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应用
- 格式:pptx
- 大小:5.97 MB
- 文档页数:45
等高线地形图与剖面图海拔和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即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等高线——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一、等高线图绘制原理等高线图与景观图对比二.等高线的基本特性要点·疑点·考点(1)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有时也看到重合,那只有在峭壁处出现。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愈稀,则坡度愈缓;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
(6)等高线与山脊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7)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在等高线图上如果画着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叫示坡线,它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8)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9)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和高原,2000米、3000米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五种地形类型,在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如下:地形名称特征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盆地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从四周向中心降低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三、等高线图上的基本部位类型练习题2:如图,ABCD四副等高线图中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坡度最陡的是:( B )分析如下:分析如下:公式中高差往往由等高线图中的等高距决定。
结论:坡度大小与高差(等高距)、比例尺(或与高差和比例尺的乘积)成正比,与图上距离(往往由等高线的疏密或图幅大小决定)成反比。
等高线的形态与山脊山谷①等高线向高处突出为山谷——凸高为谷,是集水区。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考点一等高线地形图1. 等高线地形图(1) 海拔是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的海拔为m。
相对高度是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乙的相对高度为m。
(2) 等高线是指地图上相同各点的连线。
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相同;同一幅地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同;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
(3) 地形剖面图是指沿等高线地形图上某一方向的直线所画出来的垂直断面图。
它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
2. 主要地形部位部位地形判读方法(等高线特征)A 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B 山谷等高线向弯曲,谷线低于两侧C 等高线向弯曲,脊线高于两侧D 陡崖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一般图中用“”符号表示E 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1. 等高线地形图的六大基本特征(1) “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
(2) “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
(3) “密陡疏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越缓。
(4) “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
(5) “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
(6) “重叠为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2. 地面高度的判读和计算(1) 海拔的判读①若所读点在等值线上,则读准确数值;若所读点在等值线之间,则读范围。
如图中A为300m,B为:100m<B<200m。
②若所读点在两条不相等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时,则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
如图中:200m<C<300m、100m<D<200m。
(2) 相对高度的判读①从图中可知,图中最高处注记高程H高为500m,最低处注记高程H低为100m,等高距d 为100m。
由此可进行下列高度的计算:a. 图示区域最大海拔:H高≤H大<H高+d。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和地形剖面图提示:①300~400②谷地③400~500④0~100考点一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计算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对=H高-H低。
2.估算陡崖的高度(1)陡崖的相对高度ΔH的取值范围是:(n-1)d≤ΔH<(n+1)d。
(2)陡崖的绝对高度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处。
)3.局部范围闭合等高线的判读可依据“大于大值,小于小值”规律来判断。
例: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较低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图中A区域海拔低于400米,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较高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如图中B区域海拔高于600米,为小山丘。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
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
据此完成(1)~(2)题。
(1)Q 地的海拔可能为( ) A .90米 B .230米 C .340米 D .420米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 .260米 B .310米 C .360米 D .410米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1【即学即练】 读我国某区域水系图,回答(1)~(2)题。
(1)图中河段水流较急的地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河流流量大,夏汛时间长 ②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③耕地以水田为主④河流无结冰现象,含沙量大⑤山区土壤以红壤为主,有机质含量低A .①②③B .②④⑤C .①③④D .①③⑤ 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在选择引水路线时,首先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流这一要求,再结合距离的远近确定较合适的引水路线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河流等,以降低施工难度和读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判读技巧作者:高梅来源:《试题与研究·高考文综地理》2014年第03期一、等高线地形图(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0米。
口诀:同线等高。
2.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全图一致。
口诀:同图等距。
3.两条等高线不相交。
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但在峭壁悬崖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口诀:重叠为崖。
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为缓坡,等高线密集的地方为陡坡。
口诀:密陡疏缓。
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垂直相交。
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呈反“V”形。
即等高线凸向低处则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则为山谷。
口诀:凸低为脊、凸高为谷。
6.位于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地点,其海拔介于两等高线数值之间。
口诀:大于小数、小于大数。
7.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其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数、小于小数”的法则。
口诀:大于大数、小于小数。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判读海拔高度和气温。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2.判断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的海拔或地形。
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值低于较低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高于较高值。
例如,图1为等高线地形图,A 区域高度小于700米,为洼地;B区域高度大于900米,为山丘。
3.判断地势变化。
可根据海拔或示坡线判断。
示坡线也叫降坡线,表示降坡方向,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4.判断河流的流向、分布与类别。
①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判断地势特点,进而判断河流流向;②判断内(外)流河。
如图2所示,此河流为内流河。
5.判断地形。
海拔在200米以下,为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为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在100米以上,为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并且等高线在边缘部位十分密集,而在顶部稀疏,为高原。
学案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和地形剖面图[核心素养目标] 1.借用等高线地形图,利用区域认知方法掌握地表起伏形态的判读技巧。
2.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相对高度计算、剖面图绘制、判断通视情况及选点、选线与选面等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3.根据等高线图正确绘制任何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进行两种图的相互转换和对照培养地理实践力。
[图表填绘]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1)看疏密:等高线愈密,坡度愈大,等高线愈疏,坡度愈小,如图中甲地坡较陡,乙地坡较缓。
(2)看弯曲:等高线向低值弯曲处海拔比两侧高,为山脊,即“凸低为高”,如图中丙地;等高线向高值弯曲处海拔比两侧低,为谷地,即“凸高为低”,如图中丁地。
(3)看走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如图中戊地。
(4)看闭合:等高线闭合,数值向中心逐步升高,说明是山顶或山峰,如图中己地;反之为洼地或盆地,如图中庚地。
(5)看特殊:几条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如辛地;两条数值不等的等值线中间出现闭合等值线,应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判读原则来确定其海拔,如图中壬地海拔0米<H壬<100米,癸地海拔200米<H癸<300米。
2.地形剖面图读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由A到B的地形剖面图。
(1)读重要点①看海拔:A点(起点)海拔为200~250__m,B点(止点)海拔为250~300__m。
②看极值:a点海拔为250~300__m,b点海拔为150~200__m,c点海拔为350~400__m。
(2)看地势起伏:从A到B经历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的过程。
(3)完成下面的地形剖面图。
答案(4)地形剖面图的含义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反映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按某条直线下切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状况。
[体系构建])重点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几种计算[知识精讲]1.两点间的数值差,有如下三种情况:①两点都在等值线上,则两点数值确定,数值直接相减;②如果一点在线上,一点不在,则在线上的点数值确定,不在线上的点数值不确定,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数值差也是一范围;③如两点都不在线上,则数值都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数值差也为一范围,且两个范围相减时,其中一个范围的大值减另一个范围的小值,前者的小值减后者的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