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形剖面图
- 格式:ppt
- 大小:836.50 KB
- 文档页数:14
考点02 等高线地形图【基础点1】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与判读我国沿海地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学校附近开展实地高程测量,按一定等高距绘制了下面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并在图中按相同比例绘出学校的范围。
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理兴趣小组采用的比例尺最可能是()A.1∶200B.1∶20 000C.1∶200 000 D.2.图示信息反映了()①测量区域地形以丘陵为主②图中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③在学校可能看到海上日出④河流上游比下游流速快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1.B2.D【解析】1.一般中学的面积较小,长宽多为几百米,结合图示学校面积,可判断比例尺采用1∶20 000最合适。
2.测量区域海拔大约在50 m以下,以平原为主,①错误;图中河流流向大体自西向东流,②错误;图示学校东方为海洋,且学校与海洋之间没有障碍物阻挡视线,则③正确;图示河流上游等高线较下游密集,则上游地势落差大于下游,河流流速上游比下游快,故④正确。
如图示意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状况,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a、b、c、d四处村落冬季采光较好、气温较高的是()A.a B.b C.c D.d4.下列河段最利于泥沙沉积的是()A.①~②河段B.②~③河段C.③~④河段D.④~⑤河段5.图中陡崖()A.最大相对高度可能为120 m B.底部海拔可能为11 mC.易形成落差较大的瀑布D.下方地势平坦,适合布局交通线【答案】3.A4.A5.B【解析】3.据图可知,a位于山丘的阳坡,冬季采光条件好;并且a位于山脊的东侧,受冬季风的影响最小,气温较高;b位于西侧的山坡上,光照条件差,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c位于山顶,海拔高,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d位于北侧山脊,受冬季风影响大,海拔较高,气温低。
4.①~②河段位于河口地区,地势低平,水流最缓,最利于泥沙沉积。
5.据图可知,图中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30 m,底部海拔在0~30 m,计算可知陡崖最大相对高度小于120 m;底部海拔可能为11 m;陡崖位于山脊附近,没有河流发育,因此不易形成瀑布;陡崖处多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不宜布局交通线。
地形图与剖面图剖析地形图与剖面图剖析部分,是我们在复习时应该熟练掌握的知识内容,我们要学会的是这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这样我们才能应对各种类似的题型。
那么下面,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地形图与剖面图剖析的知识点,帮助大家对熟练掌握这部分知识。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降大、流域形态便于水流汇集。
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够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碎屑物有堆积场所。
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
地表岩层破碎,滑坡、崩塌、错落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疏松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同成层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3、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重要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
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
冰雪融水和水库(池)溃决水体等形成。
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步骤与应用(1)判读剖面是沿什么方向做的:该图注明剖面是沿32°N,即东西方向的垂直剖面。
然后看坐标系:横坐标代表经度,此图中经度从西向东逐渐增加,因此一定是东经。
我国所跨经度大约从73°E~135°E,纬度从4°N~53°N,因此一定是我国地形剖面图。
了解剖面的方向和位置,就能联系地形图,更好的理解剖面所表现的特征。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地形(地质)之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地质剖面图判断的4个技巧
1.确定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存在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也可以通过岩层之间的关系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若为背斜(如图2甲处)则两翼新中间老;若为向斜(如图3丁处)则两翼老中间新;若有侵入岩体(如图2),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
2.判断地质构造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如图1 M处)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出断层构造(如图3丙处)。
3.判断地表起伏状况及地貌类型
图1河流发育在背斜,M处的地形为向斜山,该处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图3甲处有石灰岩分布,结合地表形态可知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图中乙处为背斜山,丁处为向斜山。
4.判断岩层的特定情况
(1)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2)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
(3)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高二地理(世界地理)学案
时间:2014年元月15日学生姓名:
授课人:刘大高授课班级:高二1班、高二3班
学习目标:
1、掌握等高线和等深线的概念——会根据等高线和等深线判读地形状况。
2、掌握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能够利用等高线(等深线)地图相关知识进行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3、掌握等高线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各自特点——能够正确判读地形名称和坡度陡缓;会绘制剖面线图并进行相关内容的判读。
一、预习导读——通读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一)绝对高度(海拔)与相对高度
1、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
距离叫做绝对高度
....或海拔
..。
2、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
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
3、根据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AB两点的海拔高度:
A B
(2)A与B间的相对高度是;A与C间的相对高度是。
(二)等高线地形图
1、在地图上把各点的连线称作等高线
...。
2、在地图上把各点的连线称作等.深.线.。
3、根据课文补充完成下表。
4、不同地形的等高线的特征:
①零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
(三)地形剖面图
1、沿等高线地形图上某一方向的直线(剖面线),所画出来的垂直断面图称为地形剖面图
.....。
2、在右边空白处来出下图剖面线AB的地形剖面图。
微专题4地质剖面图的判读1.分析岩石类型与特征(1)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生物化石。
(2)火山锥为喷出岩,侵入其他岩层中的岩脉为侵入岩。
(3)变质岩往往紧邻岩浆侵入体,如上图中的岩层⑤。
2.确定地质作用(1)连续分布的沉积岩层下老上新。
如上图中沉积岩层由老到新依次是⑦⑥④③②。
(2)岩浆侵入体、断层、褶皱、火山喷发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如上图中岩层①较晚。
(3)若沉积岩层出现倾斜,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
(4)若岩层之间有侵蚀面,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地壳抬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
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沉积岩层,说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作用。
(5)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此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被侵蚀掉。
(2020·湖南长沙检测)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选项中,最晚形成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⑤D.④⑥2.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A.花岗岩B.砂岩C.大理岩D.板岩3.①处岩石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A.含有生物化石B.有较多的气孔C.由方解石组成D.有明显的层理答案 1.C 2.C 3.B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该区域发生过岩浆活动,岩浆上升时穿透了⑦⑥④③②岩层,由此可知,此处最先形成了⑦⑥④③②各层,其后才发生岩浆活动,因而最晚形成的应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①⑤岩层。
第2题,石灰岩受热(与岩浆接触)会发生变质,形成大理岩。
第3题,①处岩石在地表部分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喷出岩,因岩浆喷出时,大量挥发性物质从中溢出,因而有许多气孔构造;方解石主要在石灰岩和大理岩中;而选项A和D 都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
读“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回答4~5题。
4.图中表现的内力作用主要有()①固结成岩②褶皱③沉积作用④岩浆侵入⑤断层⑥侵蚀作用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⑤D.④⑤⑥5.下列最先发生的地质作用是()A.岩浆的侵入B.断层的发生C.页岩的沉积D.褶皱的发生答案 4.B 5.D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岩层发生了弯曲,形成背斜构造,所以有褶皱作用;众多岩层发生断裂,岩块有明显的位移,形成断层;同时有明显的花岗岩层,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