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细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本文中正面描写海燕 形象的语句,具体分析海燕的形象。
勇敢坚强
乐观自信
勇于献身的无产阶级革 命先驱者。
象征手法
象征: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方法,即根据事物之 间的联系(即内在相似),借助某一具体事物,表现某 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举例:“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 的志向;“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作用:委婉把“抽象”变为“具体”。让读者更容易理 解,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作品的艺术表 现力和感染力。
精段细读
第一幅:暴风雨将要来临
齐读第1—6自然段
1、在暴风雨到来前,海上的环境怎样,有什么作用?
“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 云”、“越来越低,狂风吼叫,雷声 轰响。”
描写环境恶劣,烘托出海燕 的战斗雄姿,表现了海燕藐视困 难的精神。
2、在这恶劣的环境下,海燕有什么表现?找出课文描写 海燕的句子,完成表格。
3、“乌云”“狂风”“波浪”分别有何象征意义。
“乌云”“狂风”象征反革命势力。
“波浪”象征革命力量。 波浪与狂风的搏斗,象征革命势力与反革命势力的激 烈斗争。
4、在这险恶的环境中,海燕的表现怎样?用原文回答。
“海燕不畏强暴,它飞舞着,箭一般地穿过乌云, 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它面对猖狂的反动势力充满信 心地大笑,还大声号叫,它为暴风雨的迫近而欢乐, 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革命是必胜的。”
写作背景
《海燕》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春天的 旋律》的末尾一章。在1900年—1903年里,欧洲的工业 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 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 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1901年高尔基参加了彼得堡 的示威,遭到残酷镇压。高尔基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 极为愤慨,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 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热情讴歌无产阶级革命 先驱。《海燕》这篇散文诗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