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的形成与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3.77 MB
- 文档页数:29
第二章多样的世界气候第二节世界气候类型教学目标:1、记住四种热带气候的名称;2、掌握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分布地区。
3、初步学会利用气温和降水量图和表格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4、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5、了解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气候名称;6、了解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重点: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气候、温带三种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分布地区;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名称、主要特点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植被类型名称;利用气温和降水量图和表格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教学课时:2个课时教学方法:列表对比法、图示法、分析法教学用具: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热带气候的景观图、四种热带气候类型代表地区的气温、降水量图或相关的表格。
板书设计:一、热带地区的气候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2、热带草原气候;3、热带季风气候;4、热带沙漠气候二、亚热带地区的气候:1、亚热带季风气候2、地中海气候三、温带地区的气候:1、温带季风气候2、温带海洋性气候3、温带大陆性气候四、亚寒带和寒带地区的气候:1、苔原气候2、冰原气候五、高山地区的气候教学过程:复习旧课中的地球上的五带;说明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完成“探索活动”,看P31图B,使学生对不同区域的不同气候有了一定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地球的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那么,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
【板书】:一、热带气候类型生:看P32图C。
师:同学们看看,从地图中可以看出热带地区的气候有哪几种?生:四种。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师:好。
同学们都已从图中看出了热带地区的四种气候。
下面同学们对照地图,把课本第32页——第35页的几段看看。
然后由同学们填写下面的表格。
生:边看书边对照表格在书本上划出主要知识点。
师:列表。
第二节气候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掌握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并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2.知道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结合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掌握各温度带的名称及地区分布状况。
3.了解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我国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法、提问讲解法、活动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联系生活实际:近年来,冬季来临时许多东北地区的老年人纷纷去海南,来年春暖花开时返回家乡。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分析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导入新课。
2.播放视频:展示春节期间哈尔滨冰的世界和广州花市,夏季黑龙江省与海南岛的景观,观视频,谈气温,导入新课。
3.生活场景:哈尔滨的李明与海南的王丽通话内容如下:分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师:课件展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观察气温的递变有什么规律?生: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师:观察课件图中0 ℃等温线穿过的地形区与河流,在哪个地形区发生突然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生:0 ℃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
师:观察课件图中1月0 ℃等温线以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0 ℃等温线以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生:在0 ℃以上或>0 ℃;在0 ℃以下或<0 ℃。
师:再观察一下课件图中等温线的疏密和空间变化的幅度。
想一想,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了什么?生:气温的差异较大。
师:在课件图中找出我国最南、最北的气温极端数值,并计算一下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摄氏度?生:最南高于16 ℃,最北低于-28 ℃,气温相差44 ℃以上。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东西部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气候差异,掌握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干湿地区的分布,进一步理解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面对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之前的学习,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有一定的认识。
但东西部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东西部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掌握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干湿地区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东西部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干湿地区的分布。
2.难点:气候形成原因的分析,学生对实例的观察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东西部气候差异的原因。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图片、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特点。
2.讲述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干湿地区的分布,让学生了解我国东西部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
3.分析气候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观察实例,理解气候形成的原因。
4.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气候差异的理解和看法。
5.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我国东西部气候差异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第二节气候(共3课时)第1课时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学会分析说明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2.读“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知道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3.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了解我国五个温度带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学会分析说明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增强竞争及合作意识。
重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冬夏季的气温分布规律。
难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冬夏季的气温分布规律。
一、导入新课展示教材图2.12“春节期间南北两个城市的节日景观”,观察我国哈尔滨冰灯节与广州花市,对比两个城市景观差异。
同是春节,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温和景观为什么相差这么大呢?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读图讨论:阅读图2.13“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学生:哈尔滨与广州1月气温相差近32˚C,难怪两地景观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我们还要看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
教师:结合已学过的等温线的知识,我们继续观察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
找一找,说一说。
(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2)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3)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4)观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这说明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大还是小?(5)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学生读图,讨论交流,同桌互相合作学习,教师适时指导订正,学生展示讨论成果。
学生1: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零下28摄氏度以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摄氏度以上,我国南北相差44摄氏度左右。
这说明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知道我国主要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及主要农作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初步掌握看图的步骤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气温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中国的气候(一)影响因素气温的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纬度位置冬季风的加强夏季南北气温都较高纬度位置主要温度带的分布我国的温度带作物熟制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主要农作物冬小麦、玉米、甘薯、---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初步学会分析形成原因。
2、知道我国的主要的温度带、作物熟制及主要农作物。
教学重点: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学习过程第一模块自主探究(一)活动一:读图课本 P32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思考:1、找出0℃等温线。
说出它大体通过的山脉与河流名称。
(并在图上描出此线)2、找出一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区域分别是哪里,各为多少℃?算一算温差为多少?3、根据等温线分布特点,说说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有何特点?第二模块合作探究1、为什么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2、漠河镇成为冬季气温最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三模块自主探究(二)活动二:读图课本 P33 中国七月平均气温图,思考:1、七月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在多少℃?2、海南与黑龙江的漠河气温大约相差多少度?3、七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哪里?4、根据等温线分布特点,说说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有何特点?第四模块合作探究1、为什么夏季南北温差不大?2、青藏高原成为夏季气温最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五模块自主探究(二)阅读P34中国的温度带结合图2-24说出:1.我国习惯上划分几个温度带?2.各温度带是如何分布的?3.温度带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4.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如何?5.各温度带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6.我们学校所在地属于哪个温度带?有哪些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如何?7.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什么?第六模块学生质疑(请同学们说出你的疑惑)第七模块课堂小结学生交流本节的收获或感受当堂达标一、选择题1、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因素B、降水因素C、海陆因素D、地形因素2、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直射在北半球B、正午太阳高度南方比北方大C、北方地区昼长夜短D、夏季风不断北上3、秦岭淮河一线是下列哪两个温度带的分解线()A、热带、亚热带B、亚热带、暖温带C、亚热带、中温带D、中温带、暖温带4、关于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南北气温相差很大B、东部等温线稀疏且与纬线平行C、全国普遍高温D、西部等温线较密且与等温线平行5、元旦时北京的气温()(1)比哈尔滨高、比广州低(2)比武汉高、比海南低(3)是0℃(4)比武汉低、比海南低A、(2)(3)B、(1)(4)C、(2)(4)D、(3)(4)6、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点是()A、纬度最高的漠河附近B、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C、深居内陆的吐鲁番盆地D、纬度最低的南沙群岛7、我国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分界线是()A、南岭B、秦岭C、天山D、昆仑山8、寒潮发生时,长江中下游最低气温可能降到()A、-5℃B、-2℃C、0℃D、1℃9、下列关于我国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A、漠河是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B、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冬季气温最高的地方C、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D、海南岛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10、不与东北平原同处一个温度带的地形区是()A、内蒙古高原B、长白山C、准噶尔盆地D塔里木盆地11、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需要的热量条件是A、≥10℃积温在1600—3400℃之间B、≥10℃积温在3400—4500℃之间C、≥10℃积温在4500—8000℃之间D、≥10℃积温在8000℃以上12、我国北纬30度地区夏季气温不都在20℃以上的地区是()A、华北平原B、渭河平原C、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13、秦兵都上初中了还从来没见过家乡下雪,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是他的家乡的是:A、北京B、郑州C、哈尔滨D、海口14、除夕之夜,哈尔滨举行“冰灯游园会”,而广州则举办“迎春花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起伏大B、降水差异大C、离海远近相差大D、纬度差异大二、读“哈尔滨和广州各月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和 (城市)的各月气温曲线图。
气候的形成、变化与判读一、天气和气候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是时刻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二、气候形成因子(1)太阳辐射: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2)大气环流:空气运动过程中温度降低(上升或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水汽易凝结,降水多;行星风系、季风等。
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
(3)下垫面地形: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
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附:影响气候的四大自然因素:(4)人类活动(1)纬度因素气温降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多雨两极地区少雨中纬度地区差别大,还要看其他因素的影响。
(2)海陆因素北半球中纬度气温降水陆地夏高冬低海洋夏低冬高近海迎风地区多雨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少雨近海无海风地区少雨(3)地形因素在高山、高原气温:同纬度地区,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迎风坡多雨(地形雨)–气流抬升背风坡少雨(焚风效应)–气流下沉(4)洋流因素气温寒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低暖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高(3)气候的变化:①地质时期——(距今22亿年~1万年)3次大冰期气温下降,中间为间冰期气温上升②历史时期——(1万年左右)气候波动,我国分为4个温暖时期和4个寒冷时期③19世纪末以来——波动上升三、气候类型(1)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2)几个重要地区气候成因的分析①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原因:a、赤道低气压控制;b、北、西、南三面地势高,东面地势低;c、东北信风吹向大陆,带来丰富水汽;d、南赤道暖流的加入使北赤道暖流更强劲;②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地区没有成为热带雨林的原因:海拔较高,气温比刚果盆地低些。
③马达加斯加东部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的原因:a、大部分在热带,气温高;b、东侧暖流通过;c、岛屿中部为南北走向山脉;d、东南信风吹向岛屿,形成地形雨。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的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特征,并初步学会分析原因。
4、了解我国的主要的一些自然灾害,并初步学会分析形成原因。
5、学会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等降水路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和干湿区图等图标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及其老师的辅导下,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温度带和干湿带的划分。
2、通过阅读和分析各种类型的图,初步掌握看图的步骤和方法。
3、通过阅读材料和教师的分析,初步掌握分析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的密切关系,培养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气候复杂多样导入部分快到国庆节了,大家都想出去玩吧,那我就想到了为咱们的出行设计路线,在我国的几大城市转一圈。
咱们先从重庆出发,到广东省的广州,到湖北的武汉,到首都北京再到黑龙江的哈尔滨,最后到新疆的乌鲁木齐,再回到重庆。
不过呢?在出门之前,咱们的做好准备,我们不能打无准备的仗,是不是?首先咱们得知道我们要去的地方冷不冷,下不下雨。
要带多少衣服,那要得知道这些,那就得了解中国的气候。
一部分•气温分布和温度带——气候和天气说道气候,我就想起了天气,我看了看今天的天气预报,上面说,今天的天气是18~21度,小雨微风,明天是18~20度,小雨微风,后天是18~21度,小雨微风。
那说明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运动状况,它只代表了最近几天的情况,而气候是长时间的平均的天气状况,比如说道重庆的气候就是:夏天高温多雨,冬天寒冷少雨,而且是常年都是如此。
过渡——问——那说到中国的气候,大家可以在教材上看到中国气候的总体特征是什么?解——复杂多样,这是我国气候的最主要的特征,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我国的气候是如何的复杂。
气候初中二年级气候是指长期以来某一地区的天气状况和气象要素的统计特征。
它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为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我们应当对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气候的基本知识,包括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的种类、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一、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气候区所在的纬度。
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落点越来越倾斜,导致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存在显著差异。
此外,海洋和陆地的分布也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海洋具有吸热能力强、稳定性高的特点,所以沿海地区的气候较为温和稳定。
而陆地则具有快速吸热和散热的性质,导致内陆地区的气候较为干燥极端。
二、气候的种类根据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我们可以将气候分为若干种类。
常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等。
每种气候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气候要素,这些特点直接影响了该地区的植被分布、动物和人类的生存状况。
三、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了热门话题。
气候变化对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
例如,全球气温的升高导致了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洪涝和风暴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同时,气候变化还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和产量,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
四、应对气候变化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出努力,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例如骑自行车代替汽车出行、减少用电等。
其次,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宣传气候保护的知识,增加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重视。
总结:气候是地球上一种自然现象,它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了解气候的形成原因、种类和变化对我们学习地球科学、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到气候问题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知识点1: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1)特点: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漠河和海口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约50℃。
(2)原因:①纬度位置:②冬季风:(3)1月0℃等温线:1月0℃等温线大致沿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和秦岭——淮河一线分布,这条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这条线以北的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1月等温线分布密集。
(4)极值点: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漠河的北极村,1月平均气温为-30.6℃,那里曾经出现过-52.3℃的极端最低气温;气温最高处是海南省南部、雷州半岛南部、台湾岛南部等。
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1)特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2)成因:(3)极值点:①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7月平均气温为33℃,人称“火洲”。
那里极端最高气温曾达到49.6℃,而不是海南岛。
②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是青藏高原,不是纬度高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村。
3.温度带:(1)温度带的划分:①划分依据: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以活动积温为主要指标进行划分。
②主要温度带: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6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
如下图所示:方法总结1:地跨多个温度带的省区地跨三个及以上温度带的省区有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甘肃省是我国唯一跨越了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青藏高原区四个温度带的省级行政区域。
(1)分布特点: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东南沿海一带的年降水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的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