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中医解释及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糖尿病足的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代谢紊乱,而引起下肢血管、神经肌肉及皮肤的损坏,加之感染形成了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人最常见而又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早期表现为脚部皮肤干燥,温觉消失或疼痛。
临床表现为足的局部缺血,神经营养障碍和经久不愈的感染,脚趾发黑溃烂、坏死,并很快扩散到健康的脚趾,一周内可侵害到骨头,最终导致截肢。
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可危及生命。
糖尿病坏疽是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合并感染的,是糖尿病人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坏疽治疗方法有多种,西医、中医都可以治疗。
西医以外伤治疗或者手术为主。
中医以内部调理,外部清创为主。
不管西药、中药还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坏疽,都存在不足之处,都是以清创为主。
如果清创不干净,后期都会留下严重疤痕。
为了探求更有效更安全和更满意的治疗药物,我院运用传统中医,经过长期的临床研究,研制出了治疗糖尿病坏疽的口服中药及特效泡洗中药。
病例1:修武县王胜利,男,65岁,患糖尿病史十余年,发现右足出现溃疡后,在当地各大医院检查治疗后好转,半年后复发,并直接导致右足糖尿病坏疽(溃烂型),跑遍了省内大小医院,疗效不佳,然后儿女带他又到北京、上海多家大医院,效果也不理想,当然他花费不少,而且医院均建议截肢,老人情愿死也不愿意截肢,后经别人介绍来我院接受治疗。
来院后,先让王先生用我院特制糖尿病泡洗药足浴,一日一次,口服活血化瘀中药,改善右足末梢血运,加速溃烂面代谢,足浴10天后患处可见大量肉芽组织生成,分泌物明显减少,溃烂面缩小明显,而后又外敷特制不愈膏治疗,半月后患者愈合出院。
病例2:患者李秀英,女,68岁,马村区退休教师,有糖尿病史17年余,不明原因出现双足趾甲变黑,疼痛难忍,发凉不温,末端感觉减退,慕名入院后,给予活血通络,中药口服,糖尿病泡洗药,日2次足浴,患处推拿,治疗30天后,双足病情得到明显控制,足背有痛觉,疼痛减轻,皮温升高,双足血运得到良好改善,按原方案治疗60天余,痊愈出院。
糖尿病足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当糖尿病患者长期存在高血糖时,会导致全身多个脏器和组织的慢性损伤,其中糖尿病足就是一种严重并发症。
糖尿病足早期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中西医诊断与治疗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医诊断与治疗1. 中医诊断中医重视辨证施治,对于糖尿病足的诊断,需要通过四诊合参的方式来全面评估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常见的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观察糖尿病足患者的脚部颜色、形态、温度以及溃疡情况,了解是否有肿胀和红斑等症状。
闻诊:通过闻气息,辨别患者身上是否有恶臭,尤其是足部。
问诊:向患者了解糖尿病足的症状、病程和用药情况等,以便更好地辨证施治。
切诊:通过按摩腘窝、足三里和涌泉等特定穴位,判断患者的气血状况和足部功能状态,以及判定治疗效果。
2.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糖尿病足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的气血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草药疗法、针灸疗法和中医推拿。
草药疗法:中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祛湿、解毒等作用,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微循环状况。
常用的草药有当归、黄芪、三七等。
针灸疗法: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患者的气血平衡,改善微循环,并且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关元等。
中医推拿:中医推拿可以通过按摩、拍打等手法,促进患者的气血循环,加速患处组织的修复。
常用的推拿手法有捏揉、点按等。
二、西医诊断与治疗1. 西医诊断西医主要通过临床症状、病史和实验室检查来诊断糖尿病足。
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足部溃疡、足部肿胀和麻木等,病史方面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有长期高血糖病史。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糖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和血脂水平检测等。
2. 西医治疗西医治疗糖尿病足主要包括创面处理、抗生素应用、血糖控制和外科手术等。
创面处理:对于糖尿病足的溃疡和坏疽,西医常采用创面清创、洗净和敷药等处理方法。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为你介绍最全面药方内服药方:1.疏肝补肾方:用药:白术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生地15克,黄连10克,丹参10克,生牡蛎10克,五味子10克,黄柏10克,决明子10克,络石藤10克。
功效:疏肝补肾,活血祛瘀。
用法: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2.清热解毒方:用药:玄参15克,黄芩15克,栀子15克,连翘15克,银花15克,穿心莲15克,柴胡10克,白芍10克,茵陈15克,当归10克,白芨10克。
功效:清热解毒,祛瘀活血。
用法: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3.健脾降糖方:用药:黄精15克,山药10克,炒白术10克,炒苦瓜子10克,木瓜籽10克,煮到3成熟的山楂10克,以及燕麦片10克。
功效:健脾降糖。
用法:煮粥食用,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外用药方:1.复方脱鳞洗液:用药:地肤子10克,薏苡仁10克,甘草10克,水蛭10克,泽泻10克,白附子10克,维生素C片5片。
功效: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用法:将以上药物煎煮,用药液进行搽洗,每日2次。
2.舒筋活血贴膏:用药:川芎、桃仁、当归、红花、三七各15克,皂角刺、无患子各10克。
功效:舒筋活血,疏通经络。
用法:将以上药物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猪油调制成膏状,外敷患处,每日1次。
3.活络消肿药酒:用药:红花、当归、桃仁、石韦、首乌藤、蝉衣各10克,乌头10克。
功效:活络消肿,祛瘀生新。
用法:将以上药物加入白酒中浸泡7天,每日用药酒涂擦患处,每日2次。
针灸疗法:1.太溪穴:功效: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方法:用温针或针灸刺激足太溪穴。
2.足三里穴:功效:健脾补肾,调节气血。
方法:用独刺针进行刺激足三里穴。
推拿疗法:1.推拿活络:方法:用拇指指腹在患处按摩推拿,以促进血液循环,活络经络。
每次约15分钟。
2.归脾推拿:方法:用拇指指腹在足背和脚底推拿,以促进脾气功能,调节体内湿气。
每次约15分钟。
注意事项:1.饮食方面,应少吃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建议多食用蔬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
糖尿病足的中医解释及治疗
中医认为:糖尿病足的核心病因是气虚阳衰寒凝,气虚不能帅血,阳衰不能温煦,寒凝则血液瘀滞不行,久之则肢端坏死而成脱疽。
临床上,除了采用西医治疗糖尿病,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糖尿病足的病情所处分级进行中医辩证治疗,配合中药内服、外敷等治疗。
一、糖尿病足中医解释
中医学古代医家对糖尿病并发痈疽有比较多的论述和记载。
虽然历代文献中论述颇多的“脱疽”在临床表现上与糖尿病足有诸多相似之处。
中医认为:糖尿病足的核心病因是气虚阳衰寒凝,气虚不能帅血,阳衰不能温煦,寒凝则血液瘀滞不行,久之则肢端坏死而成脱疽。
糖尿病肢端坏疽属中医“消渴病”、“痹”、“脱疽”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是消渴日久,气阴两虚,经脉瘀阻,血行不畅,肢端失养,加之湿热下注,热毒血瘀,而成脉痹、脱疽,具体如下:
1、瘀血阻滞,脉络痹阻
消渴日久,因于阴虚燥热,阴液亏虚,燥热偏盛,热灼津血,而致血液浓缩,血液粘滞,血行涩滞瘀缓,或由于燥热伤阴耗气,使气阴两虚,无以运血,血行无力,或由于阴液亏虚,阴损及阳,阳虚寒凝,血脉失于温煦,均可使血行不畅,形成血瘀。
血瘀一旦形成,因血脉痹阻,血行不畅导致肢体局部尤其是肢端失养而形成脉痹、脱疽。
临床与实验已表明,糖尿病坏疽患者普遍存在瘀血阻滞,脉络痹阻的病理改变。
表现为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血液流变学异常,全血黏度增高,血小板凝集能力增高,凝血机制异常,纤维蛋白增高,纤维蛋白活力降低,微循环障碍,袢顶出现结节,管袢模糊不清,血流异常,断线呈现团块状,血细胞聚集,静脉袢和乳头下静脉丛扩张,袢周出现出血斑等,微循环导致异常改变体现了中医消渴病脱疽的本质。
2、湿热下注,热毒蕴结
消渴病人由于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痰浊内生,病程迁延,脾气虚损,健运失司,津液不化,湿浊内生,或因气机阻滞,瘀血阻络影响津液正常代谢,出现湿邪阻滞。
湿性重浊粘滞,出现足肿。
若湿热下注则患处皮色暗红,肿胀,疼痛,甚则溃破溢脓。
若淤血湿浊阻滞脉络,营卫壅滞,郁久化热,或患肢破损,复感邪毒,阴液更亏,导致脱疽,甚至肉腐、筋烂、骨脱。
若热毒白炽盛可有全身发热,烦热口渴,大便干结等全身症状,若殃及骨髓,则证属凶险。
3、精血亏损,气阴两伤
临床观察消渴病,脉痹,脱疽等多发于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老年患者,此部分病人,因消渴日久,伤阴耗气,多有气阴两虚见证。
而脉痹,脱疽形成之后,由于瘀血内阻,热毒血瘀等原因,进一步耗伤正气,导致阴伤气虚加重,阴阳俱虚,精学大亏,脱疽久不收口,新血不长,新肉不长,病情缠绵。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对血糖控制不良等原因,导致足部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植物神经损伤,或微血管及大、中、小血管狭窄、闭塞、血流障碍,临床表现为足部发凉、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或/和在有感染等理化因素的作用下引起坏疽的跨学科疑难病症。
我国历代对糖尿病即现代医学之糖尿病的论述很多,已发展成为辨证论治较完备的一个病种,但是对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足没有明确的了解。
二、糖尿病足中医治疗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正规的治疗,会导致截肢致残,给病人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
临床上,除了采用西医治疗糖尿病,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糖尿病足的病情所处分级进行中医辩证治疗,配合中药内服、外敷等治疗。
1、糖尿病足一级的处理:
内服药: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配合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可选用丹参、川芎、赤芍、当归、银花、连翘等。
局部处理:若肢端供血尚好,创面较小,应尽早逐渐清除溃烂组织,有利于溃疡愈合。
若下肢供血不足,并发症较多,应选用胰岛素和抗生素积极控制糖尿病及感染,待肢端供血得到改善,再做清创处理,并给予活血化瘀,去腐生肌药物外敷。
若有水疱、血疱,应在严格消毒条件下,选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容物抽出,使其干瘪,并涂以2.5%碘伏预防感染。
若有鸡眼、胼胝,应做部分或全部切除,涂以生肌散、生肌膏或表皮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
2、糖尿病足二级的处理:
内服药:在严格控制糖尿病及感染情况下,可静脉点滴川芎嗪、丹参、血栓通注射液等活血化瘀中药,改善肢端血液循环,同时内服以活血通络,解毒化湿为主的中药,可选用丹参、赤芍、当归、地龙、银花、蒲公英、赤小豆等。
局部处理:局部红肿者,可涂中药黄连、黄柏、马齿苋、大黄湿敷,以消炎祛肿。
已形成脓肿者,应切开排脓引流,保持引流畅通,但避免挤压或过分冲洗,以免感染沿肌间隙蔓延扩大。
若出现较多的坏死组织,采用蚕食的方法逐渐清除。
可在坏疽创面贴敷活血化瘀、去腐生肌的中药粉,以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3、糖尿病足三级的处理:
内服药:在积极控制血糖及感染的情况下,可内服清热凉血、解毒利湿的中药,可选用银花、连翘、黄芩、丹皮、马齿苋、黄柏、苍术、薏苡仁等。
局部处理:对局部脓肿应及早切开排脓;对口小腔大的坏疽应扩大切口,保持引流通畅;对局灶性或少数足趾干性坏疽,在与健康组织分界清楚后,手术清除;局部创面比较清洁红润者,可用去腐生肌膏,但局部仍需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糖尿病足四级的处理:
内服药:该级坏疽严重,应选用有效抗生素静脉点滴,如加大抗感染力度,并加大活血化瘀、改善循环与微循环的药物,积极控制心肾脑及其他急慢性并发症。
中药应辨证论治:热毒重应加强清热解毒,湿热重应清热利湿,血脉阻滞应加大活血化瘀作用,创面新鲜,久不愈合应益气养血促进创面愈合。
局部处理:对疑有厌氧菌感染或窦道较深,脓性分泌物较多者,局部可敞开创面,高压氧舱或红外线照射。
干性坏疽处理:干性坏死与健康组织分界清楚后,可自足趾基底切除。
如足背足底发生部分干性坏疽,可将坏死足趾连同跖骨部分截除;多个足趾坏疽并波及跖骨坏死,可做跖骨部分截除;对骨质破坏感染者,除积极抗感染外,在清创时应对已失去生命力,脱离骨膜的死骨加以清除。
5、糖尿病足五级的处理:
该级是极重度坏疽,应在严格控制血糖、感染的情况下,做截肢手术治疗。
专家提醒糖尿病足患者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降低截肢率。
济南糖尿病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开放式疗法,专业治疗糖尿病足,不用截肢,独创疗法,标本兼治,针对不同阶段的病情制定诊疗方案。
治疗费用只需一半,既安全,又省钱,又能保住您的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