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温度和温度计》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3.46 MB
- 文档页数:26
教科版科学三下3.1《温度和温度计》教案1一. 教材分析《温度和温度计》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长度、质量等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学生对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温度的概念。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实验、讲解、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冷水、物体。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冬夏两季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夏天会热,冬天会冷?引出温度的概念。
2.呈现(5分钟)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同时,展示温度计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和作用。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用温度计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并记录数据。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变化,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温度计是如何工作的?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让学生回答,巩固对温度计使用方法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温度计,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测量温度?学生讨论并回答,拓展对温度测量方法的了解。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用温度计测量家里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三年级科学教案之温度和温度计的基本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温度是我们经常要了解和掌握的一个概念。
无论是出门还是在家,我们都会关心温度的高低,以便更好地进行活动和生活。
那么,什么是温度?温度又是如何测量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三年级科学教案中的温度和温度计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温度?温度是物体内部含有热量的程度的一种度量,也就是说,它反映了物体内部的热量大小。
通常情况下,温度越高,热量就越大;温度越低,热量就越小。
同时,温度与物体的状态有着密切联系,例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等状态对应的温度范围也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温度来描述天气的冷热、食物的烹饪程度以及身体的体温等,因此,掌握温度的基本概念对我们的日常活动和健康都有重要意义。
二、温度的测量温度是不能看见、摸着感受到的,我们需要借助温度计等工具来测量物体的温度。
下面,介绍一下几种常见的温度计。
1.水银温度计:气温、水温等都常用水银温度计来测量。
使用前,先让温度计存放在室内,让其温度与室温相同,然后放在要测量温度的物体上,等待数分钟后,利用温度计读数器便可读取温度。
2.酒精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类似,不同的是酒精温度计对环境温度要求不高,可以在较低温度下使用。
3.数字温度计:数字温度计是一种精度较高、响应速度较快、使用方便的温度计。
这种温度计一般使用电子元件测量温度,使用时只需要将温度计置于待测物体附近即可测量温度。
三、温度的计量单位温度的常用计量单位是摄氏度(℃)和华氏度(℉)。
摄氏度和华氏度都是用来表示温度的单位。
摄氏度是以水的冰点为0度,水的沸点为100度,将这两点之间的温度等分为100份,然后以“摄氏度”为单位来表示温度的大小。
华氏度是以水的冰点为32度,水的沸点为212度为标准进行划分。
相对于摄氏度,华氏度的单位间隔较大,相同的温度下华氏度要比摄氏度更高。
要想将摄氏度转换为华氏度,可以使用以下公式:F=1.8C+32。
其中,“F”代表华氏度,“C”代表摄氏度。
温度的说课稿温度的说课稿范文(通用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温度的说课稿范文(通用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温度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温度和温度计》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
它由4个活动构成:比较冷热程度不同的水、观察温度计、摄氏温度的读写、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
摄氏温度的读和写,是训练学生的认读和记录,教材进行举例,重点区别零上和零下。
指导学生准确使用温度计属技能训练。
它与后一课时测量水温的方法有所不同,前一方法适用范围更广。
二、说学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温度有一定的了解,本课的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来搭建知识的结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愉快地探究知识,在已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使他们感悟到科学的乐趣,达成了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本教学在以学生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理念指导下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四、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经历比较观察温度计的过程。
摄氏温度的读和写,训练学生的认读和记录温度是难点(特别是零下的温度),要增加一些几组温度加以训练,运用模型等方式,尽量结合运用,强化训练,提高课堂效益。
五、说教学程序(一)、比较水的温度比较冷、热不同的五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提示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由于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也是不能进行准确判断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引出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
教科版科学三下3.1《温度和温度计》教案一. 教材分析《温度和温度计》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温度的概念,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能够理解温度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温度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长度、重量等基本测量知识,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逐步掌握。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温度有直观的感受,但缺乏对温度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能够对温度进行简单的记录和描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难点:学生能够对温度进行科学的观察和记录,理解温度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温度计、热水、冷水、冰块、记录表格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温度计,记录表格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感觉温度的?”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对温度的感受。
然后展示一些图片,如热水、冷水、冰块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温度的高低。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概念,解释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然后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测量温度。
小学科学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设计篇一: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科学《温度和温度计》教案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在我国通常使用摄氏温标来标志。
学生们可能听说过温度计,也曾用过体温计测量过体温,但真正使用温度计测量过其他物体温度的学生估计很少。
本课学习时,对许多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使用温度计。
因此,本课的学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理解温度计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识读温度计。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温度计零上刻度线的识读,不会有太大困难,但对于零下刻度的识读可能容易出错。
需要教师重点讲授这部分内容。
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
教学准备:小烧杯4支,为每组准备体温计1支,热水等。
教学过程:一、比较水的温度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一下,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板书:温度讲述: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
3、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有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
老师请两位同学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三年级科学《温度和温度计》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能够记录和分析数据。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教学重点:1. 温度的概念。
2.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2. 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第一章:温度的概念1.1 教学内容1. 引入温度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讲解温度单位和常用温度单位摄氏度。
1.2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感受身边的物体冷热程度,引出温度概念。
2. 讲解:讲解温度单位和摄氏度,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计量单位。
第二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讲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2. 演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2 教学过程1. 讲解:讲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 演示:演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第三章:实验测量温度3.1 教学内容1. 设计实验,让学生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2. 记录和分析数据。
3.2 教学过程1. 设计实验:让学生用温度计测量水、冰、热水等物体的温度。
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 记录和分析数据: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不同物体的温度差异。
第四章:温度计的正确使用4.1 教学内容1. 讲解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2. 让学生学会温度计的清洁和保养。
4.2 教学过程1. 讲解:讲解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2. 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温度计的清洁和保养。
第五章:数据的记录和分析1. 讲解数据的记录方法。
2. 讲解数据分析的方法。
5.2 教学过程1. 讲解:讲解数据的记录方法,让学生学会规范记录数据。
2. 实践: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复习提纲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复提纲及思维导图(2017.6)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第一部分:思维导图第二部分:分课时知识点第一课《温度和温度计》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温度计由(玻璃泡)和(玻璃管)组成,玻璃管上有(刻度),玻璃管内有(液柱)。
3、使用温度计前需要弄清楚的三个问题:①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即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吗?②温度计上的每一格刻度表示多少摄氏度?③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4、普通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5、正确读取温度的方法:观测温度时,手拿温度计的上端,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6、零上温度自℃以上,数字越大,温度越高。
零下温度自℃以下,数字越大,温度越低。
第二课《测量水的温度》7、按照分歧的丈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分歧的温度计。
丈量物体温度时要按照分歧丈量对象,选择符合的温度计。
8、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体温计、气温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9、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第三课《水结冰了》10、冰的特征:无色、无味、透亮,坚固,很平滑,温度低,会消融,有固定的外形,不会活动,是固体。
11、当情况温度低于(℃),水的温度下降到()时,入手下手结冰,从液体状况变成了(固体)状况。
水在结冰过程当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12、实验时,在碎冰中加入食盐,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
第四课《冰消融了》13、当环境温度高于(℃),冰的温度升至(℃)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参考教材: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温度和温度计》的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在我国通常使用摄氏温标来标志。
生活中,对于一个物体的冷热情况,学生们都有用手触摸、身体感受的经验。
但哪个物体热些,哪个物体冷些,只是一种相对的感觉,并无明确的标准,至于一个物体比另一个物体热多少或冷多少,我们就更无法做出比较准确的描述了,这就必须借助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来测量。
学生们可能听说过温度计,也曾用体温计测量过体温,但真正使用温度计测量过其他物体温度的学生估计极少。
本课学习时,对许多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使用温度计。
因此,本课的学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理解温度计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识读温度计。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温度计零上刻度的识读,不会有太大困难,但对于零下刻度的识读可能容易出错。
怎样正确识读零下温度,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因为本单元后续的学习活动,要以这样的技能作为基础。
设计思路本课从学生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冷水和热水时的感觉(或经验)引出温度的概念——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然后,通过学生用手触摸感觉比较四杯冷热不同的水,引出使用温度计才能准确测量物体温度的问题。
最后指导学生观察温度计,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以及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
这是科学技能的训练,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体验,对温度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同时,还认识到对观测温度的方法作出统一规定的重要性,并明白观测温度时,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
小学三年级科学《温度和温度计》教案详解教案详解一、教学目标1.掌握温度的概念和意义。
2.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种类。
3.了解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单位。
4.理解和掌握温度计的测量原理。
5.培养学生对温度认识和测量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温度的概念和单位;了解温度计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和掌握温度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内容1.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天气随季节的变化,让学生通过感受自己的身体状态认识到温度的概念,即高温、低温。
进而引出温度计,让学生认识到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
2.温度的概念和单位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和单位。
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
3.温度计的种类和使用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计的种类,如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等,并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温度计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同时,教师为学生演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尝试自己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使用温度计时,注意安全,正确使用。
4.温度计的测量原理通过讲解温度计的测量原理,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增强学生的科学素质。
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片等方式讲解不同种类温度计的测量原理,让学生了解不同温度计测量原理的区别。
5.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对温度和温度计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向学生介绍读书、参观科技馆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温度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温度和温度计有一个直观感受,如通过实物、图片、动画等方式引导。
2.示范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解或演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温度计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3.合作探究法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探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素质。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布置温度计的制作等任务,对学生进行评价。
同时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在本节课程中的掌握情况。
三年级科学《温度和温度计》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温度是什么,能描述温度的概念。
2. 了解温度计的作用和种类,能正确使用温度计。
3. 能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温度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1. 温度的概念及单位。
2.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温度计的读数方法。
2. 温度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温度计若干。
2. 实验材料(如热水、冷水、冰块等)。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思考温度对生活的影响。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温度吗?温度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二、探究温度(10分钟)1. 讲解温度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介绍温度的单位(如摄氏度、华氏度等)。
3. 进行实验:让学生用手感受不同温度的水(热水、冷水、冰块等),并描述感受。
4. 引导学生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的水,并记录数据。
三、学习温度计(10分钟)1. 介绍温度计的种类(如普通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
2. 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温度计使用技巧。
3. 进行演示:教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4. 学生分组实践:让学生互相测量体温,并记录数据。
四、温度计读数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使用温度计测量周围环境的温度。
2. 教师检查学生的读数方法是否正确,并进行指导。
3. 学生记录测量结果。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温度对周围环境有什么影响吗?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温度知识,提高生活质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六、温度和天气(10分钟)教学内容:1. 了解温度和天气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