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5美丽的武夷山2_北师大版
- 格式:ppt
- 大小:5.39 MB
- 文档页数:15
语文学科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美丽的武夷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武夷山的美丽。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4、通过课内小拓展,初步了解中心句,进一步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式的读,发挥想象,体味武夷山入诗入画的美丽景象。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武夷山的美丽。
教学方法:示范读、朗读体会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文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走近武夷山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武夷山》,板书课题,并要求学生一起书空。
读课题(齐读、指名读)二、深入课文,合作探究1、出示山的图片,观赏,并说说看了图片想说什么?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字正腔圆的读)3、问:同学们喜欢课文中的那些句子?(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了这么多优美的句子,大家知道了武夷山写了两个地方:山、水(板书图画山水)(一)感悟武夷的山(第2自然段)1、自由读第二小节,想一想:武夷山的山有什么特点?分别在黑板上的哪个图画上表现。
板书(奇特、险峻)2、“奇特”——“三十六峰”(1)武夷山的山峰造型奇特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示句: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
A、指名读句子。
B、练说:把句子说得更具体。
(2)(课件演示其它山峰)学生说一说这“造型奇特”的山峰还像什么?(自由说)示例:三十六峰造型独特,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3、“险峻”——大王峰(1)还喜欢写山的哪一句?(2)你从哪句话读出了“大王峰”的险?(3)这句话中的哪个字应该重读?“险”是什么意思?(4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
4、齐读本段(二)课内小拓展---浅了解中心句A:我们说武夷山山势险峻、造型奇特是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那第二句写什么?第三句写什么?生答……B:总结:那么这一段就是围绕第一句话写的,这句话就是本段的中心句。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武夷山的美,感受祖国山水之壮丽3、渗透进行句式训练二、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边读边发挥想象,体会“入诗入画”的感觉四、教学过程:(一)欣赏武夷山图片,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那你去过哪些地方?2、欣赏图片,简介武夷山的来历,导入本课,板书课题。
3、师:你想亲自去武夷山领略美景吗?今天,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和老师一起去武夷山转转吧!(二)整体感知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读,其他人想想每段写了什么内容(生回答)。
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武夷山的美景的?(山和水)4、师过渡:这就是美丽的武夷山,它就像一幅美丽的画,今天,我们深入体会武夷山之美吧(三)细读感悟学习山之美:1、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是描写武夷山的山美呢?请小朋友们先读一读,再拿起笔,把体现山的特点的词语找出来,用横线表示2、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2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山的?它有什么特点?2、出示幻灯,体会山的特点3、本段哪句话写了山的特点?4、班级交流,师相机板书--山势险峻、造型奇特5、师:出示图片(大王峰)--这就是大王峰,它非常的陡峭,而且只有一条路通向峰顶,真险啊!6、师:小朋友们,武夷山这么多的山,作者把山峰的样子比作了什么呢?请你找一找,用波浪线画出来7、师:谁来说?8、指名学生回答,读句子9、师:你读得真不错,你们能不能读得和她一样好呢?10、生:小组读、齐读11、师:出示练习,指导背诵武夷山的三十六峰,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最险的是,从峰底向上有,一直通向。
(1)指名学生回答(2)全班齐读12、师:你们读得真好,我们知道武夷山还有许许多多的山峰,你们看,他们还可以像什么?(师出示图片6张,学生说)学习水之美:1、欣赏图片,师过渡:山离不开水,水也离不开山,请小朋友听老师读第3自然段2、师配乐范读,问:九曲溪是怎么来的?(指名答)3、师:请同桌互读,想:水有什么特点?(清和静)3、看看哪个句子是描写武夷山水的清、静,请你用横线画下来(指名回答)5、溪水真清啊,如果这时你正站在九曲溪边,还可以看见什么吗?6、指名学生回答(可以看见小鱼、小虾、水草……)7、师出示画面:你们看,溪水静得像什么?(一面镜子)8、师:你要是站在溪边,面对这么美的景色,你还会看见什么?9、指名回答(3名)--看见蓝天、白云的倒影、看见绿竹的倒影、看见自己……10、师评价:真棒,这个时候你们不仅是在欣赏画面,而且还是在创作画面呢!这么美的景色你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周围的小朋友,告诉老师吗?自己先试一试11、学生轻声读段落12、男、女生分别读、小组读13、师评价:读得真好,美文美景就得美美的去读,这样才会读的更动人更有感情。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7个。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
4.感受武夷山山水的奇秀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难点:理解游武夷山“入诗入画”的感觉。
教学过程:一、引入导学(激趣导入,初识武夷山)1.同学们,又到了我们课前语言训练的时间啦!大家掌声欢迎生1为我们带来一个动人的故事!关于武夷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武夷山生活着两个部落,一个叫武族,一个叫夷族,他们为争夺领地,发生了冲突。
这时有一位仙人骑金鸡飘然而至,劝他们要同心同德。
从此,这里人们永远和睦,这个地方就被叫做武夷山。
传说美,武夷山更美,就让我们走进(生再次齐读课题——美丽的武夷山)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名录》。
2.板书课题,齐读。
3、复习字词。
1.复习词语:(1)带读词语:险峻、古朴、通过、风景、爬山、入诗入画。
(2)武夷山福建省西北部练习说一句完整的话。
二、依案自学(整体把握,理清脉络)自学指导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都写了武夷山的哪些景物?自学检测1.交流汇报。
(1)板书:山水三、合作探学(深入阅读,体会特点)(一)想象读,感受山奇特险峻之美。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找到最能概括山特点的词语把它圈出来。
(1)指名回答(2)山的特点:奇特险峻板书:奇、险(3):从哪句话看出山的奇特,找出来并读一读?(生1找)a.奇特(三十六峰)三十六峰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
(1)请你读出三十六峰的奇特。
三十六峰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①指名读,师引导朗读,学生评价②齐读(有感情朗读,体会造型奇特)③试着把它背下来!(2)句式练习师:武夷山的三十六峰可不是指一座山的名字,而是三十六座造型各异山峰的总称。
小学二年级语文《美丽的武夷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美丽的武夷山》原文武夷山在福建省西北部,那里峰峰有溪水环绕,溪水随山峰弯曲回转。
武夷山造型奇特,山势险峻。
三十六峰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
最险的是大王峰,从峰底向上有人工开出的石阶,一直通向峰顶。
武夷山的溪水绕着山峰转了九个弯,所以叫九曲溪。
溪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
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
两岸的山峰、绿竹映入水中,就像一幅水上的风景画。
到武夷山游览,可以爬山,也可以坐在古朴的竹筏上,在九曲溪上绕着山峰静静地、缓缓地、曲曲弯弯地漂行。
溪水轻轻拍着竹筏,青山徐徐从两边退去,人们会有一种入诗入画的感觉。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美丽的武夷山》教案设计理念: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让学生拥有完整的阅读过程,充分朗读,让他们经历精读与略读,朗读与默读,自悟与交流,思考与想象,课文阅读与资料收集利用,感知内容与领悟情感,理解语言与积累语言的过程。
从而锻炼他们的各种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过程与方法:1、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赏读。
2、通过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知识与技能:1、能够读通、读顺、读好课文。
能够了解武夷山的位置与风光特点。
2、能通过想象,体会作者所描写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2、愿意和同学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能用自己的话,大胆地向他人介绍武夷山的风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音乐:小朋友们,首先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静静地听一段音乐。
《美丽的武夷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美丽的武夷山》是北师大2011课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说明性散文,主要描绘武夷山的奇山秀水。
第一段主要介绍武夷山的位置和地貌,点出武夷山山水环绕的特点;第二段主要介绍了武夷山“造型奇特”、“山势险峻”的特点;第三段介绍武夷山水“清、静”的特点;第四段写游览的方式,可以爬山,也可以坐竹筏。
四个自然段层次清楚,多采用比喻和整齐的对句,语言简洁明丽,适于朗读、积累和语言训练。
【学情分析】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距离西北甘肃比较遥远,绝大多数学生没有亲自看过武夷山的美景。
因此,教学中需要借助音像资料、鲜明的画面、清晰的讲解,通过朗读引领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武夷山的奇山秀水,进而激发热爱祖国山山水的情感。
本节课是在第一课时学习生字、完成书写、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课时的教学。
【设计理念】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力图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抓住文章的重点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赏”、“说”、“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感受真实而充分,有感情地朗读自然生成。
通过精美的山水风光动画展示,为学生感受武夷山山、水的独特之美营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河山的情感。
【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训练,积累优美词句。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武夷山的美丽。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各种方式的读,发挥想象,体味武夷山入诗入画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走近武夷(一)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题目叫——美丽的武夷山(板书),再读课题,告诉老师是怎样的武夷山?(二)了解武夷山的地理位置出示课件并讲解:武夷山位于我国福建省西北部,那儿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亿万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武夷山奇峰峭拔、碧水丹山的绝胜美景!(三)武夷山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峰峰有溪水环绕,溪水随山峰弯曲回转)过渡:同学们一定在想:这样的“山”,这样的“水”,到底有什么特点,究竟有多么美呢!下面就让我们乘着生字小船去看看吧。
课例说明:《美丽的武夷山》选自《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青青的山》中的第二课。
本课旨在通过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武夷山的美,还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美丽的武夷山》选自《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青青的山》中的第二课。
这是一篇说明性散文,主要描绘武夷山的奇山秀水。
第一段主要介绍武夷山的位置和地貌,点出武夷山山水互抱的特点。
第二段主要介绍武夷山的山,突出山的“造型奇特”、“山势险峻”。
第三段介绍水的特点“清、静”。
第四段写游览的方式,可以爬山、可以坐竹筏。
四个自然段层次清楚,语言优美,采用比喻和整齐的对句,简洁明丽,适于朗读和积累。
二、学情分析:武夷山位于福建、江西两省之间,距离比较遥远,大多数学生没有亲自一饱眼福。
因此,教学中,需要借助音像资料,用鲜明的画面、配以清晰的讲解,再通过朗读,引领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武夷山的奇山秀水,进而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本节课是在第一课时学习生字、完成书写、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课时的教学。
三、教学理念首先紧抓文章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反复品词析句来感悟武夷山如诗如画的美,接着通过欣赏课件来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武夷山山的险峻与奇特的造型;武夷山水的清澈和静谧;使学生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激发学生对武夷山由衷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四、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武夷山的美丽。
2、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
五、教学重点:体会武夷山的美,能够美读。
六、教学难点:能够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美读课文。
七、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武夷山山水的图片、文字、音乐、视频等制成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通过查阅字典,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熟读课文、网上搜集信息等方式,了解武夷山山与水的特点。
八、板书设计美丽的武夷山奇特险峻清澈静谧山水入诗入画八、教学环节活动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武夷山》这篇课文。
《美丽的武夷山》教案新津县花源小学秦雪梅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和课堂交流分享,自主认识14个生字,学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学、伙伴演示、教师点拨等方式进一步练习和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注意形近字的辨析和声旁的运用;继续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用自己的方式读和标注出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词句,在同学互评和教师指导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不断朗读中体会武夷山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交流学习中,感受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成长的快乐,体会通过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难点是继续提高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
教法学法: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孩子们,阳春三月是一个适合外出游览的季节,今天我们不仅到新的环境来学习,我们还要去一个新地方,可是我们不用脚而靠它(师画一座桥,在桥的一端写“我们”),这座桥有点不一样,它是由文字组成的(师在桥中间书写),知道我们去哪里吗?学生回到后师在桥的另一端书写“武夷山”,让我们一起通过文字这座桥梁去领略武夷山的美丽风光吧!二、字词梳理各位小游客,我们要进入武夷山,还得过一关,瞧,认识吗?(师出示14个要求会认的字),通过预习,你认识了哪些字词,请同学上来分享自学成果,之后同桌互相读,最后开小火车打乱顺序读。
三、读中感悟欢迎大家来到武夷山,请把语文书轻轻地翻到34页,看看自学要求,谁来读一读,知道要求后自由读课文,用直线勾画出表示武夷山位置的词语。
(师板书“山峰”和“溪水”,)我们一起先去游览那儿的山峰吧,请一个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师板书,请同学用波浪线勾画出描写山峰造型奇特的句子采用抽读、小组读、加动作读等方式读出山峰的造型奇特,并联系句式“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在这三十六峰中,有一座山峰最为险峻,就是大王峰,一听到这个名字,你觉得这座山峰怎么样?让我们来看看它长什么样?谁来读一读,让我们来感受感受大王峰的险峻。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美丽的武夷山北师大版2014一、导入新课师:(课件出示武夷山图片)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图片你觉得美吗?生:美师:你想知道这是哪个地方的景色吗?生:想。
(出示课题)师:请大家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师:武夷山美在哪里,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武夷山在福建省西北部。
生2:武夷山的溪水很清。
生3:到武夷山去旅游,可以爬山,可以乘竹筏。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
下面我们再仔细读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你不认识的生字词,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它。
(学生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师:同桌互相读一读,看是不是每个生字都读准确了。
(屏幕出示生词,请一位学生检查大家生字认读情况)师:去掉熟字的生字朋友你还认识它们吗?(屏幕出示生字)师: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快在你的小组中把你的好办法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识字方法)师:这些生字中你认为哪些生字较难记?生1:我觉得“峻”比较难记,但我有好方法记住它:骏马的骏,把马字旁换成山字旁,就是险峻的峻。
师:你是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的,非常好。
生2:我觉得“溪”难记,没有好方法记住它。
生3:我来帮助她。
我这样记得:三点水,抓字头,一个绞丝换成点,还有一个大字在下边。
你记住了吗?师:这个识字方法也非常好,真是个爱动脑的孩子。
……师:识字方法我们就交流到这里,相信同学们还有许多好的记字方法,课下我们再来交流。
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抢答比赛”,准备好了吗?游戏抢答生字。
细读课文,理解感悟师:美丽的武夷山到底美在哪儿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师:谁来读?(指名读课文)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大家。
你最喜欢那个自然段,为什么?先读读课文,再跟小组同学说一说(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教师进行指导)师: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生1:我们喜欢第三自然段。
师:噢,你是喜欢武夷山的---?板书生1:我喜欢武夷山的水。
二年级下册语文《美丽的武夷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美丽的武夷山》。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学习生字词,了解武夷山的地理特点、名胜古迹及人文风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认识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夷山的地理、人文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武夷山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认识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武夷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学习中的收获和困惑,共同解决难点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教学难点进行讲解,重点讲解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5.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生字词进行造句,巩固知识。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检测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的掌握。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武夷山地理特点:九曲溪、丹霞地貌名胜古迹:大红袍、天游峰人文风情:茶文化、民俗2. 生字词漳、泉、悬、峭、茶、亭、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本课所学生字词,写一段介绍武夷山的短文。
武夷山位于我国福建省,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
这里有九曲溪蜿蜒曲折,丹霞地貌独具特色。
大红袍、天游峰等名胜古迹吸引了无数游客。
武夷山还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品茶、赏景成为了游客们的一大享受。
2. 课后拓展:了解武夷山的其他景点和民间故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生字词和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