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 格式:pptx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22
选择题我国东北平原该区域农作物熟制是()A. 一年三熟B. 一年两熟C. 两年三熟D. 一年一熟【答案】D【解析】试题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指标是活动积温,自北向南习惯上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五个温度带,东北平原属于中温带,其热量条件能够满足作物一年一熟,所以,我国东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故本题选D。
选择题东北地区最大的油田是()A. 大庆油田B. 胜利油田C. 华北油田D. 克拉玛依油田【答案】A【解析】试题大庆油田在中国诸油田中,堪称“至尊”.大庆油田1960年正式投产,到2001年年底已生产原油15.71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石油总产量的40%以上.但从1998年起,大庆石油生产遇到了较大困难.据专家预测,大庆油田剩余可采储量估计只有6.63亿吨,产量逐年下降的趋势日益明显,故选A.选择题读“我国东北区域图”, 丁是( )A. 渤海B. 黄海C. 东海D. 南海【答案】B【解析】由图中东北地区区域图可以看出,丁是位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以东的黄海,故选B。
选择题有“钢都”之称的,全国重要的黑色金属冶炼基地,是位于辽宁省的()A. 沈阳市B. 本溪市C. 鞍山市D. 大连市【答案】C【解析】我国辽宁省的鞍山市铁矿资源丰富,成为我国重要的黑色金属冶炼基地,有“钢都”之称。
选择题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小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家具生产基地,目前已成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最适宜该市转型发展的产业是()A. IT等高新科技产业B. 森林观光等生态旅游业C. 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D. 以风力发电为主的能源工业【答案】B【解析】在产业升级中,应立足于当地的区域特征和优势,伊春市森林资源丰富,故选择答案B。
选择题“白山黑水”泛指东北地区.其中的“山”和“水”分别指()A. 大兴安岭、松花江B. 长白山、乌苏里江C. 长白山、黑龙江D. 小兴安岭、辽河【答案】C【解析】“白山黑水”泛指东北地区,其中的“山”是指长白山,“水”是指黑龙江,故选C。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主要介绍了区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以及如何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因素来认识和分析不同区域。
本章内容是学生对区域地理学习的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能够理解基本的地理位置概念,但对区域特征和分析方法的了解还较浅显。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还缺乏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区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2.学会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因素来认识和分析不同区域;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4.提高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并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区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因素来认识和分析不同区域;2.难点:区域特征和分析方法的运用;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区域案例,让学生了解区域特征及分析方法;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区域案例资料,如地图、图片、文献等;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3.设计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区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区域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区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让学生了解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内容。
3.操练(10分钟)分析具体区域案例,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差异,让学生学会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因素来认识和分析不同区域。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东北地区1.地理位置与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三江平原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
长白山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等河流的发源地。
松花江是黑龙江的最大支流。
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雪较多的地区。
4.人口分布:(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可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可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山区人口较少。
(2)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等。
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5.城市分布:(1)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线沿线地区(铁路运输占主要地位),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2)哈尔滨:职能: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的铁路枢纽。
工业部门: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学、亚麻纺织、甜菜制糖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3)长春:职能: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国着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工业部门:汽车制造、铁路车辆制造。
(4)沈阳:职能: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名胜古迹:沈阳故宫。
工业部门:以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着称。
(5)大连:职能: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着名的避暑旅游胜地,全国重要的水产基地。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实战演练(2017·济宁中考)读“东北部分城市降雪初日期、降雪终日期和最大积雪厚度的分布图",完成1~2题。
1.造成图中四城市雪期(从当年降雪初日期到次年降雪终日期的天数)长短和最大积雪厚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人为因素2.对东北三省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B.水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2017·泰安中考)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地形平坦,黑土广布,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B.乙处是我国南、北方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C.丙处为松嫩平原,是我国甜菜的主要产区之一D.甲地区的年降水量比丁地区少,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4.丙所在地区图中两城市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A.以石油、机械等重工业为主B.以采矿和木材加工工业为主C.地处东北地区西南,工业落后,结构不合理D.工业转型快,结构合理,现已成为全国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5.(2017·长沙中考)山脉是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大兴安岭是()A.干旱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B.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界线C.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D.中温带与暖温带分界线6.(2017·广东中考)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劳动人民按节气安排生产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玉米、高粱等)”,是()地区民间谚语。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珠江三角洲(2017·广东中考)为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提高粮食安全性,稳定粮食价格,我国实施了粮食储备战略。
下图为“我国中央储备粮食直属库数量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9題。
一、地理位置(1)南北半球:赤道 0°(2)东西半球:20°W ,160°E (1)纬度地区:低纬地区:0°-30° 中纬地区:30°-60° 高纬地区:60°-90° (2)温度带:日本:岛国;中国:临海国,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蒙古:内陆国。
二、自然环境(一)地形1、地形类型及其分布:以 地形为主(1)陆地地形:5种——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2)海底地形:2、地势:我国地势 高 低,呈 状分布。
3、特殊地形●例题:某学校组织地理兴趣小组成员到图示地区进行野外考察。
读图回答问题。
(1)填出山地部位的名称:A _______ D ________ E _________(2)乙河段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_____ 。
丙河段非常适合进行惊险刺激的漂流活动,理由是___________。
(3)B 、C 两地中,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在C 地测得的气温是20.3℃,则此时A 地的气温大约是_____________。
我国沿着北纬32°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二)气候:1、天气: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读图顺序:以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为例(1)数值大小:1月平均气温低于0℃,冬季寒冷(2)变化规律:最高温 最低温:气温:纬度因素—由南向北递减(降水:海陆因素—由沿海向内陆递减)(3)疏密程度:稀疏:气温差异小。
密集:气温差异大。
(4)弯曲封闭情况:地形因素 等值线分布:1、大致与纬线平行——纬度因素(如纬度越高,气温越低)2、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海陆因素(如距海越远,降水越少)3、闭合式、呈“圆圈”状——地形因素(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 东北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 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时间分配) ★(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空间分布)● 例题:气温和降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第六章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简要评价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知道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东北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增强认识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三、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四、教学准备:PPT课件,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
五、教法学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六、教学过程图片导入,展示反映东北地区地理特色的景观图片,东北三宝、三江平原、长白山天池、雾凇、东北地区乡村冬季景观、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图片,使学生对东北地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一、地理位置出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图”,“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图”,引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①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
②找出东北地区包括省级行政区及邻国、临海、邻省(区)。
③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④说一说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阅读“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老师进行指导总结。
二、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出示“东北地形图”,读图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
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
出示“沿东经125°东北地区剖面图”和沿“北纬45°东北地区剖面图”,学生试着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图说地理】2023-2024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填图训练手册图说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6.3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读图识图·要点归纳·方法点拨)1.读图识图1.读图,完成下列填空:(1)东北三省山脉:a 、b 、c(2)主要地形区:A 平原、B 平原、C 平原(3)主要河流:①江、②江、③江、④江、⑤河、⑥江(4)邻国:I 、Ⅱ2.读图,回答问题。
(1)铁路干线:①线(哈尔滨一大连)、②线(哈尔滨一满洲里)、③线(哈尔滨---绥芬河)(2)主要城市:A B C3.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问题。
人口分布_______(均匀/不均匀):①___部和___部地区人口多;其中以________和________最为稠密。
②___部和___部人口少。
4.阅读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和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粮食作物大豆:主要分布在平原和平原。
玉米:要分布在平原和平原。
(2)经济作物甜菜:主要分布在平原和平原。
花生:主要分布在平原和平原。
亚麻:主要分布在平原和平原。
2.要点归纳1.东北地区的位置与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
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2.东北地区的位置与范围(1)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
(2)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①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
②中间是山地和丘陵。
③内部是广阔的平原。
3.气候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4.人口的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匀。
中部和南部地区人口多;其中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最为稠密。
北部和东部人口少。
5.人口的分布特点城市主要集中在跌路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①哈达线(哈尔滨一大连)、②滨洲线(哈尔滨一满洲里)、③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第六章认识地区:地点与分布检测题(本检测题满分: 班级 __________100 分,时间: 60 分钟)姓名 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题3 分,共60 分。
)1. 关于东北地区的地表结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地表结构大体呈半环状的三带B. 外面是山地和丘陵C.中间是广阔的平原D. 内部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边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已被玉米所取代)。
”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
据此回答 2~ 4 题。
2. 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土地资源优势②森林资源优势 ③矿产资源优势 ④地理地点优势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 东北地区重要的矿产资源有( )①煤 ②铁 ③石油 ④有色金属A. ①②③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4. 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显然特点是() ①耕地面积广大②宜农荒地多 ③土壤肥沃 ④合适大规模机械化耕作A. ①②③B. 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 东北三省东面和北面的邻国分别是()A. 朝鲜、俄罗斯B. 俄罗斯、蒙古C. 俄罗斯、哈萨克斯坦D.哈萨克斯坦、印度6. 东北地区的地形以为主。
( )A. 山地和平原B. 高原和平原C.高原和山地D.山地和盆地7. 未发源于长白山的河流是( )A. 嫩江B.松花江 C.图们江D.鸭绿 江8. 东北地区重要的水上运输线是( )A. 黑龙江B.松花江 C. 图们江D.黄河9. 东北三省没有超越的温度带是()A. 寒温带B.中温带 C. 暖温带 D. 亚热带 10. 电视剧《闯关东》表达的是新中国成立前以朱开山一家为典型代表的山东人到东北生活创业的艰辛历程。
电视剧中,大量山东人奔赴东北去开荒生活,主要原因是当时东北( )A. 地广人稀,土壤肥沃B.森林资源丰富C. 社会序次安全牢固D. 交通便利11. 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供应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是()A. 东北平原B. 长江中下游平原C. 珠江三角洲D. 成都平原12. 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 )A. 大豆、甜菜、春小麦、玉米B.大豆、冬小麦、水稻、玉米C.甜菜、荔枝、春小麦、大豆D.花生、亚麻、甜菜、大豆13. 原来被称作“北大荒”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比较较,不正确的选项是()A. 东北平原——春小麦,华北平原——冬小麦B. 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C. 东北平原——中温带,华北平原——暖温带D.东北平原——半湿润区,华北平原——湿润区 14. 以下山脉没有位于东北地区的是( )A. 太行山脉B.大兴安岭C.小兴安岭D.长白山脉15. 关于东北地区天气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B. 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C.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很多D.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区 16. 以下有关黑龙江省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 闻名的“北大荒”位于该省东部B. 地表“山环水绕、平原居中”C. 是闻名的小麦、大豆、甜菜生产基地D.北与俄罗斯、东与朝鲜相邻读我国某工业基地图,回答 17~ 18 题。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怀化课标解读,怀化知识梳理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范围与位置范围: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总面积:78.8万平方千米位置:中国东北部绝对位置(经纬度)相对位置:邻国、邻省、临海等地形特征地形:以平原、丘陵、山地为主半环状三带外围:流域低地中间:山地丘陵内部:广阔平原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降水: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人口与城市人口总人口人口分布不均中部、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密集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山区人口偏少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区之一满族、蒙古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鄂温克族等满族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城市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分布: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主要城市沈阳: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春: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我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哈尔滨: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的铁路枢纽大连: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
造船、石化、服装、旅游、水产等交通铁路运输为主产业分布农产品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经济作物:甜菜、花生、亚麻等粮食作物:玉米、水稻、春小麦、大豆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经济作物的分布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①水源充足;②黑土地土壤肥沃;③气候温和湿润;④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集中连片农产品商品率高重工业基地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发展条件:①煤、铁、石油矿产丰富;②交通便利主要的工业部门:钢铁、机械、汽车、石化、造船等辽中南工业基地有利条件①丰富的资源;②较好的工业基础;③便利的交通;④优越的地理位置不利条件:水源不足主要的工业城市及工业部门困难与振兴发展过程中的困难:资源枯竭、矿区沉陷、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振兴措施: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发展新型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怀化考点突破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难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自然条件优势条件雨热同期、地形类型齐全、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不足条件纬度高,热量不足,易受低温冻害影响【例】(2016宜宾中考)读“东北地区示意图”,完成(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