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42页)

  • 格式:doc
  • 大小:130.50 KB
  • 文档页数:4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2018·吉林)(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2题。(10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朗,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8.本文作者范仲淹是_______(朝代)文学家。(1分)

答案:宋(或北宋)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知识。范仲淹生于989年8月29日,卒于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9.与“把酒临风”中的“临”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执策而临.之

B.东临.碣石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临.溪而渔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释义。‚把酒临风‛中的‚临‛意思是‚面对‛。A项中‚执策而临之‛中的‚临‛是面对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拿着马鞭子面对着千里马‛。B项中‚东临碣石‛的‚临‛是登临的意思。C项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的‚临‛是‚将要‛的意思。D 项中的‚临溪而渔‛中的‚临‛是‚靠近‛的意思。

10.“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中“衔”“吞”二字有何妙处?(3分)

答案:围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衔‛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吞‛形象地写出了湖与江的关系,突出了洞庭湖湖面广阔,水势盛大的特点‚回答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赏析能力。赏析文言文中的词语,可以从词语的具体含义入手,体会词语运用的妙处,如‚衔‛是‚用嘴含着‛的意

思,‚吞‛是‚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的意思。然后看词语所在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句中这两个字用于写人的吃相,用来写洞庭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洞庭湖将远方的山脉含在嘴里,吞吐着长江的流水,可见湖面的辽阔与水势的盛大。

11.本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境界?(2分)

答案:围绕‚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的品德‛回答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是指作者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在文章中能反映出作者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的内容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忧后乐‛的人生态度上看,作者不把自己的得失放在心中,而是以天下为己任,心忧天下,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

12.请自拟一副对联,表达你对本文的理解或感悟。(每联不少于5字)(2分)

上联: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上联:乐以天下胸怀广下联:忧因苍生气度宏

示例2:上联:或喜或悲迁客意下联:亦忧亦乐贤臣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联能力。注意题干在对联内容上的要求:本文作者借写岳阳楼,抒发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在对联的内容上要体现出这一重点。写出自己对作者胸襟与抱负的理解与感悟。在对联的形式要求方面注意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相对,节奏一致,主题统一,字数不可以少于5个字等方面的要求。

18.(2018·山东威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7-9题。(6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述,不复得路。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渔人甚异.之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B.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C.①此中人语.云②卒中往往语.

D.①便扶向.路,处处志之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答案】A(2分)

【解析】本题考查古汉语中一词多义。A,都是认为……奇异。B,类/通“嘱”,叮嘱。C,对……说/谈论。D,先前的/假设,假如。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答案】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意思对1分,语句通順1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语句通顺,同时重点词语的意思准确译出。“阡陌”翻译成田间小路,“交通”古今异义,翻译成交错相通。

9.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2分)

【答案】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古代人民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不可能实现。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看法。题目中要求“辩证地看待”,即一分为二地看待,有利也有弊。虚构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的美好蓝图,没有剥削与压迫。但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不切实际,只能是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