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0混凝土配比注意事项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4
C50高标号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在桥梁的上部结构中,如梁板等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基本上采用C50混凝土或大于C50的混凝土。
所以对C50以上混凝土的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的设计、混凝土的施工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就对C50以上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配合比的设计、混凝土的施工需注意的事项,结合本人多年来对桥梁上预应力C50预制25m、30m组合箱梁、预制45mT型梁、现浇箱梁及悬浇箱梁配合比的设计及原材的选择注意要点作如下简述。
1、原材料1.1 集料混凝土中集料体积大约占混凝土体积的3/4,由于所占的体积相当大,所以集料的质量对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和生产成本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配制C5 0混凝土时,对集料的强度、级配、表面特征、颗粒形状、杂质的含量、吸水率等,必须认真检验,严格选材。
这样才能配制出满足技术性能要求的C50混凝土,同时又能降低混凝土的生产成本。
1.1.1 细集料砂材质的好坏,对C50以上混凝土的拌和物和易性的影响比粗集料要大。
优先选取级配良好的江砂或河砂。
因为江砂或河砂比较干净,含泥量少,砂中石英颗粒含量较多,级配一般都能符合要求。
山砂一般不能使用,山砂中含泥量较大且含有较多的风化软弱颗粒。
砂的细度模数宜控制在2.6以上,细度模数小于2.5时,拌制的混凝土拌和物显得太粘稠,施工中难于振捣,且由于砂细,在满足相同和易性要求时,增大水泥用量。
这样不但增加了混凝土的成本,而且影响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如混凝土的耐久性、收缩裂缝等。
砂也不宜太粗,细度模数在3. 3以上时,容易引起新拌混凝土的运输浇筑过程中离析及保水性能差,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及外观质量。
C50泵送混凝土细度模数控制在2.6~2.8之间最佳,普通混凝土控制在3.3以下。
另外还要注意砂中杂质的含量,比如云母、泥的含量过高,不但影响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而且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引起混凝土的收缩裂缝等其他性能。
含泥量不超过2%,云母含量小于1%。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事项, 混凝土, 设计现浇箱梁及悬浇箱梁配合比的设计及原材的选择注意要点作如下简述。
1、原材料1.1 集料混凝土中集料体积大约占混凝土体积的3/4,由于所占的体积相当大,所以集料的质量对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和生产成本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配制C50混凝土时,对集料的强度、级配、表面特征、颗粒形状、杂质的含量、吸水率等,必须认真检验,严格选材。
这样才能配制出满足技术性能要求的C50混凝土,同时又能降低混凝土的生产成本。
1.1.1 细集料砂材质的好坏,对C50以上混凝土的拌和物和易性的影响比粗集料要大。
优先选取级配良好的江砂或河砂。
因为江砂或河砂比较干净,含泥量少,砂中石英颗粒含量较多,级配一般都能符合要求。
山砂一般不能使用,山砂中含泥量较大且含有较多的风化软弱颗粒。
砂的细度模数宜控制在2.6以上,细度模数小于2.5时,拌制的混凝土拌和物显得太粘稠,施工中难于振捣,且由于砂细,在满足相同和易性要求时,增大水泥用量。
这样不但增加了混凝土的成本,而且影响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如混凝土的耐久性、收缩裂缝等。
砂也不宜太粗,细度模数在3.3以上时,容易引起新拌混凝土的运输浇筑过程中离析及保水性能差,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及外观质量。
C50泵送混凝土细度模数控制在2.6~2.8之间最佳,普通混凝土控制在3.3以下。
另外还要注意砂中杂质的含量,比如云母、泥的含量过高,不但影响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而且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引起混凝土的收缩裂缝等其他性能。
含泥量不超过2%,云母含量小于1%。
1.1.2 粗集料粗集料的强度、颗粒形状、表面特征、级配、杂质的含量、吸水率对C50混凝土的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配制C50以上混凝土对粗集料的强度的选取是十分重要的,高强度的集料才能配制出高强度的混凝土。
应选取质地坚硬、洁净的碎石。
其强度可用岩石立方体强度或碎石的压碎指标值来测定,岩石的抗压强度应比配制的混凝土强度高50%。
C50混凝土配比设计一、原材料1.集料商品混凝土中集料体积大约占商品混凝土体积的3/4,由于所占的体积相当大,所以集料的质量对商品混凝土的TRANBBS技术性能和生产成本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配制C50商品混凝土时,对集料的强度、级配、表面特征、颗粒形状、杂质的含量、吸水率等,必须认真检验,严格选材。
(1)细集料。
砂材质的好坏,对C50以上商品混凝土的拌和物和易性的影响比粗集料要大。
优先选取级配良好的江砂或河砂。
因为江砂或河砂比较干净,含泥量少,砂中石英颗粒含量较多,级配一般都能符合要求。
山砂一般不能使用,山砂中含泥量较大且含有较多的风化软弱颗粒。
砂的细度模数宜控制在2.6以上,细度模数小于2.5时,拌制的商品混凝土拌和物显得太粘稠,施工中难于振捣,且由于砂细,在满足相同和易性要求时,增大水泥用量。
这样不但增加了商品混凝土的成本,而且影响商品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如商品混凝土的耐久性、收缩裂缝等。
砂也不宜太粗,细度模数在3.3以上时,容易引起新拌商品混凝土的运输浇筑过程中离析及保水性能差,从而影响商品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及外观质量。
C50泵送商品混凝土细度模数控制在2.6-2.8之间最佳,普通商品混凝土控制在3.3以下。
另外还要注意砂中杂质的含量。
(2)粗集料。
粗集料的强度、颗粒形状、表面特征、级配、杂质的含量、吸水率对C50商品混凝土的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级配是集料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对商品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强度有着很大的影响。
配制C50商品混凝土最大粒径不超过31.5mm,因为C50商品混凝土一般水泥用量在440-500kg/m3,水泥浆较富余,由于大粒径集料比同重量的小粒径集料表面积要小,其与砂浆的粘结面积相应要小,其粘结力要低,且商品混凝土的均质性差,所以大粒径集料不可能配制出高强度商品混凝土。
集料的级配要符合要求且集料的空隙要小,通常采用二种规格的石子进行掺配。
如5-31.5mm连续极配采用5-16mm和16-31.5mm二种规格的碎石进行掺配。
1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思路(1)配合比设计应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进行配合比设计和试验。
(2)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60d或90d的强度作为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强度评定及工程验收的依据。
(3)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热过高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造成,所以水泥选择上应选用低水化热水泥,并控制水泥用量。
(4)要考虑混凝土的膨胀收缩及其工作性能。
2 原材料的控制2.1 水泥大体积混凝土易产生裂缝,水泥应选用低水化热水泥,并考虑到大体积混凝土的耐久性,应选取低碱含量和低氯离子含量的水泥。
由于早期强度不宜太高,所以水泥细度不应过细。
2.2 矿物掺合料配置C50高强度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较高,但过高的水泥会造成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并会导致后续的混凝土温度快速地增长,造成温差裂缝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选用掺大量的矿物掺合料来降低水泥用量,并改善混凝土孔隙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耐久性,增加混凝土后期强度的上升空间。
(1)矿粉。
矿粉用作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可改善胶凝材料的物理级配,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延长水泥凝结时间,降低水化热。
矿粉的选用应注意比表面积不要过大,过细的矿粉易造成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活性不应太小,不然后期强度无法保障,宜选用S95级矿粉。
(2)粉煤灰。
大体积混凝土掺粉煤灰可以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保证混凝土的可泵性和不离析,提高混凝土后期强度。
粉煤灰应选用需水量小、烧失量低、安定性合格的品种,可减少单方用水量,减少和防止产生干缩裂缝。
2.3 骨料骨料作为混凝土的骨架结构,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骨料的选用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有关规定,选择压碎值低、级配合理、含泥量低、非碱活性的骨料,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干缩、徐变的不利影响,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2.4 外加剂外加剂应选取缓凝型的外加剂,延长水泥凝结时间,降低水化热。
c50补偿收缩混凝土配合比
C50混凝土是指抗压强度等级为50MPa的混凝土,通常用于承
受较大荷载的结构。
补偿收缩是指在混凝土初凝后,由于水泥水化
反应引起的体积收缩,为了控制混凝土的收缩,需要在配合比中加
入一些补偿收缩剂。
在设计C50混凝土的配合比时,需要考虑到补偿收缩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补偿收缩剂的添加量取决于混凝土的配合比和使用的
水泥类型。
补偿收缩剂可以是一些特殊的添加剂,如膨胀剂、膨胀
剂和粘结剂等,这些添加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提高混凝土
的抗裂性能。
另外,对于C50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其他因素,如骨料的选择、水灰比的确定、外加剂的使用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
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在设计C50混凝土的
配合比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程
性能。
总之,C50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补偿收缩的因素,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和添加补偿收缩剂来控制混凝土的收缩,从而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耐久性。
1.C50砼的技术要求(1)砼坍落度要求,针对不同的结构物选择相应坍落度,如钢筋较密的梁板选择180~220mm较为适合,考虑到相同水灰比情况下,大坍落度砼强度相应较低的事实,试验室试配时按不利条件(高温、长运距)进行考虑,试配时采,210~220mm进行控制以保证坍落度损失的富余值。
(2)水灰比要求,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宜控制在0.34~0.38之间,太低水灰比砼坍落度受水化热、气温的影响较大,容易造成砼太干无法浇筑的情况发生。
(3)水泥宜采用质量稳定的大厂旋窑生产的PO52.5R水泥,对每批进场水泥重点检测其安定性、水泥胶砂强度,保证水泥的质量,C50砼属高强度砼中较低的标号,在施工中一般不掺加硅粉来提高砼的和易性,水泥用量的选择是配比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用量宜控制在500kg以下,水泥与混合料的总量不超过550~600kg/m3。
(4)粗集料粗集料的强度、颗粒形状、表面特征、级配、杂质的含量、吸水率对C50砼的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配制C50以上砼对粗集料的强度的选取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表明混凝土强度很高时应该用小粒径的粗集料,原因是集料表面积增加,平均粘结应力降低,使混凝土强度增加,有研究发现粒径为76mm的集料的粘结强度只有13mm粒径集料粘结强度的1/10,小粒径之所以能产生较高的强度是由于围绕集料颗粒的应力较小的缘故,根据长期对C50砼试件的破坏结果观察,以碎石破坏为主,表现为碎石大部分先被压裂破坏,水泥胶结材料后破坏。
理想的粗集料应该是立方体的,洁净的,有棱角的碎石,针片状颗粒应减至最小;选择粗集料的要求为:岩石的抗压强度应比配制的砼强度高50%,一般也用压碎值指标来控制,压碎值≤12%,含泥量<1%,针片状颗粒含量小于5%,骨料的最大粒径宜小于25mm,表观密度>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1350kg/m3,空隙率<47%,岩石饱水抗压强度>80Mpa,粗集料采用5~25mm的连续级配(圆孔筛),仔细测量各种集料的吸水率对选择吸水率小的集料以减少坍落度损失是很重要的。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指根据工程需要和原材料的特性,确定混凝土中各种原材料的比例和用量。
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提高工程质量和耐久性。
C50混凝土是一种高强度混凝土,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才能满足工程要求。
1.强度要求:C50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为50MPa,因此需要确定水胶比和水泥用量,以达到所需的强度要求。
2.材料特性: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取决于水泥、骨料、粉煤灰和适量掺合料的性能。
水泥的种类和标号、骨料的类型和颗粒分布、粉煤灰的用量和掺合料类型等都需要进行选择和控制。
3.工程要求: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坍落度、施工性能和浇筑方式。
同时,还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协调性,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后的整体性能。
4.成本控制: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还需要考虑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和工程的预算。
选择适当的原材料和合理的配比,使得混凝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成本。
一般来说,C50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确定强度等级和设计强度: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规范,确定C50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设计强度。
2.确定水胶比和水泥用量:根据设计强度和水胶比要求,确定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水胶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越好。
3.确定骨料用量和颗粒分布:根据设计强度和骨料的特性,确定骨料的用量和颗粒分布。
合理的骨料用量和颗粒分布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4.确定粉煤灰用量和掺合料类型:根据材料特性和工程要求,确定粉煤灰的用量和掺合料的类型。
粉煤灰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成本。
5.确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施工性能:根据工程要求和施工方式,确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施工性能。
在保证浇筑和振捣的条件下,尽量降低混凝土的含气量和渗水性。
6.进行配合比试验:根据确定的水胶比、水泥用量、骨料用量、颗粒分布、粉煤灰用量和掺合料类型等,进行配合比试验,确定最终的配合比。
7.控制施工过程:在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监测混凝土的均匀性、协调性和强度发展情况。
C50.
1、细集料。
细度模数在2.6以上,小于2.5时,拌制的混凝土显得太粘稠,施工中难以振捣而且由于砂细,在满足和易性要求时,增大水泥用量使成本增加。
还会影响耐久性、收缩裂缝等。
细度模数大于3.3时,太粗。
容易引起新拌混凝土产生离析和保水性差。
2、粗集料。
粗集料的强度、颗粒形状、表面特征、级配、杂质的含量、吸水率对C50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影响很大。
级配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
最大粒径不超过31.5mm,混凝土一般水泥用量在440-500kg/m3,水泥浆较富余,由于大粒径集料比同重量的小粒径集料表面积要小与砂浆的粘结面积相应要小其粘结力要低且混凝土的均质性差,所以大粒径集料不可能配制出高强度混凝土。
集料的级配要符合要求且集料的空隙要小,通常采用二种规格的石子进行掺配。
如5-31.5mm连续极配采用5-16mm和16-31.5mm二种规格的碎石进行掺配。
5-25mm连续级配采用5-16mm和10-25mm二种规格进行掺配。
掺配时符合级配要求的范围内,可能有二种或三种掺配方案,选取其中体积密度较大者使用,因体积密度大则空隙率小。
如有二种掺配方案分别为30:70和20:80,其掺配结果均符合级配范围要求,测定二者的体积密度,前者大,则应选取掺配比例为30:70的使用。
3、水泥。
优先选用旋窑生产其强度等级4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旋窑水泥质量稳定,强度波动越小。
4、外加剂、选择外加剂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延缓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增加后期强度,减小坍落度,与水泥的相容性,外加剂的稳定性。
通常选用高效减水剂、高效缓凝减水剂,高强早期减水剂。
高效缓凝减水剂有利于控制早期水化,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
损失小。
一般来说,掺量大时凝结时间相应增长,但掺量过大会降低早期强度。
根据施工季节来调节掺量。
宜在夏季或结构复杂配筋密集的构件中使用,避免生成冷缝,方便施工的安排。
高效早强减水剂一般不用,除非对早期强度有特殊要求。
一般在冬季使用,来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使用时要慎重,因为它会加快早期强度的发展,但一般会减低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1).试配强度的确定。
(2).水灰比的确定。
C50混凝土宜采用以下0.30、0.32、0.34、0.36、0.38五个水灰比进行试拌,来确定最佳水灰比。
采用0.34作为基准水灰比。
(3)用水量的确定。
一般坍落度为75-90mm时,用水量为145-160Kg每立方米,坍落度在170-200mm时,用水量宜控制在160-170Kg每立方米。
(4)砂率。
坍落度为75-90mm时,取0.28-0.33.坍落度在170-200mm时,取0.37-0.40.
(5)砂、石用量。
按绝对体积法计算。
2.试拌调整
使用试拌机前,应用与试配时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灰比及灰砂比进行刷膛,以免正式试拌时水泥砂浆粘附桶壁。
试拌量应不小于试拌机额定量的四分之一,混凝土的搅拌方式及加料,应与生产时使用的方法相同,特别是外加剂的掺法,是同时掺量还是后掺。
得出的坍落度不符合要求,应保证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相应的调整水量和外加剂的掺量或砂率,用水量调整不应太大,因为水灰比低,增加用水量相应水泥用量的增大幅度较大。
调整后仍不合要求,应考虑重新选用水泥或外加剂。
3.配合比的确定
当拌合物实测密度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2%,可不调整。
大于2%时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规定进行相应的调整。
C50混凝土配合比确定之后,应进行6-8次重复试验验证,其平均值不应低于配置的强度值。
确保其稳定性,因有些因素对C40以下影响不大,但对C50混凝土(C50以上)的影响往往很大。
结语
配制C50桥梁混凝土应选用优质原材料,水泥要求42.5级以上的旋窑水泥;粗集料要求最大粒径为31.5mm,堆积密度大,含泥量小、针片状少;细集料细度模数2.6以上、含泥量低;外加剂应根据季节要求优选高效减水剂或缓凝高效减水剂,以满足施工要求和强度要求。
参考:《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
《建筑用砂》GB/T14684-2001
《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
《普通混凝土用卵石、碎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