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液体搅拌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60
第一章流体流动质点含有大量分子的流体微团,其尺寸远小于设备尺寸,但比起分子自由程却要大得多。
连续性假定假定流体是由大量质点组成的、彼此间没有间隙、完全充满所占空间的连续介质。
拉格朗日法选定一个流体质点,对其跟踪观察,描述其运动参数(如位移、速度等)与时间的关系。
欧拉法在固定空间位置上观察流体质点的运动情况,如空间各点的速度、压强、密度等,即直接描述各有关运动参数在空间各点的分布情况和随时间的变化。
定态流动流场中各点流体的速度u 、压强p不随时间而变化。
轨线与流线轨线是同一流体质点在不同时间的位置连线,是拉格朗日法考察的结果。
流线是同一瞬间不同质点在速度方向上的连线,是欧拉法考察的结果。
系统与控制体系统是采用拉格朗日法考察流体的。
控制体是采用欧拉法考察流体的。
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的区别理想流体粘度为零,而实际流体粘度不为零。
粘性的物理本质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的热运动。
通常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小,因为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小,以分子间的引力为主。
气体的粘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以分子的热运动为主。
总势能流体的压强能与位能之和。
可压缩流体与不可压缩流体的区别流体的密度是否与压强有关。
有关的称为可压缩流体,无关的称为不可压缩流体。
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流体流动中的位能、压强能、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平均流速流体的平均流速是以体积流量相同为原那么的。
动能校正因子实际动能之平均值与平均速度之动能的比值。
均匀分布同一横截面上流体速度相同。
均匀流段各流线都是平行的直线并与截面垂直,在定态流动条件下该截面上的流体没有加速度, 故沿该截面势能分布应服从静力学原理。
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否存在流体速度u、压强p的脉动性,即是否存在流体质点的脉动性。
稳定性与定态性稳定性是指系统对外界扰动的反响。
定态性是指有关运动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边界层流动流体受固体壁面阻滞而造成速度梯度的区域。
边界层别离现象在逆压强梯度下,因外层流体的动量来不及传给边界层,而形成边界层脱体的现象。
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实验安全1. 遵守实验室规则。
-进入实验室前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的安全规则。
-听从老师的指导,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2. 了解安全措施。
-危险化学品的存放: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化学品要存放在专门的储存柜中,并由专人管理。
-意外事故的处理:-火灾:应立即撤离实验室,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若火势较小,可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烫伤和烧伤: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并及时就医。
-化学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处,必要时就医。
-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并及时就医。
3.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液体药品: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取用,较多量液体可直接倾倒。
-物质的加热:-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且要使用试管夹,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仪器的连接和洗涤:-仪器的连接: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 过滤。
-适用范围: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主要仪器:漏斗、玻璃棒、烧杯。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 蒸发。
-适用范围:用于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主要仪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
-操作要点:-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体飞溅。
-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液体。
3. 蒸馏。
-适用范围: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主要仪器: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锥形瓶、酒精灯、铁架台。
搅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搅拌岗位是生产化工产品的核心环节,搅拌操作的安全举措对于人员安全和生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工作前的准备、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等方面,对搅拌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详细阐述。
一、工作前准备1.1 确定搅拌物的性质和特点,包括化学性质、毒性、腐蚀性、易燃性等。
根据物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搅拌设备,确保设备性能符合搅拌物的要求。
1.2 检查搅拌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设备完好无损,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确保电气线路无短路和漏电现象。
1.3 清理搅拌岗位周围的杂物,保持岗位的整洁有序。
设置警示标志,并告知相关人员搅拌岗位正在操作中,禁止闲杂人员靠近。
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措施2.1 搅拌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手套、眼镜、口罩等。
避免搅拌物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减少潜在危险。
2.2 搅拌物投加时,要确定正确的投料量,避免过量造成液体的溢出。
同时慢慢投加,防止产生喷溅和溅洒现象。
2.3 在搅拌过程中,严禁将手或其他物体伸入搅拌设备内部。
如有需要调整设备或检查搅拌物状态,应先停机并确保设备安全后再操作。
2.4 搅拌时要保持设备的稳定,防止设备晃动和发生滑移。
做好现场管理,注意维护设备和清理设备周围的杂物。
2.5 若搅拌物体积较大,在搅拌过程中要适时排气,防止容器爆炸或溢出。
同时,对于易燃易爆的搅拌物,要加强通风并保持场地的干燥,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3.1 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生紧急情况,要立即停止搅拌设备的运行,采取应急措施。
如化学品泄露,应使用吸收剂或稀释剂进行处理,并及时报告主管部门。
3.2 搅拌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断电并通知维修人员。
切勿私自进行维修操作,以免造成二次事故。
3.3 如遇火灾,要立即拉响火警报警器,迅速撤离现场,并使用灭火器等相关设备进行灭火。
同时报警并联系消防部门。
3.4 搅拌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气味、烟雾或其他可疑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迅速撤离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八年级上第一章水与水的溶液学问点第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与生物体内,其中海洋水是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
2.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在极地与高山上,水经常以固态形式存在。
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水的状态可以发生变更。
3.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与互相转化之中。
①水循环的类型: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水的循环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②水循环的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 下渗f地下径流③水循环的意义: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与生物发生亲密的联络;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给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4.大气水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冰川的更新周期最长。
水体更新快慢与水体总量、水循环的活泼程度等因素有关。
5.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供人们运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与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即可供给地表与地下径流的水。
明显,它与一个地区的水循环活泼程度亲密相关。
假如这个地区的水循环非常活泼,水资源就比拟丰富。
6.我国江河平均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拥有的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程度的1/4,是一个缺水较为严峻的国家。
我国的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匀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在时间分布上也很不平衡,突出表如今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更很大,尤其是北方更加明显。
7.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根本的物质之一,水分多少影响生物的分布、形态构造。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水母的含水量达98%。
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一个安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第2节水的组成1.水的电解文字表达式: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更。
在做水电解试验时,在水中参加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加水的导电性。
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1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方法适用范围主要仪器注意点实例固+液蒸发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①不断搅拌;②最后用余热加热;③液体不超过容积2/3 NaCl (H2O)固+固结晶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分开 NaCl(NaNO3)升华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物分开酒精灯 I2(NaCl)固+液过滤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漏斗、烧杯①一角、二低、三碰;②沉淀要洗涤;③定量实验要“无损” NaCl(CaCO3)液+液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分液漏斗①先查漏;②对萃取剂的要求;③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④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从溴水中提取Br2分液分离互不相溶液体分液漏斗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蒸馏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液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②冷凝水从下口通入;③加碎瓷片乙醇和水、I2和CCl4渗析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半透膜更换蒸馏水淀粉与NaCl盐析加入某些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烧杯用固体盐或浓溶液蛋白质溶液、硬脂酸钠和甘油气+气洗气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洗气瓶长进短出 CO2(HCl)液化沸点不同气分开 U形管常用冰水 NO2(N2O4)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常见物质除杂方法序号原物所含杂质除杂质试剂主要操作方法1 N2 O2 灼热的铜丝网用固体转化气体2 CO2 H2S CuSO4溶液洗气3 CO CO2 NaOH溶液洗气4 CO2 CO 灼热CuO 用固体转化气体5 CO2 HCI 饱和的NaHCO3 洗气6 H2S HCI 饱和的NaHS 洗气7 SO2 HCI 饱和的NaHSO3 洗气8 CI2 HCI 饱和的食盐水洗气9 CO2 SO2 饱和的NaHCO3 洗气10 炭粉 MnO2 浓盐酸(需加热)过滤11 MnO2 C -------- 加热灼烧12 炭粉 CuO 稀酸(如稀盐酸)过滤13 AI2O3 Fe2O3 NaOH(过量),CO2 过滤14 Fe2O3 AI2O3 NaOH溶液过滤15 AI2O3 SiO2 盐酸`氨水过滤16 SiO2 ZnO HCI溶液过滤,17 BaSO4 BaCO3 HCI或稀H2SO4 过滤18 NaHCO3溶液 Na2CO3 CO2 加酸转化法19 NaCI溶液 NaHCO3 HCI 加酸转化法20 FeCI3溶液 FeCI2 CI2 加氧化剂转化法21 FeCI3溶液 CuCI2 Fe 、CI2 过滤22 FeCI2溶液 FeCI3 Fe 加还原剂转化法23 CuO Fe (磁铁) 吸附24 Fe(OH)3胶体 FeCI3 蒸馏水渗析25 CuS FeS 稀盐酸过滤26 I2晶体 NaCI -------- 加热升华27 NaCI晶体 NH4CL -------- 加热分解28 KNO3晶体 NaCI 蒸馏水重结晶.3、物质的鉴别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检验类型鉴别利用不同物质的性质差异,通过实验,将它们区别开来.鉴定根据物质的特性,通过实验,检验出该物质的成分,确定它是否是这种物质.推断根据已知实验及现象,分析判断,确定被检的'是什么物质,并指出可能存在什么,不可能存在什么.检验方法① 若是固体,一般应先用蒸馏水溶解② 若同时检验多种物质,应将试管编号③ 要取少量溶液放在试管中进行实验,绝不能在原试剂瓶中进行检验④ 叙述顺序应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原理(写方程式)① 常见气体的检验常见气体检验方法氢气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氯气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3、NO2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二氧化硫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硫化氢无色有具鸡蛋气味的气体.能使Pb(NO3)2或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或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二氧化氮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生成无色的溶液并产生无色气体,水溶液显酸性.一氧化氮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一氧化碳可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燃烧后只生成CO2;能使灼热的CuO由黑色变成红色.② 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l)H+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2)Na+、K+ 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3)Ba2+ 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Mg2+ 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5)Al3+ 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6)Ag+ 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 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7)NH4+ 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8)Fe2+ 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Fe2++Cl2=2Fe3++2Cl-(9) Fe3+ 能与 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 Fe(SCN)3溶液,能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10)Cu2+ 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 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③ 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9)HCO3-取含HCO3-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CO2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向HCO3-盐酸溶液里加入稀MgSO4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 MgCO3生成,同时放出 CO2气体.(10)PO43-含磷酸根的中性溶液,能与AgNO3反应,生成黄色Ag3PO4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11)NO3-浓溶液或晶体中加入铜片、浓硫酸加热,放出红棕色气体.二、常见事故的处理4、事故处理方法酒精及其它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盖钠、磷等失火迅速用砂覆盖少量酸(或碱)滴到桌上立即用湿布擦净,再用水冲洗较多量酸(或碱)流到桌上立即用适量NaHCO3溶液(或稀HAC)作用,后用水冲洗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先用抹布擦试,后用水冲洗,再用NaHCO3稀溶液冲洗碱液沾到皮肤上先用较多水冲洗,再用硼酸溶液洗酸、碱溅在眼中立即用水反复冲洗,并不断眨眼苯酚沾到皮肤上用酒精擦洗后用水冲洗白磷沾到皮肤上用CuSO4溶液洗伤口,后用稀KMnO4溶液湿敷溴滴到皮肤上应立即擦去,再用稀酒精等无毒有机溶济洗去,后涂硼酸、凡士林误食重金属盐应立即口服蛋清或生牛奶汞滴落在桌上或地上应立即撒上硫粉三、化学计量①物质的量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 约为6.02x1023微粒与物质的量公式:n=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质量与物质的量公式:n=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微粒的数目一定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体积与物质的量公式:n=标准状况下 ,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公式:CB=nB/V nB=CB×V V=nB/CB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⑥ 溶液的配置(l)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如溶质是液体时,要算出液体的体积.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溶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加入所需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溶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5、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过滤时应注意: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2【内容说明】本课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个知识点:化学实验安全。
第一章?流体流动质点?含有大量分子的流体微团,其尺寸远小于设备尺寸,但比起分子自由程却要大得多。
连续性假定?假定流体是由大量质点组成的、彼此间没有间隙、完全充满所占空间的连续介质。
拉格朗日法?选定一个流体质点,对其跟踪观察,描述其运动参数(如位移、速度等)与时间的关系。
欧拉法?在固定空间位置上观察流体质点的运动情况,如空间各点的速度、压强、密度等,即直接描述各有关运动参数在空间各点的分布情况和随时间的变化。
定态流动?流场中各点流体的速度u?、压强p?不随时间而变化。
轨线与流线?轨线是同一流体质点在不同时间的位置连线,是拉格朗日法考察的结果。
流线是同一瞬间不同质点在速度方向上的连线,是欧拉法考察的结果。
系统与控制体?系统是采用拉格朗日法考察流体的。
控制体是采用欧拉法考察流体的。
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的区别?理想流体粘度为零,而实际流体粘度不为零。
粘性的物理本质?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的热运动。
通常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小,因为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小,以分子间的引力为主。
气体的粘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以分子的热运动为主。
总势能?流体的压强能与位能之和。
可压缩流体与不可压缩流体的区别?流体的密度是否与压强有关。
有关的称为可压缩流体,无关的称为不可压缩流体。
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流体流动中的位能、压强能、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平均流速?流体的平均流速是以体积流量相同为原则的。
动能校正因子?实际动能之平均值与平均速度之动能的比值。
均匀分布?同一横截面上流体速度相同。
均匀流段?各流线都是平行的直线并与截面垂直,在定态流动条件下该截面上的流体没有加速度,?故沿该截面势能分布应服从静力学原理。
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否存在流体速度u、压强p的脉动性,即是否存在流体质点的脉动性。
稳定性与定态性?稳定性是指系统对外界扰动的反应。
定态性是指有关运动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边界层?流动流体受固体壁面阻滞而造成速度梯度的区域。
第一章流体流动质点含有大量分子的流体微团,其尺寸远小于设备尺寸,但比起分子自由程却要大得多。
连续性假定假定流体是由大量质点组成的、彼此间没有间隙、完全充满所占空间的连续介质。
拉格朗日法选定一个流体质点,对其跟踪观察,描述其运动参数(如位移、速度等)与时间的关系。
欧拉法在固定空间位置上观察流体质点的运动情况,如空间各点的速度、压强、密度等,即直接描述各有关运动参数在空间各点的分布情况和随时间的变化。
定态流动流场中各点流体的速度u 、压强p不随时间而变化。
轨线与流线轨线是同一流体质点在不同时间的位置连线,是拉格朗日法考察的结果。
流线是同一瞬间不同质点在速度方向上的连线,是欧拉法考察的结果。
系统与控制体系统是采用拉格朗日法考察流体的。
控制体是采用欧拉法考察流体的。
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的区别理想流体粘度为零,而实际流体粘度不为零。
粘性的物理本质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的热运动。
通常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小,因为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小,以分子间的引力为主。
气体的粘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以分子的热运动为主。
总势能流体的压强能与位能之和。
可压缩流体与不可压缩流体的区别流体的密度是否与压强有关。
有关的称为可压缩流体,无关的称为不可压缩流体。
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流体流动中的位能、压强能、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平均流速流体的平均流速是以体积流量相同为原则的。
动能校正因子实际动能之平均值与平均速度之动能的比值。
均匀分布同一横截面上流体速度相同。
均匀流段各流线都是平行的直线并与截面垂直,在定态流动条件下该截面上的流体没有加速度, 故沿该截面势能分布应服从静力学原理。
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否存在流体速度u、压强p的脉动性,即是否存在流体质点的脉动性。
稳定性与定态性稳定性是指系统对外界扰动的反应。
定态性是指有关运动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边界层流动流体受固体壁面阻滞而造成速度梯度的区域。
边界层分离现象在逆压强梯度下,因外层流体的动量来不及传给边界层,而形成边界层脱体的现象。
中式面点师工种班培训教案审阅签名:年月日第一节面坯调制学习单元1原料,设备与工具一、小麦与面粉1小麦小麦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是单子叶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质燃料。
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
2面粉面粉是一种由小麦磨成的粉状物。
按面粉中蛋白质含量的多少,可以分为高筋面粉、中筋面粉、低筋面粉及无筋面粉。
面粉分类:1)强筋小麦粉。
主要用于各类面包的原料或其他原料2)中筋小麦粉。
主要用于各类水饺,面条,馒头,油炸类面食品,包子类面食品3)弱筋小面粉。
主要作为蛋糕,饼干的原料二、设备与工具和面机和面机和面机属于面食机械的一种,其主要就是将面粉和水进行均匀的混合。
有真空式和面机和非真空式和面机。
分为卧式、立式、单轴、双轴、半轴等。
使用方法:1)把面粉倒入和面缸内2)将盖盖严3)打开“安全”按钮4)按“开始”按钮,机器开始工作5)添加辅料6)面坯和好后,按“倒转”按钮,使面坯稍向上旋转,易于取出轧面机轧面机是指能够将松散的面坯轧成紧密的,具有一定厚度的成型面片,并在轧制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面筋网络的成型,使面坯最终形成具有一定筋力和韧性且具有光滑面片的机械。
种类:老式轧面机、自动轧面机使用方法:1)开机前调整好所需轧辊间隙2)开启开关3)放入面坯。
开机后严禁将防护网抬起或用手触摸压辊4)用完关闭开关,关闭电源称种类:制作面点常用的有杆秤、盘秤、电子秤。
擀面杖是一种烹饪工具,呈圆柱形,用来在平面上滚动,挤压面团等可塑性食品原料。
种类:1)通心槌2)单手杖3)烧麦槌4)大面杖5)双手杖6)凹凸形擀面杖7)橄榄杖使用方法;1)使用时在固定处拿取2)使用完毕将擀面杖擦净,放在固定处,并保持环境的干燥,避免擀面杖变形、表面发霉。
量杯是杯壁上有标示容量的杯子,可用来量取液体材料,如水、油等,用来取用和称量液体原料及液体食物的容量种类:pp塑料、玻璃、不锈钢,容量有250ml、500mi使用方法:1)使用时在固定处拿取2)使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读数时量筒或量杯都要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与液面在同一水平面3)使用完毕后将量杯擦净,放在固定处,并保持环境的干净。
基于PLC的搅拌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摘要液体搅拌已成为现代工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以往的搅拌机都是由继电器控制的,其系统较为复杂,响应速度缓慢。
基于PLC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用软件就可以取代继电器系统中的触点和接线,因此,选用PLC对搅拌机的控制系统进行设计。
本设计主要采用PLC控制技术实现对液体搅拌系统的自动控制。
首先设计系统的工艺流程,根据工艺流程进行硬件配置,主要包括PLC、电动机、电磁阀、泵、液位变送器等元件的选型。
然后对控制系统的主电路、控制电路进行设计,从而达到控制要求。
最后根据控制要求进行软件设计,通过液位变送器将采集到的现场液位高度传送给PLC,并由PLC对现场数据逻辑处理后,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完成系统的自动控制。
该设计在保证其功能的前提下,对其结构进行了尽量的简化,从而达到降低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的目的。
关键字:PLC, 液体搅拌,控制系统,自动控制The design of the Mixer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PLCAbstractLiquid mixing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modern factories, past mixer is controlled by relay, the system is more complicated, the speed of response is slow. Based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LC control technology, using the software can replace the contact and connection in relay system, therefore, this article chooses PLC to design the control system of mixer.This design mainly uses the PLC control technology to realize automatic control of liquid mixing system. Firstly, designing process of the system which can determine the hardware configuration , mainly including PLC, motor, solenoid valve, pump, liquid level transmitter components selection, etc. Then so as to achieve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trol, designing the control system of main circuit, control circuit. At last,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 requirements for software design, through the liquid level transmitter will be collected the water height transmitted to PLC, and after processing by PLC to field data logic, a corresponding control instruction, complete the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The design under the premise of function, try to achieve aim of lowering costs manufacturing and maintenance, thereby simplify the structure of system.Keywords: PLC, Liquid mixing, Control system,automatic control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设计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第二章搅拌机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2.1 控制系统的简介 (3)2.1.1 控制方式的确定 (3)2.1.2 控制系统的优点 (4)2.1.3 控制系统的组成 (4)2.2 系统设计内容及需求分析 (5)2.2.1 系统设计内容 (5)2.2.2 系统需求分析 (6)2.3 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6)第三章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7)3.1 系统的工艺流程设计 (7)3.2 PLC的工作原理 (7)3.3 硬件模块的设计 (9)3.3.1 可编程控制器的选用 (9)3.3.2 液位变送器的选用 (12)3.3.3 电磁阀的选用 (13)3.4 系统主电路的设计 (14)3.5 系统控制回路的设计 (16)第四章系统的软件设计 (17)4.1 程序设计思想 (17)4.2 系统初始化程序及主程序设计 (17)4.3 报警电路程序的设计 (18)4.4 断电保护程序的设计 (19)4.5 系统控制过程分析 (20)第五章总结 (21)参考文献 (22)谢辞 (23)附录 (24)第一章绪论目前,我国的液体搅拌系统大部分采用传统的继电器进行控制,这种方法耗能大、浪费大、搅拌效果不好,给工厂浪费很多资金,同时噪声污染也很严重。
液体管理制度范文液体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企事业单位液体管理的监管,确保液体使用的安全、合理和经济,保护环境,依法维护公共利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对液体的获取、存储、使用和处置等活动进行管理。
第三条液体管理应遵循依法合规、科学管理、节约用水、资源优化、环境保护的原则。
第四条单位应建立液体管理制度,明确液体管理的责任与权限。
第二章液体获取与存储管理第五条单位液体的获取应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采取合法渠道购买或委托合格单位生产或供应。
第六条单位应根据需要合理规划液体的存储设施,并建立液体存储台账,记录液体的种类、数量、来源、存储时间等信息。
第七条液体存储设施应具备防雷防爆、防止泄漏、防火等安全措施,并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安全检查。
第八条液体存储设施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包括液体的种类、存放位置、储存量和相关的安全警示标志等。
第九条液体存储区域应定期清理,保持环境整洁,防止杂物积存及滋生细菌。
第十条对于易燃、易爆、有毒和有害液体,单位应按照规定设置专门的存储区域,并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防毒措施。
第三章液体使用管理第十一条液体使用应符合使用需求和安全要求,严禁私自调拨和挪用液体。
第十二条液体使用人员应熟悉液体使用操作规程,并接受相应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第十三条单位应定期对液体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合理安排液体的使用量和使用周期。
第十四条对于需要加热、冷却和搅拌的液体,使用人员应操作正常的温度和时间,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五条液体使用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比例应合理,严禁浪费用水。
第十六条对于液体使用过程产生的废液,单位应按照环保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防止外溢或污染环境。
第四章液体处置管理第十七条对于液体使用后的空包装物,单位应分类收集,妥善处理,严禁随意丢弃或倾倒。
第十八条对于过期、变质、变色的液体,单位应及时予以处理,禁止再次使用。
第十九条对于液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单位应妥善收集,并按照环保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