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1)
- 格式:ppt
- 大小:770.50 KB
- 文档页数:34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发热出疹性疾病(Rash and Fever I11ness , RF1s)是指以出疹和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包括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疾病,其中以感染性疾病最常见,如麻疹,手足口病,猩红热,风疹,水痘与幼儿急诊等。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传染性强,在麻疹减毒活疫苗普遍应用后,不但存在症状典型的麻疹,而且存在症状不典型的病人,前者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作出诊断,后者需根据血清麻疹抗体的检测或麻疹病毒的分离阳性作出诊断。
(病因)
麻疹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
球形颗粒,只有一种血清型。
人是唯一宿主,感染后可产生持久免疫力。
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不耐热,对紫外线和消毒剂均敏感,随飞沫排出的病毒在室内可存活32小时,但在流通的空气中或阳光下半小时即失去活力。
(临床表现)
一·典型麻疹
(一)潜伏期:大多为16-18天(平均10天左右)。
(二)前驱期(也称出疹前期):常持续3-4天,主要表现有:1)发热;2)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咳嗽,流涕,喷嚏,结膜充血,眼睑水肿,畏光,流泪,咽部充血等;3)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早期具有
特征性的体征,一般在出疹前1-2天出现,开始时见于第二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0.5-1.0mm针尖
大小,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常在1-2天内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于
出疹后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三)出疹期:多在发热后。
婴幼儿常见出疹性疾病及护理前言:因为宝宝这两天出疹子,先是低烧了两三天,而后全身现疹子,去医院找医生看过,说是没有典型症状,不能确疹,还要观察两天,于是上网找关于宝宝一些出疹子的疾病,发现资料不够系统,现将网上搜索的资料整理了一下,方便没有这方面经验的年轻爸妈们看看,但因为所有资料来源于互联网,本人更不是医务工作,只是简单地进行了文字编辑和排版,所以不能保证资料的准确,仅供参考,自己把握不准,一定及时就医,宝宝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请千万别马虎对待。
皮疹是儿科疾病最常见的一种体征,因皮疹的形态、分布、以及出疹前后机体的不同表现,可以对皮疹进行鉴别诊断,虽然每个家长不是医生,但是根据以下的一些症状,还是可以做出初步的掌握一、二,根据轻重缓急及时请医生进行诊治是有必要的。
(1)、初步观察有发烧和出疹的症状,却神情愉快。
用透明的玻璃板压压看出疹部分,如果颜色消失的话,只是红斑而已,不必担心。
用透明的玻璃板压压看出疹部分,颜色不消失时可能是败血症、白血病、紫斑病。
发高烧、筋疲力尽、严重咳嗽时,可能是引起了并发症.发高烧、眼睛充血、出疹、脖子的淋巴结肿大时,可能是川崎病。
应尽快就诊。
(2)、出疹的诊断重点【出疹发烧顺序】首先观察是先出疹或先发烧,这是判断疾病的重点。
可能同时或发烧后一天或几天出疹,也有退烧后出疹等多种情况.【形状、颜色、部位】不同疾病疹子的特征和发疹部位不尽相同,家长应仔细观察。
【全身症状】发烧和出疹性疾病,可由全身状态判断病情。
如无力、发烧和咳嗽严重时,可能是引起肺炎等并发症。
这时,必须赶紧接受检查。
常见的疾病目录(1-10为感染性疾病,11-13为非感染性)1、幼儿急疹(婴儿玫瑰疹)2、风疹(风痧、痧子)3、水痘4、麻疹5、丘疹性皮疹(沙土皮疹)6、痱子7、手足口综合症8、小儿猩红热9、伤寒10、川崎病11、湿疹12、荨麻疹13、药疹一、幼儿急疹:也叫婴儿玫瑰疹,是婴幼儿常见的发疹性疾病,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常用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的合理使用1、⑨下列关于沙库巴曲缬沙坦说法错误的是(单项选择)CA推荐剂量为每次100mg,每天两次B重度肝肾功能损伤者剂量减半 C 65岁以上老年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D 避免与ARB类药物合用2、⑦下列药物中会引起乳房增大的药物(单项选择)CA依普利酮B螺内酯C速尿D氨苯蝶啶3、③心衰患者活动轻度受限按NYHA心功能分级应为(单项选择)BAⅠ级BⅡ级 C Ⅲ级 D Ⅳ级4、①下列药品中应慎防低血钾发生的利尿剂是(单项选择)CA 托伐普坦B氨苯蝶啶 C 氢氯噻嗪D托拉塞米5、⑥下列药物中可影响糖代谢或掩盖低血糖危险的药物(单项选择)BA阿司匹林B美托洛尔C培哚普利D缬沙坦6、②下列药品中应慎防高血钾发生的利尿剂是(单项选择)DA托伐普坦B螺内酯C氢氯噻嗪D吲达帕胺7、⑤ACEI/ARB类药物的禁忌症不包括(单项选择)CA妊娠B严重肾功能衰竭C磺胺类过敏史D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生史8、⑧下列药物严禁与钙注射剂合用的药物是(单项选择)AA地高辛B多巴胺C米力农D左卡尼汀9、④ACEI类药物临床最典型又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单项选择)BA低血压B干咳C皮疹D腹泻10、⑩治疗前静息心率小于多少伊伐布雷定禁止使用(单项选择)AA 70B 75C 78D 80他汀类药的临床评价与合理应用1、服用他汀期间慎用的维生素是(单项选择)DA.维生素AB.维生素CC.维生素DD.维生素E2、调节血脂作用最强的他汀是(单项选择)AA.匹伐他汀B.瑞舒伐他汀C.氟伐他汀D.辛伐他汀3、中国人脑卒中的平均发病年龄为(单项选择)CA 43岁B 53岁C 63岁D 73岁4、能阻断小肠刷状缘膜小囊泡上膜蛋白吸收胆固醇途径的药品是(单项选择)BA.辛伐他汀B.依折麦布C.非诺贝特D.阿昔莫司5、属于强效治疗的他汀和日剂量是(单项选择)AA.洛伐他汀40mg/dB.阿托伐他汀20mg/dC.瑞舒伐他汀20mg/dD.普伐他汀80mg/d6、大量饮用葡萄釉汁可抑制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在小肠的首关代谢和肝代谢,其共同竞争性抑制的肝药酶是(单项选择)BA.CYP1A2B.CYP3A4C.CYP2C9D.CYP2D67、执业药师应告之患者服用调节血脂药的适宜时间是(单项选择)DA.晨起B.上午C.下午D.睡前8、对血糖和糖合血红蛋白的影响较小,经肝药酶代谢率极低的他汀是(单项选择)AA.普伐他汀B.洛伐他汀C.氟伐他汀D.辛伐他汀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诊疗指南(2016年版)》指出:患者肝脏转氨酶AST及ALT升高超过正常上限3倍时可及时停用他汀,此时肝脏转移氨基酶的指标是(单项选择)CA.>40UB.>80UC.>120UD.>160U10、他汀类药所致的横纹肌溶解症,除肌肉症状外,伴肌磷酸激酶显著升高超过正常值的倍数是(单项选择)DA.上限的2倍B.上限的3倍C.上限的5倍D.上限的10倍炎症性肠病(IBD)规范化药物治疗进展1、以下描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DA:对于重度UC,静脉用激素为首选治疗。
儿童常见皮疹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法皮疹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可能是疾病的表现,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引起的。
针对儿童常见皮疹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我们需要了解各种可能的原因和对应的处理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童常见皮疹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法,帮助家长正确应对皮疹问题。
一、湿疹湿疹是常见的儿童皮肤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局部皮肤发红、瘙痒、干燥以及起小水泡。
湿疹可能由过敏引起,也可能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保持干燥:保持患处干燥是治疗湿疹的关键,可以使用吸湿剂或吸湿性好的衣物,避免出汗和长时间泡水。
2. 避免刺激:避免使用含有激素的药物或外用产品,减少接触过敏源,例如尽量不穿化纤衣物,避免过敏源如灰尘和花粉。
3. 润肤:每天涂抹医生推荐的温和润肤霜或乳液,以保持皮肤湿润。
二、病毒性皮疹病毒性皮疹常见于婴幼儿和幼儿,常由病毒感染引起。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病毒性皮疹及其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法:1. 麻疹: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它的皮疹呈现为暗红色斑丘疹,常在头部和颈部开始,然后向身体其他部位扩散。
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注意休息和补充充足的水分。
2.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全身出现红斑、丘疹和水疱。
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或外用抗病毒药物,以及对症处理如抗瘙痒药物。
3.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常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红斑、水疱和溃疡。
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处理,保持局部清洁,并进行支持性治疗。
三、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是一种由过敏反应引起的皮肤炎症,常表现为瘙痒、红肿、起疹子等症状。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法:1. 避免过敏源:首要的治疗方法是避免接触引发过敏反应的物质或环境,例如对不耐受某种食物的儿童,应避免食用相关食物。
2. 使用抗组胺药物:若出现瘙痒等症状,可以使用抗组胺药物进行缓解,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局部治疗:可以使用温和的抗炎和抗过敏药物进行局部涂抹,以减轻炎症和症状。
6种发热出疹性疾病盘点如何区分应对一些发烧出疹中的常见病(幼儿急疹,手足口病、水痘、猩红热、风疹、麻疹等),我们可以进一步的识别皮疹形态特征及相应治疗措施。
1.幼儿急疹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
本病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小儿,尤以1周岁以下婴儿更多见,传染性不强。
患儿突发高热,体温39~40℃以上,持续3~5天后体温骤降,热退后全身出现淡红色斑疹、斑丘疹,可有枕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特点:本病的特点是热退疹出,皮疹形态较为多样,肘、膝以下及掌跖等部位多无皮疹,经2~3天后皮疹消退,不留任何痕迹。
护理须知治疗:此病是病毒引起,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
主要是加强护理及对症治疗。
体温较高,如宝宝出现哭闹不止、烦躁等情况,可以给予退热药物或物理降温,同时应注意补充水和营养物质。
出疹后病情就开始逐渐好转,一般可不用抗生素。
日常护理:应以母乳、牛奶、米汤、豆浆、粥以及面条等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2.手足口病有20多种(型)的肠道病毒可引起本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多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口),同时手掌或脚掌或臀部(甚至肘、膝)其中一个或多个部位出现斑丘疹、米粒大小疱疹等皮疹。
可有发热,热程为2~7天不等。
也可以只有皮疹而不发热。
同时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呼吸道症状或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护理须知传染方式:此病传染性强,可通过人群密切接触,如接触患者口鼻腔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被传染,也可通过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或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都会引起感染。
好发年龄: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但当成人抵抗力下降时,免疫功能低下时也能受感染。
好发月份: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预防:在手足口病高峰发病期,保证孩子的自身卫生前提下,少去或不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合(如游乐场、超市、公园等);外出回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认真给孩子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