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99)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357.52 KB
- 文档页数:5
一、线路1、无缝线路铺设及养护维修方法(TB/T 2098-2007)2、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 50090-2006)3、工务作业标准大型养路机械道床换碴作业(TB/T2658.20-2004)4、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99)5、快速铁路线路维修规则6、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7、铁路线路维修规则二、地质1、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7 J124)2、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规程(TB/T10403-2005)3、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4、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TB10049-2004)5、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TB10041-2003)6、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01)7、铁路工程地质风沙勘测规则(TB10053-98)8、铁路工程地质黄土地区勘测规程(TB10055-98)9、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测规范(TB10049-96)10、铁路工程地基土旁压试验规则(TB10046-96)11、铁路工程地质盐渍土勘测规则(TB10045-96)12、铁路工程地质膨胀土勘测规则(TB10042-95)13、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TB10041-95)14、铁路工程地质软土勘测规则(TBJ38-93)15、静力触探技术规则(TBJ37-93)16、铁路工程地质岩溶勘测规则(TBJ28-91)17、铁路工程地质泥石流勘测规则(TBJ27-91)18、动力触探技术规定(TBJ18-87)19、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98)20、铁路工程地质技术规范(TBJ12-96)21、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10014-98)22、铁路供水水文地质勘测规则(96年局部修订版)(TBJ15-96)23、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01)24、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三、机车1、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其限值(TB/T 3034-2002)2、铁道动力装置用柴油机认证试验实施细则(TB/T 3098-2004)3、机车车辆油压减振器试验台技术条件(TB/T 2229-2004)4、机车车辆油压减振器技术条件(TB/T 1491-2004)5、铁路内燃机车机务设备设计规范(TB10021-2000)6、铁路机车车辆修理厂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四、高速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ZT216-2007)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48号)3、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4、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1-2005)5、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3-2005)6、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7、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8、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4-2005)9、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0、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1、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2-2005)12、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建设[2005]140号)13、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4、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建设函[2004]157号)15、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16、京沪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暂行规定(铁建设[2003]13号)17、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3]13号)18、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册)(铁建设[2003]13号)19、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下册)(铁建设[2003]13号)五、其它1、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 10402-2007 J269)2、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 10063-2007 J774)3、铁路路基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1-2006)4、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5、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TB10209-2002)6、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7、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3)8、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TB10104-2003)9、铁路工程基本术语(GB/T50262)10、铁路组合钢模板技术规则(TBJ211-86)11、粉体喷搅法加固软弱土层技术规范(TB10113-96)12、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TB10501-98)13、铁路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定(TBJ16-86)14、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TB10502-93)15、铁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216-94)16、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17、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18、铁路工程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范(TB10061-98)19、铁路工程制图图形符号标准(TBT10059-98)20、铁路工程制图标准(TBT10058-98)21、铁路工程CAD技术规范(B10044-98)22、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TB10017-99)23、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99)24、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25、铁路采石管理规则26、铁路林业技术管理规则27、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28、铁路工程节能设计规范(TB10016-2002)29、铁路生产污水处理设计规范(TB10079-2002)六、路基1、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设计规范(TB 10118-2006 J532)2、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 10035-2006 J 158)3、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 J 127)4、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5、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6、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4-98)7、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99)8、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TB10118-99)9、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10、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1)七、桥涵1、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TB/T2092-2003)2、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TB/T 3043-2005)3、预制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TB/T 2484-2005)4、铁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TB/T 2331-2004)5、铁路钢桥保护涂装(TB/T 1527-2004)6、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7、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8、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2005)9、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2005)10、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11、铁路桥梁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12、铁路桥隧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13、铁路桥隧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条文说明14、铁路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及验收规定(TBJ106-91)15、铁路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5-98)16、铁路钢桥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规定(TBJ214-92)17、铁路装配式小桥涵技术规则(TBJ107-92)18、铁路结合梁设计规定(TBJ24-89)19、桥梁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TB10116-99)20、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99)21、铁路桥梁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99)2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99)23、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99)24、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99)25、铁路柔性墩桥技术规范(TB10052-97)26、铁路架桥机架梁规程(TB10213-99)27、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98)28、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八、轨道1、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82-2006)2、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GB/T 10411-2005)3、轨枕螺栓机动扳手通用技术条件(TB/T 3099-2004)4、混凝土枕用轨下调高垫板技术条件(TB/T 1781-2004)5、高锰刚辙叉技术条件(TB/T 447-2004)6、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TB/T 412-2004)7、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8、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9、铁路轨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3-98)10、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302-96)11、轨道车管理规则12、铁路混凝土岔枕技术条件(2003年)九、隧道1、铁路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法技术指南(铁建设[2007]106号)2、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5、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6、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7、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8、铁路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7-98)9、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TB10109-95)10、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TBJ108-92)11、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TB10068-2000)1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1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十、电力1、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05)2、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3、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0-2003)4、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98)5、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98)6、铁路电力牵引变电所所用电系统设计规范(TB10080-2002)7、铁路电力远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TB10064-2000)8、铁路电力变、配电所设计规范(TB10065-2000)9、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远动系统技术规范(TB10117-98)10、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10008-99)11、铁路电力施工规范(TB10207-99)12、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21-2000)13、铁路电力机车机务设备设计规范(TB10022-2000)十一、测量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2、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快速砂浆棒法(TB/T2922.5-2002)3、吸水式锚固包技术条件(TB/T2093-2002)4、混凝土岔枕技术条件(TB/T 3080-2003)5、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TB/T 3054-2002)6、预应力混凝土枕静载抗裂试验方法(TB/T 1879-2002)7、预应力混凝土枕疲劳试验方法(TB/T 1878-2002)8、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9、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96)10、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11、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12、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41-2003)13、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04)14、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TB10425-94)15、填土密度湿度核子仪测试规程(TB/T10217-96)16、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TB10115-98)17、铁路工程水质分析方法(TBJ104-87)18、铁路工程岩土化学分析方法(TBJ103-87)19、铁路工程土工试验方法(TBJ102-96)20、铁路工程地基土十字板剪切试验规程(TB10051-97)21、既有铁路测量技术规则(TBJ105-88)22、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23、新建铁路摄影测量规范(TB10050-97)24、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25、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TB10218-99)十二、安全规则1、铁路沿线斜坡柔性安全防护网(TB/T 3089-2004)2、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册)(TB10401.1-2003)3、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下册)(TB10401.1-2003)4、铁路行车线上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12-87)5、铁路临时工程附属辅助生产工程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11-87)6、铁路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10-87)7、铁路给水排水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9-87)8、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4-87)9、铁路桥涵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3-87)10、铁路路基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2-87)11、铁路轨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1-87)12、铁路工务安全规则十三、通信1、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5部分:内屏蔽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5-2004)2、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4部分:铝护套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4-2004)3、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3部分:综合护套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3-2004)4、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2部分:塑料护套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2-2004)5、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1部分:一般规定(TB/T3100.1-2004)6、铁路无人值守机房环境远程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TB10034-2005)7、铁路光伏发电系统技术规范(TB10112-2005)8、铁路运输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05)9、铁路运输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8-2003)10、铁路通信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8-2000)11、铁路信号施工规范(TB10206-99)12、铁路通信施工规范(TB10205-99)13、铁路数字微波通信工程设计规范(TB10060-99)14、铁路光缆PHD通信工程施工规范(TB10215-2000)15、铁路信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9-2000)16、铁路驼峰信号施工规范(TB10221-2000)17、铁路通信光纤用户接入网工程施工规范(TB10222-2002)18、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99)十四、站场1、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 50226-2007)2、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 500091-2006)3、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 50226-95)4、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TB10083-2005)5、铁路站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3-2003)6、铁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2-2003)7、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TBJ209-96)8、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50091-99)9、铁路单层砖房抗震设计规范(TB10040-93)10、铁路集装箱货场设计规则(TBJ19-88)11、铁路房屋建筑设计标准(TB10011-98)12、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TB10010-98)13、铁路给水排水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22-98)14、铁路站场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23-98)15、铁路驼峰及调车场设计规范(TB10062-99)16、铁路房屋暖通空调设计标准(TB10056-98)17、铁路房屋增层和纠倾技术规范(TB10114-97)18、铁路房屋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19、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TB10066-2000)20、铁路工业站港湾站设计规范(TB10078-2001)21、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2002年)。
铁路全预应⼒混凝⼟简⽀梁结构检算(容许应⼒法)铁路全预应⼒混凝⼟简⽀梁结构检算依据《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和预应⼒混凝⼟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J462-2005)⽬录预应⼒度 .............................................................................................................................................. 1 1、按破坏阶段检算截⾯抗弯强度 .................................................................................................... 1 2、按破坏阶段检算截⾯抗剪强度.................................................................................................... 2 3、预应⼒钢筋预应⼒损失计算根据规范6.3.4 ............................................................................. 2 4、按弹性阶段计算截⾯应⼒............................................................................................................ 3 5、按弹性阶段检算运营等阶段构件内的应⼒................................................................................ 3 6、按弹性阶段检算预加应⼒、运送、安装阶段构件内的应⼒.................................................... 4 7、按弹性阶段计算梁的变形(挠度和转⾓) .. (4)预应⼒度0.7cσλσ=≥ 根据规范6.1.3 1、按破坏阶段检算截⾯抗弯强度(1)对于矩形截⾯或翼缘位于受拉边的T 形截⾯受弯构件,根据规范6.2.2()()0002c pa p p s s s x KM f bx h A h a f A h a σ??''''''≤-+-+-()20.4p a x h '≤≤ 对于单筋截⾯梁,0.4p x h ≤即保证构件的破坏类型为塑性破坏;对于双筋截⾯梁,2x a '<时上述公式的计算假设条件已经变化,故公式不适⽤,因此采⽤新公式计算:()()0p p s s KM f A f A h a '≤+-(2)对于翼缘位于受压区的T 形截⾯受弯构件,根据规范6.2.3○1 当p p s s pa p s s c f f f A f A A f A f b h σ''''''+--≤时,应按宽度为f b '的矩形截⾯计算,fb '按本规范4.3.2计算;○2 当○1的条件不满⾜时,应按下式计算:()()()000022f c f fpa p p s s s h x KM f bx h b b h h A h a f A h a σ'??''''''''≤-+--+-+-?? ? ???????2、按破坏阶段检算截⾯抗剪强度(1)受弯构件斜截⾯的抗弯强度根据规范附录C 之C.0.1()()p p p pb pb s s s v v KM f A Z A Z f A Z A Z ≤∑+∑+∑+∑(2)受弯构件斜截⾯的抗剪强度根据规范附录C 之C.0.2cv b KV VV ≤+cv V bh =0100100 3.5p pb sA A A p bh µ++==?≤ vv v A s bµ=) 0.9sin b p pb V f A α=∑3、预应⼒钢筋预应⼒损失计算根据规范6.3.4(1)钢筋与管道之间的摩阻1L σ()11kx L con e µθσσ-+??=-??(2)锚头变形、钢筋回缩和分块拼装构件的接缝压缩2L σ2L p L E Lσ?=(3)台座与钢筋之间的温度差3L σ(仅先张法考虑)()3212L t t σ=-(4)混凝⼟的弹性压缩4L σ4L p c n Z σσ=(可按最⼤损失计算,即计算最先张拉的预应⼒钢筋的损失)(5)钢筋的应⼒松驰5L σ5L con σξσ=?(6)混凝⼟的收缩和徐变6L σ60.8112p co p L n An E σ?εσ?µρ∞∞∞+=++ ??p p s s n n A n A A µ+= 221AA e iρ=+(7)预应⼒钢筋与锚圈⼝的摩擦及喇叭⼝摩擦7L σ(试验测定)4、按弹性阶段计算截⾯应⼒(1)由预加应⼒产⽣的混凝⼟正应⼒计算(根据规范6.3.5)○1 未扣除混凝⼟收缩、徐变引起的损失时 0p p cN N e y Aσ=±○2 扣除除混凝⼟收缩、徐变引起的损失后 16c ci cL σσσ=-(2)由计算荷载在混凝⼟、预应⼒钢筋及⾮预应⼒钢筋中产⽣的应⼒(根据规范6.3.6)c N My A Iσ=± p p c o n σσ= s s c sn σσ= (3)梁斜截⾯的混凝⼟主拉应⼒和主压应⼒计算(根据规范6.3.7)2tp cx cy cp σσσσ+-=+ 1010f cx c K My I σσ=±pv pv pvcy pvn a bs σσ=1pb c f V s K bIττ?=-5、按弹性阶段检算运营阶段构件内的应⼒(1)对不允许出现拉应⼒的构件,其抗裂计算(根据规范6.3.9)○1 受弯构件正截⾯抗裂 f c c tK f σσγ≤+ 02S W γ= ○2 斜截⾯抗裂0.6tp ct cp c f f σσ≤≤ (2)运营荷载作⽤下正截⾯混凝⼟压应⼒(根据规范6.3.10)○1 主⼒组合时 0.5c cf σ≤ ○2 主⼒加附加⼒组合时 0.55c cf σ≤ (3)运营荷载作⽤下,正截⾯混凝⼟受拉区应⼒(根据规范6.3.11)0ct σ≤(4)运营荷载作⽤下预应⼒钢筋最⼤应⼒(根据规范6.3.13)0.6p pk f σ≤(5)承受疲劳荷载作⽤的构件应检算钢筋应⼒幅(根据规范6.3.14)11p pq s sq σασσασ?=?=(6)运营荷载作⽤下混凝⼟的最⼤剪应⼒(根据规范6.3.15)0.17c p c f τττ=-≤(7)箍筋设计与计算(根据规范6.3.16~17)2tp f K σ≤时仅构造配筋,否则箍筋数量按承受主拉应⼒的60%计算,箍筋间距计算确定:1 0.6s vv tp f A s bK σ=6、按弹性阶段检算预加应⼒、运送、安装阶段构件内的应⼒(1)预应⼒钢筋的锚下控制应⼒(根据规范6.4.1)10.75con p L pk f σσσ=+≤(2)传⼒锚固时预应⼒钢筋的应⼒(根据规范6.4.3)()1240.65p con L L L pk f σσσσσ=-++≤(3)传⼒锚固或存梁阶段计⼊构件⾃重作⽤后(根据规范6.4.4)○1 混凝⼟压应⼒ c c f σα'≤ ○2 混凝⼟拉应⼒ 0.7ct ctf σ'≤ (4)由于临时超张拉在混凝⼟中产⽣的压应⼒(根据规范6.4.5)0.8c c f σ'≤(5)锚下混凝⼟抗裂计算(根据规范6.2.8)cf c c c K N f A β≤……(余略去,见规范条款)7、按弹性阶段计算梁的变形(挠度和转⾓)计算预应⼒混凝⼟结构的变形时截⾯抗弯刚度B 的计算(根据规范6.3.19)10p c B E I ββ= 110.520.950.45p λλββλ+-==- λ-预应⼒度简⽀梁的相关挠度和转⾓由材料⼒学公式计算。
一、线路1、无缝线路铺设及养护维修方法(TB/T 2098-2007)2、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 50090-2006)3、工务作业标准大型养路机械道床换碴作业(TB/T2658.20-2004)4、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99)5、快速铁路线路维修规则6、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7、铁路线路维修规则二、地质1、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7 J124)2、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规程(TB/T10403-2005)3、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4、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TB10049-2004)5、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TB10041-2003)6、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01)7、铁路工程地质风沙勘测规则(TB10053-98)8、铁路工程地质黄土地区勘测规程(TB10055-98)9、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测规范(TB10049-96)10、铁路工程地基土旁压试验规则(TB10046-96)11、铁路工程地质盐渍土勘测规则(TB10045-96)12、铁路工程地质膨胀土勘测规则(TB10042-95)13、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TB10041-95)14、铁路工程地质软土勘测规则(TBJ38-93)15、静力触探技术规则(TBJ37-93)16、铁路工程地质岩溶勘测规则(TBJ28-91)17、铁路工程地质泥石流勘测规则(TBJ27-91)18、动力触探技术规定(TBJ18-87)19、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98)20、铁路工程地质技术规范(TBJ12-96)21、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10014-98)22、铁路供水水文地质勘测规则(96年局部修订版)(TBJ15-96)23、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01)24、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三、机车1、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其限值(TB/T 3034-2002)2、铁道动力装置用柴油机认证试验实施细则(TB/T 3098-2004)3、机车车辆油压减振器试验台技术条件(TB/T 2229-2004)4、机车车辆油压减振器技术条件(TB/T 1491-2004)5、铁路内燃机车机务设备设计规范(TB10021-2000)6、铁路机车车辆修理厂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四、高速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ZT216-2007)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48号)3、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4、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1-2005)5、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3-2005)6、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7、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8、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4-2005)9、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0、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1、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2-2005)12、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建设[2005]140号)13、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4、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建设函[2004]157号)15、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16、京沪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暂行规定(铁建设[2003]13号)17、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3]13号)18、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册)(铁建设[2003]13号)19、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下册)(铁建设[2003]13号)五、其它1、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 10402-2007 J269)2、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 10063-2007 J774)3、铁路路基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1-2006)4、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5、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TB10209-2002)6、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7、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3)8、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TB10104-2003)9、铁路工程基本术语(GB/T50262)10、铁路组合钢模板技术规则(TBJ211-86)11、粉体喷搅法加固软弱土层技术规范(TB10113-96)12、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TB10501-98)13、铁路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定(TBJ16-86)14、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TB10502-93)15、铁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216-94)16、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17、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18、铁路工程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范(TB10061-98)19、铁路工程制图图形符号标准(TBT10059-98)20、铁路工程制图标准(TBT10058-98)21、铁路工程CAD技术规范(B10044-98)22、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TB10017-99)23、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99)24、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25、铁路采石管理规则26、铁路林业技术管理规则27、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28、铁路工程节能设计规范(TB10016-2002)29、铁路生产污水处理设计规范(TB10079-2002)六、路基1、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设计规范(TB 10118-2006 J532)2、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 10035-2006 J 158)3、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 J 127)4、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5、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6、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4-98)7、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99)8、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TB10118-99)9、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10、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1)七、桥涵1、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TB/T2092-2003)2、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TB/T 3043-2005)3、预制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TB/T 2484-2005)4、铁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TB/T 2331-2004)5、铁路钢桥保护涂装(TB/T 1527-2004)6、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7、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8、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2005)9、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2005)10、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11、铁路桥梁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12、铁路桥隧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13、铁路桥隧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条文说明14、铁路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及验收规定(TBJ106-91)15、铁路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5-98)16、铁路钢桥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规定(TBJ214-92)17、铁路装配式小桥涵技术规则(TBJ107-92)18、铁路结合梁设计规定(TBJ24-89)19、桥梁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TB10116-99)20、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99)21、铁路桥梁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99)2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99)23、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99)24、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99)25、铁路柔性墩桥技术规范(TB10052-97)26、铁路架桥机架梁规程(TB10213-99)27、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98)28、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八、轨道1、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82-2006)2、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GB/T 10411-2005)3、轨枕螺栓机动扳手通用技术条件(TB/T 3099-2004)4、混凝土枕用轨下调高垫板技术条件(TB/T 1781-2004)5、高锰刚辙叉技术条件(TB/T 447-2004)6、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TB/T 412-2004)7、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8、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9、铁路轨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3-98)10、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302-96)11、轨道车管理规则12、铁路混凝土岔枕技术条件(2003年)九、隧道1、铁路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法技术指南(铁建设[2007]106号)2、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5、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6、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7、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8、铁路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7-98)9、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TB10109-95)10、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TBJ108-92)11、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TB10068-2000)1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1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十、电力1、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05)2、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3、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0-2003)4、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98)5、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98)6、铁路电力牵引变电所所用电系统设计规范(TB10080-2002)7、铁路电力远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TB10064-2000)8、铁路电力变、配电所设计规范(TB10065-2000)9、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远动系统技术规范(TB10117-98)10、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10008-99)11、铁路电力施工规范(TB10207-99)12、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21-2000)13、铁路电力机车机务设备设计规范(TB10022-2000)十一、测量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2、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快速砂浆棒法(TB/T2922.5-2002)3、吸水式锚固包技术条件(TB/T2093-2002)4、混凝土岔枕技术条件(TB/T 3080-2003)5、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TB/T 3054-2002)6、预应力混凝土枕静载抗裂试验方法(TB/T 1879-2002)7、预应力混凝土枕疲劳试验方法(TB/T 1878-2002)8、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9、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96)10、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11、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12、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41-2003)13、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04)14、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TB10425-94)15、填土密度湿度核子仪测试规程(TB/T10217-96)16、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TB10115-98)17、铁路工程水质分析方法(TBJ104-87)18、铁路工程岩土化学分析方法(TBJ103-87)19、铁路工程土工试验方法(TBJ102-96)20、铁路工程地基土十字板剪切试验规程(TB10051-97)21、既有铁路测量技术规则(TBJ105-88)22、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23、新建铁路摄影测量规范(TB10050-97)24、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25、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TB10218-99)十二、安全规则1、铁路沿线斜坡柔性安全防护网(TB/T 3089-2004)2、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册)(TB10401.1-2003)3、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下册)(TB10401.1-2003)4、铁路行车线上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12-87)5、铁路临时工程附属辅助生产工程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11-87)6、铁路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10-87)7、铁路给水排水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9-87)8、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4-87)9、铁路桥涵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3-87)10、铁路路基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2-87)11、铁路轨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1-87)12、铁路工务安全规则十三、通信1、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5部分:内屏蔽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5-2004)2、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4部分:铝护套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4-2004)3、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3部分:综合护套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3-2004)4、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2部分:塑料护套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2-2004)5、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1部分:一般规定(TB/T3100.1-2004)6、铁路无人值守机房环境远程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TB10034-2005)7、铁路光伏发电系统技术规范(TB10112-2005)8、铁路运输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05)9、铁路运输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8-2003)10、铁路通信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8-2000)11、铁路信号施工规范(TB10206-99)12、铁路通信施工规范(TB10205-99)13、铁路数字微波通信工程设计规范(TB10060-99)14、铁路光缆PHD通信工程施工规范(TB10215-2000)15、铁路信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9-2000)16、铁路驼峰信号施工规范(TB10221-2000)17、铁路通信光纤用户接入网工程施工规范(TB10222-2002)18、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99)十四、站场1、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 50226-2007)2、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 500091-2006)3、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 50226-95)4、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TB10083-2005)5、铁路站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3-2003)6、铁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2-2003)7、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TBJ209-96)8、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50091-99)9、铁路单层砖房抗震设计规范(TB10040-93)10、铁路集装箱货场设计规则(TBJ19-88)11、铁路房屋建筑设计标准(TB10011-98)12、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TB10010-98)13、铁路给水排水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22-98)14、铁路站场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23-98)15、铁路驼峰及调车场设计规范(TB10062-99)16、铁路房屋暖通空调设计标准(TB10056-98)17、铁路房屋增层和纠倾技术规范(TB10114-97)18、铁路房屋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19、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TB10066-2000)20、铁路工业站港湾站设计规范(TB10078-2001)21、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2002年)一辈子时光在匆忙中流逝,谁都无法挽留。
耐久性混凝土知识一、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定义1、定义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第2.0.1款定义:在预定的作用和预期的使用与维护条件下,混凝土结构及构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保持其适用性和安全性的能力。
2、高性能混凝土与耐久性混凝土的区别根据《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2006)对高性能混凝土定义为:采用常规材料和工艺生产,具有混凝土结构所要求各项力学性能,具有高耐久性(高抗渗性)、高工作性(高流动性、高粘聚性、自密实性)和高体积稳定性(低干缩、低徐变、低温度变形和高弹性模量)的混凝土。
二、铁路行业对耐久性混凝土试块标准养护龄期的规定1、《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2001年9月1日施行,2010年12月8日作废。
适用于铁路混凝土(含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与砌体(含石砌体和混凝土预制块砌体)工程的施工。
第5.1.2款规定:“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1994)的有关规定”,《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1994)1994年4月1日施行。
第2.0.2款规定:“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标准试件,在28天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
2、《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2004年1月1日施行,2010年12月8日作废。
适用于新建、改建标准轨距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第6.1.2款规定:“混凝土强度应按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1994)的规定检验评定”。
3、《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2005年6月14日实施,适用于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60km/h、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20km/h(转8A货车80km/h)的Ⅰ、Ⅱ级标准轨距铁路桥涵跨度小于或等于20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跨度小于或等于96m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关键信息项:1、设计荷载及组合2、材料性能要求3、结构计算方法4、构造要求5、耐久性设计6、施工质量控制7、验收标准11 设计荷载及组合111 明确铁路桥涵所承受的各类荷载,包括恒载、活载、风载、地震作用等。
112 规定不同荷载的取值标准和计算方法。
113 确定荷载组合原则,以保证结构在各种可能的荷载工况下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2 材料性能要求121 对钢筋的种类、强度等级、直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性能指标作出规定。
122 明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性能参数。
123 对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耐久性等提出要求。
13 结构计算方法131 给出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包括受弯、受压、受拉等情况。
132 规定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如受剪、受扭等。
133 阐述裂缝宽度和变形的计算方法,以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14 构造要求141 确定钢筋的布置方式,包括主筋、箍筋、分布筋等的间距、直径和数量。
142 规定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以保护钢筋不受腐蚀。
143 对节点、连接部位的构造要求进行详细说明,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15 耐久性设计151 考虑环境因素对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如化学侵蚀、冻融循环等。
152 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增加防护涂层等。
153 确定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并提出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要求。
16 施工质量控制161 对钢筋的加工、安装质量提出检验标准和方法。
162 明确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搅拌、浇筑、养护等施工工艺要求。
163 规定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测和验收程序,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17 验收标准171 制定结构完工后的验收指标,包括结构尺寸、强度、裂缝宽度等。
172 明确验收的方法和程序,包括外观检查、无损检测、荷载试验等。
173 对验收不合格的情况提出处理措施和整改要求。
在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本规范的各项要求,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铁路混凝土结构高强钢筋设计规定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统一HRB400、HRB500高强钢筋应用技术要求,充分发挥其技术经济性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铁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三条 铁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除按本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及铁路行业相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 材料要求和基本设计参数第四条 铁路工程采用的HRB400、HRB500钢筋不得经过高压穿水处理,其碳当量C eq (熔炼分析)分别不大于0.5%、0.52%。
第五条 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抗拉和抗压强度设计参数应按表1采用。
表 1 钢筋强度设计参数(MPa )注:括号内数值适用于桥涵专业。
第六条 钢筋容许应力应按表2采用。
表 2 钢筋容许应力(MPa )第七条 混凝土结构的最小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 按《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3、《铁路桥涵极限状态法设计暂行规范》Q/CR 9300设计的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截面最小配筋率(仅计受拉区钢筋)不应低于表3所列数值,受压构件的截面最小配筋率不应低于表4所列数值。
表 3 受弯构件的截面最小配筋百分率(%)注:1 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
2 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2.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设计的混凝土构件,其截面最小配筋率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
第八条 钢筋弹性模量E s 应按表5采用。
表 5 钢筋弹性模量(MPa )第三章疲劳强度第九条 HRB400、HRB500钢筋母材及其连接接头的基本应力幅按表 6采用。
表 6 钢筋母材及连接接头基本应力幅(MPa )第十条 HRB400、HRB500钢筋母材及其连接接头疲劳强度设计值(应力幅)应按下式计算。
(1)式中:—应力比影响系数,母材、闪光对焊按表7采用,滚轧直螺纹连接、电弧焊取1.0;—钢筋直径影响系数,按表8采用;—钢筋强度等级系数,按表9采用;—疲劳损伤系数,按表10采用。
这是一个200km/h铁路桥设计用到的规范,如果速度不同,有几个规范会不一样。
⒈《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TB10017—99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 10002.1—99。
⒊《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99⒋《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99)⒌《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99。
⒍《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99。
⒎《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⒏《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⒐《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⒒《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xxxxx-2003(征求意见稿)⒓《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⒔《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TB10017—99⒕《新建铁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扩展资料铁路设计主要流程铁路项目勘察设计分为项目前期、项目实施、项目投产三个大阶段,这三个大阶段又可分为以下十一个环节:规划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初测(初步现场测量)→可行性研究→定测(定线现场测量)→初步设计→补定测(补充定线现场测量)→施工图设计→配合施工→竣工验收→项目建成销号。
其中,从规划研究到可行性研究属项目前期阶段,从定额到配合施工属项目实施阶段,从竣工验收到项目建成销号属项目投产阶段。
环环相扣,本阶段必须以上阶段为依托和基础。
各环节工作要点如下:1、规划研究,主要对全国或者区域的路网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在总结过去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规划建设任务。
这个阶段一般都是比较宏观性的研究。
2、预可行性研究,主要对某一条线路(或者车站、桥隧等重点工程)在区域路网中的功能定位进行分析研究,确定这条铁路按照什么类型建设,是客运专线、是客货共线铁路、还是重载货运铁路。
铁道部关于发布《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等11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法规类别】铁路运输【发文字号】铁建设[2010]257号【发布部门】铁道部(已撤销)【发布日期】2010.12.27【实施日期】2010.12.2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铁道部关于发布《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等11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铁建设[2010]257号)各铁路局,投资公司,各铁路公司(筹备组):现发布《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 10002.1-2005)、《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3- 2005)、《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2005)、《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 10008-2006)、《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 10063- 2007)、《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89号)、《铁路GSM-R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 [2007]92号)、《铁路机务设备设计规范》(TB 10004-2008)、《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 10621-2009)、《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40号)、《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共11项标准的局部修订条文,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铁道部原发上述11项标准相应条文及相关内容同时废止。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等11项标准的局部修订条文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二0一0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一、《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第3.3.8条改为:3.3.8 在下列情况下,桥上基本轨的内侧应铺设护轨:1 桥长大于50m的有砟桥面及无砟无枕桥梁;桥长大于 20m的明桥面钢梁桥;桥长大于等于10m,且桥上线路曲线半径在600m及以下,或桥高(轨底至河床最低处) 大于6m的明桥面钢梁桥;2 跨越铁路、重要公路、城市交通要道的立交桥;3 双线桥各线均应铺设护轨。
铁路连续梁竖向预应力采用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技术方案2015年5月1、概述目前国内外连续箱梁竖向预应力体系主要采用精轧螺纹钢锚,施工采用有粘结方式,由于其产品本身性能和施工工艺的原因,导致精轧螺纹钢在实际施工和使用过程中有效预应力不足,而造成PC连续梁普遍存在梁体下挠和腹板开裂等病害,严重影响了桥梁的使用寿命及安全。
无粘结预应力钢棒解决了传统竖向预应力精轧螺纹钢性能的不足,同时也解决了精轧螺纹钢在连续箱梁竖向预应力中的应用弊端,并已成功应用在国内大中型公、铁路项目中。
2、设计依据无粘结预应力钢棒主要依据以下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1)TB 10002.3-2005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TB/T 3193-2008 《铁路工程预应力筋用夹片式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技术条件》(3)GB/T 5223.3-2005《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4)GB/T 14370-2007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5)GB/T 196-2003 《普通螺纹基本尺寸》(6)GB 197-81 《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7)GB/T 699-1999 《优质碳素结构钢》(8)GB/T 700-2006 《碳素结构钢》(9)GB/T 3098.4-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细牙螺纹》(10)GB/T 4354-2008 《优质碳素钢热轧盘条》(11)GB/T 14981 《热轧盘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12)GB/T 11115-2009《聚乙烯(PE)树脂》(13)GB/T 16823.1-1997《螺纹紧固件应力截面积和承载面积》(14)GB/T 16924 《钢件的淬火与回火》(15)GB/T 18685-2002《搓、滚制普通螺纹前的毛坯直径》(16)GB/T 24587-2009《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用热轧盘条》(17)JG 3007-1993 《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润滑脂》(18)YB/T 5294-2009 《一般用途低碳钢丝》3、设计方案原设计图中采用单支公称直径为25mm 的PSB830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粗钢筋,现采用2支公称直径为16mm 的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替代,具体设计图纸见附图1。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铁路桥涵是指铁路线上为下穿、跨越各种水体、道路等交通工程而建设的桥涵工程,由于承载的荷载较大,对结构的设计要求较高。
下面是关于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详细介绍。
一、主要设计要求:1.安全性:结构要具备足够的抗震、抗风、抗冲击能力,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经济性: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要尽量减少物料的使用量,降低材料成本,并且要以最少的施工工序完成结构设计。
3.实用性:结构设计要方便监测和维护,保证梁桥的长期使用。
4.美观性:外观设计要与铁路环境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保持桥梁美观性。
二、结构设计要点:1.荷载分析:根据铁路桥涵的跨度、荷载类型和工况,对荷载分为常规荷载、移动荷载和非常规荷载进行分析计算。
2.受力分析:对主要结构进行静力计算和受力分析,确定结构的受力方式和布置。
3.结构设计:根据静力计算和受力分析的结果,确定结构的形式和尺寸,确定横断面形状和截面尺寸。
4.材料选用:根据桥涵的使用要求和设计要求,选用适当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材料。
5.钢筋布置:根据结构的受力要求和设计要求,合理布置钢筋,确保结构的受力均匀和抗裂性能。
6.施工工艺设计:根据桥梁的具体情况和要求,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顺序。
7.劈裂计算:根据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进行劈裂计算,确保结构的使用性能。
三、设计规范:国内铁路桥涵的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铁路桥涵设计规范2.铁路桥梁设计规范3.高速公路桥梁设计规范4.中铁设计院交通工程设计规范这些设计规范对于铁路桥涵的结构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等都有详细规定,设计师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以确保铁路桥涵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总结: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于保证铁路桥涵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实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设计师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验收也非常重要,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结构的使用寿命。
高速铁路混凝土梁式桥预拱度设置的探讨QIAO jinfei【摘要】高速铁路混凝土梁式桥体量较大,荷载效应中活载所占比例较恒载小.设置恒载预拱度是工程界的共识,但是否需要设置活载预拱度还存在分歧.实际高速铁路混凝土梁式桥设计中,设置活载预拱度与不设置活载预拱度的情况都存在.无论梁体是否设置活载预拱度,高速铁路混凝土梁式桥上的轨道结构均是按照线路设计纵断面的标高进行铺设的,轨面并未平行于梁面设置活载预拱度,背离了桥梁预拱度设置的初衷.基于此,本文对高速铁路混凝土梁式桥的预拱度设置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不设置活载预拱度的建议.实践证明,不设置活载预拱度减小了线路施工放线难度,更为简便可行.【期刊名称】《铁道建筑》【年(卷),期】2019(059)006【总页数】3页(P17-19)【关键词】高速铁路桥梁;混凝土梁式桥;轨道结构;活载预拱度;恒载预拱度【作者】QIAO jinfei【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8.21铁路桥梁的预拱度由两部分组成:恒载预拱度和活载预拱度。
活载预拱度是将轨道结构随梁体一同设置1/2静活载的预拱度,列车经过时轨面只产生一半的活载下挠量(相对设计标高),使运营线路更加平顺。
实际高速铁路混凝土梁式桥的轨道结构是按照线路设计纵断面进行施工的,轨面并未平行与梁面设置活载预拱度。
许多工程师提出高速铁路混凝土梁式桥不应再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活载预拱度,只需设置恒载预拱度即可。
原因是混凝土梁式桥的竖向刚度较普通铁路梁式桥增大较多,混凝土梁式桥的体量相应增大,活载产生的位移比恒载产生的位移小。
基于此,本文将列车荷载假设为静荷载,不考虑其动效应,对高速铁路混凝土梁式桥的预拱度设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对是否设置预拱度提出建议,并对特大跨度桥梁预拱度设置进行简要分析。
1 规范中的预拱度设置要求及分析铁路桥梁设计规范中关于预拱度的设置,TB 10002.3—2005《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沿用了TB 10002.3—99《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2]:“当桥跨结构恒载及静活载引起的竖向挠度大于15 mm或跨度的 1/1 600 时,应设置其值为恒载和1/2静活载挠度的预拱度”。
国家铁路局关于发布铁道行业标准的公告——工程建设标准2014年第2批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铁路局•【公布日期】2014.05.12•【文号】国铁科法[2014]26号•【施行日期】2014.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国家铁路局关于发布铁道行业标准的公告(工程建设标准2014年第2批)国铁科法[2014]26号现公布《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 10063-2007,2012年版)等12项标准的局部修订条文,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
上述原标准的相应条文及相关内容同时废止。
本局部修订条文由国家铁路局科技与法制司负责解释。
局部修订条文的标准目录如下: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1 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 10063-2007,2012年版2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3铁建设〔2004〕8号收暂行标准4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3-20035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4-20106 铁路无缝线路设计规范TB 10015-201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7TB 10002.3-2005 范8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5-20059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2-201010 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TB 10068-201011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12 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5-2010国家铁路局2014年5月12日《铁路工程防火设计规范》等12项标准局部修订条文一、《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 10063-2007,2012年版)第3.1.1条“……场所、仓库的间距不应小于200m。
……”修改为“……场所、仓库的间距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900吨混凝土箱梁运梁车技术说明1、适用范围和用途用于时速350km/h,250km/h客运专线20m、24m、32m双线整孔箱形混凝土有碴及无碴梁的运输。
运梁车应满足《京沪高速铁路运架设备研制技术条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
运梁车能够把混凝土箱形梁从预制场地通过便道、铁路路基、桥梁(包括刚构连续梁、钢混结合连续梁等)、涵洞运至架梁工位,运梁车能够与所联合架桥机配合完成相应的架梁作业。
运梁车能驮运架桥机实现桥间短途运输、回转调头,在采取适当可行方案后可驮运架桥机通过客运专线双线隧道。
2、工作条件2.1 工作海拔高度:≤2000m2.2 工作环境温度:-200C~+500C2.3 工作环境最大风力:工作状态:6级;非工作状态:11级;2.4 设计时需考虑到夜间运行(有足够的灯光照明);2.5运梁车上设置吊点以便龙门吊可将其整体吊起。
3、主要工作性能及参数要求★3.1 类型:轮胎式,自带动力,液压驱动行驶。
运梁车的结构按分块化设计制作,组合方便,连接可靠。
主梁可拆分,便于长短途运输、组装、拆解和转场后再组装。
可适用于20m、24m、32m双线整孔混凝土箱梁运输。
3.2 主要技术参数:★3.2.1承载能力:≥900t3.2.2牵引力:870000KN3.2.3 空载运行速度: 11km/h重载运行速度: 5 km/h蠕动速度 0~1km/h★3.2.4满载时运梁车适用最大纵坡5%;最大横坡(人字坡)4% ★3.2.5接地比压:0.56MPa3.2.6 转弯半径3.2.6.1最小内回转半径: 17m3.2.6.2最小中心线回转半径: 21m3.2.6.3最小外回转半径: 31m3.2.7轮组油缸调节范围:±300mm3.2.8外形尺寸3.2.8.1总长度(含驾驶室): 45336mm3.2.8.2驶室长度: 1500mm3.2.8.3总宽度: 5740mm3.2.8.4高度范围:2650mm3.2.8.5解体后最大单件尺寸:11500 ×1900×14400mm3.2.9重量3.2.9.1总重: 225t3.2.9.2最大单件重: 19t★3.2.10运梁车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分别按其额定运载能力的1.25倍和1.1倍进行。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铁路桥梁的设计规范是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使用寿命内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铁路桥梁设计规范,并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铁路桥梁设计规范要求桥梁结构必须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基本要求。
在强度方面,规范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部位必须具备足够的抗弯、抗剪和抗压能力。
在刚度方面,规范要求桥梁结构具备足够的刚度,以保证车辆通过桥梁时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形和振动。
在稳定性方面,规范要求桥梁结构在各种荷载组合下都能保持稳定。
在耐久性方面,规范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要满足相应的要求,以保证结构的使用寿命。
其次,设计规范要求桥梁结构的设计必须符合一定的桥梁布置要求。
在布置方面,规范要求桥梁的位置、路线和长度等要符合相关的设计要求。
此外,规范还要求桥梁的跨度要满足要求,并对跨度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例如,在桥梁设计中,规范要求跨度较大的桥梁应选用合适的结构形式,如钢结构桁架桥和混凝土梁桥等。
而对于跨度较小的桥梁,规范要求可以选用较简单的结构形式,如钢筋混凝土板桥和箱涵等。
另外,设计规范还要求桥梁结构的设计要考虑到铁路运行条件和安全要求。
在铁路运行条件方面,规范要求铁路的速度、均布载荷和轨道质量等因素都要纳入设计考虑范围。
例如,规范要求在设计桥梁时要考虑到列车行驶时的弯曲力和横向力等因素。
在安全要求方面,规范要求桥梁的设计要考虑到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事故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例如,在设计桥梁时要考虑到地震和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对桥梁结构造成的影响,并采取加固措施。
最后,设计规范还要求桥梁结构的施工和监理要符合相应的要求。
在施工方面,规范要求桥梁的施工要符合相关的施工规范,并对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在监理方面,规范要求桥梁的监理要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并对监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同时,规范还要求对桥梁结构的质量和施工过程进行检验和验收,以确保桥梁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1 总则1.0.1为统一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贯彻国家有关法规和铁路技术政策,使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小于、等于160km/h客货共线标准轨距的新建、改建Ⅰ、Ⅱ级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1.0.3 采用本规范进行设计时,荷载及桥涵基本构造应按铁道部现行的《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³³³³)的规定采用;结构抗震设计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的规定。
1.0.4铁路混凝土桥梁应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宜优先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1.0.5 桥梁上部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竖向和横向及抗扭刚度。
采用T型梁时,必须对横隔板施加预应力将梁片连为整体,必要时桥面应连接。
1.0.6特殊结构及代表性桥梁应进行车桥耦合动力分析,其行车安全性、平稳性及舒适度指标应符合铁道部现行的《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³³³³) 1.0.9条的规定。
1.0.7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钢筋混凝土结构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以包括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为主制作的结构。
2.1.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以用预应力钢材预先施加应力的混凝土为主制作的结构。
2.1.3桥跨结构(上部结构) bridge superstructure梁桥支承以上或拱桥起拱线以上,跨越桥孔的结构。
2.1.4简支梁 simply supported beam两端为铰支承的梁。
2.1.5连续梁 continuous beam有三处或三处以上由支座支承的梁。
大跨连续刚构桥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长期挠度预测探讨提高对混凝土收缩徐变的长期挠度预测精度,是大跨度桥梁设计中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根据已测得的虎门大桥连续刚构桥挠度长期观测数据,建立有限元模型,分阶段对大跨连续刚构桥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徐变变形进行理论分析。
探讨主梁上下缘应力差与结构徐变的关系。
拟用文献[1]提供的某主跨270m连续刚构桥挠度长期观测的实测数据,考虑新规范中的可变作用准永久值对理论徐变计算值进行验证,通过有限元分析对成桥后的长期徐变变形给出较准确的预测,并得出挠度长期增长系数,为此类桥梁的长期挠度预测提供依据。
(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24卷1期)全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长期变形计算关于全预应力混凝土梁长期变形的设计计算问题,现行TB10002.3—99《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尚无明确条款。
对此,基于大型商用软件SOFISTIK的计算结果,重点研究了预应力度、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综合配筋指标等设计参数对全预应力混凝土梁长期变形的影响,指出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2002送审稿)》和现行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
提出了全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长期变形增长系数需按混凝土龄期分时段取值的设计建议。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年6期)高强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对两根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梁和两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用计算机对两种构件的长期变形进行了模拟分析,计算中考虑了弯曲变形,剪切变形和高强混凝土徐变及收缩的影响,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最后对长期变形的θ值提出了修正建议。
(工业建筑,2002年3期)预弯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计算基于6根模型试验梁和1根足尺实梁的试验结果,对预弯梁的挠度计算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与现行桥规中挠度计算方法相一致的计算公式,以便于设计应用,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