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放线菌-文档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69
微生物的类群(细菌、放线菌、病毒)微生物的营养(无机盐和水)根据物理性质的不同根据培养基的化学成分的不同根据培养基的用途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的区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的区分专题十生物技术实践1.知识方法梳理考纲解读:本讲内容属于新课改后变动较大的一个专题,但是因为在高考中属于选做内容,因此出题的难度不会太大。
而且在2008年考纲中对于本讲内容都归为实验类内容,提出的要求为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各种生物技术的实验流程,并能够加以灵活运用。
另外在考纲中把专题5DNA和蛋白质技术归到了现代生物技术内容中,专题6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并没有提及,因此在复习中可以略作调整。
要点梳理: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1).关于培养基培养基的种类①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
②按功能来分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③按照人们对培养基中成分的了解程度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
⑵培养基的营养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四种营养物质。
满足微生物生长还需要适宜的pH、氧气的要求(根据微生物的需求提供有氧或无氧环境)、特殊营养物质等。
例如:培养乳酸杆菌需要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2).无菌技术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消毒方法常用煮沸消毒法,还有化学药剂(如酒精、氯气、石炭酸等)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3).微生物的纯化平板划线法:操作简单,但是单菌落不易分离稀释涂布平板法:操作复杂,但是单菌落易分离(4).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与菌落观察学生姓名:专业:环境工程学号:同组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8 年 10月16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微生物接种培养技术2.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3.学习并掌握放菌落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认识并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具有重要价值微生物的主要菌源。
在不同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千差万别。
为了分离获得某种微生物,需要预先制备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并添加相应的抗生素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例如,添加链霉素25~50U/mL抑制细菌;添加0.5%重铬酸钾液或制霉素50 U/mL 抑制霉菌。
通过10倍稀释以及平板分离、平板涂布和平板划线等操作,微生物可在平板上分散成单个的个体,经过适宜条件培养,单个个体可形成单个菌落。
挑取单个菌落转接至新鲜平板上,即可使目的菌种纯化。
1.菌种的分离纯化: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单一性”,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2.平板涂布法: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用途上,一般多用于从菌种的纯化;优点是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但不能计数3.平板划线法: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用途一般多用于筛选菌株。
放线菌资料的总结放线菌资料的总结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些,但仍属于单细胞。
在显微镜下,放线菌呈分枝丝状,我们把这些细丝一样的结构叫做菌丝,菌丝直径与细菌相似,小于1微米。
菌丝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
根据菌丝形态和功能的不同,放线菌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
链霉菌属是放线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形态特征最典型的类群,其形态如下图所示。
下图:链霉菌的一般形态和构造(模式图)正文:放线菌是怎么生长的,需要什么条件,我指的不是培养基,而是在植物体内。
植物内生放线菌在植物的韧皮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缝隙有生长,分离植物的内生菌通常在这两个部位可以分离到。
主要是靠植物组织提供营养,有很多内生菌能够分解纤维素作为炭源,无机盐和氮源可以由植物组织中的无机盐和含氮物质获得,他们在植物中生长很缓慢。
通常来说,植物或者植物的组织器官的生长时间越长内生菌的种类和数量越多,你如果要分离可以选择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
植物器官粉末中会有放线菌存在吗?干燥的,经辐射灭菌后的粉末会把放线菌杀死吗?适宜的条件还会长出菌吗?辐射灭菌和50-60度的干燥都不能杀死所有的放线菌。
另外植物当中不只有放线菌,植物的内生菌大多数是真菌,有的内生真菌产生孢子能够抵御不良环境,生存能力很强。
如果你是做植物组织化学可以采用高温处理,杀死植物当中的微生物,再分析植物组织的成分。
如果你要的成分不能高温处理,可以用容易挥发的消毒剂处理植物样品,杀死微生物然后,在无菌环境下使消毒剂挥发。
建议你采用75%乙醇。
如何分离内生菌?目前内生菌的分离主要还是表面消毒,建议你最好不要把植物组织研磨成粉末。
可以将组织用75%乙醇表面消毒,在无菌室中的超净台中将植物组织吹干,用消毒的手术刀,把植物组织切割成0.5*1cm的小块。
直接把组织块接入培养基,同时将组织小块在空培养基中滚动,然后取出,作为对照平板。
如果对照平板有菌长出,说明消毒不彻底,如果对照平板无菌生长,说明消毒彻底。
第一章细菌和放线菌第一节细菌胞壁坚韧、多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单细胞微生物。
绝大部分细菌是异氧型微生物。
一、细菌菌体形态根据细菌菌体形态的不同,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大类型。
菌体形态是鉴别细菌的重要依据。
在自然界所存在的细菌中,以杆菌最为常见,球菌次之,而螺旋菌最少。
1、球菌0.5~1.2微米。
根据球菌在繁殖时的分裂方向及分裂后的细胞2、杆菌3、螺旋菌4、细菌形态的多变性条件下,各种细菌常保持着一定的形态,一般以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培养18~24h染色反应。
而在陈旧老化的培养物中或在不适于细菌生长的环境中培养的细菌,常出现不规则的形态,或表现为多形性,这类细菌常常表现着色不均匀、染色反应改变、特征不典型等特点。
二、细菌细胞结构(一即所有细菌都具有的结构,1、细胞壁和保护菌体的作用。
其质量为细胞干重的10%~20%。
由于细菌细胞既微小又透明,故一般要经过染色才能做显微镜观察。
麦医生1884年发明,故得名。
细菌经革兰染色后,能区分为两类,菌细胞壁的组成及结构有密切关系。
G+、G- 细菌还有自己的特点。
(1)G+细菌的代表。
磷壁酸主要成分是甘油磷壁酸或核糖醇磷壁酸(其中与肽聚糖分子进行共价结合的称为壁磷壁酸,跨越肽聚糖层并与细胞膜相交联的称为膜磷壁酸,是G+细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
) G+细菌的细胞壁四肽(L-丙氨酸-D-谷氨酸-L-赖氨酸-D-丙氨酸即,L-Ala-D-Glu-L-Lys-D-Ala。
)侧链肽五肽(由甘氨酸组成的五肽)交联桥肽聚糖-------------------------(三维网状)N-乙酰葡萄糖胺(G)聚糖(经β-1,4糖苷键连结成的长链)N-乙酰胞壁酸(M)G+细菌的代表。
外膜 (脂多糖层) 其化学成分分为脂多糖、磷脂和外膜蛋白。
( 位于壁的最外层,是G-细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
)G-细菌的细胞壁四肽(L-丙氨酸-D-谷氨酸-m-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D-丙氨酸即,L-Ala-D-Glu-m-Dap-D-Ala。
放线菌和细菌的异同点
放线菌和细菌都是微生物,但两者有着一些显著的异同点。
异同点:
1. 形态结构不同。
细菌呈环状、球状、棒状等形态,大小范围较广,一般为0.5-5微米,表面通常有菌鞭或菌毛。
而放线菌则呈多种形态,如直线式、扭曲式、桥式、藤蔓式等,通常为0.5-1微米宽,2-700微米长,整体呈现为线状。
2. 培养条件有所不同。
细菌对温度和营养物质的要求非常严格,需要在特定的培养基中生长。
放线菌对温度和营养物质的要求相对较低,可以在各种类型的土壤中生长。
3. 代谢不同。
细菌通常以光合作用或腐烂物质为能量来源,其代谢速度相对较慢。
放线菌则是以异养作用为主,代谢速度较快。
4. 生态角色不同。
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主要分解有机物和分解营养物质。
放线菌则可分解有机物和分解营养物质,同时还能产生抗生素、酶和其他化合物。
5. 影响性质不同。
细菌形成一些经济条件下重要的产物,如牛奶,酸奶和乳酪等。
放线菌被广泛用于生物工程和制药业,以生产一系列药物。
综上所述,放线菌和细菌在形态结构、培养条件、代谢、生态角色和影响性质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使它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应用价值。
简述细菌、放线菌、酵母和霉菌生长的最适ph范围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在不同的pH范围内生长最适。
具体各类微生
物在不同pH下的生长情况如下:
1. 细菌:一般而言,细菌的最适生长pH范围为6.5-7.5之间,也有一些细菌可以在更酸性或碱性的环境中生长。
比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嗜酸菌可以在pH 4左右的环境中生长,而螺旋杆菌则可
以在pH 8-9的碱性环境中生长。
2. 放线菌:放线菌的最适生长pH范围为7.0-9.0之间,其中以嗜碱性放线菌为主。
一些较常见的放线菌,如链霉菌、链格孢菌等,可以在pH 7.0-8.0的中性到微碱性环境中生长。
3. 酵母菌:酵母菌的最适生长pH范围为
4.0-6.5之间,这是因为酵母菌需要一定的酸度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酵母菌种类繁多,不同的酵母菌在生长pH范围上有所差异,但一般都在中性或微酸性
环境中最适生长。
4. 霉菌:霉菌的最适生长pH范围为
5.0-7.0之间,也有一些可以在更酸性或碱性的环境中生长。
例如,青霉菌可以在pH 2.0-8.0
的范围内生长,而曲霉菌则可以在pH 3.5-9.0的范围内生长。
总体
来说,霉菌比较适应中性或微酸性环境。
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异同1细胞结构细胞结构群体特征繁殖方式细菌原核细胞菌落光滑,湿润有些透明二分裂放线菌原核细胞菌落表面丝绒状,干燥不透明孢子生殖霉菌真核细胞菌落较大,干燥不透明,有颜色孢子生殖酵母菌真核细胞与细菌菌落相似,出芽、孢子生殖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
真核生物有细胞核。
2菌落特征比较: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滑,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3细胞壁成分的异同:细菌肽聚糖磷壁酸类脂质蛋白质G+ 含量高含量较高一般无不含G- 含量低不含含量较高含量高细菌分为G+和G-,G+肽聚糖含量高,G-含量低;G+磷壁酸含量较高,而G-不含磷壁酸;G+类脂质一般无,而G-含量较高;G+不含蛋白质,G-含量较高。
放线菌为G-,其细胞壁具有G-所具有的特点。
酵母菌的细胞壁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霉菌的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蛋白质、葡聚糖。
原生质体制备方法:G+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G-菌原生质体获得:EDTA鳌合剂处理,溶菌酶、肽酶放线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肽酶霉菌原生质体获得:纤维素酶。
酵母菌原生质体获得:蜗牛消化酶。
原生质体(protoplast):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
动物细胞也可算做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由原生质分化形成,具体包括细胞膜和膜内细胞质及其他具有生命活性的细胞器。
植物和动物的如细胞核、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而细菌如核糖体、拟核等。
病原生物学意义严格地说,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去除原有细胞壁或抑制新生细胞壁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对渗透敏感的细菌。
革兰阳性菌最易形成原生质体。
原生质球指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保留有外膜的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它是细胞进行各类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重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