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
- 格式:docx
- 大小:8.68 KB
- 文档页数:1
青海——高原明珠一、青海省地理资源青海省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省名。
青海省简称青,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中华水塔”。
青海的农业作物以小麦、青稞、蚕豆、马铃薯、油菜为主。
日月山以西为牧业区,属高原牧区,牧区内草原广袤,牧草丰美,是我国著名的五大牧区之一和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二、青海省历史文化青海历史悠久,地处华夏民族的摇篮——黄河、长江的源头。
早在距今二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青海先民即在今柴达木盆地、昆仑山一带活动生息。
据考古发掘,众多的古文化遗存证明,青海的开发至少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三、青海牦牛牦牛生活在青藏高原3000-5000米海拔的高寒地带,给人们带来的是牛奶、黄油、牛毛、牛肉、甚至还有燃料,被誉为高原的生命之源。
在青海,牦牛是一种珍贵的绿色资源。
据统计,全世界现有1400多万头牦牛,其中青海省就有480万头。
牦牛是世界上唯一可供人类食用的源种牛,没有和其它牛杂交过。
牦牛生长的区域是一片难得的净土,生态环境决定了牦牛体内蕴藏着高营养、高功能的有机成分。
据专家分析,越是海拔高地方的动植物,对人类健康越有益处。
牦牛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冬虫夏草,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牦牛产奶量非常低,营养成分却非常高,唯有牦牛奶能做成真正的“酸奶”(靠天然发酵而成)。
牦牛还是唯一具有绒的牛,牦牛绒是一种上好的纺织原料。
牦牛作为一种稀缺的绿色资源,极具开发价值。
中国农科院、西南农大等近10家农业研究单位组成的专家组对藏区牦牛资源进行调研后发现,牦牛产品是典型的绿色保健食品,它不仅营养价值较高,且是半野味。
牦牛全身都是宝,专家测算,如对牦牛皮、毛、肉、乳、骨进行综合开发,可获得5倍的高增值经济效益。
据省牧科院于明胜教授介绍,目前,我国拥有牦牛1377.4万头,占全世界总数的93%,其中我省拥有480万头。
但据统计,根据我省牦牛实有数量和产奶牛比例测算,牦牛奶年产量至少能达到36万吨。
青海的游玩导游词精选青海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
下面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是关于青海的游玩导游词,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
青海的游玩导游词1各位团友:玉树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的通天河畔,位置33°09′~33°17′N,96°24′~96°37′E,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青海省玉树县西北部结隆乡境内,距玉树县西北约65公里。
海拔4,100~4,200米。
通天河支流益曲在此穿过,形成5个大小不等、水深在0.2-0.4 米的湖泊,还有众多的泉水喷涌而出,水量稳定,水质洁净。
纵横迂回的溪流,星罗棋布的湖泊沼地把草滩切割成无数大上不等的沙洲和小岛,因此野兽难以进入。
是唯一栖息于高原和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珍禽黑颈鹤的重要繁殖地。
1986年7月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9月由玉树藏族自治州筹建,暂编制7人。
它是以鹤类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可供鹤类栖息繁殖的湿地约45平方公里。
隆宝湿地为青藏高原东部的川西高山峡谷向高原主体过渡地段上的隆宝滩盆地中部的苔草沼泽。
四周环山,呈“凹”字形,周围山峰高达5,270米。
湿地水源来自许多涌泉和七条溪流。
成片的湿草、沼泽围绕着五个水深0.2米至0.3米的明水面,相互渗透构成保护区主体,其周围是些不规则的水坑和松软的草墩。
除主河道水深外,蔓延成沼泽滩地的地区,水深一般保持地0.2~0.4米。
草墩之间被水隔绝,水坑内鱼、蛙集在,水生生物、浮游生物丰富。
湖底有很厚的淤泥层。
本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干燥寒冷,风大,日照长,辐射强烈。
1月份均温-11.1℃极端最低气温-260℃;7月份均温9.3℃,极端最高气温27.0℃,年均气温-0.4℃;≥0℃,积温1027.4℃,年日照时数2300小时,年总辐射量152.8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高达730毫米,集中在6~9月,雨、热同期。
气象防灾减灾中人工影响天气的探究摘要: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青海省是一个气象灾害频发的地区,本文主要探究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气象防灾减灾;人工影响天气;作用;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p48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青海省是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是一个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省区,气象灾害每年都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危害,就现阶段来看,人工影响天气这种手段的优越性已经逐渐表现出来,在减轻气象灾害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加上近年来,我国的气象科技水平较之以往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气象卫星、雷达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新型播撒工具等一系列高科技技术和产品的运用,人工影响天气的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就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福利。
2 人工影响天气简介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
其主要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采用向云中撒播催化剂的方法,使某些局地天气过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转化的一项科学技术措施,人工影响天气又称人工控制天气。
是人工降水、人工防雹、人工消云、人工消雾、人工防霜、人工削弱风暴(台风)和人工抑制雷电的总称。
在人工影响天气的具体试验研究中,开展得最多的是人工降水,除此之外,就是人工防雹,中国、美国、前苏联、瑞士等国进行了大量人工防雹试验,使果园等经济作物减免了损失,但严格的科学检验效果不一。
人工影响天气最主要的方法是播云,即用飞机、火箭或地面发生器等手段向云中播撒碘化银等催化剂,改变云的微结构,使云、雾、降水等天气现象发生改变。
按对象的性质不同,播云所用的催化剂也不同,其催化过程可分为冷云催化和暖云催化两类。
青海林业在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青海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业是青海省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本文从青海林业在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以及未来发展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青海林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1.保持生物多样性青海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青藏高原上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
青海林业在保护青海生物多样性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青海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林木资源是全省重要的生态资源之一,有效保护青海的林木资源将有助于维持稳定的生态平衡。
2.改善土地质量青海省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土地资源有限。
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青海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
在实践中,青海林业有助于改善土地质量,防止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
同时,青海林业还能够改善农田和草地的土地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地的生产力。
3.保护水源青海林业对水资源的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青海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在青藏高原上,林木是天然的水资源保护者。
青海的许多河流和白浪河的源头都在青海的森林地带,青海林业的发展对保持水源的量和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未来发展对策1.落实林业质量提升计划为了加强青海林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林业质量提升计划,旨在促进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青海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强林业投入,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提高森林面积和质量。
同时,应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提升林业生产效益。
2.加强林地保护青海的林地面积较小,因此需要加强林地保护。
目前,青海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护林地资源,如加强监管措施,严禁乱伐。
同时,在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保护林地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3.提高林业科技水平在青海林业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十分重要。
青海应加强林业科技研发,推广现代林业技术和生产设备,提高林业生产效益和产品的质量。
此外,应积极引进外来先进技术,不断提升青海地区的林业水平。
4.加强林业合作与交流青海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资源相对较为脆弱。
2021年中考地理---青海省的概述与知识点青海省的概述青海省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简称青,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省名。
青海西北邻新疆,北和东接甘肃,东南紧靠四川,南和西南毗连西藏。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
?青海省主要地理信息:1.青海省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地貌以山地为主,兼有平地和丘陵。
2.青海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等特点。
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
3.青海省境内的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海拔3200米,是本省重要的渔业基地。
4.青海省农业作物以旱作为特色。
粮食作物主要有春小麦、青稞、蚕豆、豌豆、马铃薯等,经济作物以油菜籽为主。
青海省畜牧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全省牧区均以草原牧业为主。
5.青海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雄奇壮美,具有青藏高原特色。
汉、藏回、蒙古、土、撒拉等民族历史悠久,民俗风情别具一格,极富情趣。
青色的海——青海湖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西宁市的西北部,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
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
青海湖水平均深约21米多,最大水深为3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青海湖岸边有辽阔的天然牧场,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对发展畜牧业和农业有着良好的条件。
早在遥远的古代,这里就是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产地。
青海湖一带所产的马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很出名,当时被称为“秦马”。
古代名著《诗经》曾描写过“秦马”的雄壮和善驰。
以后,隋唐时代,这里产的马经过与“乌孙马”、“血汗马”交配改良,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良马。
它不仅以神骏善驰而驰名,而且以能征惯战而著称。
青海湖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生产也有着广阔的前景。
青海是哪里青海是中国西部的一座省份,位于中国的青藏高原上,横跨青海省和甘肃省,东至青藏高原的边缘,西至内蒙古自治区,南至西宁市,北至张掖市。
青海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多元的民族特色而闻名于世。
青海的总面积达72.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四大省份。
它是中国内陆地区的唯一一个省份,也是中国境内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
青海省的地理特点使其在自然环境上非常独特。
青海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三大淡水湖之一的青海湖。
青海湖被誉为“高原明珠”,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主要包括回族、藏族、汉族、蒙古族、土族等几个主要民族。
这些民族各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青海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多样,包括藏传佛教、回教、蒙古族的马术表演等等。
青海的藏传佛教文化是其最重要的一部分,许多著名的寺庙和佛教圣地位于青海,如塔尔寺、青海湖南岸的噶尔寺等。
青海的自然风光十分壮丽,山脉、草原、湖泊和河流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青海省的大部分地区都位于青藏高原上,这片高原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被誉为“中国的草原王国”。
这里的草原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花草,还有成千上万头的牦牛和羊群在上面自由地奔跑,构成了一个美丽的自然画卷。
除了壮丽的自然景观,青海还有许多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西宁是青海的省会,这个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可以参观的著名景点包括西宁大佛寺、青海博物馆和南大山石窟等。
如果您对历史感兴趣,可以前往张掖市的丹霞地貌景区,那里有世界上最大的丹霞地貌群。
青海还有许多著名的节日和庆典,如藏族的卫塞节,汉族的元宵节和清明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体验和观看。
在青海旅游期间,您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美食,如青海的羊肉、青稞酒和奶茶等。
青海的气候条件较为严酷,大部分地区属于寒冷的高寒气候。
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凉爽,温差较大。
由于高原的气候特点,夏天的日夜温差很大,需要注意保暖。
中国省份简介——CH2NO3一.五大自治区1.内蒙古自治区简称蒙,省会为呼和浩特。
位于中国北部边疆,西北紧邻蒙古,俄罗斯,面积118万平方公里。
在内蒙古辽阔富饶的土地上,有茂密的森林、丰美的草场、肥沃的农田、广阔的水面、众多的野生动植物和无穷无尽的矿藏资源。
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贺兰山、乌拉山和大青山。
东部草原辽阔,西部沙漠广布。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总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8个国家接壤;首府乌鲁木齐市。
3.西藏自治区简称藏,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和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接壤。
首府拉萨市。
4.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首府银川。
是我国五大自治区之一。
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地区。
宁夏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
自古以来就是内接中原,西通西域,北连大漠,各民族南来北往频繁的地区。
被誉为“塞上江南”。
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
首府南宁是东盟十国和中国团结合作的聚会地点,素有绿城之美称。
简称桂,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动植物资源。
二.四大直辖市1.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简称京。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局部地区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
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为北京市最高峰。
它荟萃了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2.天津市,简称津。
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面积11917.3平方公里,疆域周长约1290.8公里,海岸线长153公里,陆界长1137.48公里。
市中心距北京137公里,是著名的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
关于青海的介绍青海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全省总面积72.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第四大省份。
青海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屏障和资源要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青海的自然景观非常壮观,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就是青海湖。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
青海湖周围的山脉和草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
此外,在青海还有很多其他的自然景点,如祁连山、昆仑山、柴达木盆地等等。
青海的人文资源同样丰富多彩。
青海是中国藏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藏传佛教的主要中心之一。
青海的寺庙和文化遗址遍布全省,如塔尔寺、拉卜楞寺、观音寺等等。
此外,青海还有很多其他的人文景点,如青海博物馆、青海艺术中心、西宁城隍庙等等。
青海的自然资源也非常丰富。
青海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产地之一,主要矿产有铜、铁、锌、煤炭等。
此外,青海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草原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
青海的农业也非常发达,主要种植青稞、小麦、油菜等作物。
青海的人口主要是藏族、汉族、回族等少数民族。
青海的民族文化非常丰富多彩,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
青海的传统手工艺品也非常有名,如青海毛绒玩具、青海羊毛毯等等。
青海的交通非常便利,有着完善的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
青海的旅游业也非常发达,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总之,青海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青海绝对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青海为我国上的重要省份之一,简称青,省会为西宁。
青海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
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1]。
巍巍横贯中部,峙立于南,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浩瀚无限。
、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
与、、、接壤,辖市、市两个[1-3]和藏族自治州、、、、黄南州、等6个民族,共48。
青海省有、、、、等43个,人口518万。
青海有着“”的美称。
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4]、“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可见地理位置之重要。
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源头[4]”“江河源头”、“中华水塔”。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全省均属高原范围之内。
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2]全省平均海拔3000多米,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脉和谷地大都终年积雪,广布冰川。
山脉之间,[3]镶嵌着高原、盆地和谷地。
西部极为高峻,自西向东倾斜降低,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组山系构成了青海地貌的骨架。
其地形可分为祁连山地、柴达木盆地和青南高原三个自然区域。
青海的地形大势是、高山和河谷相间分布的高原。
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堆绣,誉为塔尔寺的艺术“三绝”。
青海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