指出,幼儿身体幼小柔嫩,“比玻璃还脆弱”,易受到伤害。
因此,必须处处注意保护幼儿的安全。
(4)提出合理安排幼儿作息,使其规律生活,保持愉快的心情。
他认为合理的生活有利于幼儿的健康,而“一种愉快的心情就是一半的健康”。
2.德育
夸美纽斯非常重视幼儿的道德教育,在《大教学论》中描绘母育学校的任务的时候,他说:“道德学的基础应当格外坚实地打好,因为对于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我们希望德行的实践能够成为他们的第二天性。
”他认为,“成年时还未受过管理的,到老年就会没有德行”。
因此,强调必须在幼年生活的头几年,就奠定他们的每种良好德行的基础。
具体内容包括节制、整洁、尊长、服从、诚实、正直、仁爱、
勤劳、慎言、忍耐、谦恭、乐于助人、有礼节。
有关德育的方法,夸美纽斯提出可以通过榜样示范、教导、训练、惩罚、表扬等手段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他认为儿童好模仿,因此强调为他们作出良好的榜样,并在他们做得不恰当时及时教导。
他还重视训练的作用,提出“要规定适当的训练”,使他们按照要求去做。
必要的时候可以训斥甚至体罚,但反对威吓,还提出惩罚之后要适当地表扬,因为“许多有益的结果是来自聪明的表扬”。
3.智育
在夸美纽斯看来,智慧是虔信和德行的基础,“比宝石和珍珠还珍贵”。
他认为学前阶段智育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幼儿的感官、观察力,获得各领域基础知识,同时发展语言和思维,为以后阶段的系统学习作准备。
他曾说过:“必须把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所当具备的全部知识的种子播种到他身上。
”智育的内容,就是他所说的初步的全部人类知识:玄学、物理学、光学、天文学、地理学;年代学、历史学、算术、几何学、静力学、机械学、辩证法、文法;修辞学、诗歌、音乐、经济学、政治学、道德学、教义。
概括起来,包含:各类自然事物;各类自然科学知识;各类社会科学知识;音乐知识;语言;绘画写字。
夸美纽斯认为,通过这种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启蒙教育,就可以为儿童奠定各学科知识最初步的基础。
有关智育的方法。
受培根唯物主义感觉论的影响,夸美纽斯认为感觉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对幼儿“进行教导的主要媒介应当是感官知
觉”,尤其是视觉。
因此,他认为应当发展幼儿的体外感官,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引导幼儿通过感官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
这是智育主要的途径与方法。
语言方面,提出要先教幼儿清楚准确地发出字母、音节和单词的音,然后说出其在家中所见的以及作业用的一切东西的名称。
同时,还应打下发展思维的基础。
其次,还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
因为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有限,“凡是超出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去学习”;不同孩子能力发展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注意因材施教,避免强求一律。
(四)活动与游戏
夸美纽斯认为,幼儿天性好动,血气旺盛,成人对幼儿的活动不应加以限制,而是应该让他们常常有事情可以做,“像蚂蚁一样不停地忙碌”。
“凡是儿童喜欢的东西,只要没有害处,那么就应该让他们通过玩儿得到满足。
”他认为给儿童以活动的自由有三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锻炼身体,增进健康;二是可运用和磨练思想;三是可练习四肢五官,使之趋于灵活。
在夸美纽斯看来,游戏是最适合幼儿的活动方式。
因为幼儿在游戏的时候会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他们受到自然本身的激发去做事。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就能够受到一种积极生活的锻炼,学会克服困难。
在幼儿游戏的同时,作为父母,应该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和指导,或者是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
关于幼儿的玩具,夸美纽斯指出,幼儿在游戏中喜欢模仿成人所
做的事情,成人尽管不应去阻止,但一些真的工具(如刀、斧之类的)可能会伤到幼儿。
因此,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些替代性的玩具,如小的铁刀、木剑、锄头、小车、建筑物等。
儿童也可以用泥土、木片、木块或石头去搭建小房子。
(五)进入国语学校的准备(幼小衔接)
夸美纽斯在《母育学校》的最后两章谈论了幼儿从母育学校进入国语学校的问题。
首先就是入学年龄,他认为幼儿应该在满6岁之后再进入国语学校接受教育,因为孩子在6岁之前需要更多的照顾和看护,大脑也还未凝固。
他还提出了判断孩子具备入学能力的三个标志:(1)是否真正获得在母育学校应学会的东西;(2)对问题是否有注意和辨别、判断的能力;(3)是否有进一步学习的要求和愿望。
他认为,父母应该做好准备再送孩子入学,否则就是不明智的。
夸美纽斯的主要贡献是在历史上首次从普及教育角度将学前教育纳入统一学制;首次深入系统研究家庭条件下学前教育。
第一部幼儿教育著作和看图识字课本,其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成就,可谓是前无古人,后近两百年没有来者。
近代著名的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任钟印选编:《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单中惠,杨汉麟主编:《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4.杨汉麟,周采著:《外国幼儿教育史》,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