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33.62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节气候一、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温带季风气候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自北向南)热带季风气候1、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高原山地气候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2、我国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3、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北方寒冷。
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气候类型主要特点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秦岭—淮河以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全年皆夏云南、台湾南部,海南全省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温差大西北地区、内蒙古等高原山地气候气温低、降水少、温差大青藏高原4、我国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等之外。
受纬度、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5、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受海陆位置、地形的影响。
6、7、8、我国气候的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9、10、11、我国温度带的划分:(1)划分依据:根据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2)自北向南分别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高原气候区(河源属于亚热带)我国干湿区的划分:(1)划分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多少(2)四个干湿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河源属于湿润区)二、季风气候显著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2、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差异发源地风向性质首先影响地区冬季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西北、东北干冷北方地区夏季风东部、南部的海洋东南、西南暖湿东南部沿海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4、我国夏季气温特征:我国夏季气温南北温带不大,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等除外——受夏季风影响我国冬季气温特征:气温南北温带很大,南方温暖,北方寒冷,越往北气温越低——受冬季风影响我国气温的显著特征——雨热同期5、我国降水特征: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受夏季风的影响三、我国的灾害性天气1、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洪涝、旱灾、沙尘暴、寒潮、台风等。
第二节气候一、气温1、南北气温的差异⑴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低),北方比南方获得的太阳热量少,气温低;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南方由于山岭的阻挡,受到的影响较小。
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0℃等温线重要意义: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南方和北方分界线,水田和旱地分界线,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湿润和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⑵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在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大多数地方南北相差不大。
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南北获得的太阳热量差不多。
⑶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最热地方:海南海口;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最冷地方:青藏高原。
夏季号称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⑷我国温度带的划分:①依据:A、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农业生产实际主要指一个地方气候为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 B、将≥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称为活动积温,它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针。
②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P33中的图2.15)类型五个加一个高原气候区:(北→南)寒温带(高原气温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二、降水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东南沿海一带的年降水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的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2)800mm年等降水线的分布:秦岭——淮河一线。
(3)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2、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
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4—10月。
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八年级上地理第二节笔记
八年级上地理第二节的笔记,主要是关于中国自然环境的介绍。
以下是一份整理后的笔记:
中国自然环境
1. 地形地貌:
中国地形多样,高原、山地、盆地、平原和丘陵等都有分布。
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等。
中国有四大高原(青藏、内蒙古、黄土、云贵)、三大平原(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四大盆地(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四川盆地)。
2. 气候特点:
中国气候多样,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主要受到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影响。
中国的雨带在夏季(6月)向北移动,秋季(9月)向南移动。
3. 水资源:
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较少。
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等。
湖泊众多,其中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4. 生物多样性:
中国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不高,但仍然有多种珍稀植物和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等。
5. 自然灾害:
中国自然灾害频发,包括地震、洪涝、干旱、台风等。
地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上。
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江河中下游地区。
干旱灾害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
6.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重视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以恢复生态环境。
加强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提高了环保意识。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要点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重点)1.南北气温的差异我国冬季和夏季南北气温差异比较(如下表):2.我国的温度带(1)划分根据: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
(2)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它们分别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
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
为此,可把≥10℃的持续期,视为作物的生长期。
把≥10℃的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称为活动积温。
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3. 学会阅读等值线图(1)我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参见教材P31中图2.13)此图为我国气温等值线分布图,图例代表不同的温度值。
根据图例,读数值,可以了解气温的递变规律,进而概括总结出我国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与纬线一致,说明影响因素是纬度。
等温线的走向与等高线一致,说明气温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1月0℃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折,主要是因为地形的影响。
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气温的差异较大。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漠河县的北极村,平均气温在-28℃以下,南部的海南省冬季气温在16℃以上,漠河与海口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近50℃。
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
(2)我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参见教材P31中图2.14)从图中可以看出,7月等温线分布比1月等温线分布稀疏,说明气温的南北差异较小。
等温线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出现向南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夏季,最北端的平均气温在16℃以下,最南端的平均气温在28℃以上,说明南北气温有差异,但与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相比,夏季的南北温差比较小。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节气候笔记
一、气候
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等)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温、降水等)气候与天气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一般变化很大
气候与天气密切相关,天气的变化会影响气候的变化
天气预报的内容及意义
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状况(气温、降水、风等),气象变化趋势,气象灾害预报等
天气预报的意义:及时预报天气变化,有利于抗灾救灾,减少损失;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出行;气象服务的一个端点。
二、气温及气温的分布
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日出以后气温升高,午后2时左右气温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日落以后气温降低,凌晨2时左右气温达到一天中的最低值。
(2)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低纬度地区气温较高,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海洋上低纬度地区较为凉爽,高纬度地区较为温暖。
回
归线附近年积温少,终年炎热,极圈附近年积温多,终年寒冷。
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同一时间,各地气温相同,气温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叫等温线。
其特点: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较小。
(2)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受海陆因素的影响);同纬度的陆地地形不同,气温不同(受地形因素的影响)。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知识点1: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1)特点: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漠河和海口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约50℃。
(2)原因:①纬度位置:②冬季风:(3)1月0℃等温线:1月0℃等温线大致沿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和秦岭——淮河一线分布,这条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这条线以北的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1月等温线分布密集。
(4)极值点: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漠河的北极村,1月平均气温为-30.6℃,那里曾经出现过-52.3℃的极端最低气温;气温最高处是海南省南部、雷州半岛南部、台湾岛南部等。
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1)特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2)成因:(3)极值点:①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7月平均气温为33℃,人称“火洲”。
那里极端最高气温曾达到49.6℃,而不是海南岛。
②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是青藏高原,不是纬度高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村。
3.温度带:(1)温度带的划分:①划分依据: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以活动积温为主要指标进行划分。
②主要温度带: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6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
如下图所示:方法总结1:地跨多个温度带的省区地跨三个及以上温度带的省区有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甘肃省是我国唯一跨越了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青藏高原区四个温度带的省级行政区域。
(1)分布特点: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东南沿海一带的年降水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的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八上地理第二章第二节知识点
1. 地形多样不是很神奇吗?就像我们中国,有广袤的平原,比如东北平原,那可是个大粮仓呀!还有高耸的山脉,像喜马拉雅山,多壮观啊!
2. 气候复杂多样也是很有趣呢!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差别多大呀,冬天的时候,南方可能还很温暖,北方却已经大雪纷飞了,这多奇妙呀!
3. 季风气候显著哟!一到夏天,东南季风就呼呼地吹过来,带来丰富的降水,就像大自然给我们的特别礼物呢。
4. 河流众多可真是太棒啦!长江那滚滚的江水,滋养了多少人呀,就像母亲一样!
5. 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区别也很明显呀!外流河奔腾着流向大海,像黄河,多豪迈;内流河呢,在自己的区域里静静流淌,也有别样的风情。
6. 湖泊也各有特色呀!五大淡水湖就像明珠一样点缀着大地,鄱阳湖多漂亮呀!
7. 自然资源丰富多好呀!那些矿产资源,不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宝藏吗?比如煤炭,用处多大呀!
8.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可不能忽视呀!我们每天吃的粮食可都来自土地呢,没有肥沃的土地哪来的丰收呀!
总的来说,八上地理第二章第二节的这些知识点真的特别重要又有趣,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我们的大地和自然呢!。
第二节气候
一、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温带季风气候
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
(自北向南)热带季风气候
1、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
高原山地气候
西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2、我国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
3、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北方寒冷。
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4、我国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等之外。
受纬度、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5、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受海陆位置、地形的影响。
6、我国气候的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7、我国温度带的划分:(1)划分依据:根据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
(2)自北向南分别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高原气候区(河源属于亚热带)
8、我国干湿区的划分:(1)划分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多少
(2)四个干湿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河源属于湿润区)
二、季风气候显著
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2、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差异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4、我国夏季气温特征:我国夏季气温南北温带不大,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等除外
——受夏季风影响
我国冬季气温特征:气温南北温带很大,南方温暖,北方寒冷,越往北气温越低
——受冬季风影响
我国气温的显著特征——雨热同期
5、我国降水特征: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受夏季风的影响
三、我国的灾害性天气
1、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洪涝、旱灾、沙尘暴、寒潮、台风等。
2、灾害性天气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