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逢入京使》阅读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19.75 KB
- 文档页数:6
《逢入京使》阅读鉴赏题背诵考题汇总(含答案)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1、解释词语:
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龙钟:沾湿凭:托传语:捎口信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本诗描写了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托使者带平安信以慰家人的场景,书写了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3、“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5、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1。
七年级语文《逢入京使》(岑参)欣赏及练习题逢入京使(岑参)【原文】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擦都擦不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纸和笔,烦劳您给我的家人捎个口信报个平安。
【赏析】《逢入京使》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
“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
“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
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
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
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主题】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安慰家人的典型场面,抒发了诗人报国和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写法】这首诗不假雕琢,脱口而成,感情真挚,在平易中显出丰富的诗韵,深入人心,脍炙人口。
【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1.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3.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
4.《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古诗词阅读理解(二)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种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诗中的“龙钟”、“传语”是什么意思?
【答案】
1.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
2.“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传语”是捎口信的意思。
【解析】
1.本题考查诗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
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为下文“传语报平安”作铺垫”。
2.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掌握。
“双袖龙钟泪不干”的意思是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
根据文意可知龙钟是指流泪的样子;“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意思是“只好托你捎个口信,给我家中报个平安”,这里“传语”就是捎口信的意思。
《逢入京使》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主题思想】此诗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2、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的是的两句是:二、选择题:1、《逢入京使》中,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 “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B. 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C. 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很矛盾,写出作者矛盾的心情。
D. “凭君传语报平安”,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逢入京使》中,关于“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不正确的理解是()A. 诗中“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B. 行者匆匆的口气。
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C. 诗写作者归家途中邂逅京使,虽然不久后将会见到家人,但是思乡心切,于是托京使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
D. 这句诗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真挚而又不需要添加任何修饰的表现出来,使得诗歌更具表现意义。
《逢入京使》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一、理解性默写:1、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的是的两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二、选择题:1、《逢入京使》中,以下分析,错误的是(C)A. “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B. 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C. 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很矛盾,写出作者矛盾的心情。
D. “凭君传语报平安”,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解析】C、不矛盾。
“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2、《逢入京使》中,关于“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不正确的理解是(C)A. 诗中“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B. 行者匆匆的口气。
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C. 诗写作者归家途中邂逅京使,虽然不久后将会见到家人,但是思乡心切,于是托京使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
D. 这句诗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真挚而又不需要添加任何修饰的表现出来,使得诗歌更具表现意义。
《逢入京使》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主题思想】此诗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的是的两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二、选择题:1、《逢入京使》中,以下分析,错误的是(C)A. “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B. 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C. 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很矛盾,写出作者矛盾的心情。
D. “凭君传语报平安”,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解析】C、不矛盾。
“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2、《逢入京使》中,关于“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不正确的理解是(C)A. 诗中“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B. 行者匆匆的口气。
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逢入京使》阅读答案《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
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
小编整理了《逢入京使》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①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1、选自《岑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卷七。
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2、唐代诗人。
曾任嘉州(现在四川乐山)刺史。
3、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4、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5、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
6、凭:托,烦,请。
7、传语:捎口信。
译文: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使者)相遇但无纸笔,请告诉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逢入京使》阅读题目与参考答案:1、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解析】这是一首边塞诗。
岑参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
第一次远赴西域,正值34岁,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远离京都和家园的心情是凄凉的,又正遇上和自己反向而行之人,因而不免感伤。
但远行之人又想安慰家人,说自己在外平安,不必担心。
这样朴素而又复杂的人之常情,用朴实无华的叙述式语气道出,更觉得真切感人。
【答案】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
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的波澜起伏,可见一斑。
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爱怜亲人的思想感情。
(2)龙钟、传语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分)答: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传语是捎口信的意思。
(3)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4、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种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答: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岑参《逢入京使》练 习题岑参《逢入京使》练习题 《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
分享了岑参《逢入京使》 阅读练习题,一起来看看吧!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练习 1、解释词语: 故园: 漫漫: 龙钟: 凭: 传语: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5、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 “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1、解释词语: 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遥远龙钟:沾湿 凭:托 传语:捎口信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3、“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 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5、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 “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不矛盾。
“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 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 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 息。
《逢入京使》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原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作者】岑参(715~770)唐代诗人。
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
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
父亲两任州刺史。
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
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
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
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
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
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大历(766~779)年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
其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
有《岑嘉州集》。
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背景】根据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
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
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
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
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
2023年最新的《逢入京使》阅读答案9篇逢入京使诗词阅读答案教材上有岑参的一首诗歌《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①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2分)答:②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3分)答:【答案】①(2分)不正确。
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或“骑在马上”)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
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
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们诗人是平安的。
(注意区分答案是否能从词和词性、词组等方面进行解说,酌情给分。
) ②(3分)①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②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
③这样的理解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还伤心什么呢(上述3点,答到1点给2分,答到2点及3点都给3分。
)(1)“龙钟”、“传语”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分)“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传语”是捎口信的意思。
(2)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逢入京使》阅读答案(2)逢入京使的阅读答案【篇一:2023年浙江省丽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ass=txt>一.语文知识积累(22分)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峦泊瑰丽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6分)。
(1)居数月,胡马将胡骏马而归.(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4)尉果笞广.(5)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古诗文名句默写。
岑参《逢入京使》阅读练习 《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整理了岑参《逢入京使》阅 读题,以帮助同学们学习巩固!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阅读及答案 1、 “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 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 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这是一首边塞诗。
岑参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
第一次远赴西域,正值 34 岁,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远离京都和家园 的心情是凄凉的,又正遇上和自己反向而行之人,因而不免感伤。
但远行之人又 想安慰家人,说自己在外平安,不必担心。
这样朴素而又复杂的人之常情,用朴 实无华的叙述式语气道出,更觉得真切感人。
【答案】 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 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 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人的 心情。
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诗人托入京 使捎话时内心的波澜起伏,可见一斑。
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 思念亲人、爱怜亲人的思想感情。
(2)“龙钟”、 “传语”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 回答。
(2 分) 答:“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传 语”是捎口信的意思。
(3)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答: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4、“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种” 是什么意思? 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 答:“ 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 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5、“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 答:对故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6
6.想象一下,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会是一种怎 样的场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诗人和使者在路上匆匆相逢,这是一个多好的给家人捎书信的机会呀! 可惜却没有预先准备好纸笔,于是,诗人急中生智,那就干脆为我带一个平安的 口信吧。
可以感受到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7、 在上面逐步分析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 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 勾起了诗人无限的 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
旅途的颠沛 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诗人已经离开 “故园”多日, 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 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 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 难收。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
“东望”是点 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 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 以至于 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 可眼泪就是止不住。
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 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 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 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 写得十分传神。
“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 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 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 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
这最 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 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 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
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 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 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
诗人善于把许 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 义。
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岑参这首诗, 正是有这一特色。
2/6
3/6
4/6
5/6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