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1
- 格式:ppt
- 大小:698.00 KB
- 文档页数:24
有理数的乘法一、知识点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1)(-5)×(-4)=+(5×4)=20;(2)(-6)×(-)=+(6×)=14;(3)×(-)=-(×)=-1;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0=0;3、几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1))3(5.0)10()4(-⨯⨯-⨯- (2))8.1(34)83(-⨯⨯- (3))7(4)74()25.0(-⨯⨯-⨯- (4))127()54()73(-⨯-⨯- (5) )75.0()21(4)8(-⨯-⨯⨯- (6)481)25.0()96(4⨯-⨯-⨯ (7))671(131)134()13(-⨯⨯-⨯- 2、乘法运算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即 ab =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即(ab)c =a(bc).(3)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即a(b +c)=ab +ac.(1)((2) 72)976543187(⨯+-+(3)36)974365(⨯-- (4) )1276594()36(-+⨯- (5)56)14381174(⨯+- (6))4.0348()43(--⨯- (7){)}115()31(22211)66(-+--⨯- (8)412521)25(4325⨯+⨯--⨯(9) ((10)34.075)13(317234.03213⨯--⨯+⨯-⨯- 有理数的乘法巩固练习题(1)32)9(⨯- (2))26.0()132(-⨯- (3) )5.0(31)2(-⨯⨯- (4))3(5.0)10()4(-⨯⨯-⨯- (5))8.1(34)83(-⨯⨯- (6))7(4)74()25.0(-⨯⨯-⨯-(7))127()54()73(-⨯-⨯- (8))75.0()21(4)8(-⨯-⨯⨯- (9)481)25.0()96(4⨯-⨯-⨯ (10)[])4.2(73)187(--⨯⨯- (11))671(131)134()13(-⨯⨯-⨯-(12)()8-)02.0()25(-⨯-⨯ (13)()()⎪⎭⎫ ⎝⎛+⨯⨯4)733(-25.0- (14);)32()109(45)2(-⨯-⨯⨯- (15)(-6)×5×72)67(⨯-(16)(-4)×7×(-1)×(-0.25) (17)41)23(158)245(⨯-⨯⨯-有理数的除法 知识点1、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0没有倒数. 倒数的求法:(1)求一个整数的倒数,直接可写成这个数分之一,即a 的倒数为.(2)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将分子、分母颠倒一下即可,即的倒数为.(3)求一个带分数的倒数,应先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求倒数. (4)求一个小数的倒数,应先将小数化成分数,再求倒数. (5)倒数跟符号没有任何关系,要跟相反数区别开来。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1 教材说明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7节“有理数的乘法〞2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加法法则和减法法则,也对“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形式可以写成乘法形式〞有较深刻的认识,所以本节课可以类比“有理数加法法则〞对乘法法则进行归纳总结;而本节课要为接下来的“有理数的除法〞“有理数的乘法〞做铺垫,所以对符号的处理尤为关键。
2 重难点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探索与归纳难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探索与归纳3 教学目标〔1〕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判断结果的正负〔2〕通过类比、找规律的方法,体会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3〕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4 教学设计环节1 类比发现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cm,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cm,4天后甲、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设计】通过水库这个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列出正数×负数的算式,初步感知符号对结果的影响。
环节2 探索规律【设计】一正一负两数相乘有实际情景作为载体,两个负数相乘的情景学生较难理解,从找规律的角度来解释学生更容易接受。
一正一负、两负相乘都可在规律中寻找答案,并能将与0相乘的情况也列出。
环节3 归纳总结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设计】归纳法则,使学生对运算算理和方法固定化。
环节4 应用提升【设计】简单运用乘法法则,再次稳固符号对结果的影响;将倒数的概念扩大到有理数范围,能快速说出任意有理数的倒数;能进行2个以上有理数的计算,并能快速判断结果的正负。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够运用这些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节的内容包括有理数的乘法、乘方的定义和性质,以及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和除法运算。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操作,逐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够运用这些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2.有理数的乘方的定义和性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操作,自主探索和发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和实例的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PPT或者教学课件。
3.练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有理数的乘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发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练习题的解答,巩固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有理数的乘方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发现有理数的乘方的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7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够运用这些法则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有理数的乘法,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体会和理解有理数乘法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除法,对负数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处理有理数乘法时,可能会受到正负数乘法规律的干扰,对有理数乘法的法则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发现和总结有理数乘法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有理数的乘法,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发现和总结有理数乘法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教学难点:理解有理数乘法的规律,能够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例引入有理数的乘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乘法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有关有理数乘法的PPT,包括实例、习题和教学环节。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有关有理数乘法的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利用PPT展示实例: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8元,因为打折,小明用了6.4元买到了这本书。
请同学们思考,小明买了这本书的几折?让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的乘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通过PPT展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让学生跟随PPT一起朗读。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同号相乘,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乘。
识点总结有理数的乘法知识点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知识点2:倒数的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由于a×1/a(a≠0) ,所以当a是不为0的有理数时,a的倒数是1/a。
若a、b互为倒数,则ab=1。
知识点3: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推广(1)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2)几个数相乘,只要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知识点4: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分配律:a(b+c)=ab+ac。
复习要点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ab=ba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ab)c=a(bc)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b+ac数字与字母相乘的书写规范:⑴数字与字母相乘,乘号要省略,或用“”⑵数字与字母相乘,当系数是1或-1时,1要省略不写。
⑶带分数与字母相乘,带分数应当化成假分数。
用字母x表示任意一个有理数,2与x的乘积记为2x,3与x的乘积记为3x,则式子2x+3x是2x与3x的和,2x与3x叫做这个式子的项,2和3分别是着两项的系数。
一般地,合并含有相同字母因数的式子时,只需将它们的系数合并,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再乘字母因数,即ax+bx=(a+b)x 上式中x是字母因数,a与b分别是ax与bx这两项的系数。
去括号法则:括号前是“+”,把括号和括号前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符号。
括号前是“-”,把括号和括号前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2.7.1 有理数的乘法(一)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计算;2.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与特性;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板书、教学示例、黑板、彩色粉笔等;2.学生准备:课本、笔、纸等。
三、教学内容及流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黑板上的题目“已知 (-2)×(-3) 的结果是多少?”来导入本节课的话题。
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然后引导他们分析负数相乘的特点。
2. 新课讲解(15分钟)首先,给出两个正数相乘的情况,例如3×5,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的概念进行计算并解释结果。
然后,给出两个负数相乘的情况,例如 (-2)×(-3),引导学生进行类似的计算并解释结果。
接下来,引入有理数相乘的规则和特性。
规则1:正数与正数相乘得到正数,即正× 正 = 正;规则2:负数与负数相乘得到正数,即负× 负 = 正;规则3:正数与负数相乘得到负数,即正×负 = 负;规则4:负数与正数相乘得到负数,即负× 正 = 负。
通过具体的示例让学生理解并记忆这些规则,并与实际生活情境进行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理数的乘法。
3. 拓展探究(15分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让学生自主探究有理数的乘法。
在黑板上写出以下乘法表达式,让学生用加法的概念进行计算: 1. 3 × (-2); 2. (-4) × (-6); 3. (-5) × 2; 4. (-3) × 7。
通过学生的计算和解释,引导他们找出有理数乘法的规律,加深对有理数乘法规则的理解。
4. 讲解归纳总结(10分钟)回顾学生的探究过程,根据学生的表现,帮助他们归纳总结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规则,并对规则进行简单的说明和解释。
5. 练习与巩固(15分钟)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的有理数乘法运算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