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盐水的密度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2
中考物理中,密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有哪些?要了解密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我们要先懂得初中物理测密度的常规方法,也就是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测液体密度的操作为:1.用调好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2.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4.计算盐水密度的表达式:测固体密度的操作为: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3.用细线系住石块,放入量筒的水中浸没,记录水面对应的刻度V2;4.计算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以上常规操作,我们可称之为《天平量筒法》。
但是中考物理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用非常规的特殊方法去测量物体的密度,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考察方式。
那么有哪些特殊方法呢?一、《助沉法》(物质的密度比水小)1.用调好天平测量木块的质量m2.把重物放入水中记下水和重物的体积V13.用重物系住木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V24.木块的密度表达式二、《针压法》(物质的密度比水小)1.用调好天平测量木块的质量m2.向量筒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3.用细针将木块压入水中浸没,记下水和木块的总体积V24.木块的密度注意:物质的密度比水小,放在量筒的水中漂浮,不能直接用量筒测出体积,所以可以采用助沉法或针压法。
针压法是用一根很细的针,将物体压入量筒的水中,忽略细针在水中占据的体积,则可用排水法直接测出物体的体积了。
三、《双提法》(用弹簧测力计测固体密度)【例题】张小清同学捡到一块不知名的金属块,将它放到水中可以沉没,现在,小清同学想测出它的密度,但身边只有一支弹簧秤、一个烧杯及足量的水,请你帮她想一想,替她设计一个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过程,写出实验步骤分析与解:这是一道典型的利用浮力知识测密度的试题。
阿基米德原理的重要应用就是已知浮力求体积。
它的基本思路就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利用水的密度已知,求得物体的体积,即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值。
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掌握测定固体和液体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能力目标1.培养实验能力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应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进行表格设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2.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密度的公式以及学习过的知识,如何测定物质的密度. 根据测量出的质量、体积值,运用所学知识求出物质的密度. 德育目标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应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实验时,各种仪器应按合理位置摆放,实验结束后,应整理仪器并归位放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护仪器、爱护学习环境的教育,保证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环境美的教育.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个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是从实验原理、使用仪器、实验步骤的安排,记录数据、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全面地进行实验能力的训练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实验能力有重要的作用.量筒和量杯的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时主要是会认识它们的刻度.所以教材首先要求学生观察量筒和量杯的刻度,认清它们的量程和每小格代表多少立方厘米.对于如何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教材是通过几幅图加以说明的.选择石块作为测量对象,是因为从密度表中查不出它的密度值,石块的形状一般都不规则,必须用量筒或量杯才能测出它的体积,学生测量时会更有兴趣些.教法建议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实验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分析与说明1.关于实验原理实验前可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定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办法和仪器来测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搞清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2.在使用量筒时应注意的问题(1)了解量筒(或量杯)的用途.量筒是实验室里用来测物体体积的仪器.(2)知道量筒的构造,学会判定量筒的最小分度和量程,认识ml表示毫升,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3)量筒一定要放置在水平面上,然后再将液体倒入量筒中.(4)观察量筒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呈凹形,观察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呈凸形,观察时要以凸形的顶部为准.(5)用量筒(杯)测固体体积的方法叫排液法.在练习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时,两次的测量应让同组的两个同学各测一次.如果分组仪器全部是量筒,应给教师准备一个量杯,让学生看到实物.观察量筒时,可就观察问题提问练习.在视线和凹面相平时,教师应做一个示范动作.滴管是学生第一次使用,也应讲清楚如何使用,尤其是要从量筒中取出液体时应怎样做,让学生思考一下,最好找学生示范一下.测出的水的体积不要倒回烧杯中,做下一个实验时用.3.关于实验的操作(1)在测固体的体积时,要让学生弄明白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并把所测得的有关数据填入数据表中,再求出石块的体积和密度.测固体密度最好用烧锅炉的焦炭,选一些大小形状均合适的(体积最好在20~40cm3之间),事先要蘸上腊,以防吸水.如果用石块,一定要求学生用细线栓牢,否则极易砸坏量筒.要讲清用排液法测体积的做法和这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第一,这种物质不能溶于这种液体,若溶于这种液体就要换用其他的液体或想其他的解决办法.第二,这种物质不能吸收这种液体,若吸收也需要换成其它的液体.因此排液法不是万能的.(2)测盐水的密度时,要让学生明白盐水的质量是怎样得到的,需记录哪些数据,并把测得的数据填在数据表中,最后求出盐水密度.测盐水的密度中盐水一定要饱和溶液.如果天平不够精确,系统误差较大,则应考虑换用其他溶液如硫酸铜溶液等4.整个实验过程可有三种处理方法对基础较差的班级可采用一个实验一个实验领着做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实验过程容易控制,但不易于每个同学的个性发展,进度会受些影响.对于中等程度以上的班级可采取先做实验1.练习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然后把以下的实验要求、步骤讲清楚,让各组再进行以下的实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加强个别指导.特别要对实验能力较差的组给予更多的关注,防止这些同学的实验走过场.为此也就有了第三种方法:在实验课前可先培养几名学生骨干,让他们在实验课上当教师的小助手,重点帮助一些实验有困难的同学.5.实验进度的安排因各实验小组的实验水平不同,所以实验进度就不平衡.对实验进度快的组除了加强检查他们的操作与数据外,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实验机会,为此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蜡块,让进度快的组测一下蜡块的密度.对进度慢的组,可把这一问题作为思考题,把实验过程写在实验报告上.6.实验报告关于实验报告,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写.应有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包括数量和规格)、实验内容及主要步骤、实验数据和结果、还应有实验日期和同组人.条件较好的学校也可统一印制实验报告纸,发给学生使用.实验记录的表格最好让学生参照教材自己设计,教师在这方面也应给予一定的指导.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三、学具教具准备量筒(或量杯)、石块(或烧锅炉的焦炭)、细线、盐水、天平和砝码、烧杯(或玻璃杯)、清水、多媒体演示课件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复习密度的知识,请同学们用中文表述一下密度的公式,并说出用符号表示的公式.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认识到,只要知道了某一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组成这个物体的物质的密度,也可以说只要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它的密度.(二)新课教学以上我们分析了根据,只要我们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请同学们考虑一下用什么方法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用天平可以测物体的质量,用量筒可以测物体的体积.如果是一个规则物体除了用量筒可以测量它的体积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还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今天我们这个实验是要求同学们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根据以上的分析,请同学们谈一下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这个实验的原理就是密度的公式我们今天的实验是要测定金属块和盐水的密度,请同学们考虑除了被测物体、天平、砝码和量筒外,还需要什么物品. 还需要清水、细线以及装清水和盐水的烧杯.请同学们写出测金属块密度的实验步骤,并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请同学说出实验步骤以及表格中需要记录和需要计算的项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式补充修正,并随时将学生回答的正确结果写在黑板上,最后形成如下内容:1.测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2).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3).向量筒中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并把测得的水的体积值填入表格中.(4).将石块用细线拴好,没入水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5).计算出石块的体积,填入表格.(6).计算出金属块密度,填入表格.表格设计石块的质量m(g)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石块和水的总体积石块的体积石块的密度请同学们写出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并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学生基本写完后,请同学说出实验步骤以及表格设计的内容,教师随时把正确内容写在黑板上,并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正。
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2.理解物质密度的计算式;3.知道测量物质密度的一个原理;4.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学会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操作实验的欲望,并能熟练地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认真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灵活使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利用公式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天平,砝码,量筒,盐水,水,细线,小石块,烧杯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这一节探索性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可得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天平的使用和对量筒的正确运用,并能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设计意图测量物质的密度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就是要求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合理的进行操作,并正确,准确如实地记录,从而总结归纳自己的实验步骤的合理性,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要知道一个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只要测出它密度即可,那怎样测量物质的密度?生:要测量物质的密度,据密度公式ρ=m /v,只需要测出质量和体积就可以算出密度了。
1.量筒的使用(观察量筒)师问:1)量筒的单位标度,最大测量值,分度值分别是多少?2)使用量筒时读数,正确的读数方法是怎样的?(仔细看书回答)2. 如何用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师启发:1)把不溶于水的,并能沉入水底的物体,可用量筒中的前后两次液体的体积差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排水法)2)对于不沉入水的物体可用针压法压入水中,求出两次液体的体积差,就是物体的体积。
(针压法)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想象启发学生,举出很多方法,如,埋沙法,沉坠法等。
测量液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
1.学习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
2.掌握测定液体密度的方法。
实验原理:ρ=m/V
实验器材:盐水、大烧杯、小烧杯、量筒、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归0,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在烧杯中放适量盐水,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记下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_____g
3.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_____ml,
4.再次把天平调平衡,将烧杯和杯中剩余盐水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记下烧杯和杯内剩余盐水的质量m2=_____g
实验表格:
烧杯和盐水的质量
m1(g)量筒中盐水的体
积 V(ml)
烧杯和杯内剩余
盐水的质量
m2(g)
量筒中盐水质量
m(g)
盐水的密度
ρ(g/cm3)
实验结论
根据ρ=m/V =(m1- m2)/V =_______ g/cm3
实验注意
1.实验中若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盐水总质量,最后测盐水的体积,此方法使测量值偏大,因为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时倒不干净,测得的体积偏小,
2.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平视,。
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之侧测量物质的密度
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
认识:量筒主要是用来测液体的体积,在使用量筒之前,要观察它的单位、量程、分度值。
使用: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面底部或者凸面的顶部相平,测量不规则固体时要用排水法。
注意:量筒是玻璃器材,测在水中下觉的固体的体积时,要用细线系住固体浸没在量筒的水中。
拓展:在水中不下沉的物体可用沉锤法和针压法;溶于水的物体可用配制饱和溶液法,或用不互溶液体(如油),或用面粉代替。
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实验报告篇一:测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实验报告《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实验报告班级:小组名称:成绩: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量筒、石块、细线、盐水、天平和砝码、清水、烧杯1.测小石块块的密度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2).测出小石块的质量,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3).向量筒中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并把测得的水的体积值填入表格中.(4).将石块用细线拴好,没入水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5).计算出石块的体积,填入表格.(6).计算出小石块密度,填入表格.表格设计2.测定盐水的密度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调节天平平衡,(2)在烧杯中盛盐水,称出它们的质量,并将测量值填入表格中.(3)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它的体积,并将测量值填入表格.(4)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质量,将测量值填入表格.(5)计算出量筒内盐水的质量,记入表格.(6)求出盐水密度记入表格表格设计篇二:测定小石块的密度实验报告贵州省荔波县第二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单姓名:班级:同组人:一、实验名称:测量小石块的密度二、实验目的:1.学习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2.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
三、实验器材:、、烧杯一个、水、小石块、细线。
四、实验原理:五、实验步骤及结论1.使用前先将天平横梁调节平衡。
2.用天平称出小石块的质量。
3.把适量水倒入量筒中,测出这部分水体积。
4.用细线绑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测出小石块和量筒中水的总体积。
5.把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求出石块密度。
6.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贵州省荔波县第二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单姓名:班级:同组人:一、实验名称:测量盐水的密度二、实验目的:1.学习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2.掌握测定液体密度的方法。
三、实验器材:、、烧杯一个、盐水。
四、实验原理:五、实验步骤及结论1.使用前先将天平横梁调节平衡。
实验报告:测量盐水的密度
姓名:班级:实验日期:年月日
同组人姓名
实验名称:测量盐水的密度
探究目标:测量盐水的密度
实验仪器:天平、量筒
提出问题:怎样测量盐水的密度?
猜想与假设:不用写
设计和进行实验:
1.量筒的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量筒的量程、分度值。
(2)被测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也不能小于量筒的分度值。
(3)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若液面为凹形,应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2.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③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④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
⑤根据ρ=m/v,因此ρ盐水=m/v=m1—m2/v;
⑥表格:
分析和结论:
盐水的密度是1.1g·cm-3。
交流和评估:
实验中,可否直接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不可以;因为盐水倒入量筒中时倒不尽,测出的结果误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