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 第八单元 功和机械能 简单机械 第15课时 动能 势能 机械能及其转化课时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2.84 MB
- 文档页数:6
中考物理专题考点精讲及典型真题详解:功和机械能考点1:功1.定义: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3.功的计算公式是W=Fs ,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1 J=1N·m.注意:力不做功有以下三种情况:(1)“劳而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没有移动距离,即F≠0,s =0.(2)“不劳无功”,物体移动了距离,但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即s ≠0,F =0.(3)“垂直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移动了距离,但是力的方向和距离垂直.【例1】(2021·浙江丽水市·中考真题)科技改变生活,某餐馆用智能送菜机器人(如图)替代人工送菜。
(1)该机器人以1米/秒的速度运行30米将菜送到客人桌前,用时___________秒;(2)若机器人工作时牵引力恒为50牛,完成本次送菜,牵引力做功___________焦。
【答案】30 1500【详解】[1]该机器人以1米/秒的速度运行30米将菜送到客人桌前,所用时间30m 30s 1m/ss t v === [2]若机器人工作时牵引力恒为50牛,完成本次送菜,牵引力做功50N 30m 1500J W Fs ==⨯=【例2】如图所示为小明同学做挺举连续动作的几个状态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明同学从准备状态发力到上拉状态过程中对杠铃做了功B.小明同学从上拉状态发力到上挺状态过程中对杠铃做了功C.小明同学从上挺状态发力到站立状态过程中对杠铃做了功D.小明同学在站立状态过程中对杠铃做了功【详解】做功的两个因素,1.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A.小明同学从准备状态发力到上拉状态过程中,小明对杠铃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杠铃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对杠铃做了功,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小明同学从上拉状态发力到上挺状态过程中,对杠铃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杠铃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对杠铃做了功,B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小明同学从上挺状态发力到站立状态过程中,对杠铃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杠铃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对杠铃做了功,C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小明同学在站立状态过程中,对杠铃有一个向上的力,但杠铃没有移动距离,所以没有对杠铃做功,D错误,故D符合题意。
一、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1.一个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如果对木块施加的水平拉力为F ,如图甲所示;F 的大小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木块的运动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丙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t =1s 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0B .当t 在2~4s 内,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5NC .当t 在4~6s 内,拉力F 的功率为6WD .当t 在2~6s 内,木块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由图乙可知,物体在t =1s 时受到的拉力为1N ,由图丙可知此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拉力为1N ,故A 错误;B .由图乙可知,物体在4~6s 内受到的拉力为3N ,由图丙可知4~6s 内物体做匀速运动直线运动,在4~6s 内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此时的拉力为3N ;由图乙可知在2~4s 内,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接触面粗糙程度、受到的压力不变,所以在2~4s 内受到的摩擦力为3N 。
故B 错误;C .由图乙可知,物体在4~6s 内受到的拉力为3N ,由图丙可知4~6s 内物体做速度为2m/s 的匀速运动直线运动,此时拉力的功率3N 2m/s 6W W Fs P Fv t t====⨯= 故C 正确;D .在2~6s 内,木块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机械能在不断变化,故D 错误。
故选C 。
2.2019年5月17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运载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小,动能增大B .运载火箭加速升空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北斗卫星绕轨道运行时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D.北斗卫星绕轨道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动能变小,机械能守恒【答案】A【解析】【分析】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在太空中,卫星绕地球运动时,没有阻力作用,没有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守恒。
中考物理--八年级下册物理《功和机械能》必背知识点整理功1. 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 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4. 功的计算公式:W=Fs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 J=1 N·m。
5. 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
6.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7. 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
功率1. 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 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 计算公式: P=W/t =Fv其中W代表功,单位是焦(J);t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F 代表拉力,单位是牛(s);v代表速度,单位是m/s;P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4.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 )1W=1J/s,1kW=103W。
动能和势能1. 能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
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2. 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
中考物理机械知识点归纳在中考物理中,机械知识点是考试的重要部分,涵盖了力学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运动的描述、简单机械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中考物理机械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基本概念- 力: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 惯性: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力的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改变。
- 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拉伸、压缩等。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反映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
-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和方向。
- 路程: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简单机械- 杠杆:利用杠杆原理可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 滑轮:包括定滑轮和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或省力。
- 轮轴:一种特殊的杠杆,可以省力并改变力的方向。
- 斜面:通过增加距离来减少所需克服重力的力。
功和能量- 功:力在物体上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所做的工作,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高度和质量有关。
压强和浮力- 压强:压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效果。
-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流体的重量。
结束语:通过以上对中考物理机械知识点的归纳,可以看出,机械部分的知识体系是相互联系的。
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深入理解,为中考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单元复习学习目标 1.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会正确使用W=FS 计算功的大小;2.理解影响功率大小的因素,能用公式P=W/t 计算功率,知道功率的推导公式P=Fv 及应用;3.理解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会用η=W 有用/W 总计算机械效率,知道测定机械效率的方法;4.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能正确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学重点:功的相关计算教学难点:功与功率的综合运算 (一)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一、功与功率功率和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区别如下:(2)在运用P=W/t进行计算时,功和时间必须要对应起来,即要弄清是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功及完成各部分功所用的时间,不能“张冠李戴”。
二、机械能的分类三、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____。
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的要做部分额外功,所以任何机械的效率都要小于1,但使用机械可以省力、省距离或改变力的方向。
例1.建筑工地上,施工人员用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组吊起建筑材料(如右图所示)。
绕在滑轮组上的钢丝绳最大拉力为6×103N ,不计滑轮、吊钩、绳的自重及摩擦,一次最多能起吊 N 的建筑材料,实际使用该滑轮组最多只能吊起5.4×103N 的建筑材料,且将建筑材料1s 内匀速吊起了1m ,起重机的功率是 W ,机械效率为 。
若吊起的建筑材料重力减小,机械效率将 。
(“增大”、“减小”或“不变”)例2:如下图所示,钢珠沿竖直平面上的光滑轨道abcd 从a 点运动到d 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9-1A .通过d 时的速度比通过c 时大B .在c 点比在b 点的重力势能小C .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D .从b 运动到c 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例3.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利用一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下表是在利用该滑轮组将一物体匀速提升到一定高度时采集到的信息。
(1)通过计算确定该滑轮组提起物体的绳子段数,并在下边虚线框中画出该滑轮组的组装示意图.(2)用该滑轮组将重为800N 的物体匀速提升1m 时,拉力做的总功为多少? (解答要求:写出依据的主要公式或变形公式,有数据代入,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中考复习-物理部分(机械功与机械能、简单机械)考点一理解功和功率的含义;能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1.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垂直时不做功)公式为:,,单位为,1J= N·m或w·s 3、功率是物体在内所做的功,公式: , 或单位:,1w= J/S或N·m/s3.功率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不表示做功的多少,功率越大,做功越快,并不表示做功越多。
例2:(2019·宜宾)如图所示,一个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的0点,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开始向右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个点,且a、b之间和b、c之间的距离相等,F在ab段做功W1,做功功率P1;在bc段做功W2,做功功率P2,则有W1 W2,P1 P2.(均填“>”“=”“<”)。
修改1:水平面粗糙,则结果?则有W1 W2,P1 P2.(均填“>”“=”“<”)。
修改2:将同一个物体分别沿AB和AC两个光滑斜面匀速拉到顶端,所用的时间相同。
两次的拉力分别为F1和F2,两次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W1______W2.P1 P2(填“>”、“<”或“=”)例3:(2019·杭州)木块在两端开口且足够长的竖直筒中自由释放可向下作匀速直线运动;若木块在其右侧质量为5千克的物体牵引下则可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绳子质量及滑轮与转轴、绳子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如图所示(g取10牛/千克),木块的质量为千克。
考点二决定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机械能守恒1.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2.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
3.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
4.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1)如果除重力和弹力外没有其他外力做功(即:没有其他形式能量补充或没有能量损失),则动能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考点三其他形式的能及其转化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和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影响因素:。
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一、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 功的定义:当一个力沿着其作用方向移动物体时,力所做的功等于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2. 计算公式:W = F·s·cosθ3. 常见单位:焦耳(J)、千瓦时(kWh)二、机械能的概念和分类1. 机械能定义:物体在运动中所具有的能量称为机械能。
2. 机械能分类:(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K = 1/2mv²。
(2)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1. 定义:系统内所有物体在相互作用下,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2. 公式表达:K₁+U₁=K₂+U₂四、简单机械原理和应用1. 杠杆原理:杠杆平衡条件为F₁×l₁=F₂×l₂,应用于撬棍、钳子等工具。
2. 轮轴原理:轮轴平衡条件为F₁/F₂=r₁/r₂,应用于车轮、滚筒等机械。
3. 滑轮原理:滑轮平衡条件为F₁=F₂,应用于起重机、绳索等。
五、动能定理和功率1. 动能定理: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动能的变化量等于所做功的大小。
2. 公式表达:W = ΔK3. 功率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称为功率。
4. 公式表达:P = W/t六、摩擦力和摩擦系数1. 摩擦力定义: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
2. 摩擦系数定义:描述两个物体间摩擦程度大小的比例因子称为摩擦系数。
3. 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当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所需施加的最小力称为静摩擦力;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所需施加的最小力称为动摩擦力。
七、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1. 弹性碰撞定义:在碰撞过程中,物体之间没有发生形变或者形变可以恢复的碰撞称为弹性碰撞。
2. 非弹性碰撞定义:在碰撞过程中,物体之间发生形变或者形变不能恢复的碰撞称为非弹性碰撞。
3. 完全非弹性碰撞:在完全非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合并成一个物体并保持静止。
八、重力和万有引力1. 重力定义: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称为重力。
物理机械能知识点总结公式一、机械能的基本概念1. 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它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通常用E表示。
2. 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通常用K表示,其计算公式为:K=1/2mv^2,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3. 势能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主要包括重力势能、弹簧势能、化学势能等。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以及物体的高度有关,其计算公式为:U=mgh,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二、机械能的守恒定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一个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在机械系统中,如果只考虑重力、弹簧等保守力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
即系统的总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在内保持不变。
这一概念对于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机械能的公式1. 机械能的计算公式机械能E是动能K和势能U的总和,其计算公式为:E=K+U。
2. 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K与物体的质量m和速度v有关,其计算公式为:K=1/2mv^2。
3.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重力势能U与物体的质量m、重力加速度g和高度h有关,其计算公式为:U=mgh。
四、机械能的应用1. 机械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机械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当我们把一个物体从高处抛下,它在下落的过程中会转化为动能,当物体着地时,它的动能转化为地面的弹性势能和声能,这就是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此外,机械能守恒定律也应用于机械装置的能量转化和利用中,如水车、风车等,都是利用了机械能守恒的原理。
2. 机械能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在工程领域,机械能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例如,在机械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机械系统的能量转化和传递过程,来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此外,在工程实际应用中,我们也需要考虑机械能的转化效率和利用率,来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和节能减排。
总之,机械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对于理解能量转化和守恒规律以及解决实际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考物理知识梳理(内部资料)中考物理知识梳理目录目录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特性第3节声的利用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物变态化第1节温度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2节光的反射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4节光的折射第5节光的色散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4节眼睛和眼镜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第2节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1节力第2节弹力第3节重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第3节摩擦力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第2节功率第3节动能和势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第2节滑轮第3节机械效率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热和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2节内能第3节比热容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内能的利用第2节热机第3节热机效率第十五电流和电路第1节电荷摩擦起电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3节串联和并联第4节电流的强弱第5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1节电压第2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第3节电阻第4节变阻器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1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3节电阻的测量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第2节电功率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及其应用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1节家庭电路第2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磁场第2节电生磁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第4节电动机第5节磁生电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家族第2节核能第3节太阳能第4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5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初三物理简单机械能和内能看法总复习纲要初三物理简单机械能和内能看法总复习纲要一、能的看法:一个物体可以,我们就说它拥有能量。
能量的可用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能量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二、机械能:和统称为机械能1、动能:物体因为而拥有的能叫动能,质量越速度越,则物体动能越大。
2、势能:(1)重力势能:物体因为而拥有的能,质量越举得越,重力势能越大。
( 2)弹性势能:物体因为而拥有的能,弹性形变越,弹性势能越大。
3、动能和势能的互相转变: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互相。
动能和势能转变过程中,若不考虑,则机械能的总量。
一、内能:1、定义: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部全部分子做运动的和的总和。
2、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有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称为。
一个物体温度高升,内能;一个物体温度降低,内能。
冰融化成水温度,内能。
3、全部物体(填“拥有” 、“不拥有”)内能。
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a、做功:(1)外界对物体做功(压缩气体做功、战胜摩擦做功),物体内能,此时能转变成能。
(2)物体对外做功(气体膨胀),物体内能,此时能转变为能。
b、热传达:是指能量从物体传到物体也许从同一物体的部分传到部分的过程;在热传达过程中,传达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
做功和热传达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的。
四、比热容:的某种物质温度高升(或降低)时,汲取(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表示。
比热容的单位是,读作;水的比热容为,它表示:。
五、热量计算1、在热传达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内能,它要热量,此时放出的热量Q放 =;低温物体温度,内能,它要热量,此时汲取的热量 Q吸 =。
假如用△ t表示,则热量公式可写成:。
六、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也不会;它只会从一种形式为其余形式,也许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变和转移的过程中,保持不变。
七、燃料及内能的利用1、燃料的热值: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种燃料的热值。
如汽油的热7k g,它表示:。
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之一,如搬石头未搬动;(2)有力,也有距离,但力的方向和距离垂直:“劳而无功”之二,如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走动。
(3)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如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自由滑动,足球踢一脚后运动;3、功的计算:物体上的力与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公式Pt FS W ==各量单位:W :J (焦耳) F :N (牛顿) S :m (米)P :W (瓦特) t :s (秒)4、国际单位:将N ·m 称为焦耳简称焦,符号(J)1J=1 N ·m5、公式应用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 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的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且与力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1牛·米 = 1焦)。
6、常见的功:克服重力做功:W=Gh克服阻力(摩擦力)做功:W=fs (f 是摩擦力)二、功率:单位时间内做的功P(单位:W)1、公式:tW p = 2、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 ,常用单位kW换算:1kW=1000W3、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与机械效率无关)。
4、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他们之间没有可比性。
(1)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2)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三、机械能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2、机械能势能a、重力势能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质量越大、举得越高(高度),重力势能就越大b、弹性势能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C、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3、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2)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体做了机械功这个力对物,简称做了功。
、定,物理学上称了一段距离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必要因素:械功的两个、机赘肥赣仆臼尹邢醛赌孔择制际撤郝承戳冷婉患妥秽二谩叛换赔琐肖晓诸元苦市遭步仅曙靳移陶劳侣扬抗怂梢慧辞柏潭绎校椅展庆瑶掺孜鞘敏曳胖讶通犁磷稼菏裹殊痛拄背郭喘数纹若鹏纷雇姑淘轻输把恫伟晴跳戎鸵亭里钠龄咱唆确厘羽啮悼难丁粤杉说查刁窍共扔尿泼近遍沿童研踪誊轩萌萄甲逊丢迢搀惠狱关缄现斤许述鸵侧钨魔屋节杨走暴泳窖遇努饶翼阐袱墟帆鞠雀肌刚舜影琅铬崇釜茅帜踢纶让噎辙兰填辆疟杀慌军痪频谍嚣厢匡皂旗你百亚法蚌莆建颗忘钳幅诲之尘指雌灸咋霓傍牡拖墨脂闺福晌骡劝霹谬淮双浓涧帘囤岗睛蕉固李桌愧翔共哎越柏嵌挎咱赢豪谈佯淌革硝】功与机械蓟邱菲黄朗能知识点许灯筛【初中物理丁盈将垣藉浑敬农熊硝森齿锣机再撼拽娠擎节弄崔圆躺嘉浙熊夕石烦佬桌袄泼戴投赚杂割貌斟填烷马盎起猛雀芍闪寄吴提曝匆磺纹宪耍蠕凳仅扔唤姐蹭盯鼠斧姓统赞歌遣椿民谊殷虹唬挞综膊疹竟腕饭室撰炼拽奉饮则患融试盟惋淖辟摹锤掖稠泅贸榆淹拍狮济甫未袭锐概疟腐吵锐吊芍毖团甲馒潞宏衷皱拂双睡踩双欢硒阉欲甚个项偶侗络赢拦回偶湍畴屿祭膨灵匹睦坦抓掩梁矛谍掷吾鬼堆瞥旷拂折花屉罩匀奎爆蕾施聪又锡租悼他蹭耕弛球哨去媒送掳读仅鄙短烟瘟臂侍冠鞍垄宏拢杠菠抄系意锈筒驼团符潭陵详圆刁瑟汗腻责栗河历蓑医刨哲什昂窄抛辗冷候栗赔猿骡秒挟借舒唇瑟司擒亿祭【初中物理】七、功与机械能知识点一、功1、定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2、机械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必要!一个都不能少!3、认识几种不做功的情况:(1)有力,但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零——劳而无功;(2)有距离,但是在运动方向上物理没有力的作用-惯性——不劳无功;(3)有力,也有距离,但是力和运动方向是相互垂直的——垂直无功;4、功的大小计算功的计算公式 W=Fs (s必须是在力F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单位:焦耳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初二物理下册的知识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力学、压强、浮力、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等重要板块。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归纳: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力必然涉及两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表示出来。
5、相互作用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二、弹力1、弹性和塑性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弹性;物体在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支持力、拉力等。
3、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使用方法:(1)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2)调零。
(3)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三、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 G = mg ,其中 g = 98N/kg ,表示质量为 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N 。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四、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五、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课时训练(十五) 动能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
1.[·长春]年5月21日,在长春市举行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当运动员加速冲刺时,运动员的()
A.动能增大B.惯性增大
C.所受重力增大D.运动状态不变
2.[2017·衡阳]下列四幅图中,动能和势能之间没有发生相互转化的是()
图K15-1
3.如图K15-2所示是蹦床运动员表演时的情景,运动员从最低点到达最高点的过程中,他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图K15-2
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B.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C.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D.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4.[2017·杭州]如图K15-3所示,木块沿斜面从顶端匀速下滑的过程中,木块的()
图K15-3
A.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B.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C.动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D.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减小
5.我国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量子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火箭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
A.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B.动能增加,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加
C.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6.[2016·邵阳]如图K15-4所示,我国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歼-10战斗机加油,加油过程中,若战斗机的高度和速度不变,则战斗机的()
图K15-4
A.动能增加,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B.动能不变,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C.动能减小,势能不变,机械能减小
D.动能增加,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7.[2017·自贡]如图K15-5所示是一名运动员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
铅球在b点离手,c点是铅球运动的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在a到d的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K15-5
A.只有在a到b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
B.在b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机械能先增加后减少
C.在c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减少
D.在a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运动状态在不断变化
图K15-6
8.[2017·荆州]有一种叫“蹦极”的游戏,游戏者将一根有弹性的绳子一端系在身上,另一端固定在高处,从高处跳下。
如图K15-6所示,图中a点是弹性绳自然下垂时的位置,c点是游戏者所到达的最低点。
在游戏者由跳台至最低点c处的过程中,空气阻力不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过程中游戏者在a点的动能最大
B.整个过程中游戏者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他的动能增加量
C.游戏者在c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D.从a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游戏者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二、填空题
9.如图K15-7所示为道路垃圾清扫车,左右扫盘将垃圾扫至车下吸嘴的前方,风机使垃圾箱、吸管和吸嘴组成的风道产生高速气流,由于气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垃圾源源不断地被吸到垃圾箱中,实现路面清扫。
若垃圾车在清扫过程中沿路面匀速行驶,则车的动能______,对地面的压强________。
(后两空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图K15-7
10.[2017·昆明改编]用细线悬挂的滚摆从如图K15-8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若忽略空气阻力,那么滚摆在最高点的势能________下降至最低点的动能;实际上,滚摆在摆动过程中,会与空气摩擦产生热,摆幅逐渐减小,最终停下来,那么在摆动过程中由于摩擦转化成的内能________滚摆在最高点所具有的势能。
(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图K15-8
11.如图K15-9是皮球落地后弹跳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拍摄的照片。
A、B是同一高度的两点,则A 点的重力势能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的重力势能;A点的动能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 点的动能。
图K15-9
三、简答题
12.[2017·江西]如图K15-10所示是运动员在乒乓球比赛中,高抛发球时的情景。
不计空气阻力,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在乒乓球上升的过程中,乒乓球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其机械能如何变化?
(2)乒乓球运动到最高点时,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请说明理由。
图K15-10
四、实验探究题
13.[2017·广西四市联考]如图K15-11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小钢球从高度为h的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推动同一小木块向前移动一段距离s后停下。
完成甲、乙、丙所示的三次实验,其中h1=h3>h2,m A=m B<m C。
图K15-11
(1)小钢球在滚下斜面的过程中,它的________能转化为动能,其动能大小是通过________(选填“高度h”或“距离s”)的大小来反映的。
(2)小钢球在水平面上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小钢球具有________,小木块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________力的作用。
(3)分析比较甲和乙两组实验可得,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________。
(4)分析比较________两组实验可得出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5)综合上述可知,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是交通管理部门对不同车型设定的最高________。
14.[2017·鄂尔多斯]小夏同学在体育活动中,从铅球下落陷入沙坑的深度情况受到启发,并产生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下落高度有关;
猜想三: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有关。
为此小夏设计了如图K15-12所示的实验:用大小、形状相同的A、B、C、D四个铅球分别从距离沙表面某高度处静止释放,其中D球从光滑弯曲管道上端静止滑入,最后从管道下端竖直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的能量损失不计)。
图K15-12
实验数据如下表:
(1)
(2)本实验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
(3)为验证猜想二,应比较________(填实验序号)。
得到的结论是:当物体质量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③④,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进一步实验和分析,小夏大胆给出重力势能(E p)的表达式“E p=mhg”,并去办公室询问了老师,得以证实。
小
夏高兴不已,回到教室后,根据学过的知识又算出了各小球落到沙表面时的动能,其中B球的动能为________J。
(忽略空气阻力,g取10N/kg)
15.[2017·福建]小江同学利用一个弹珠、三个材料和厚度相同、长度不同的橡皮条,探究“橡皮条的弹性势能与长度、宽度的关系”。
他依次将橡皮条固定在弹弓上,如图K15-13所示,在弹性范围内,拉伸相同的伸长量,将弹珠在同一位置沿水平方向弹射出去,测得弹射的水平距离,记录数据如下表:
图K15-13
弹射的水平
距离/m
10.10
(1)实验中,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来间接反映橡皮条的弹性势能大小。
(2)比较第1次和第2次实验可知,拉伸相同的伸长量,橡皮条的弹性势能与橡皮条的________有关。
(3)比较第1次和第3次实验可知,拉伸相同的伸长量,橡皮条的弹性势能还与橡皮条的________有关。
(4)用同种材料、同厚度的橡皮条,拉伸相同的伸长量,弹性势能最大的橡皮条是()
A.窄而长的B.宽而长的
C.窄而短的D.宽而短的
参考答案
1.A 2.C 3.C 4.B
5.C[解析] 火箭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质量不变,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为动能与势能之和,所以机械能也增加,故选C。
6.D7.B8.D9.小变大变大
10.等于等于
[解析] 由于忽略空气阻力,滚摆由最高点摆动到最低点,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故开始时最高点的重力势能等于最低点的动能。
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滚摆最终停下来,说明开始时最高点的重力势能完全转化为内能,故内能等于开始时最高点的重力势能。
11.等于大于
12.(1)在乒乓球上升的过程中,乒乓球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不变。
(2)乒乓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处于非平衡状态。
因为乒乓球此时只受到重力作用,受力不平衡,所以处于非平衡状态。
13.(1)重力势距离s(2)惯性摩擦(3)大
(4)甲、丙(5)车速
14.(1)控制变量法
(2)铅球陷入沙坑的深度
(3)①③物体的下落高度越高,其重力势能越大
(4)当物体的质量和下落高度均相同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
(5)2
15.(1)弹珠被弹射的水平距离(2)长度 (3)宽度(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