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习题一 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三章练习题一、判断正误并解释1.所谓商品的效用,就是指商品的功能。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商品的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2.不同的消费者对同一件商品的效用的大小可以进行比较。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同一个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效用大小可以比较。
但由于效用是主观价值判断,所以同一商品对不同的消费者来说,其效用的大小是不可比的。
3.效用的大小,即使是对同一件商品来说,也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分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同一商品给消费者的主观心理感受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消费者消费某种消费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其最后一单位消费品的效用递减。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必须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里,连续性增加。
5.预算线的移动表示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发生变化。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只有在收入变动,商品价格不变,预算线发生平移时,预算线的移动才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发生了变化。
6.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且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总是反向变化。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同向变化的。
二、选择1.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A )A.为正值,但不断减少;B.为正值,且不断增加;C.为负值,且不断减少;D.以上都不对2.当某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达到饱合点时,则边际效用MUχ为:(C )A.正值B.负值C.零D.不确定3.正常物品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的原因在于:(C )A.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B.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C.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D.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4.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C )A.消费者收入;B.所购商品的价格;C.消费者偏好;D.商品效用水平的大小。
5.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组合的两种商品是(B )A.可以替代的;B.完全替代的;C.互补的;D.互不相关的。
第三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一、单项选择题3-1、下列哪种叙述与胆碱受体激动剂不符: BA. 乙酰胆碱的乙酰基部分为芳环或较大分子量的基团时,转变为胆碱受体拮抗剂B. 乙酰胆碱的亚乙基桥上位甲基取代,M样作用大大增强,成为选择性M受体激动剂C. Carbachol作用较乙酰胆碱强而持久D. Bethanechol chloride的S构型异构体的活性大大高于R构型异构体E. 中枢M受体激动剂是潜在的抗老年痴呆药物3-2、下列有关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EA. Neostigmine bromide是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其与AChE结合后形成的二甲氨基甲酰化酶,水解释出原酶需要几分钟B. Neostigmine bromide结构中N, N-二甲氨基甲酸酯较physostigmine结构中N-甲基氨基甲酸酯稳定C. 中枢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用于抗老年痴呆D. 经典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结构中含有季铵碱阳离子、芳香环和氨基甲酸酯三部分E. 有机磷毒剂也是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3-3、下列叙述哪个不正确:DA. Scopolamine分子中有三元氧环结构,使分子的亲脂性增强B. 托品酸结构中有一个手性碳原子,S构型者具有左旋光性C. Atropine水解产生托品和消旋托品酸D. 莨菪醇结构中有三个手性碳原子C1、C3和C5,具有旋光性E. 山莨菪醇结构中有四个手性碳原子C1、C3、C5和C6,具有旋光性3-4、下列合成M胆碱受体拮抗剂分子中,具有9-呫吨基的是:CA. Glycopyrronium bromideB. OrphenadrineC. Propantheline bromideD. BenactyzineE. Pirenzepine3-5、下列与epinephrine 不符的叙述是:DA. 可激动α和β 受体B. 饱和水溶液呈弱碱性C. 含邻苯二酚结构,易氧化变质D. β-碳以R 构型为活性体,具右旋光性E. 直接受到单胺氧化酶和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的代谢3-6、临床药用(-)- ephedrine 的结构是CA. (1S2R)H NOHNE. 上述四种的混合物3-7、Diphenhydramine 属于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哪种结构类型:EA. 乙二胺类B. 哌嗪类C. 丙胺类D. 三环类E. 氨基醚类3-8、下列哪一个药物具有明显的中枢镇静作用:AA. ChlorphenamineB. ClemastineC. AcrivastineD. LoratadineE. Cetirizine3-9、若以下图代表局麻药的基本结构,则局麻作用最强的X 为:CX Ar O Cn NA. -O -B. -NH -C. -S -D. -CH2-E. -NHNH - 3-10、Lidocaine 比procaine 作用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EA. Procaine 有芳香第一胺结构B. Procaine 有酯基C. Lidocaine 有酰胺结构D. Lidocaine 的中间部分较procaine 短E. 酰氨键比酯键不易水解二、配比选择题[3-11-3-15]A. 溴化N-甲基-N-(1-甲基乙基)-N-[2-(9H-呫吨-9-甲酰氧基)乙基]-2-丙铵B. 溴化N ,N ,N-三甲基-3-[(二甲氨基)甲酰氧基]苯铵C. (R )-4-[2-(甲氨基)-1-羟基乙基]-1,2-苯二酚D. N ,N-二甲基-γ-(4-氯苯基)-2-吡啶丙胺顺丁烯二酸盐E. 4-氨基苯甲酸-2-(二乙氨基)乙酯盐酸盐3-11、Epinephrine3-12、Chlorphenamine maleate3-13、Propantheline bromide3-14、Procaine hydrochloride3-15、Neostigmine bromide[3-16-3-20]A. O NH 2O N +. Cl -B. OH H NHO HOOOH OD. 2HCl O OOH ClN NE. H NN O ·HCl·H 2O3-16、Salbutamol3-17、Cetirizine hydrochloride3-18、Atropine3-19、Lidocaine hydrochloride3-20、Bethanechol chloride[3-26-3-30]A. 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后,加入重氮苯磺酸试液,显红色B. 用发烟硝酸加热处理,再加入氢氧化钾醇液和一小粒固体氢氧化钾,初显深紫色,后转暗红色,最后颜色消失C. 其水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析出油状物,放置后形成结晶。
化⼯原理第三章习题与答案第三章机械分离⼀、名词解释(每题2分)1. ⾮均相混合物物系组成不同,分布不均匀,组分之间有相界⾯2. 斯托克斯式r u d u ts r 2218)(?-=µρρ3. 球形度s ?⾮球形粒⼦体积相同的球形颗粒的⾯积与球形颗粒总⾯积的⽐值4. 离⼼分离因数离⼼加速度与重⼒加速度的⽐值5. 临界直径dc离⼼分离器分离颗粒最⼩直径6.过滤利⽤多孔性介质使悬浮液中液固得到分离的操作7. 过滤速率单位时间所产⽣的滤液量8. 过滤周期间歇过滤中过滤、洗涤、拆装、清理完成⼀次过滤所⽤时间9. 过滤机⽣产能⼒过滤机单位时间产⽣滤液体积10. 浸没度转筒过滤机浸没⾓度与圆周⾓⽐值⼆、单选择题(每题2分)1、⾃由沉降的意思是_______。
A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受到的流体阻⼒可忽略不计B颗粒开始的降落速度为零,没有附加⼀个初始速度C颗粒在降落的⽅向上只受重⼒作⽤,没有离⼼⼒等的作⽤D颗粒间不发⽣碰撞或接触的情况下的沉降过程D 2、颗粒的沉降速度不是指_______。
A等速运动段的颗粒降落的速度B加速运动段任⼀时刻颗粒的降落速度C加速运动段结束时颗粒的降落速度D净重⼒(重⼒减去浮⼒)与流体阻⼒平衡时颗粒的降落速度B3、对于恒压过滤_______。
A 滤液体积增⼤⼀倍则过滤时间增⼤为原来的2倍B 滤液体积增⼤⼀倍则过滤时间增⼤⾄原来的2倍C 滤液体积增⼤⼀倍则过滤时间增⼤⾄原来的4倍D 当介质阻⼒不计时,滤液体积增⼤⼀倍,则过滤时间增⼤⾄原来的4倍D4、恒压过滤时,如介质阻⼒不计,滤饼不可压缩,过滤压差增⼤⼀倍时同⼀过滤时刻所得滤液量___ 。
A增⼤⾄原来的2倍B增⼤⾄原来的4倍C增⼤⾄原来的2倍D增⼤⾄原来的1.5倍C5、以下过滤机是连续式过滤机_______。
A箱式叶滤机B真空叶滤机C回转真空过滤机D板框压滤机 C6、过滤推动⼒⼀般是指______。
A过滤介质两边的压差B过滤介质与滤饼构成的过滤层两边的压差C滤饼两⾯的压差D液体进出过滤机的压差B7、回转真空过滤机中是以下部件使过滤室在不同部位时,能⾃动地进⾏相应的不同操作:______。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 在一箱子中装有12只开关, 其中2只是次品, 在其中取两次, 每次任取一只, 考虑两种试验: (1)放回抽样, (2)不放回抽样. 我们定义随机变量X , Y 如下:⎩⎨⎧=若第一次取出的是次品若第一次取出的是正品10X ,⎩⎨⎧=若第二次取出的是次品若第二次取出的是正品10Y .试分别就(1), (2)两种情况, 写出X 和Y 的联合分布律.解: (1)(X , Y )所有可能取的值为(0, 0), (0, 1), (1, 0), (1, 1), 按古典概型, 显然有362512101210)0 ,0(=⋅===Y X P ,3651221210)1 ,0(=⋅===Y X P ,3651210122)0 ,1(=⋅===Y X P ,361122122)1 ,1(=⋅===Y X P ,列成表格便得X 和Y 的联合分布律(2)(X , Y )所有可能取的值为(0, 0), (0, 1), (1, 0), (1, 1), 按古典概型, 显然有66451191210)0 ,0(=⋅===Y X P ,66101121210)1 ,0(=⋅===Y X P ,66101110122)0 ,1(=⋅===Y X P ,661111122)1 ,1(=⋅===Y X P ,列成表格便得X 和Y 的联合分布律2. 盒子里装有3只黑球, 2只红球, 2只白球, 在其中任取4只球, 以X 表示取到黑球的只数, 以Y 表示取到白球的只数, 求X , Y 的联合分布律.解: (X , Y )的可能取值为(i , j ), i =0, 1, 2, 3, j =0, 1, 2, i +j ≥2, 联合分布律为P (X =0, Y =2)=351472222=C C C ,P (X =1, Y =1)=35647221213=C C C C , P (X =1, Y =2)=35647122213=C C C C , P (X =2, Y =0)=351472222=C C C ,P (X =2, Y =1)=351247121223=C C C C ,P (X =2, Y =2)=353472223=C C C ,P (X =3, Y =0)=352471233=C CC ,P (X =3, Y =1)=352471233=C CC ,列成表格便得X 和Y 的联合分布律3. 设随机变量(X , Y )概率密度为⎩⎨⎧<<<<--=其它042 ,20)6(),(y x y x k y x f . (1)确定常数k ; (2)求P (X <1, Y <3); (3)求P (X <1.5); (4)求P (X +Y ≤4). 解: (1)因为 k dydx y x k dy dx y x f 8)6(),(1242=--==⎰⎰⎰⎰+∞∞-+∞∞-,所以81=k .(2)83)6(81)3 ,1(3210⎰⎰=--=<<dy y x dx Y X P .(3)3227)6(81) ,5.1()5.1(425.10=--=∞<≤=≤⎰⎰dy y x dx Y X P X P .(4)32)6(81}4{4020=--=≤+⎰⎰-dy y x dx Y X P x .4. 将一枚硬币掷3次, 以X 表示前2次中出现H 的次数, 以Y 表示3次中出现H 的次数, 求(X , Y )的联合分布律及边缘分布律.故(X , Y )的联合分布律为(X , Y )关于X 的边缘分布律为即)21 ,2(~b X .(X , Y )关于Y 的边缘分布律为即)21 ,3(~b Y .5. 设二维随机变量(X , Y )的概率密度为⎩⎨⎧≤≤≤≤-=其它00,10)2(8.4),(xy x x y y x f , 求边缘概率密度. 解: ⎰+∞∞-=dy y x f x f X ),()(⎪⎩⎪⎨⎧≤≤-=⎰其它010)2(8.40x dy x y x⎩⎨⎧≤≤-=其它010)2(4.22x x x ,⎰+∞∞-=dx y x f y f Y ),()(⎪⎩⎪⎨⎧≤≤-=⎰其它010)2(8.41y dx x y y⎩⎨⎧≤≤+-=其它010)43(4.22y y y y . 6. 设二维随机变量(X , Y )的概率密度为⎩⎨⎧<<=-其它00),(y x e y x f y , 求边缘概率密度.解:⎰+∞∞-=dy y x f x f X ),()(⎪⎩⎪⎨⎧≤>=⎰+∞-000x x dy e x y⎩⎨⎧≤>=-000x x e x . ⎰+∞∞-=dx y x f y f Y ),()(⎪⎩⎪⎨⎧≤>=⎰-000y y dx e y y⎩⎨⎧≤>=-000y y ye y . 7. 设二维随机变量(X , Y )的概率密度为⎩⎨⎧≤≤=其它01),(22y x y cx y x f . (1)试确定常数c ; (2)求边缘概率密度. 解: (1)因为l =⎰⎰⎰⎰⎰∞+∞-+-∞+∞-===c dy y c ydx cx dy dxdy y x f yy 21432),(1025210,所以421=c .(2)X 的边缘概率密度为⎪⎩⎪⎨⎧≤≤-=⎰其它011421)(~122x ydy x x f X x X⎪⎩⎪⎨⎧≤≤--=其它011)1(82142x x x .X 的边缘概率密度为⎪⎩⎪⎨⎧≤≤=⎰+-其它010421)(~2y ydx d y f Y y y Y⎪⎩⎪⎨⎧≤≤=其它0102725y y .8. 将某一医公司9月份和8月份收到的青霉素针剂的订货单数分别记为X 和Y , 据以往积累的资料知X 和Y 联合分布律为:(1)求边缘分布律;(2)求8月份的订单数为51时, 9月份订单数的条件人布律.解: 在表中运算得(2)因为j ijj j i i i p p y Y P y Y x X P y Y x X P ⋅=======)() ,()|(, 并且P (Y =51)=0.28=p ⋅j , 所以28628.006.0)51|51(====Y X P ,28728.007.0)51|52(====Y X P ,28528.005.0)51|53(====Y X P ,28528.005.0)51|54(====Y X P ,28528.005.0)51|55(====Y X P ,故当8月份的订单数为51时, 9月份订单数的条件分布律为9. 以X 记某一医院一天出生的婴儿的个数, Y 记男婴的个数, 记X 和Y 的联合分布律为)!(!)86.6()14.7() ,(14m n m e m Y n X P mn m -===--(m =0, 1, 2, ⋅⋅⋅, n ;n =0, 1, 2, ⋅⋅⋅ ).(1)求边缘分布律; (2)求条件分布律;(3)特别写出当X =20时, Y 的条件分布律. 解: (1)边缘分布律:∑∑=--=-=====nm mn m n m m n m e m Y n X P n X P 0140)!(!)86.6()14.7() ,()(∑=--⋅⋅⋅⋅=nm m n m m ne n C 014)86.6()14.7(!1 ∑=--⋅⋅=n m m n m mn C n e 014)86.6()14.7(! !14)86.614.7(!1414n e n e n n --⋅=+=(n =0, 1, 2, ⋅⋅⋅ ). ∑∑∞=--∞=-=====0140)!(!)86.6()14.7() ,()(n mn m n m n m e m Y n X P m Y P∑∞=---=014)!()86.6(!)14.7(n mn m m n m e m m m e e m e )14.7(!!)14.7(14.786.614--==(m =0, 1, 2, ⋅⋅⋅ ).(2)条件分布律:m mn m m e m n m e m Y P m Y n X P m Y n X P )14.7(!)!(!)86.6()14.7()() ,()|(14.714----======= )!()86.6(86.6m n e mn -⋅=--(n =m , m +1, ⋅⋅⋅ ).当m =0, 1, 2, ⋅⋅⋅ 时1414!14)!(!)86.6()14.7()() ,()|(----=======e n m n m e n X P m Y n X P n X m Y P nmn m m n m m n m n -⋅⋅-=)1486.6()1414.7()!(!! m m mn C -⋅⋅=20)49.0()51.0((m =0, 1, ⋅⋅⋅ , n ). (3)当X =20时, Y 的条件分布为m m mC X m Y P -⋅===2020)49.0()51.0()20|((m =0, 1, ⋅⋅⋅ , 20).10. 求§1例1中的条件分布律: P (Y =k |X =i )=?解: 由于)(),()|(i X P i X k Y P i X k Y P ======, 而411) ,(⋅===i i X k Y P (i =1, 2, 3, 4, k ≤i ),41)(==i X P ,所以ii X k Y P 1)|(===(i =1, 2, 3, 4, k ≤i ),即11. 在第7题中(1)求条件概率f X |Y (x |y ), 特别, 写出当21=Y 时X 的条件概率密度; (2)求条件概率密度f Y |X (y |x ), 特别, 分别写出当31=X , 21=X 时Y 的条件概率密度; (3)求条件概率P (Y ≥1/4|X =1/2), P (Y ≥3|X =1/2). 解: (1)当0<y ≤1时,⎪⎪⎩⎪⎪⎨⎧<<-==其他027421)(),()|(252|y x y y yx y f y x f y x f Y Y X ⎪⎩⎪⎨⎧<<-=-其他023232y x y y x ,特别, ⎪⎩⎪⎨⎧<<-==-其他02121)21(23)21|(232|x x y x f Y X ⎪⎩⎪⎨⎧<<-=其他02121232x x .(2)当-1<x ≤1时,⎪⎪⎩⎪⎪⎨⎧<<-==其他01)1(821421)(),()|(2422|y x x x y x x f y x f x y f X X Y ⎪⎩⎪⎨⎧<<-=其他01)1(222y x x y ,特别, ⎪⎩⎪⎨⎧<<-==其他0191))3/1(1(2)31|(4|y y x y f X Y⎪⎩⎪⎨⎧<<=其他01914081y y ,⎪⎩⎪⎨⎧<<-==其他0141))2/1(1(2)21|(4|y y x y f X Y⎪⎩⎪⎨⎧<<=其他01411532y y .(3))21|41()21|1()21|41(=<-=<==≥X Y P X Y P X Y P1153215324141141=-=⎰⎰ydy ydy ,)21|43()21|1()21|43(=<-=<==≥X Y P X Y P X Y P157153214341=-=⎰ydy .12. 设随机变量(X , Y )的概率密度为⎩⎨⎧<<<=其他010 ,||1),(x x y y x f , 求条件概率密度f Y |X (y |x ),f X |Y (x |y ). 解: f (x ,y )的边缘密度为⎪⎩⎪⎨⎧<<=⎰-其他0101)(x dy x f x x X ⎩⎨⎧<<=其他0102y x ,⎪⎩⎪⎨⎧<<-=⎰其他0111)(1||y dx x f y Y ⎩⎨⎧<<--=其他011||1y y ,所以当0<x <1时,⎪⎩⎪⎨⎧<==其他0||21)(),()|(|x y xx f y x f x y f X X Y , 当|y |<1时,⎪⎩⎪⎨⎧<-==其他0||||11)(),()|(|x y y x f y x f x y f Y Y X , 13. (1)问第1题中的随机变量X 和Y 是否相互独立?(2)问第12题中的随机变量X 和Y 是否相互独立?(需说明理由) 解: (1)有放回抽样时, 由于ij =p i ⋅⋅p ⋅j , 所以X 和Y 独立. 不放回抽样时, 由于ij =p i ⋅⋅p ⋅j , 所以X 和Y 不独立.(2)由于当|y |<x , 0<x <1时, f X (x )⋅f Y (y )=2x (1-|y |)≠f (x , y )=1, 故X 和Y 不独立.14. 设X 和Y 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 X 在(0, 1)上服从均匀分布, Y 的概率密度为⎪⎩⎪⎨⎧≤>=-00021)(2y y e y f y Y .(1)求X 和Y 的联合概率密度;(2)设含有a 的二次方程为a 2+2Xa +Y =0, 试求a 有实根的概率.解: (1)按已知X 的概率密度为⎩⎨⎧<<=其他0101)(x x f X .由于X 和Y 相互独立, 故(X , Y )的概率密度为⎪⎩⎪⎨⎧><<=⋅=-其他0,1021)()(),(2y x e y f x f y x f y Y X .(2)要使a 有实根, 必须方程a 2+2Xa +Y =0的判别式∆=X 2-Y ≥0,⎰⎰⎰---==≥-10202102)1(21)0(22dx e dy e dx Y X P x x y⎰⎰⎰∞--∞-----=-=02121022222121[211dx e dx e dx e x x x πππ 1445.0)]0()1([21=Φ-Φ-=π.15. 第1题中的随机变量X 和Y 是否相互独立. 解: 放回抽样的情况P (X =0, Y =0)=P (X =0)⋅P (Y =0)3625=P (X =0, Y =1)=P (X =0)⋅P (Y =1)365=P (X =1, Y =0)=P (X =1)⋅P (Y =0)3651210122=⋅=P (X =1, Y =1)=P (X =1)⋅P (Y =1)361122122=⋅=.在放回抽样的情况下, X 和Y 是独立的. 不放回抽样的情况:P (X =0, Y =0)66451191210=⋅=,P (X =0)651210==,P (X =0)=P (X =0, Y =0)+P (Y =0, X =1) 6511101121191210=⋅+⋅=,P (X =0)⋅P (Y =0)36256565=⨯=,P (X =0, Y =0)≠P (X =0)P (Y =0), 所以X 和Y 不独立.14. 设X , Y 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 X 在(0, 1)上服从均匀分布. Y 的概率密度为⎪⎩⎪⎨⎧≤>=00021)(2y y e y f y Y .(1)求X 和Y 的联合密度;(2)设含有a 的二次方程为a 2+2Xa +Y =0,试求有实根的概率. 解: (1)X 的概率密度为⎩⎨⎧∈=其它0)1 ,0(1)(x x f X ,Y 的概率密度为⎪⎩⎪⎨⎧≤>=-00021)(2y y e y f y Y ,可见且知X , Y 相互独立, 于是(X , Y )的联合密度为⎪⎩⎪⎨⎧><<==-其它0,1021)()(),(2y x e y f x f y x f y Y X .(2)由于a 有实根, 从而判别式∆=4X 2-4Y ≥0, 即Y ≤X 2. 记}0,10|),{(2x y x y x D <<<<=, ⎰⎰=≤Ddxdy y x f X Y P ),(}{2⎰⎰⎰⎰⎰----=-==10010102022222121x xx y y dx e de dx dy e dxdx e x ⎰-⋅-=00222121ππ)5.08413.0(21)]2()1([21--=Φ-Φ-=ππ 1445.08555.013413.05066312.21=-=⨯-=.15. 进行打靶, 设弹着眯A (X , Y )的坐标X 和Y 相互独立, 且都服从N (0, 1)分布, 规定点A 落在区域D 1={(x , y )|x 2+y 2≤1}得2分; 点A 落在D 2={(x , y )|1≤x 2+y 2≤4}得1分; 点A 落在D 3={(x , y )|x 2+y 2>4}得0分, 以Z 记打靶的得分, 写出X , Y 的联合概率密度, 并求Z 的分布律.解: (1)因为X ~N (0, 1), Y ~N (0, 1), X 与Y 独立, 故(X , Y )的联合概率密度为22221),(y x e y x f +-=π(-∞<x <+∞, -∞<y <+∞).(2)Z 的可能取值为0, 1, 2.⎰⎰>++-=∈==421222221)),(()0(x x y x dxdy e D Y X A P Z P π⎰⎰≤++--=422222211x x y x dxdy e π2202022211--=-=⎰⎰e rdr e d r ππθ,⎰⎰≤+≤+-=∈==4122222221)),(()1(x x y x dxdy e D Y X A P Z P π22120212221----==⎰⎰e e rdr e d r ππθ,⎰⎰≤++-=∈==121222221)),(()2(x x y x dxdy e D Y X A P Z P π21201021212---==⎰⎰e rdr e d r ππθ,故得Z 的分布律为16. 设X 和Y 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 其概率密度分别为⎩⎨⎧≤>=-000)(x x e x f x X λλ, ⎩⎨⎧≤>=-000)(y y e y f y Y μμ, 其中λ>0, μ>0是常数, 引入随机变量⎩⎨⎧>≤=Y X YX Z 当当01.(1)求条件概率密度f X |Y (x |y ); (2)求Z 的分布律和分布函数. 解: (1)由X 和Y 相互独立, 故⎩⎨⎧>>=⋅=+-其他00 ,0)()(),()(y x e y f x f y x f y x Y X μλλμ.当y >0时,⎩⎨⎧≤>===-000)()(),()|(|x x e y f y f y x f y x f x X Y Y X λλ. (2)由于⎩⎨⎧>≤=Y X YX Z 当当01,且 μλλλλμμλμλ+===≤⎰⎰⎰+∞+-+∞+∞+-0)(0)()(dx e dydx eY X P x xy x ,μλμμλλ+=+-=≤-=>1)(1)(Y X P Y X P ,故Z 的分布律为Z 的分布函数为⎪⎩⎪⎨⎧≥<≤+<=111000)(z z z z F Z μλμ. 17. 设X 和Y 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 其概率密度分别为⎩⎨⎧<≤=其他0101)(x x f X , ⎩⎨⎧>=-其他00)(y e y f y Y , 求随机变量Z =X +Y 的概率密度.解: 由于X 和Y 是相互独立的, 故⎩⎨⎧><≤=⋅=-其他00 ,10)()(),(y x e y f x f y x f y Y X , 于是Z =X +Y 的概率密度为⎰+∞∞--⋅=dx x z f x f z f Y X Z )()()(⎪⎪⎩⎪⎪⎨⎧>-≤≤-=⎰⎰其他01)()(10)()(100z dxx z f x f z dx x z f x f Y X x YX ⎪⎪⎩⎪⎪⎨⎧>≤≤=⎰⎰----其他011010)(0)(z dxe z dx e x z x x z ⎪⎩⎪⎨⎧>-≤≤-=--其他01)1(101z e e z e zz .18. 设某种商品一周的需要量是一个随机变量, 其概率密度为⎩⎨⎧≤>=-000)(t t te t f t , 设各周的需要量是相互独立的, 试求: (1)两周需要量的概率密度; (2)三周需要量的概率密度.解: (1)设第一周需要量为X , 它是随机变量; 设第二周需要量为Y , 它是随机变量且与X 同分布, 其分布密度为⎩⎨⎧≤>=-000)(t t te t f t . Z =X +Y 表示两周需要的商品量, 由X 和Y 的独立性可知:⎩⎨⎧>>=--其它00,0),(y x ye xe y x f y x .因为z ≥0, 所以当z <0时, f z (z )=0; 当z >0时, 由和的概率公式知 ⎰∞+∞--=dy y f y z f z f Y X Z )()()(z yzy z e z dy ye ey z ----=⋅-=⎰6)(30)(, 所以 ⎪⎩⎪⎨⎧≤>=-0006)(3z z e z z f z Z .(2)设Z 表示前两周需要量, 其概率密度为⎪⎩⎪⎨⎧≤>=-0006)(3z z e z z f z Z ,设ξ表示第三周需要量, 其概率密度为:⎩⎨⎧≤>=-000)(x x xe x f x ξ,Z 与ξ相互独立, η=Z +ξ表示前三周需要量, 则因为η≥0, 所以u <0, f η(u )=0. 当u >0时 ⎰∞+∞--=dy y f y u f u f )()()(ξηdy ye e y u y uy u ---⋅-=⎰0)(3)(61u e u -=1205, 所以η的概率密度为⎪⎩⎪⎨⎧≤>=-00120)(5u u e u u f u η.19. 设随机变量(X , Y )的概率密度为⎪⎩⎪⎨⎧>>+=+-其他00,0)(21),()(y x e y x y x f y x .(1)问X 和Y 是否相互独立? (2)求Z =X +Y 的概率密度. 解: (1)X 的边缘密度为⎪⎩⎪⎨⎧<>+=⎰∞++-000)(21)(0)(x x dy e y x x f y x X⎪⎩⎪⎨⎧<>+=-000)1(21x x e x x ,同理Y 的边缘密度为⎪⎩⎪⎨⎧<>+=-000)1(21)(y y e y y f y Y .因为当x >0, y >0时,)()()1)(1(41)(21),()()(y f x f e y x e y x y x f Y X y x y x =++≠+=+-+-,所以X 与Y 不独立. (2)Z 的概率密度为z z x Z e z dx e x z x dx x z x f z f --+∞∞-=-+=-=⎰⎰2021)(21),()((z >0).当z <0时, f Z (z )=0, 所以⎪⎩⎪⎨⎧<>=-0021)(2z z e z z f z Z .20. 设X , Y 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 它们都服从正态分布N (0, σ 2), 试验证随机变量22Y X z +=具有概率密度⎪⎩⎪⎨⎧>≥=-其他0,0)(2222σσσz e z z f z Z ,称Z 服从参数为σ(σ>0)的瑞利(Rayleigh 分布.解: 因为X , Y 相互独立且均服从正态分布N (0, σ 2), 它们的概率密度分别为22221)(σσπx e x f -=, 22221)(σσπy e y f -= , σ>0,故X 和Y 的联合密度为2222221)()(),(σπσy x e y f x f y x f +-=⋅=.22Y X z +=的分布函数为⎰⎰≤+=≤+=≤=222),()()((z)22z y x Z dxdy y x f z Y X P z Z P F⎰⎰-=zd e d 022202221ρρπσθσρπ2222202211σσρρρσz z ed e---==⎰(z >0),当z ≤0时, F Z (z )=0.于是随机变量22Y X z +=的概率密度为⎪⎩⎪⎨⎧>≥==-其他00 ,0)()(2222σσσz e z dz z dF z f z Z Z .21. 设随机变量(X , Y )的概率密度为⎩⎨⎧+∞<<<<=+-其他00 ,10),()(y x be y x f y x . (1)试确定义常数b ;(2)求边缘概率密度f X (x ), f Y (y );(3)求函数U =max(X , Y )的分布函数. 解: (1)由10)(1=⎰⎰+∞+-dy be dx y x , 即1)1(1010=-=⎰⎰+∞--e b dy e dx e b y x ,得1111-=-=-e e e b .(2)⎪⎩⎪⎨⎧<<-=⎰∞++-其他0101)(0)(x dy e e e x f y x X⎪⎩⎪⎨⎧<<-=-其他0101x e e e x ,⎩⎨⎧≤>==-∞+∞-⎰000),()(y y e dx y x f x f y X . 显然X 与Y 独立.(3)⎪⎩⎪⎨⎧≥<≤--<=-1110)1(100)(x x e e e x x F x X⎩⎨⎧≤>-=-0001)(y y e x F y Y , 故U =max(X , Y )的分布函数为F U (u )=P (U ≤u )=P (max(X , Y )≤u ) =P (X ≤u , Y ≤u )=P (X ≤u )P (Y ≤u )⎪⎩⎪⎨⎧≥-<≤--<==--1110)1(100)()(2u eu e e e u u F u F uu Y X .22. 设某种型号的电子管的寿命(以小时计)近似地服从N (160, 202)分布. 随机地选取4只求其中没有一只寿命小于180小时的概率.解: 设X 1, X 2, X 3, X 4为4只电子管的寿命, 它们相互独立, 同分布, 其概率密度为:22202)160(2021)(⨯--⋅=t T et f π,⎰∞-⨯-==<18022202)160(20121)180(}180{dt t F X f X π ⎰∞--=-======1220160221du e u ut π令 8413.0)2060180(=-Φ=.设N =min{X 1, X 2, X 3, X 4}, 则P {N >180}=P {X 1>180, X 2>180, X 3>180, X 4>180} =P {X >180}4={1-p [X <180]}4 =(0.1587)4=0.00063.23. 对某种电子装置的输出测量了5次, 得到观察值X 1,X 2, X 3, X 4, X 5, 设它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且都服从参数σ=2的瑞种分布.(1)求Z =max{X 1, X 2, X 3, X 4, X 5}的分布函数; (2)求P (Z >4).解: 由20题知, X i (i =1, 2, ⋅⋅⋅ , 5)的概率密度均为⎪⎩⎪⎨⎧≥=-其他004)(82x e x x f x X ,分布函数为821)(x X e x F --=(x >0).(1) Z =max{X 1, X 2, X 3, X 4, X 5}的分布函数为 585m ax )1()]([)(2z e z F z F --== (z ≥0), 当z <0时, F max (z )=0.所以Z 的分布函数为⎩⎨⎧<≥-=-000)1()(58m ax 2z z e z F z .(2)P (Z >4)=1-P (Z ≤4)=1-F Z (4)5167.0)1(1)1(1525842=--=--=--e e .24. 设随机变量X , Y 相互独立, 且服从同一分布, 试证明 P (a <min{X , Y }≤b )=[P (X >a )]2-[P (X >b )]2 . 解: 因为X 与Y 相互独立且同分布, 故P (a <min{X , Y }≤b )=P (min{X , Y }≤b )-P (min{X , Y }≤a ) =1-P (min{X , Y }>b )-[1-P (min{X , Y }>a )] =P (min{X , Y }>a )-P (min{X , Y }>b ) =P (X >a , Y >a )-P (X >b , Y >b ) =P (X >a )P (Y >a )-P (X >b )P (Y >b ) =[P (X >a )]2-[P (Y >b )]2 .25. 设X , Y 是相互独立随机变量, 其分布律分别为 P (X =k )=p (k ) (k =0, 1, 2, ⋅⋅⋅ ), P (Y =r )=q (r ) (r =0, 1, 2, ⋅⋅⋅ ). 证明随机变量Z =X +Y 的分布律为∑=-==ik k i q k p i Z P 0)()()( (i =0, 1, 2, ⋅⋅⋅ ),证明: 因为X 与Y 独立, 且X 与Y 的分布律分别为 P (X =k )=p (k ) (k =0, 1, 2, ⋅⋅⋅ ), P (Y =r )=q (r ) (r =0, 1, 2, ⋅⋅⋅ ), 故Z =X +Y 的分布律为∑==+===ik i Y X k X P i Z P 0) ,()( ∑=-===i k k i Y k X P 0) ,( ∑=-===i k k i Y P k X P 0)()( ∑=-=i k k i q k p 0)()( (i =0, 1, 2, ⋅⋅⋅ ).26. 设X , Y 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 X ~π(λ1), Y ~π(λ2), 证明Z =X +Y ~π(λ1+λ2).证明: 因为X , Y 分别服从参数为λ1, λ2的泊松分布, 故X , Y 的分布律分别为 1!)(1λλ-==e k k X P k (λ1>0),2!)(2λλ-==e r r Y P r (λ2>0),由25题结论知, Z =X +Y 的分布律为 ∑=-====ik k i Y P k X P i Z P 0)()()(∑=----⋅=ik ki k e k i e k 02121)!(!λλλλ∑=-+-⋅-=i k k i k k i k i i e 021)()!(!!!21λλλλ i i e )(!21)(21λλλλ+=+-(i =0, 1, 2, ⋅⋅⋅ ), 即Z =X +Y 服从参数为λ1+λ2的泊松分布.27. 设X , Y 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 X ~b (n 1, p ), Y ~b (n 2, p ), 证明Z =X +Y ~b (n 1+n 2, p ).证明: Z 的可能取值为0, 1, 2, ⋅⋅⋅ , 2n , 因为 {Z =i }={X +Y =i }={X =0, Y =0}⋃{X =1, Y =i -1}⋃ ⋅⋅⋅ ⋃{X =i , Y =0}, 由于上述并中各事件互不相容, 且X , Y 独立, 则∑=-====ik k i Y k X P i Z P 0) ,()(∑=-===ik k i Y P k X P 0)()(∑=+-----⋅-=ik k i n ki k i n k n k k n p p C p p C 02211)1()1( ∑=--+⋅-=ik ki n k n k n n i C C p p 02121)1( in i i n n p p C -+-=2)1(21(i =0, 1, 2, ⋅⋅⋅ , n 1+n 2), 所以 Z =X +Y ~b (n 1+n 2, p ),即Z =X +Y 服从参数为2n , p 的二项分布.提示:上述计算过程中用到了公式i n n ik k i n k n C C C21210+=-=⋅∑,这可由比较恒等式2121)1()1()1(n n n n x x x ++=++两边x i 的系数得到.28. 设随机变量(X , Y )的分布律为(1)求P {X =2|Y =2), P (Y =3|X =0); (2)求V =max{X , Y }的分布律; (3)求U =min{X , Y }的分布律; (4)求W =V +U 的分布律. 解: (1)由条件概率公式)2()2,2()2|2(======Y P Y X P Y X P08.005.005.005.003.001.005.0+++++=2.025.005.0==.同理 31)0|3(===X Y P .(2)变量V =max{X , Y }.显然V 是一随机变量, 其取值为V : 0, 1, 2, 3, 4, 5. P (V =0)=P (X =0, Y =0)=0,P (V =1)=P (X =1, Y =0)+P (X =1, Y =1)+P (X =0, Y =1) =0.01+0.02+0.01=0.04,P (V =2)=P (X =2, Y =0)+P (X =2, Y =1)+P (X =2, Y =2) +P (Y =2, X =0)+P (Y =2, X =1)=0.03+0.04+0.05+0.01+0.03=0.16, P (V =3)=P (X =3, Y =0)+P (X =3, Y =1) +P (X =3, Y =2)+P (X =3, Y =3)+P (Y =3, X =0)+P (Y =3, X =1)+P (Y =3, X =2), =0.05+0.05+0.05+0.06+0.01+0.02+0.04=0.28 P (V =4)=P (X =4, Y =0)+P (X =4, Y =1) +P (X =4, Y =2)+P (X =4, Y =3) =0.07+0.06+0.05+0.06=0.24, P (V =5)=P (X =5, Y =0)+ ⋅⋅⋅ +P (X =5, Y =3) =0.09+0.08+0.06+0.05=0.28. (3)显然U 的取值为0, 1, 2, 3.P (U =0)=P (X =0, Y =0)+ ⋅⋅⋅ +P (X =0, Y =3)+P (Y =0, X =1)+ ⋅⋅⋅ +P (Y =0, X =5)=0.28. 同理 P (U =1)=0.30, P (U =2)=0.25, P (U =3)=0.17. (4)W =V +U 的取值为0, 1, ⋅⋅⋅ , 8. P (W =0)=P (V =0, U =0)=0,P (W =1)=P (V =0, U =1)+P (V =1, U =0). 因为V =max{X , Y }=0又U =min{X , Y }=1 不可能上式中的P (V =0, U =1)=0,又 P (V =1, U =0)=P (X =1, Y =0)+P (X =0, Y =1)=0.2, 故 P (W =1)=P (V =0, U =1)+P (V =1, U =0)=0.2,P(W=2)=P(V+U=2)=P(V=2, U=0)+P(V=1,U=1) =P(X=2 Y=0)+P(X=0,Y=2)+P(X=1,Y=1)=0.03+0.01+0.02=0.06,P(W=3)=P(V+U=3)=P(V=3, U=0)+P(V=2,U=1) = P(X=3,Y=0)+P(X=0,Y=3)+P(X=2,Y=1)+P(X=1,Y=2)=0.05+0.01+0.04+0.03=0.13, P(W=4)=P(V=4, U=0)+P(V=3,U=1)+P(V=2,U=2) =P(X=4,Y=0)+ P(X=3,Y=1)+P(X=1,Y=3)+P(X=2,Y=2 =0.19,P(W=5)=P(V+U=5)=P(V=5, U=0)+P(V=5,U=1)+P(V=3,U=2=P(X=5 Y=0)+P(X=5,Y=1)+P(X=3,Y=2)+P(X=2,Y=3) =0.24,P(W=6)=P(V+U=6)=P(V=5, U=1)+P(V=4,U=2) +P(V=3,U=3)=P(X=5,Y=1)+P(X=4,Y=2)+P(X=3,Y=3)=0.19,P(W=7)=P(V+U=7)=P(V=5, U=2)+P(V=4,U=3) =P(V=5,U=2)+P(X=4,Y=3)=0.6+0.6=0.12, P(W=8)=P(V+U=8)=P(V=5, U=3)+P(X=5,Y=3)=0.05.。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第一节旅游者一、填空题1、旅游活动的主体是,它可以定义为,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获得为主要目的的人。
2、200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的决定》,其中元旦、节、“五一”节、节和节各放假一天。
3、是推动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
4、按旅游的目的划分,可把旅游者分为、、。
5、对旅游活动具有决定意义,它将决定旅游者到何处去旅游、逗留时间的长短以及消费水平的高低。
二、单项选择题1、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包括旅游的主体、客体和媒介。
A体系 B内容 C要素 D部门2、闲暇时间是指()。
A时间 B可支配的时间 C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D非自由支配时间三、多项选择题1、一个人可以成为旅游者的条件,可归纳为()。
A社会条件 B个别条件 C个人条件 D社会个别条件2、具有现代意义的闲暇时间有()。
A每日空闲 B周末闲暇 C病假休养 D假日时间3、按旅游区域划分,旅游者可分为()基本类型。
A国内旅游者 B国外旅游者 C国际旅游者 D来华旅游者4、社会消费主要有()的预支等。
A健康人寿保险 B老年退休金 C失业补贴 D衣食住行开支5、美国著名旅游学家罗伯特·W·麦金托什认为旅游动机主要有()的动机等几种类型。
A身体方面 B文化方面 C社交方面 D地位和声望方面四、判断正误并改错1、旅游者首先必须是一个游览者。
()2、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产生旅游者的前提条件。
()3、旅游者个人条件中的有“钱”是指有足够支付旅游费用的“收入”。
()4、一个在访问国停留不超过24小时并不过夜,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从访问国获得经济利益的游客称为“当日游客”。
5、旅游者须排除非纯消遣性旅游的旅行活动中产生的旅游行为。
()五、问答题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2)假设你参加了上面和某条路线,你有什么要求?2、现代旅游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欧美地区一直占据绝对优势,该地区产生了80%左右的国际旅游者。
3%1%2%5.1++453025453025++++统计学第三章出题优课后习题答案原多项选择第三题D 选项解释有误,现在已经重新更改。
一、单项选择题1. 某商场某月商品销售额为1200万元,月末商品库存额为400万元,这两个总量指标( )。
A. 是时期指标B.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C. 是时点指标2. 国民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相差一个( )。
A. 出口与进口的差额B. 固定资产折旧C.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3. 有三批产品,废品率分别为1.5%、2%、1%,相应的废品数量为25件、30件、45件,则这三批产品平均废品率的计算式应为( )。
A. B.C. D.4. 下列各项中,超额完成计划的有( )。
A. 利润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B. 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C. 建筑预算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5. 某厂某种产品生产量1月刚好完成计划,2月超额完成2%,3月超额完成4%,则该厂该年一季度各月平均超额完成计划的计算方法是( )。
A. 2%+4%=6%B. (2%+4%)÷2=3%C. (2%+4%)÷3=2%453025%1%2%5.1++++3%1%2%5.1⨯⨯6. 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18件和15件。
若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但是甲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下降,则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
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7. 当各个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该变量的()。
A. 众数不存在B. 众数等于均值C. 众数等于中位数8. 如果你的业务是提供足球运动鞋的号码,那么哪一种平均指标对你更有用?( )A. 算术平均数B. 几何平均数9. 某年年末某地区城市和乡村平均每人居住面积分别为30.3和33.5平方米,标准差分别12.8和13.1平方米,则居住面积的差异程度( )。
A. 城市大B. 乡村大10. 下列数列的平均数都是50,在平均数附近散布程度最小的数列是( )。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第一节会计等式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一)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权益从任何一个时点来看,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之间都必然保持数量上的平衡关系。
会计恒等式(会计平衡公式)又称会计基本等式或会计方程式,是指用会计的专业术语来表达企业财务状况的基本方程式。
这一平衡公式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例题1·单选题】下列最基本的会计等式是()。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B.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沽少额=期末余额C.收入-费用=利润D.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答疑编号: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会计的基本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例题2·多选题】会计基本等式是下列()的理论依据。
A.试算平衡B.复式记账C.设置账户D.成本计算[答疑编号: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帐的理论依据,也是企业会计设置帐户、试算平衡和编制负债表的理论理依据。
注意:这里的试算平衡应该是余额试算平衡。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1.对“资产=权益”等式的影响假定2009年12月1日,黄河公司期初资产为680万元,期初权益为680万元。
(1)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增加如:2009年l2月10日,黄河公司接受甲公司投资200万元,存入银行。
(2)资产方等额有增有减,权益不变如:2009年12月12日,黄河公司从银行存款中提取10 000元现金备用。
(3)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减少如:2009年12月15日,黄河公司以银行存款100万元归还借款期限为两年的借款100万元。
(4)权益方等额有增有减,资产不变如:2009年12月20日,九华公司将黄河公司原欠的“应付账款”50万元转作对黄河公司的投资,已办妥有关手续。
2.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的影响九种基本类型:(1)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增加;(2)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减少;(3)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增加;(4)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减少;(5)资产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6)负债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7)所有者权益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负债要素不变;(8)负债要素增加,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减少,资产要素不变;(9)负债要素减少,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增加,资产要素不变;【例题】假设华泰公司2009年l2月1日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状况如表所示。
第3章习题(xítí)与思考题3-1 什么(shén me)是控制器的控制规律?控制器有哪些基本控制规律?解答(jiědá):1)控制(kòngzhì)规律:是指控制器的输出(shūchū)信号与输入偏差信号之间的关系。
2)基本控制规律:位式控制、比例控制、比例积分控制、比例微分控制和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3-2 双位控制规律是怎样的?有何优缺点?解答:1)双位控制的输出规律是根据输入偏差的正负,控制器的输出为最大或最小。
2)缺点:在位式控制模式下,被控变量持续地在设定值上下作等幅振荡,无法稳定在设定值上。
这是由于双位控制器只有两个特定的输出值,相应的控制阀也只有两个极限位置,总是过量调节所致。
3)优点:偏差在中间区内时,控制机构不动作,可以降低控制机构开关的频繁程度,延长控制器中运动部件的使用寿命。
3-3 比例控制为什么会产生余差?解答:产生余差的原因:比例控制器的输出信号y与输入偏差e之间成比例关系:为了克服扰动的影响,控制器必须要有控制作用,即其输出要有变化量,而对于比例控制来讲,只有在偏差不为零时,控制器的输出变化量才不为零,这说明比例控制会永远存在余差。
3-4 试写出积分控制规律的数学表达式。
为什么积分控制能消除余差?解答:1)积分控制作用的输出变化量y 是输入偏差e 的积分:2)当有偏差存在(c únz ài)时,输出信号将随时间增大(或减小)。
当偏差为零时,输出停止变化,保持在某一值上。
因而积分控制器组成控制系统可以到达无余差。
3-5 什么是积分(j īf ēn)时间?试述积分时间对控制过程的影响。
解答(ji ěd á):1)⎰=edt T y 11 积分时间是控制器消除偏差的调整时间,只要有偏差存在,输出信号将随时间增大(或减小)。
只有(zh ǐy ǒu)当偏差为零时,输出停止变化,保持在某一值上。
第三章 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习题)3.5.1质量为2kg 的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 j ˆ)1t 3t 3(i ˆ)1t 6(r 22+++-=(t 为时间,单位为s ;长度单位为m).求证质点受恒力而运动,并求力的方向大小。
解,j ˆ)3t 6(i ˆt 12v ++= j ˆ6i ˆ12a +=jˆ12i ˆ24a m F +==(恒量)012257.262412tg )N (83.261224F ==θ=+=-3.5.2质量为m 的质点在oxy 平面内运动,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ωω+ω=b,a, ,j ˆt sin b i ˆt cos a r为正常数,证明作用于质点的合力总指向原点。
解, ,j ˆt cos b i ˆt sin a v ωω+ωω-= r,j ˆt sin b i ˆt cos a a 22 ω-=ωω-ωω-= r m a m F ω-==3.5.3在脱粒机中往往装有振动鱼鳞筛,一方面由筛孔漏出谷粒,一方面逐出秸杆,筛面微微倾斜,是为了从较底的一边将秸杆逐出,因角度很小,可近似看作水平,筛面与谷粒发生相对运动才可能将谷粒筛出,若谷粒与筛面静摩擦系数为0.4,问筛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使谷物和筛面发生相对运动。
解答,以谷筛为参照系,发生相对运动的条件是,g a ,mg f a m 000μ≥'μ=≥'a ' 最小值为)s /m (92.38.94.0g a 20=⨯=μ='以地面为参照系:解答,静摩擦力使谷粒产生最大加速度为,mg ma 0max μ= ,g a 0max μ=发生相对运动的条件是筛的加速度g a a0max μ=≥',a '最小值为)s /m (92.38.94.0g a20=⨯=μ='3.5.4桌面上叠放着两块木板,质量各为,m ,m 21如图所示。
2m 和桌面间的摩擦系数为2μ,1m 和2m 间的静摩擦系数为1μ。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的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此后,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的教训也使党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随着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激化。
到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的经验,尤其是党在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
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总结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提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特别是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锻炼,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
毛泽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抗日战争胜利后,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同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共产党展开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战略决战。
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3-1青蒿素是二十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从中草药黄花蒿中发现和分离提取出的一种具有抗疟疾作用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目前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
1983年,我国著名有机合成化学家周维善院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完成了青蒿素的首次全合成。
请指出青蒿素分子中每一个手性碳原子的R/S 构型。
3-2将下列化合物转换成Fischer 投影式,并标出各手性碳的R/S 构型。
(2)(3)3BrH3HClCH 2ClH 3H 3(1)3-3用Fischer 投影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1)(s)-3-甲基-1-戊炔;(2)(S)-2-溴-丁烷;(3)(R)-3-甲基己烷 (4)(2R,3S)-2-氯-3-溴丁烷;(5)(2R,3S)-2-羟基-3-氯丁二酸 (6)meso -2,3-二溴丁烷;(7)(2S,3R)-2,3-二羟基戊酸本题答案不唯一。
在画Fisher 投影式时,习惯把含碳原子的基团放在竖键上,并把命名时编号最小的碳原子放在上端。
以下是较为符合习惯的Fisher 投影式。
3-4下列化合物中哪些有手性?(1)、(3)、(5)、(7)、(9)无手性(2)、(4)、(6、)(8)、(10)有手性3-5长尾粉蚧壳虫信息素A是雌性长尾粉蚧壳虫(一种植物害虫)分泌的性激素,其外消旋体目前已被人工合成,并商业化用于农田害虫的控制和诱杀。
最近,化学家通过全合成途径确定了天然长尾粉蚧壳虫信息素的绝对构型(.Chem.2013,78,6281−6284)。
通过全合成方法分别得到了A的2种立体异构体,发现其中的(S)-(+)-异构体具有吸引雄性长尾粉蚧壳虫的活性,而它的对映体(R)-( )-A则无此生物活性。
此结果表明雌性长尾粉蚧壳虫分泌的天然长尾粉蚧壳虫信息素为(S)-A。
商业化使用的外消旋体与纯的(S)-对映体生物活性相似,说明(R)-A对(S)-A的生物活性无抑制作用。
写出(R)-A和(S)-A的结构式。
(R)-A(S)-A3-6山梗烷定是从印度烟叶中分离到的一种化合物,它没有旋光性,也不可被拆分。
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一.选择题1.下列算法中,操作系统用于作业调度的算法是。
A.先来先服务算法B.先进先出算法C.最先适应算法D.时间片轮转算法2.在批处理系统中,周转时间是指。
A.作业运行时间B.作业等待时间和运行时间之和C.作业的相对等待时间D.作业被调度进入内存到运行完毕的时间3.在作业调度中,排队等待时间最长的作业被优先调度,这是指调度算法。
A.先来先服务B.短作业优先C.响应比高优先D.优先级4.下列算法中,用于进程调度的算法是。
A.最先适应B.最高响应比优先C.均衡资源调度D.优先数调度5.两个进程争夺同一个资源。
A.一定死锁B.不一定死锁C.只要互斥就不会死锁D.以上说法都不对6.下列各项中,不是进程调度时机的是。
A.现运行的进程正常结束或异常结束B.现运行的进程从运行态进入就绪态C.现运行的进程从运行态进入等待态D.有一进程从等待态进入就绪态7.进程调度算法有多种,不是进程调度算法。
A.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B.最短查找时间优先调度算法C.静态优先数调度算法D.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8.作业调度程序从状态的队列中选取适当的作业投入运行。
A.就绪B.提交C.等待D.后备9.在实时操作系统中,经常采用调度算法来分配处理器。
A.先来先服务B.时间片轮转C.最高优先级D.可抢占的优先级10.采用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主要是为了。
A.多个终端都能得到系统的及时响应B.先来先服务C.优先权高的进程及时得到调度D.需要CPU时间最短的进程先做11.下面关于优先权大小的论述中,不正确的论述是。
A.计算型作业的优先权,应低于I/O型作业的优先权B.系统进程的优先权应高于用户进程的优先权C.资源要求多的作业,其优先权应高于资源要求少的作业D.在动态优先权时,随着进程运行时间的增加,其优先权降低12.产生死锁的原因是有关。
A.与多个进程竞争CPUB.与多个进程释放资源C.仅由于并发进程的执行速度不当D.除资源分配策略不当外,也与并发进程执行速度不当13.有关产生死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第三章 Word 2003习题集1一、选择题1. 关于Word 2003的样式,下列错误的是__D__A.指一组已经命名的字符和段落格式 B.系统已经提供了多种样式C.可以保存在模板中供其他文档使用 D.不能自定义用户样式,只能使用已有的系统样式3. 在Word 2003中的表格中输入公式必须要以__B__开头A.加号 B.等号C.减号D.单引号4. 在Word 2003中,查看文档的打印效果的屏幕视图是_C___A.普通视图B.大纲视图 C.页面视图D.文档结构视图6. 在Word 2003中,进行文字的录入与修改最合适的视图选择是__A__A.普通视图B.大纲视图C.页面视图D.文档结构视图7. 关于Word 2003文档中的对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C___A.对象分为浮动式和嵌入式B.表格中的公式是对象C.文字是对象D.在“对象”对话框中(“插入”→“对象”)中列出的项均为对象9. 选定操作是我们在Word 2003中进行文档格式化等操作的第一步,下列有关选定的操作,错误的是_C___A.单击“编辑”菜单中的“全选”命令或按CTRL+A组合键可选定整个文档B.按住ALT键的同时拖动鼠标,可选定一个矩形的文本区域C.在某段内双击鼠标,可选定该段D.单击文档中的位置A,在位置B单击的同时按住Shift键,两位置之间的内容被选定10. 在Word 2003文档编辑中,要想实现图文混排,必须首先__C__A.选取一个图形 B.选取一段文字C.图片为浮动方式D.选取一段含有图形的文字11. 在Word的编辑状态,选择了整个表格,执行了表格菜单中的“删除行”命令,则__A__A.整个表格被删除B.表格中一行被删除C.表格中一列被删除D.表格中没有被删除的内容12. 在Word 2003中,在设置分栏排板时,不能设置的项目是_C___A.分栏数B.栏宽 C.分隔线线型D.应用范围14. 关于Word 2003文档中的对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D__A.在Word 2003中,插入对象有两种方式:嵌入和链接B.链接到Word中的对象称为浮动式对象C.嵌入和链接方式相比,使用链接方式插入对象可以节省存储空间D.在Word 2003中,表格也是对象15. 下面几个单词中__A__不能做Word 2003的函数参数A.BELOW B.ABOVE C.RIGHT D.LEFT16. 在Word 2003中,在打印对话框中,无法设置__C__A.打印机属性 B.打印范围 C.打印字符格式 D.打印份数18. 在Word 2003中,有关页眉页脚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D___A.利用“格式”菜单的“页眉和页脚”命令可以给文档加页眉页脚B.在页面视图和普通视图方式下,可以查看文档的页眉和页脚C.在“打印”对话框中,可以设置奇偶页的页眉页脚是否相同D.文档首页的页眉页脚可以和其他页不同19. 在Word 2003的编辑环境中,下面___C_种方法不能生成一张表A.使用“表格”菜单B.使用工具栏上的“插入表格”工具按钮C.使用“格式”菜单D.使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手工绘制表格20. 在Word 2003中,可对插入的浮动式图片进行操作,下面说法错误的是_B___A.可以增加图片的亮度 B.不能把浮动式对象转换为嵌入式对象C.可以设置图片的环绕 D.可以给图片加上边框21. 在Word 2003中,可以利用“查找”功能查找我们所要的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C___A.可以查找字符和数字B.可以按字体查找C.不能查找图形 D.可以设定查找的方向23. 在Word 2003中,使用下列__D__菜单中的相应命令,可以方便地输入特殊符号、当前日期时间等内容A.文件 B.工具 C.格式 D.插入24. 在Word的编辑状态,被编辑文档中的文字有“四号”、“五号”、“16”磅、“18”磅四种,下列关于所设定字号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__A__A.“四号”大于“五号”B.“四号”小于“五号”C.“16”磅大于“18”磅 D.字的大小一样,字体不同25. 在Word 2003中,有关艺术字的下面说法错误的是__C__A.艺术字也是一种对象B.可以给艺术字设置阴影和三维效果C.艺术字的内容一经确定不能修改 D.可以对艺术字进行旋转26. 在Word 2003中,有关表格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C__A.B2:C3表示5个单元格B.可删除整行整列,但不能单独删除一个单元格C.按TAB键可在单元格之间移动插入点D.单元格命名时,列标在前,行号在后27. 在Word 2003中,有关“节”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C__A.可以给每一个节设置不同的页面格式B.可以以节为单位给文档进行分栏操作C.每一节的页眉页脚和其他节必须相同D.分节是在文档中插入分节符来实现的29. 在文字编辑中,移动一段已经选定的文本无法使用的方法是__B__A.用“剪切”和“粘贴”菜单命令B.用“删除”和“恢复”工具栏按钮C.用Ctrl+X和Ctrl+V键盘命令D.用拖放的方法30. 字符格式化不包括下面的__C__操作A.设置选定字符的字体、字形、字号B.设置选定字符的文字动态效果C.设置选定字符的行间距D.设置选定字符的下划线31. 在Word 2003中,提供了绘图功能,用户可根据需要绘制自己所需的图形,下面说法错误的是__D__A.可以在绘制的矩形框内添加文字B.多个图形重叠时,可以设置它们的叠放次序C.可以给自己绘制的图形设置立体效果D.多个嵌入式对象可以组合成一个对象32. 在Word 2003中,选定表格的某一列,再从“编辑”菜单中选“清除”或按DEL键,结果是_B___A删除该列 B.删除该列各单元格中的内容C.删除该列第一个单元格中的内容 D.删除插入点单元格中的内容33. 在Word 2003中,有四大核心技术,下面__D__不是四大核心技术之一A.样式B.域C.模板D.自动图文集34. 在Word 2003中,在页面设置中无法设置的是__A__A.是否加页眉页脚 B.是否是横向页面C.奇偶页的页眉页脚是否相同 D.正文是否竖排35. 在Word 2003的编辑状态,设置了一个由多个行和列组成的空表格,将插入点定在某个单元格内,用鼠标单击“表格”命令菜单中的“选择”“行”命令,再用鼠标单击“表格”命令菜单中的“选择”“列”命令,则表格中被“选择”的部分是__D__A.插入点所在的行 B.插入点所在的列 C.一个单元格 D.整个表格36. 关于Word 2003文档中的对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___A.Word中的对象分为浮动式和嵌入式B.链接到Word中的对象称为嵌入式对象C.嵌入和链接方式相比,使用嵌入方式插入对象可以节省存储空间D.在Word 2003中,表格也是对象37. 在Word 2003中,选定一块文本后,下面操作不可以实现的是__D__A.移动该文本块 B.复制该文本块C.给该文本块加边框 D.按ENTER键使其单独成为一段38. 在Word 2003中,下列操作不能实现的是__D__A.编辑文档B.表格处理C.图形处理 D.数据库管理39. 字符格式化不包括下面的__D__操作A.设置选定字符的字体颜色 B.设置选定字符的字间距C.设置选定字符的缩放比例 D.设置选定字符的对齐方式40. 关于Word 2003的模板,下面叙述错误的是__C__A.用户可以创建自己所需要的模板文档 B.模板是某种文档格式的样板C.模板指一组已命名的字符和段落格式 D.模板是WORD的一项核心技术41. 在Word 2003中,有关文本框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B___A.文本框内的文字可以横排或竖排 B.文本框内不能存放图形C.文本框可以转换为图文框 D.可以为文本框设置环绕方式42. 在Word 2003表格的处理中,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__D__A.表格建立后行列的数目可以修改B.表格行高和列宽可以修改C.表格中除文字与数据外还可以含有其他对象D.当一个单元格的数据放不下时会自动放到下一个单元格中43. 在Word 2003中,下面说法错误的是__C__A.文档的页边距可以通过标尺来改变B.使用“目录和索引”功能,可以自动将文档中使用的内部样式抽取到目录中 C.Word文档中,一节中的页眉页脚总是相同的D.文档分为左、右两栏显示的视图方式是文档结构图45. 在Word 2003中,有关数学公式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D__A.数学公式也是一种对象B.插入数学公式可以通过“插入”菜单中的“对象”来实现C.双击编辑好的公式,可以进入公式编辑器对该公式进行修改D.在表格中,进行数据运算时插入公式也可以通过“插入”菜单中的“对象”来实现46. 在Word 2003表格的计算公式中,下面不是运算符的是_A___A.\ B.% C.^ D.*47. 下列视图方式中,__C__不是Word2003中的视图A.普通视图B.页面视图C.联机版式视图D.Web版式视图48.下列__C__不属于word2003的主要功能A.编辑文档B.格式化文档 C.数据库管理功能 D.图形和表格处理49.在Word 2003中,段落的悬挂缩进指的是__B__A.选定段落的第一行位置缩进,其他行位置不变B.选定段落的第一行位置不变,其他行位置缩进C.选定的段落向左缩进D.选定的段落向右缩进50.在"插入"→"图片"菜单中不包含__C__A.剪贴画 B.自选图形 C.数学公式 D.艺术字51.在表格中用下列___A_可使插入点移至前一单元格A.Shift+Tab B.Tab C.Ctrl+Home D.Backspace52.在Word2003中,对所选段落进行分栏后,Word自动在段落的前后插入__C__A.分页符B.分栏符 C.连续分节符D.换行符53. 在Word 2003中,要实现段落的左缩进,下面列出的方法不能实现的是_D___A.利用水平标尺进行设置 B.利用工具栏上的缩进按钮进行设置C.利用“格式”菜单中的“段落”对话框进行设置D.利用“文件”菜单中的“页面设置”对话框进行设置54. 下列叙述__C__是不正确的A.艺术字是把文字作为图形来处理的. B.文本框是把文字作为图形处理的.C.文本框不能转换为图文框. D.文本框有横排文本框和竖排文本框.55. 在Word2003中,下列关于单元格地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D__A.合并单元格不能参加运算 B.计算过程中,非合并单元格地址为未合并前的单元格地址C.每个单元格地址是唯一的 D.单元格地址可以重新命名56. 不是Word四大核心技术的是___B_A.样式 B.视图C.模板D.宏57. 通过单击菜单栏__B__里的"工具栏",可在屏幕上显示相应的工具栏.A.编辑 B.视图C.格式D.工具58.Word 2003的集中式剪贴板可以保存最近__C____次拷贝的内容。
习题3-1.选择题:(1)已知单位负反馈闭环系统是稳定的,其开环传递函数为:)1(2)s )(2+++=s s s s G (,系统对单位斜坡的稳态误差是: 3-2 已知系统脉冲响应t e t k 25.10125.0)(-=试求系统闭环传递函数)(s Φ。
解 Φ()()./(.)s L k t s ==+001251253-3 一阶系统结构图如图3-45所示。
要求系统闭环增益2=ΦK ,调节时间4.0≤s t s ,试确定参数21,K K 的值。
图 题3-3图解 由结构图写出闭环系统传递函数111)(212211211+=+=+=ΦK K sK K K s K sK K s K s 令闭环增益212==ΦK K , 得:5.02=K 令调节时间4.03321≤==K K T t s ,得:151≥K 。
3-4 设二阶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 所示。
如果该系统为单位反馈控制系统,试确定其开环传递函数。
图 题3-4图 解:由图知,开环传递函数为3-5 设角速度指示随动统结构图如图3-40所示。
若要求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无超调,且调节时间尽可能短,问开环增益K 应取何值,调节时间s t 是多少图3-40 题3-5图解:依题意应取 1=ξ,这时可设闭环极点为02,11T -=λ。
写出系统闭环传递函数Ks s Ks 101010)(2++=Φ闭环特征多项式20022021211010)(⎪⎪⎭⎫ ⎝⎛++=⎪⎪⎭⎫ ⎝⎛+=++=T s T s T s K s s s D 比较系数有 ⎪⎪⎩⎪⎪⎨⎧=⎪⎪⎭⎫ ⎝⎛=K T T 101102200 联立求解得 ⎩⎨⎧==5.22.00K T 因此有 159.075.40''<''==T t s3-6 图所示为某控制系统结构图,是选择参数K 1和K 2,使系统的ωn =6,ξ=1.3-7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试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并确定在右半s 平面根的个数及纯虚根。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论习题及答案第3章效⽤论⼀、名词解释1.边际效⽤2.边际替代率3. 补偿预算线4.消费者剩余5.恩格尔曲线6.吉芬难题7.劣等品和吉芬品 8.边际替代率 9.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10.边际效⽤递减规律 11.价格-消费曲线 12.收⼊-消费曲线13.边际效⽤ 14.消费者剩余 15.消费者均衡16.效⽤ 17.基数效⽤ 18.序数效⽤19.⽆差异曲线 20.预算约束线 21.替代效应22.收⼊效应⼆、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1.基数效⽤论采⽤的分析⽅法是⽆差异曲线分析法。
( ) 2.所谓效⽤,就是指商品的功能。
( ) 3.同⼀商品的效⽤的⼤⼩,也会因时、因⼈、因地⽽不同。
( ) 4.当消费者从物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总效⽤不断增加时,边际效⽤是正的。
()5.如果消费者从每⼀种商品中得到的总效⽤与它们的价格之⽐分别相等,他们将获得最⼤效⽤。
( ) 6.根据基数效⽤论,假定消费者的货币收⼊不变,则消费者获得效⽤最⼤化的条件中所指的货币的边际效⽤也不变。
( ) 7.假定商品价格不变,预算线的移动说明消费者的收⼊发⽣变化。
( ) 8.需求曲线上的每⼀个点都是在不同的价格⽔平下的消费者效⽤最⼤化的点。
( ) 9.价格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效应,并且替代效应和收⼊效应是同向变化的。
( ) 10.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的关系是:吉芬物品⼀定是低档品,但低档物品不⼀定是吉芬物品。
( )11.不确定性是指消费者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法预知结果。
( )三、判断题1.同样⼀种商品的效⽤将因⼈,因地,因时的不同⽽不同。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消费者从每单位商品中得到的效⽤,随着这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增加()3.只要总效⽤是正数,边际效⽤就不可能是负数()4.对于⼀个消费者来说,同⼀数量的商品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提供同样数量的效⽤()5.如果消费者从每⼀种商品中得到的总效⽤与它们的价格之⽐分别相等,他将获得最⼤利润()6.在均衡条件下,消费者购买商品所得到的总效⽤,⼀定等于他因⽀付货币所失去的货币的总效⽤()7.在均衡的条件下,消费者对每单位商品所⽀付的货币的效⽤,等于他所购买的商品的边际效⽤()8.两条⽆差异曲线的交点所表⽰的商品组合,对于同⼀个消费者来说具有不同的效⽤()9.⽤商品X代替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意味着,1单位商品X和3单位商品Y具有同样的效⽤ ( )10.在消费者的收⼊和商品的价格⼀定的条件下,预算线是⼀条确定的直线()11.当⽆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交时,消费者从交点所表⽰的商品组合所得到的商品效⽤达到最⼤()1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了,根据效⽤论最⼤化原则,消费者会增购这种商品()13.当某⼈消费X商品的数量逐渐增加时,他得到的效⽤是递减的()14.对于理性⼈来说,当某物品边际效⽤已降到零时他不会再逐渐消费()15.总效⽤曲线是凸形的()16.任何两条⽆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17.⽆差异曲线定义为⼀位消费者再⼀定收⼊下可以负担的⼀组商品组合()18.价格效应是替代效应和收⼊效应的总和()19.效⽤是⼈们需要商品的⼀种特性,它是客观的()20.需求曲线可由价格-消费曲线导出()21.若某消费者只消费X,Y两种商品,若X,Y的价格上涨⼀倍,他的收⼊也上涨⼀倍,他对X,Y 的需求量将不变()22.预算线的位置与斜率取决于消费者的收⼊()23.馒头每个40美分,包⼦每个59美分,馒头边际效⽤为4单位,包⼦边际效⽤为5单位,追求效⽤最⼤化的消费者应保持现有的消费组合不变()24.如果边际效⽤递减,则总现有想要下降()25.在同⼀条预算线上,货币收⼊是不变的 ( ) 26.⽆差异曲线的形状越接近于直线,说明带消费者消费的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性就越⼤()27.预算线上的每⼀点代表了当收⼊⼀定时消费者可能购买的不同数量的商品组合()28.基数效⽤论采⽤的分析⽅法是⽆采⽤曲线分析法()29.只要商品的数量增加,边际效⽤⼤于零,消费者得到的总效⽤就⼀定在增加()30.如果消费者的收⼊增加⽽商品的价格不变,则⽆差异曲线向右上⽅平⾏移动()四、单项选择题1.已知消费者的收⼈为100元,物品A 、B的价格分别为10元、3元。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单项选择题1. 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A.陈天华B.邹容C.章炳麟D.梁启超2.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A.《猛回头》B.《警世钟》C.《革命军》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3.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强学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国民党4. 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5.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6.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A.广州起义B.萍浏醴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试训政纲领》8.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A.推翻了封建帝制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9. 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表现为()A.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一切外债有效B.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C.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财产D.主体是资产阶级革命派10. 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A.革命党人军队不足B.国民党力量涣散C.袁世凯军队强大D.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11.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A.黄兴B.段祺瑞C.蔡锷D.孙中山12.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C.袁世凯解散国会D.袁世凯复辟帝制13.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B.承认外蒙自治C.“二十一条”D.出让川汉、粤汉铁路14. 1917年孙中山针对()指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并举起“护法”旗帜A.黎元洪B.张勋C.张作霖D.段祺瑞15.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A.二次革命的失败B.护国运动的失败C.护法运动的失败D.保路风潮的失败16.20世纪初主张“实业救国”的著名实业家楷模是()A.张謇B.周学熙C.荣宗敬D.荣德生二、多项选择题1.《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
第三章 作业与习题的解答一、作业:2、纯铁的空位形成能为105 kJ/mol 。
将纯铁加热到850℃后激冷至室温(20℃),假设高温下的空位能全部保留,试求过饱和空位浓度与室温平衡空位浓度的比值。
(e 31.8=6.8X1013)6、如图2-56,某晶体的滑移面上有一柏氏矢量为b 的位错环,并受到一均匀切应力τ。
(1)分析该位错环各段位错的结构类型。
(2)求各段位错线所受的力的大小及方向。
(3)在τ的作用下,该位错环将如何运动?(4)在τ的作用下,若使此位错环在晶体中稳定不动,其最小半径应为多大?解:(2)位错线受力方向如图,位于位错线所在平面,且于位错垂直。
(3)右手法则(P95):(注意:大拇指向下,P90图3.8中位错环ABCD 的箭头应是向内,即是位错环压缩)向外扩展(环扩大)。
如果上下分切应力方向转动180度,则位错环压缩。
(4) P103-104: 2sin 2d ϑτdT s b =θRd s =d ; 2/sin 2θϑd d= ∴ τττkGb b kGb b T R ===2 注:k 取0.5时,为P104中式3.19得出的结果。
7、在面心立方晶体中,把两个平行且同号的单位螺型位错从相距100nm 推进到3nm 时需要用多少功(已知晶体点阵常数a=0.3nm,G=7﹡1010Pa )? (3100210032ln 22ππGb dr w r Gb ==⎰; 1.8X10-9J )8、在简单立方晶体的(100)面上有一个b=a[001]的螺位错。
如果它(a)被(001)面上b=a[010]的刃位错交割。
(b)被(001)面上b=a[100]的螺位错交割,试问在这两种情形下每个位错上会形成割阶还是弯折?((a ):见P98图3.21, NN ′在(100)面内,为扭折,刃型位错;(b)图3.22,NN ′垂直(100)面,为割阶,刃型位错)9、一个]101[2-=a b 的螺位错在(111)面上运动。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某企业于年初存入银行10000元,期限为5年,假定年利息率为12%,每年复利两次。
已知(F/P,6%,5)=1.3382,(F/P,6%,10)=1.7908,(F/P,12%,5)=1.7623,(F/P,12%,10)=3.1058,则第5年末可以收到的利息为()元。
A. 17908B. 17623C.7908D.76232.在下列各项资金时间价值系数中,与资本回收系数互为倒数关系的是()。
A.(P/F,i,n)B.(P/A,i,n)C.(F/P,i,n)D.(F/A,i,n)3.已知(F/A,10%,9)=13.579,(F/A,10%,11)=18.531。
则10年、10%的即付年金终值系数为()。
A. 17.531B. 15.937C. 14.579D. 12.5794.在10%利率下,一至五年期的复利现值系数分别为0.9091、0.8264、0.7513、0.6830、0.6209,则五年期的即付年金现值系数为()。
A.3.7907B. 4.7907C. 5.2298D. 4.16985.有一项年金,前4年无流入,后6年每年年初流入100万元,假设年利率为10%,其现值为()万元。
A.297.47B. 327.21C.435.53D.316.996.某企业购买A股票100万股,买入价每股5元,持有3个月后卖出,卖出价为每股5.4元,在持有期间每股分得现金股利0.1元,则该企业持有期收益率为()。
A. 10%B.40%C. 8%D.32%7.A公司股票股利的固定增长率为6%,预计第一年的股利为1.2元/股,目前国库券的收益率为4%,市场风险溢酬为8%。
该股票的β系数为1.5,那么该股票的价值为()元。
A.30B.12C.31.8D.10.68.甲在2004年4月1日投资12000元购买B股票1000股,于2007年3月31日以每股15元的价格将股票全部出售,持有期间没有收到股利,则该项投资的持有期年均收益率为()。
第三章 配 气 机 构 习题一答案
一、填空题
1.根据气门安装位置的不同,配气机构的布置形式分为侧置式和顶置式两种。
2.顶置式气门配气机构的凸轮轴有下置、中置、上置三种布置型式。
3.顶置式气门配气机构的挺杆一般是筒式或滚轮式的。
4.摇臂通过衬套空套在摇臂轴上,并用弹簧防止其轴向窜动。
5.奥迪100型轿车发动机挺杆为液压挺柱,与摇臂间无间隙。所以不需调整间隙。
6.曲轴与凸轮轴间的正时传动方式有齿轮传动、链传动、齿形带传动等三种形式。
二、解释术语
1.充气系数: 充气系数指在进气行程中,实际进入气缸内的新鲜气体质量与在标准大气压状
态下充满气缸的新鲜气体质量之比。
2.气门间隙: 发动机在冷态下,气门杆尾端与摇臂(或挺杆)端之间的间隙。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采用顶置式气门时,充气系数可能大于1。 (×)
2.CA1092型汽车发动机采用侧置式气门配气机构。 (×)
3.气门间隙是指气门与气门座之间的间隙。 (×)
4.凸轮轴的转速比曲轴的转速快一倍。(×)
5.挺杆在工作时,既有上下往复运动,又有旋转运动。 (√)
四、选择题
1.YC6105QC柴油机的配气机构的型式属于(A)。
A.顶置式 B、侧置式 C、下置式
2.四冲程发动机曲轴,当其转速为6000r/min时,则同一气缸的进气门,在1min时间内开
闭次数应该是(A)。
A、3000次 B、1500次 C、750次
3.顶置式气门的气门间隙的调整部位是在(C)。
A、挺杆上 B、推杆上 C、摇臂上
4.曲轴正时齿轮与凸轮轴正时齿轮的传动比是(C)。
A、1∶1 B、1∶2 C、2∶1
5.四冲程六缸发动机,各同名凸轮之间的相对位置夹角应当是(C)。
A、120° B、90° C、60°
6.CA6102发动机由曲轴到凸轮轴的传动方式是(A)。
A、正时齿轮传动 B、链传动 C、齿形带传动
7. 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之一是在发动机做功行程时把作用在活塞顶部的气体压力转变为曲
柄的( )。
A、扭力 B、旋转力 C、驱动力 D、动力
8. 在发动机配气机构中,用于控制气门的适时开启和关闭,同时驱动油泵、机油泵和分电
器工作的机件是( )。
A、凸轮轴 B、正时齿轮 C、摇臂轴 D、摇臂
9. 发动机热态时,气门杆会因温度升高而( ),若不预留间隙,则会使气门关闭不严。
A、弯曲 B、伸长 C、缩短 D、磨损
10. 若发动机气门间隙过大,会使气门( ),引起充气不足,排气不畅。
A、开启量过大 B、开启量过小 C、关闭不严 D、漏气
11. EQ6100-1型发动机的进、排气门间隙为( )。
A、0.20~0.25 mm B、0.28~0.30 mm C、0.35~0.40 mm D、0.55~0.60 mm
12. 气门间隙( )时,气门受热会造成气门关闭不严,功率下降。
A、过小 B、过大 C、迟开 D、早闭
五、问答题
1.配气机构的作用是什么?
按照发动机每一气缸内所进行的工作循环和发火次序的要求,定时开启和关闭各气缸的
进、排气门,使新鲜可燃混合气(汽油机)或空气(柴油机)得以及时进入气缸,废气得以
及时从气缸排出。
3.现代汽车发动机为何几乎都采用顶置式气门配气机构?
顶置式气门配气机构燃烧室结构紧凑,有利于提高压缩比,热效率较高;进、排气路线
短,气流阻力小,气门升程较大,充气系数高,因此,顶置式气门配气机构的发动机动力性
和经济性均较侧置式气门发动机为好,所以在现代汽车发动机上得以广泛采用。
5.为什么要预留气门间隙?气门间隙过大、过小为什么都不好?
在气门杆尾端与摇臂端(侧置式气门机构为挺杆端)之间留有气门间隙,是为补偿气门
受热后的膨胀之需的。但此间隙必须适当。过大,则会出现气门开度减小(升程不够),进
排气阻力增加,充气量下降,从而影响动力性;同时增加气门传动零件之间的冲击和磨损。
过小,在气门热状态下会出现气门关闭不严,造成气缸漏气,工作压力下降,从而导致功率
下降的现象;同时,气门也易于烧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