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芬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4.17 MB
- 文档页数:80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观察卢世明;魏进;韩玉亭【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4(000)026【总页数】2页(P104-104,105)【作者】卢世明;魏进;韩玉亭【作者单位】昌邑市人民医院,山东昌邑261300;昌邑市人民医院,山东昌邑261300;昌邑市人民医院,山东昌邑261300【正文语种】中文糖尿病足(DNP)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致残的重要原因,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
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们对60例(DND)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60例DNP患者,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53.6 ±8.7)岁,糖尿病病程4~17 年,DNP病程3~8年,所有患者均存在对称性下肢末梢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症状,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症状,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
均无下肢皮肤破损和溃疡,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无脑血管意外、心衰及严重心律失常。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包括饮食、运动、降糖药物等的综合疗法。
血糖、血压、血脂指标稳定2周后静滴甲钴胺1 mg、前列地尔10 μg,1次/d。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自拟中药(组方:黄芪45g,桂枝30g,鸡血藤30 g,牛膝 15 g,川芎、白芍、当归各 10 g)水煎泡足,每日1剂,泡足2次。
两组均治疗3周。
观察项目: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分别行以下检查判定疗效。
①别密西根糖尿病神经评分(MDNS)[1]:包括下肢感觉障碍、肌腱反射和肌力评分。
双侧下肢检查得分相加为患者MDNS总分数,最高分数为14分。
②神经传导速度(NCS):采用NDI-200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记录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③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过敏,血常规、肝肾功能异常。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行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R58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392(2002)06-0027-02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27例张兰芹(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301700)关键词糖尿病足;并发症;中西医结合作者简介:张兰芹(1955-),女,主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工作。
MC T d n a n r e t s e w f o e n i c i d e m d e t a r g e t n i e h T(收稿日期:2002-03-06)4讨论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小儿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急性胰腺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胰腺消化酶对胰腺自身消化所致的化学性炎症。
西医主要以控制饮食,抗炎及对症治疗。
中医则认为外感六淫之邪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
小儿腠理疏松,脏腑柔弱,/始虽外受,终归脾胃0。
又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均伤及脾胃,积滞于中,化湿生热,邪热湿食互结,导致阳明腑实。
中医对本病的治疗,以清热利湿,理气开郁为原则,使用中药以通里攻下和疏肝理气为主。
因通下药物能增强肠蠕动,改变胃的功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消除肠麻痹和瘀滞状态。
理气开郁药物能减少胃液分泌及游离酸,从而使胰液的分泌减少,有利于胰腺组织康复。
总之,通里攻下药与解痉止痛西药有机配合,清热解毒药与抗生素合用,并酌情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方法。
糖尿病足[1],又称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糖尿病性动脉闭塞症,是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其病因复杂,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笔者自1996年5月)2001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足27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22例对照观察,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糖尿病足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分级标准(中国糖尿病杂志,1996,4(2):126)。
将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62岁,糖尿病史7~20a,平均15a;糖尿病足分级:Ò级14例,Ó级7例,Ô级5例,Õ级1例。
2024糖尿病足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DF) 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归属于中医“脱疽”或“筋疽”范畴。
有关脱疽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痈疽》篇,描述了脱疽的症状,有“发于足趾,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的记载。
一、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足在糖尿病的各个阶段均可以起病,经常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造成,与湿、热、毒、虚等因素有关,是典型的本虚标实之证。
故临证辨治要分清标本,强调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具体应用时要根据正邪轻重和主次,或以祛邪为主,或以扶正为主。
(1)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宜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生脉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2)湿热毒盛证,筋腐肉烂证:宜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推荐方药:四妙勇安汤合茵栀莲汤(奚九一验方)加减。
(3)气血亏虚、湿毒内蕴证:宜益气养血,清化湿毒。
推荐方药:人参养荣汤合二妙散加减。
(4)肝肾阴虚、痰瘀互阻证:宜调补肝肾,化痰通络。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汤合奚氏软坚清脉方(奚九一验方)加减。
(5)脾肾阳虚、经脉不通证:宜温补脾肾,活血通脉。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合阳和汤加减。
二、口服中成药中成药的选用必须适合该品种的证型,切忌盲目使用。
建议选用无糖颗粒剂、胶粒剂、浓缩丸或片剂。
(1)脉络宁口服液:清热养阴,活血祛瘀。
(2)龙血竭胶囊: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
(3)通心络胶囊: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三、血管腔内治疗术后中医药治疗血管腔内手术配合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再狭窄的发生。
宜用益气活血、软坚通络法防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的再次狭窄。
推荐方药软坚清脉颗粒(奚九一经验方):海藻、煅牡蛎、蒲黄、垂盆草、豨签草。
四、中医外科手术疗法中医外科手术疗法包括切开法、清创法、砭镰法以及挂线法等。
切开法适用于糖尿病足脓成,不局限于阴证及阳证,切开时保证引流通畅及切开部位及远端肢体血供、足部筋膜间隙等。
黄芪注射液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效果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和机制。
通过分析黄芪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中药熏洗在早期糖尿病足中的应用,评价联合治疗在临床中的疗效。
结果表明,黄芪注射液联合中药熏洗能显著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症状,减轻疼痛并促进组织修复。
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包括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依从性。
疗效机制可能与黄芪注射液的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有关。
综合分析显示,黄芪注射液联合中药熏洗对早期糖尿病足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治疗机制,并优化联合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中药熏洗、早期糖尿病足、联合治疗、临床疗效、影响因素、疗效机制、治疗效果分析、研究意义、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并发症中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早期糖尿病足主要表现为皮肤破溃、溃疡形成及感染,严重的情况甚至可能导致截肢。
传统治疗方法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效果有限,容易导致复发和并发症。
近年来,黄芪注射液联合中药熏洗作为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新方法逐渐受到重视。
黄芪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炎、抗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等药理作用,中药熏洗则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并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黄芪注射液联合中药熏洗可能会对早期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为了进一步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中药熏洗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足中的作用和效果,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和疗效评价,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可能的治疗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效果,评价其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早期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目前,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方法有限,而黄芪注射液和中药熏洗作为传统中医药治疗方式,在临床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中西结合治疗湿热下注热毒瘀结型糖尿病足溃疡36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门诊常规西医治疗的3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另36例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治疗疗效及价值。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
结论:中西结合治疗湿热下注热毒瘀结型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6-0381-02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对其的干预不及时,极易造成患者残疾,甚至是截肢。
本文主要研究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并将结果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将门诊常规西医治疗的3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本组男性/女性为20/16,年龄在39~78岁之间,平均年龄(61±2.45)岁;病程为6个月~11年,平均病程(6±1.23)年。
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另36例作为研究组,本组男性/女性为21/15,年龄在40~77岁之间,平均年龄(62±2.34)岁;病程为7个月~12年,平均病程(7±0.11)月。
两组在男女患者比例、年龄、病程的对比上,差异不明显,P>0.05,可深入研究。
2.择选标准研究均符合糖尿病病足诊断标准,[1]主要症状为:患肢剧痛或不痛,痛则日轻夜重,局部皮肤紫暗,肿胀,渐变紫黑,浸润蔓延,溃破腐烂臭秽,五趾足背,波及足背,红肿边界不清,舌质红、苔黄,脉弦细数。
且符合Wagner分级法Ⅱ级;[2]所选研究样本足部溃疡的创面面积在5.0cm×5.0cm以下。
研究得到患者及(或)家属的签字认同,研究均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功能障碍者,无处在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无合并传染性、遗传性疾病者,无合并恶性肿瘤者。
3.观察方法3.1 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包括:降糖药口服、胰岛素注射等控制患者血糖,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改善患者机体微循环,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教育、饮食控制,0.5%呋喃西林液砂条湿敷溃疡创面,每日一次。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23例疗效分析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中医辨证内服养阴益气、活血化瘀中药,配合局部创面治疗。
结果:糖尿病足23例,临床治愈10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7%。
结论:中西医结合内外合治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足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标签: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四妙勇安汤;桃红四物汤;去腐生肌膏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所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属中医“消渴”、“脱疽”范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中5%~10%的患者最终需截肢手术治疗[2]。
2000年1月~2007年4月,我科在常规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2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糖尿病足23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年龄36~80岁,糖尿病病史2~34年,糖尿病诊断均符合WHO(1999)诊断标准,入院时空腹血糖7.8~24.6 mmol/L。
临床糖尿病足病程1周~6年,按Wagner分级法[3],1级7例,2级10例,3级4例,4级2例。
发病诱因:鞋袜磨伤5例,抓伤2例,修剪指甲损伤3例,自发性水泡3例,烫伤3例,皮肤皲裂1例,脚癣2例,不明原因4例。
1.2 治疗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全身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综合疗法。
1.2.1 控制血糖糖尿病饮食、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
1.2.2 内服养阴益气、活血化瘀中药根据症候给予四妙勇安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进行治疗,基本方:桃仁10 g,红花10 g,当归15 g,熟地15 g,川芎10 g,赤芍、白芍各15 g,甘草6 g,连翘10 g,牛膝15 g,黄芪30 g,金银花、玄参各15 g。
水煎服,每日1剂。
1.2.3 改善下肢血循环,营养神经血塞通、灯盏花素、丹参注射液等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维生素B1、B6、B12静脉点滴。
也可酌情选用山莨菪碱、蝮蛇抗栓酶、前列腺素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