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台湾地区主要热带水果生产预测
- 格式:pdf
- 大小:92.94 KB
- 文档页数:2
热带水果产业状况与发展趋势分析日期:2010-09-27浏览字体:【大中小】编者按: 在省农机学会举办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机械化培训班上,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张友胜研究员作了题为《热带水果产业状况与发展趋势分析》的主题报告,现将主要内容摘要如下,供大家在工作中学习和参考。
一、主要热带水果业的现状(一) 主要热带水果种植业的基本状况亚洲是世界水果的主要生产区。
2007年,亚洲水果收获面积 2492.2万公顷,产量23201.9万吨,分别占世界水果总收获面积和产量的48%和46%。
据FAO统计,2007年世界水果收获面积达5192.1万公顷,产量达5.09亿吨。
单类水果产量占世界水果 (不包含瓜类)总产的比例超过1%的水果有柑橘类、香蕉、葡萄、苹果等1O类,约占世界水果产量80%,其中热带水果有香蕉、芒果、菠萝、木瓜等4类。
世界上能够进行热带作物种植的土地面积约5亿多公顷,主要分布在亚洲、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
我国的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简称热区)主要分布在海南省、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湖南省(区)南部及四川、贵州省南端的河谷地区的267个县(市)和台湾省。
主要有香蕉、芒果、木瓜、荔枝、龙眼、杨桃、枇杷、菠萝等。
我国香蕉产量占世界第三,2007年香蕉种植面积为51.8万公顷,总产量达126.2万吨;芒果产量位于世界第8位,2007年种植面积为10.28万公顷,总产量74.15万吨;菠萝产量居世界第三位,2007年总产量为126万吨。
(一)热带水果加工业的基本状况1、中国水果加工业发展现状(1)水果种植和加工区域化格局日益明显,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带:热带亚热带水果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
以热带地区(海南、云南等)为主的热带水果(菠萝、芒果和香蕉)浓缩汁与浓缩浆加工基地,直饮型果蔬及其饮料加工则形成了以北京、上海、浙江、天津和广州等省市为主的加工基地。
(2)高新技术得到了逐步的应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标准比对海峡两岸农食产品分类比较研究——基于农残限量标准■ 沈群红(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产业分类标准的现状及两岸基于农残限量标准的农食产品分类体系框架和内容,阐述了植物性农食产品分类的差异,剖析了因分类差异造成农残限量项目误判或疏漏、影响农残检测方法的选择、阻滞两岸经贸交流以及不利生产加工经营等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应通过制定农产品清单、制定两岸农产品分类对照标准、制定两岸农产品名词对照标准、梳理非食用农食产品明细表等措施,消除因分类标准差异带来的负面作用,促进两岸行业标准共通。
关键词:海峡两岸,农药残留,标准,农食产品分类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1.17.030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Agricultural Food Products betwee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Based on the Limit of PesticideResiduesSHEN Qun-hong(Xiamen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framework and content of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agricultural food products based on the pesticide residue limit standards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expound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plant-based agricultural food products, and analyzes the negative effects caused by the classification differences, such as misjudgment or omission of pesticide residue limit items, affecting the selec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methods, blocking cross-strait economic and trade exchanges, and unfavorable production, processing and operation.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eliminate the negative effects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s in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such as formulating the lis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rmulating the standards on classification comparison and noun comparison of cross-strait agricultural product, combing the list of non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so on.Keywords: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pesticide residues,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agricultural food products1 产业分类标准现状1.1 国外产业分类标准现状目前国际通用的产品分类主要有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主要产品分类》(《Central P roduct Classification》,以下简称CPC)、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of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以下简称ISIC)、世界海关组织《商基金项目:本文是2021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课题《两岸农林产品标准比对研究》成果之一。
台湾省凤梨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及分类特点凤梨,又称菠萝,是一种热带水果。
台湾省是全球重要的凤梨产地之一。
凤梨根据果实的内质性质分为酸凤梨和甜凤梨两种大类,台湾省重点种植甜凤梨。
甜凤梨品种多样,以黄金菠萝、丽玉、4号香蜜、金鑽、金鑽香甜、旺仔等最为知名。
凤梨产业具有品种繁多、品质优良、口感独特、耐贮运、花果轮作、景观美化等特点。
它种植周期短,一般在18~22个月便可采收,且具有不错的经济效益。
二、产业链凤梨产业的生产从选种、育苗、田间管理、采摘、包装运输、市场销售一直延伸到互联网销售等多个环节。
其中选种育苗和田间管理环节关系较大,后续生产和品质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个环节的质量。
市场销售环节则与政策、市场需求、贸易政策和广告宣传密切相关。
三、发展历程台湾凤梨产业起始于1950年代,当时梨农为了增加收入,开始在土地脆弱的地方栽种凤梨,随着产业的发展,种植面积逐渐扩大,而且在生产装备和科技水平的推动下,凤梨产量和产值逐渐上升。
四、行业政策文件及主要内容政府为鼓励凤梨业的发展和推广优质品牌,陆续颁布了凤梨产业的相关政策文件,其中重要的有《凤梨加工产业发展计划》、《凤梨降低农药使用方案》、《台湾地区凤梨产业发展规划》等。
这些政策文件对凤梨产业的节约、生产和质量要求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力求使凤梨产业能够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发展。
五、经济环境目前,台湾地区凤梨产业发展较为稳定,仍然处于较高并持续增长的环境中。
凤梨仍是国际市场上比较重要的热带生产水果之一。
据统计,在近年的凤梨出口占总出口中,约有3%~4%的份额。
六、社会环境凤梨产业正在逐渐走向现代化,像人工采摘已经被机械化采摘所代替,越来越多的凤梨瓶装项目也面世了。
而且,凤梨加工业的发展取得很大的进步,凤梨罐头、凤梨饮料等食品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七、技术环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凤梨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凤梨生产过程更加严密、合理和智能化,同时也降低了凤梨生产的成本。
关于以台湾为代表的热带农业的考察报告(1)一、优质品种的研究开发与推广有分工比较明确的科研与技术推广体系台湾农业科研与推广机构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台湾农业试验所、试验场和改良场,其人员纳入公务人员管理,科研经费全部由"政府"负担,主要从事无性繁殖的品种研究和种资源保护,不负责品种推广;其科研成果,无偿提供给完全由"政府"资助并纳入公务人员管理的试验场和改良场,经过新品种试种和栽培技术的配套完善,再经各级农会配合向农民推广。
第二类是财团法人专业化研究所,如台湾香蕉研究所,属民营性质,不以营利为目标,科研经费的是自筹或向"政务"部门申请科研补助;此类研究机构在从事优质品种研究的同时,通过种植示范,直接将其研究成果以"政府"补贴价格向农民推广。
第三类,为企业性质的科研机构,如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为民营企业,下设研究部、技术部、业务部、国外部和财务部等,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从事杂交作物、果蔬等优质品种的研究开发、示范推广、销售,完全是市场行为运作。
注重科研投入台湾农业试验所嘉义农业试验分所,30多位科研人员,每年由"政务"部门拨款7000多万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1750多万元,一半直接用于科研,一半用于人员工资。
台湾香蕉研究所,虽为民营科研单位,但其每年的科研经费,90%以上来自"政务"部门的资助。
作为企业的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申请每年可获得科研技术推广专项补助,同时企业自身每年要将其利润的10%用于新品种的研究开发。
注重品种改良和产期调节栽培技术研究台湾的作物品种登记与保护台湾实行品种登记制度,不论是常规作物还是杂交作物,只要是新品种,均要进行品种登记,但台湾不实行品种审定制度。
只要完成品种登记,就可进行品种推广。
同时,台湾对于新品种实行品种保护制度,但由于大多数品种是在政务部门拨款或资助下培育出来的,要无偿地向农户进行推广,所以申请品种保护的多数是从事品种开发经营的私营企业。
郑州市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七章南方地区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选择题1、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因土地不合理利用导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耕地减少D.土地盐碱化答案:A试题分析: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多山地丘陵,若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
故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2、在海峡两岸的经贸合作中,台湾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是()A.资金、技术B.资源、劳动力C.市场、交通D.政策、劳动力答案:A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中,台湾具有明显的优势条件是这里有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资源和劳动力、市场等不是台湾的优势,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台湾的有关知识.3、读珠江三角洲,完成下题经济特区B是()A.珠海B.深圳C.汕头D.厦门答案:A由图可知,图中B是位于珠江口西侧的珠海经济特区,该经济特区南邻澳门特别行政区,故选A。
4、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是()A.珠江三角洲城市群B.长江三角洲城市群C.京津冀城市群D.辽中南城市群答案:B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都是我国主要的城市群,目前城市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故选B。
小提示:5、形成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海陆位置D.太阳辐射答案:B试题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秦岭与淮河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地理界线.是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受气候的影响,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考点:该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6、下列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地方特色文化的是()①昆曲文化②丝绸文化③“二人转”文化④茶文化⑤赛马、射箭文化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C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入海口,气候湿润,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经济发达,传统的地方特色文化有昆曲文化、丝绸文化和茶文化等,“二人转”是东北地区的传统文化,赛马、射箭是蒙古族的特色文化,故选C。
在未来#$年内,世界热带鲜果的生产和贸易可望大量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产量将占世界总产量的%&’,发达国家的进口量将占世界进口总量的&$’。
世界主要的热带鲜果大约占全球新鲜热带水果的()’。
芒果是全球广泛种植的最主要的热带水果,其次为菠萝、番木瓜、油梨。
为了评估的需要,这"种水果被称为大宗热带水果,其它水果,如荔枝、榴莲、红毛丹、番石榴、鸡蛋果等被看作是次要热带水果,它们的产量和贸易量都比较小,但近年它们的市场份额已在逐渐扩大。
*$+$年全球新鲜热带水果的产量和进口贸易量预测值是利用动态时间数列模型进行分析预测的。
预测的前提条件是假定气候正常,种植面积、产量、收入和人口增长等因素则据过去的趋势延续。
全球热带水果市场动态是利用自动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得出,预测结果从,!,-./01!2.130456模型中得到,其中的,是预测范围或预测期的最后年份(*7+$)。
对"种大宗热带水果的产量和进口需求市场进行了分析,并调整预测结果以反映当前趋势、政策和未来市场发展前景。
预测模型需采集大量的进口贸易和产量的波动数据来满足分析"种热带水果的需要。
但是,由于水果的贸易信息和形式有限,所以预测不包括加工果品的产量和贸易量。
同样,次要热带水果的资料也有限,故也不包括在预测范围内。
+00产量*$+$年,世界主要热带水果的产量预计将达到80*$$万吨,比+%%&!*$$$年期间增加+0)"$万吨。
发展中国家的产量依然占世界总产量的%&’,而发达国家只占*’。
根据当前的假设和过去的趋势,估计*$$$!*$+$年+$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8’,低于近几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近年来产量的增加主要是为了出口而扩大了种植面积。
至*$+$年,亚太地区仍为全球热带水果主产区,该区的产量将占全球总产量的)8’以上,次之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占:*’,之后为非洲,占++’;而美国、欧洲和大洋洲仍保持+’的份额。
世界水果生产的现状、特点和趋势摘要:水果是世界大宗农产品之一。
自1990年以来全世界主要水果产量产值均呈现增长,20个主要生产国占据了总生产量的90%左右。
发达国家水果生产商品率高,贸易量大;发展中国家以小农户经营方式为主,果品加工水平较低。
中国是水果生产大国,多种水果产量产值位居第一,但出口贸易量仅达世界平均水平一半。
未来世界水果生产的趋势是安全性、区域化、产业化、省力化和方便消费化。
水果种类繁多,市场消费量大。
根据水果生产地区的不同,可分为温带水果、亚热带水果和热带水果。
2005年世界水果种植面积约4 871.5万hm2,产量5亿t左右,苹果、柑橘、葡萄、香蕉、梨是全世界种植和消费最多的5种水果。
中国水果总面积占世界果树总面积的20.48%,居世界第一位,人均水果面积为79.50m2,接近世界人均82.96m2的水平。
一、世界主要种类水果的生产和贸易现状从表1中可以看出,自1990年以来,以苹果、柑橘、葡萄、香蕉、梨和桃为代表的主要水果,均呈现产量产值增长之势,其中,以香蕉、苹果上升变化比较明显。
苹果2006年全球苹果种植面积约478.61万hm2,产量6 380.5万t,实现产值188.32亿美元。
目前世界上生产苹果的国家有80多个,年产量超过或接近100万t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土耳其、意大利、法国、波兰、德国、俄罗斯、智利、阿根廷、日本、巴西等,其产量构成全球苹果总产量的9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鲜苹果贸易量随着苹果产量的迅速增长同步提高,占到世界水果总量的10%。
2000—2007年间,鲜苹果的进出口净增量超过100万t。
主产国的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从2000年的9.5%增长到2007年的12.4%,同期,进口量也由7.3%增加到9.8%(表2)。
2007年中国苹果种植面积193.34万hm2,产量2 786万t,平均666.7m2产量930kg.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