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 阅读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译文及赏析《扁鹊见蔡桓公》即出于《喻老》篇,是为讲述扁鹊为蔡桓公多次“诊病”而蔡桓公却多次“忌医”的故事,在轻松的叙述中渗透生活哲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扁鹊见蔡桓公》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先秦:韩非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译文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的肌肤纹理之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
”蔡桓公说:“我没有病。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治疗没有发作的疾病来当作自己医术的功效。
”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恐将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不理睬他。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
”蔡桓公又没有理睬。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
蔡桓公特意派人问他。
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大夫是没有办法医治的。
现在病在骨髓里面,因此我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这时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
蔡桓公于是病死了。
释义扁鹊(què):战国时医学家。
姓秦,名越人,鄚(mò)(今河北任丘)人,他是扁鹊学派的传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沿用他师傅的名字来称呼他,以此表达对他的尊敬。
《扁鹊见蔡桓公》有关资料:参考译文_模板扁鹊进见蔡桓公,站着(看了)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
”桓侯说:“我没有病。
”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拿来炫耀自己的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
”桓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
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
”桓侯还是不理睬。
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了桓侯一眼,转身就跑。
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跑),扁鹊说:“皮肤纹理间的病,用热水焐、用药热敷,可以治好;肌肉里的病,可以用针灸治好;肠胃的病,可以用火剂治好;骨髓里的病,那是司命神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
桓侯的病现在已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过问了。
”过了五天,桓侯浑身剧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
桓侯就死了。
《扁鹊见蔡桓公》有关资料:参考译文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犟龟一、导入新课1.讲《龟兔赛跑》的故事2.学生谈从中受到的启示生:骄兵必败。
生:做事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只乌龟,这只乌龟来自遥远的德国,它的名字叫……生:犟龟!二、读解课文1.介绍文学常识米切尔-恩德是德国当代儿童文学家。
2.解题“犟”字,它是怎样构成的?生:上面一个是“强”字,下面一个“牛”。
师:“强”这个字是多音字,请同学们各组一个词。
生:强壮、倔强。
师:很好。
你能从这个字的结构去推测它的意思吗?生:固执得像头牛。
师:那么,这只乌龟究竟是怎样倔强呢?作者是如何描述的。
下面我们先请一个同学将文章的内容复述一下。
生:上台复述课文内容(略)3.初读课文,体会“犟”的第一层含义。
学生分角色朗读(略)比较一下,“龟兔赛跑”中的“乌龟”与“犟龟”中的“乌龟”有哪些异同点?生:相同点,它们都制定一个目标,并且坚持不懈。
《扁鹊见蔡桓公》内容归纳
这篇故事选自《韩非子·喻老》,题目是后人加的。
内容带有劝喻型性。
文章以时间为序,以蔡桓公病情的发展为线索,通过扁鹊“四见”的局势,阐明一个道理:不能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讳疾忌医。
同时给人们以启迪: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
本文通过记叙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的故事,告诉了人们要防微杜渐;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全文叙述生动,条理清晰。
刻画的两个人物形象简洁、传神。
寓意
1.有病要及时医治。
2.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与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要防微杜渐。
3.要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及时改正调整,修正自己。
4.善于批判主观猜忌,知道拒绝忠告的危害。
5.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1 / 1。
《扁鹊见蔡桓公》文言文阅读答案《扁鹊见蔡桓公》文言文阅读答案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要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扁鹊见蔡桓公》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题目: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5分)(1)立有间( ) (2)不治将益深( )(3)使人索扁鹊( ) (4)桓侯故使人问之( )(5)司命之所属( )6、指出文中的三个通假字,并释义(3分)(1)_____通____, 义为( )(2) _____通____,义为( )(3)_____通____,义为( )7、翻译句子。
(4分)(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桓侯重病致死的真正原因是_________(成语),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参考答案:5.(5分)(1)一会儿 (2)更加(3)寻找(4)特意、物地 (5)管辖6. (3分本字和意义各0.5分)(1)“还”通“旋”, 义为(掉转、回头)(2)“汤”通“烫”,义为(用热水焐)(3)“齐”通“剂”义为( 一种汤药 )7、(4分,每句2分)(1)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来捞取功劳。
【导语】《扁鹊见蔡桓公》此⽂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后病⼊⾻髓、体痛致死的寓⾔故事。
下⾯是分享的初中⽂⾔⽂:《扁鹊见蔡桓公》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扁鹊见蔡桓公》 先秦:韩⾮ 扁鹊见蔡桓公,⽴有间,扁鹊⽈:“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寡⼈⽆疾。
”扁鹊出,桓侯⽈:“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扁鹊复见,⽈:“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不悦。
居⼗⽇,扁鹊复见,⽈:“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不悦。
居⼗⽇,扁鹊望桓侯⽽还⾛。
桓侯故使⼈问之,扁鹊⽈:“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之所及也;在肠胃,⽕齐之所及也;在⾻髓,司命之所属,⽆奈何也。
今在⾻髓,⾂是以⽆请也。
” 居五⽇,桓侯体痛,使⼈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译⽂】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前站了⼀会⼉,扁鹊说:“您的肌肤纹理之间有些⼩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
”蔡桓公说:“我没有病。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喜欢治疗没有发作的疾病来当作⾃⼰医术的功效。
”过了⼗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不及时医治恐将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不理睬他。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不⾼兴。
⼜过了⼗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
”蔡桓公⼜没有理睬。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不⾼兴。
⼜过了⼗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
蔡桓公特意派⼈问他。
扁鹊说:“⼩病在⽪肤纹理之间,汤熨所能达到的;病在肌⾁和⽪肤⾥⾯,⽤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髓⾥,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夫是没有办法医治的。
现在病在⾻髓⾥⾯,因此我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 过了五天,蔡桓公⾝体疼痛,派⼈寻找扁鹊,这时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
蔡桓公于是病死了。
【释义】 扁鹊(què):战国时医学家。
姓秦,名越⼈,鄚(mò)(今河北任丘)⼈,他是扁鹊学派的传⼈,医术⾼明,所以⼈们就沿⽤他师傅的名字来称呼他,以此表达对他的尊敬。
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解释加点字:1、窥.见:2、为尊者讳.:3、夙.愿:4、修葺.:5、修.长:6、无饥寒之虞.:7、剜.出:8、山巅.:9、一夜未寝.:10、墁.了顶:11、媲.美:12、不速.之客:13、白髯.:14、蹙.着:15、你推我搡.:16、煞.费苦心:17、猝.不及防:18、言简意赅.:19、宇宙..:20、龇.牙:21、典质.:抵押,抵押品。
22、触目伤怀.:心23、不能自已.:停止24、琐屑.:琐碎25、温馨.:散布得远的香气。
26、露宿.:夜里睡觉;过夜。
27、简陋.:粗劣;不精致。
28、悠.闲:闲适;闲散。
29、晶莹.:光亮透明。
《扁鹊见蔡桓公》主讲:黄冈中学优秀语文教师黄君一、知识概述《扁鹊见蔡桓公》是一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寓言故事。
通过叙述扁鹊为蔡桓公“四诊病”而蔡桓公却“四忌医”的情节,着重塑造了扁鹊这个古代神医的形象,在轻松的叙述中渗透了生活哲理。
学习这篇课文,要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叙议结合和对比的方法。
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1、译读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不医治的话,恐怕将会变严重。
”桓侯说:“我没有病。
”扁鹊走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侯,(对桓侯)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和皮肤之间了,不医治的话,恐怕会更加严重。
”桓侯不理睬(他)。
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
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侯,(对桓侯)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里,不医治的话,恐怕会更加严重。
”桓侯又不理睬(他)。
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看到桓侯,掉头就跑。
桓侯特地派人去问他。
扁鹊说:“(病)在皮肤的纹理,用热水焐,用药物热敷,可以治好;(病)到了肌肤,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到了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管的事了,(医药)是没有办法的。
现在(病)已经到了骨髓,我因此就不再说话了。
”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桓侯就死去了。
2、文言知识掌握(1)通假字①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回转,掉转。
)②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用热水焐。
)③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药剂。
)(2)一词多义(3)古今异义①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古义是用在表时间的词之前,表示隔了一段时间,有“停留”、“过了”的意思。
今义为“居住”或“住所”。
)②不治将益深(益:古义是“更加”的意思。
今义多用作名词,如“效益”、“利益”,或形容词,如“益处”、“益虫”。
写人记事类——《扁鹊见蔡桓公》考点梳理
一、主要内容梳理
1.事件发展过程:
第一层:(开头至“望桓侯而还走”),写扁鹊四次行拜见蔡桓公。
第二层:(“桓侯故使人问之”至“臣是以无请也”),写扁鹊对桓侯病情的分析。
第三层:(“居五日”至文末),写桓侯讳疾忌医而不治身亡。
2. 人物性格分析
(1)扁鹊——医术高明,尽职尽责,机警果断,认真负责;
(2)蔡桓公——刚愎自用,讳疾忌医,蛮横残暴,固执己见。
3.全文中心:本文通过描写蔡桓公,因病而死的故事,阐明了“”的道理。
4.启示: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要像对待疾病一样,不可讳疾忌医,而应该虚心接
受批评,防患于未然。
5.相关成语:(1)讳疾忌医(2)病入膏肓(3)无可救药(4)防微杜渐
(5)忠言逆耳
四、主要内容考察方向预测
1.内容中心类:
蔡桓公主观的认为“”和““一再拒绝治疗,贻误了时机,因病入骨髓而亡。
2.人物形象类:
桓侯面对扁鹊的建议置之不理,导对劝告的态度是“”展现了他“”的性格
扁鹊四次面对蔡桓公时分别有怎样的动作,原因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
3,感受启示类:
本文让你联想到什么相关成语,针对你所想到的成语,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经验或教训?
4.表达类
请用现代汉语简述桓侯因讳疾忌医而死的过程。
(限150字内)。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译文及赏析《扁鹊见蔡桓公》即出于《喻老》篇,是为讲述扁鹊为蔡桓公多次“诊病”而蔡桓公却多次“忌医”的故事,在轻松的叙述中渗透生活哲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扁鹊见蔡桓公》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先秦:韩非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译文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的肌肤纹理之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
”蔡桓公说:“我没有病。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治疗没有发作的疾病来当作自己医术的功效。
”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恐将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不理睬他。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
”蔡桓公又没有理睬。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
蔡桓公特意派人问他。
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大夫是没有办法医治的。
现在病在骨髓里面,因此我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这时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
蔡桓公于是病死了。
释义扁鹊(què):战国时医学家。
姓秦,名越人,鄚(mò)(今河北任丘)人,他是扁鹊学派的传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沿用他师傅的名字来称呼他,以此表达对他的尊敬。
课内文言文阅读(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5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①立有间..也(________)..(________)②臣是以无请③达于汉阴.(________)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____)251.翻译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
252.(1)甲文刻画了蔡桓公什么样的形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乙文刻画人物给我们什么启示?【答案】250.有一会儿不问,不再说话汉水南岸用箕畚运251.(1)扁鹊远远地看到蔡桓公就转身跑了。
(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52.“讳疾忌医”的人(掩饰错误,顽固坚持、不愿改正错误的人);要点: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2)要点:正视困难,战胜困难【解析】250.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①居.十日,扁鹊复见古义今义
②不治将益.深古义今义
③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古义今义
④故.使人问之古义今义
⑤望桓侯而还走.古义今义
⑥将益.深古义今义
⑦使人索.扁鹊古义今义
⑧医之好治不病以为
..功古义: ____,今义: _____。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⑴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__ __通, __ __
⑵火齐之所及也 __ __通, __ __
⑶汤熨之所及也 __ __通, __ __
3、文章刻画了蔡桓公什么样的形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讳疾忌医”的人(掩饰错误,顽固坚持、不愿改正错误的人);要点: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4、本文是篇比较短小的寓言故事,但对扁鹊与蔡桓公的形象却刻画得栩栩如生。
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
答:主要通过对话和动作与神态描写对人物进行了生动地刻画。
5、本文说明的道理是: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
由本文内容演变成的成语是:讳疾忌医。
6、本文写了扁鹊几次见蔡桓公?为什么最后一次见到他就转身而跑呢?
答:四次。
第四见桓公,扁鹊转身就跑,这“望桓侯而还走”的动作,简洁写出桓公病情严重的程度。
(“今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
7、你觉得扁鹊和蔡桓公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⑴扁鹊是一个医术高超、对病人诊断细心、并能善意规劝病人的神医。
同时他又是个机警的人。
⑵蔡桓公是一个固执己见、盲目自信、讳疾忌医的人。
8、蔡桓公最后因讳疾忌医而死,从他身上我们能吸取哪些教训?
答:⑴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⑵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
⑶切勿拒绝忠告,不可主观猜忌。
⑷对待祸患要敢于正视,要防微杜渐
9、扁鹊第一次进见时,“立有间”,最后进见时,“望桓侯而还走”,两次的表现有所不同,为什么?
答:前者表明扁鹊责任心强,他的诊断是经过仔细观察病人的容貌气色才作出的;后者从侧面表明桓侯的病情已重,已经无药可救了。
10、把课文用“||”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层意。
一层:桓公不听扁鹊的忠告。
(开头至“桓候又不说”)
二层:扁鹊指出桓公的病已不可救药。
(“居十日”至“臣是以无请也”)
三层:桓公病死。
(“居五日”至结尾)
11、文中几个分号对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有什么作用?
答:说明蔡桓公的病情由轻到重,终于不可救药的发展过程。
1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13、从侧面写出桓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的句子是: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14、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用这个故事,劝告人们不可讳疾忌医,有了缺点和错误要接受忠告去改正,否则就会小错成大错,以致到不可挽救的地步。
15、简答桓侯的病为什么会到“不治”的地步?
答:桓侯没有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不接受医生的忠告去治疗,以致疾病发展到不可医治的地步,终于死去。
16、从侧面写出桓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的句子是: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①居:古义是用在表时间的词之前,表示隔了一段时间,有“停留”、“过了”的意思。
今义为“居住”或“住所”。
②益:古义是“更加”的意思。
今义多用作名词,如“效益”、“利益”,或形容词,如“益处”、“益虫”。
③是:古义相当于“此”,译为“这”、“这个”、“这样”。
现代汉语中是表判断的助词。
请:古义“问”的意思。
现代汉语多用作动词,有“求”、“邀”、“聘”的意思,是个敬辞。
④故:特意,副词。
此为古义。
今义:“事故”,或表“所以”、“因此”。
⑤走:古义为“跑”。
今义是“行走”。
⑥益古义:更加;今义:有好处⑦索古义:寻找;今义: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