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章屈原与楚辞

  • 格式:ppt
  • 大小:659.50 KB
  • 文档页数:7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深沉真挚的爱国热情。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 败绩。”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 不行。”
3、放言无惮的批判精神。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 而齌怒。”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 有他。余即不难夫离别席,伤 灵修之数化。”

ຫໍສະໝຸດ Baidu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 乎求索。羌内怒己以量人兮, 各兴心而嫉妒。”
第五节 屈原的地位和影响

一、在思想上,屈原强烈的爱 国思想、高洁的品格和为追求 理想而九死不悔的执着精神, 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二、在文学上,屈原诗歌的艺 术成就影响也很大。 1、他开创的重幻想的浪漫传 统,丰富了我国文学的艺术表 现力。


2、《离骚》问世以后, “风”、“骚”并称,被视为 我国古典诗歌的典范和论诗的 最高准则。
2、别愁说。 王逸在《楚辞章句·离骚经序》 云: “离,别也;骚,愁也; 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 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 也。”
3、古代楚地的一种歌曲名。
《离骚》的写作年代,一般认 为是在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 时。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屈平 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 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 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 骚》。”

朱熹说: “后人辑之,得其九章, 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 言。”
《橘颂》当是屈原早期的作品, 借咏物以述志,“橘”是长江 流域楚地的特产,“颂”是歌 颂或赞颂的意思。从文体来说, 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中写到: “后皇嘉树,橘倈服兮。受 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 更壹志兮。”

二、《九歌》

二、《离骚》的思想内容
1 、“存君兴国”的“美政” 理想 。
《离骚》中,诗人这样写道: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 辅。夫惟圣哲以茂行兮,苟得 用此下土。 “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 不疑。吕望之鼓刀兮, 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 兮,齐桓闻以该辅。”

“举贤而授能兮,寻绳墨而不 颇”。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 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 容以为度。”
4、“独立不迁”的峻洁人格。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 不能舍也。”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 犹未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 而求索。”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 此态也。”

四、《离骚》的艺术特色 1 、《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 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
2、《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 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 、在“地神”中,借助对神 灵之间或人神之间相爱,以及 悲欢离合情绪的描写,反映了 人们对纯洁爱情的赞颂,对幸 福生活的憧憬。

3、在“人鬼”中,作者基于 现实,对在卫国战争中光荣捐 躯的英雄进行了歌颂。

三、《天问》与《招魂》 所谓“天问”,就是列举出历 史和自然界一系列不可理解的 现象,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 事万物变化发展的道理。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其志洁,其行廉……可与日 月争光”。

3、《离骚》的另一艺术特色 是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
4、《离骚》的艺术成就,是 它在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参差 错落的“骚体诗”。
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一、《九章》
《九章》是包括九篇诗歌的一 组组诗,包括《惜诵》、《涉江》、 《哀郢》、《抽思》、《怀沙》、 《思美人》、《惜往日》、《橘 颂》、《悲回风》九篇作品。主要 反映了屈原两次放逐中的经历、处 境和苦闷悲愤的心情,表现了诗人 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群小的无比 痛恨。
四、楚辞的特点 1 、楚辞富于幻想和浪漫主义 精神。
2、楚辞扩大了诗歌的篇幅,加 强了铺叙和叙事的成分,甚至 带有一定的故事性。
3、在语言上,楚辞的句式比较 散文化和大量地吸收方言词语 入诗。
4、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 “标题”的出现,也始于“楚 辞”。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及作品 一、屈原的生平 屈原(前340—前278), 名平,字原,生于湖北省 的秭归县,楚国的贵族。
二、关于屈原的作品
1 、屈原的作品,据《汉书 · 艺文 志》记载是二十五篇 。 2 、司马迁的《史记 · 屈原列传》 的有《离骚》、《天问》、《招 魂》、《哀郢》、《怀沙》等五 篇。
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是我们 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楚辞集, 它标明属于屈原的作品有《离 骚》、《九歌》(十一篇)、《天 问》、《九章》(九篇)、《远 游》、《卜居》、《渔父》二十 五篇。篇数和《汉书· 艺文志》 相符。
②汉赋一般是用反复的主客问 答体,演变成叙事的形式,它 不是抒情,而是铺陈辞藻,咏 物说理。楚辞作品则不同,它 虽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致, 也往往含有某些叙事成分,但 它却是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的 作品。
三、“楚辞体”的产生和形 成 1 、楚辞是在楚地的民间文 学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2、“楚辞体”是在楚地“巫 歌”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第三章 屈原与楚辞
第一节 关于楚辞的几个问题 梁启超曾说: “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 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 乃为不虚生此国。” ——《饮冰室专集·要 籍解题及其读法》
一、“楚辞”的含义 “楚辞”的本义是指楚地的言 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三种含义: 一是指战国时代,我国南方楚 地出现的一种新的诗体(诗歌 的体裁);

3、他发展了《诗经》的比兴 手法,使之与主体融合,情景 交融,形成一系列独立的意象。

4、楚辞参差的句式,冲破了 《诗经》的四言格式,为五、 七言诗的创制铺平了道路。

第六节 宋玉 宋玉,生卒年不详,战国 末期楚国人。
一、《九辩》 《九辩》是模仿《离骚》的自 序性长篇叙事诗。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 衰。憭慄兮若在运行,登山临永兮送将 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 潦而水清。憯凄增兮薄寒之中人。怆怳 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 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 而私自怜。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 漠而无声;雁廱廱而南游兮,昆鸡啁晰 而悲鸣。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 征。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何其芳同志在《屈原和他的作 品》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评论: “《诗经》中也有许多优美动 人的作品,不能说那些作品没 有作者的个性的闪耀,然而像 屈原这样用他的理想、遭遇、 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在他 的作品上打上了异常鲜明的个 性的烙印的,却还没有。”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朝搴阰之木兰兮,兮揽洲之宿莽”,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兮餐秋菊之落 英”, “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 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 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3、战国时代纵横家铺叙辞采 的言辞和当时记录这些言辞的 “繁辞华句”的散文作品,对 于屈原的楚辞也是有影响的。

鲁迅先生就曾指出: “(楚辞)形式文采之所 以异者,由二因缘,曰时与 地。……而游说之风寖盛,纵 横之士,欲以唇吻奏功,遂竞 为美辞,以动人主。……余波 流衍,渐及文苑,繁辞华句, 固已非《诗》之朴质之体式所 能载矣。”(《汉文学史纲 要》)
《九歌》:是屈原吸收楚地民间的 神话故事,并利用民间祭歌的形式写 成的一组风格清新优美的抒情诗。共 十一篇,分别是《东皇太一》、《云 中君》、《湘君》、《湘夫人》、 《大司命》、《少司命》、《东君》、 《河伯》、《山鬼》、《国殇》、 《礼魂》。
《九歌》的思想内容 1、通过对“天神”的热烈礼 赞,反映了巫风盛行时代人们 对自然现象的某些理解和想象。
第三节 《离骚》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 篇政治抒情诗。全诗共三百七 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个字, 是中国古代最宏伟的长诗。
一、“离骚”的含义 1、遭忧说。 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 说:“《离骚》者,犹离忧 也。” 汉代班固在《离骚赞序》里也 说:“离,犹遭也,骚,忧也。 明己遭忧作辞也。”
二、宋玉的赋 《风赋》、《登徒子好色赋》、 《高唐赋》、《神女赋》和 《对楚王问》 。
接着,文中又描写了“庶人之 雌风”: 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 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 孔袭门;动沙堁,吹死灰;骇 溷浊,扬腐余;邪薄入翁牖, 至于室庐。故其风中人,状直 憞溷郁邑,殴温致湿;中心惨 怛,生病造热;中唇为胗,得 母为蔑,啖(齿昔)(口敕) 获,死生不卒。此所谓庶人之 雌风也。
屈原的生平可以分为三个时 期: 第一时期是楚怀王十六年,屈 原二十八岁以前。 《史记·屈原贾宜列传》记载 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 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 客,应对诸侯。”
第二时期是怀王十六年到怀王 三十年,屈原二十九岁到四十 二岁时。
第三个时期是顷襄王时期。
二、关于楚辞和赋的问题: 汉代一般称“楚辞”为赋,司 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 称屈原“乃作《怀沙》之赋”。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设 “诗赋略”,也称“屈原赋二 十五篇”。
汉人把楚辞和汉赋混淆起来是不 恰当的,原因为: ① “楚辞”是战国时代产生在 楚国地区的一种新诗体,而“汉 赋”却是适应汉代宫廷需要而发 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或带韵散 文的作品。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文 体。
二是指诗人屈原及其后来其他作 家用这种诗体所写的诗; 三是指把这些诗选辑而成的一部 诗集(诗歌总集的名称)。

宋代研究楚辞的学者黄伯思曾 解释说: “盖屈(原)、宋(玉) 诸骚(指楚辞体作品),皆书 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 物,故可谓之‘楚辞’。” ——《校定楚词序》

司马迁在《史记·酷吏列传》 的张汤传中说: “买臣以‘楚辞’与助具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