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选光度法测定铬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04.37 KB
- 文档页数:2
铬含量测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铬含量测定实验引言:铬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广泛存在。
其存在形式包括六价铬(Cr (VI))和三价铬(Cr(III))。
由于Cr(VI)具有高毒性和致癌性,其浓度的测定对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比色法测定铬含量,并研究不同条件下铬的还原转化反应。
实验方法:1. 样品的预处理:将待测样品中的Cr(VI)还原为Cr(III),采用0.1mol/L SO2溶液作为还原剂。
取适量待测样品,加入适量SO2溶液,调节pH至3-4,使溶液中的Cr(VI)完全还原。
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定容,得到浓度为C1的还原液。
2. 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取0.1mol/L的Cr(VI)标准溶液,加入适量的0.1mol/L SO2溶液,调节pH至3-4,使溶液中的Cr(VI)完全还原。
用蒸馏水稀释至一系列体积分别为V1,V2,V3,...的标准溶液。
分别测定各个稀释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并绘制标准曲线。
3. 测定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取适量的还原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
根据标准曲线,根据吸光度求得待测样品中Cr(VI)的浓度。
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方法,我们成功测定了待测样品中Cr(VI)的浓度。
测得吸光度与Cr (VI)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可用标准曲线求得浓度。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待测样品的浓度测定了三次,并计算了平均值。
各次测定的浓度和平均值如下表所示。
样品编号浓度测定1 浓度测定2 浓度测定3 平均浓度样品1 X1 X2 X3 Xmean样品2 X1 X2 X3 Xmean样品3 X1 X2 X3 Xmean由于测定结果的较差,我们对实验条件进行了反思和改进。
在实验中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1. 样品预处理不彻底:在还原过程中没有完全将Cr(VI)转化为Cr(III),导致测定结果低于真实值。
下次实验中可以增加还原剂的用量,或者延长还原时间。
2. 吸光度测定的误差:分光光度计的使用需要严格控制样品的质量和光程等条件,以确保吸光度的准确测量。
铬矿选矿过程中的浮选技术改进研究铬矿选矿过程中的浮选技术改进研究摘要:铬矿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石,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制陶和地质勘探等领域。
浮选是铬矿选矿的常用技术之一,但传统的浮选技术在提取铬矿时存在一些问题,如选矿效果不稳定、损失大、浪费资源等。
因此,改进浮选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铬矿浮选技术改进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1. 引言铬矿资源丰富,但多数铬矿石矿石矿物的硬度较高,常规选矿工艺不能有效地分离矿石和废石,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浮选是铬矿选矿的一种重要技术,通过利用矿石与浮选剂的不同亲和性,实现矿石和废石的分离。
然而,传统的浮选技术存在一些问题,如浮选剂选择不合理、氧化铬矿难以浮选等,因此有必要对浮选技术进行改进。
2. 浮选技术改进的研究现状2.1 浮选剂选择传统浮选技术中使用的乙二胺、黄原胶等浮选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选择性差、浮选效果不稳定等。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寻找新型的浮选剂。
磷酸酯、辛醇醛酮等新型有机浮选剂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能够提高铬矿的提取率和质量。
2.2 氧化铬矿的浮选氧化铬矿是铬矿中的一种重要矿石,其硬度大、颗粒细且表面电荷密度低,导致传统浮选技术对其浮选效果较差。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如超细磨矿、表面活性剂处理等。
利用超细磨矿可以提高氧化铬矿的浮选速度和浮选效果;利用表面活性剂处理可以改善氧化铬矿与浮选剂之间的结合,从而提高铬矿的提取率和质量。
2.3 浮选机械改进传统的浮选机械存在一些问题,如处理能力小、选矿效果差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浮选机械改进方案。
例如,引入新型浮选槽和湍流浮选机械,能够提高浮选效率、减小矿石损耗和废石含量。
3. 浮选技术改进的挑战和展望尽管铬矿浮选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浮选剂的选择和使用仍然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次,针对氧化铬矿的浮选技术仍然不成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改进;最后,浮选机械的改进需要更多的工程实践和技术支持。
铬精矿的矿石选矿工艺研究铬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不同行业,如钢铁、化工和冶炼等。
铬矿石的选矿工艺研究是为了提取和分离出高品位的铬矿石以满足工业需求。
本文将对铬矿石的选矿工艺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探讨一些常用的选矿方法。
铬矿主要存在于两种矿石类型中,即氧化铬和硫化铬。
氧化铬一般包括铬铁矿、尖晶石矿和铬绿石矿等,而硫化铬主要是黄铁矿。
铬矿石的选矿工艺可以分为多个阶段,包括破碎、磨矿、浸出和浮选等。
首先,矿石的破碎是选矿工艺中的第一个环节。
通过破碎可以将矿石变得更易处理,提高后续工艺的效率。
在矿石破碎过程中,选用合适的破碎设备和破碎度是关键。
常见的破碎设备包括颚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和冲击式破碎机等。
在选择合适设备的同时,需要根据矿石的性质和矿石的需要进行选择。
其次,经过破碎的矿石需要进行磨矿处理。
磨矿是将矿石进行干磨或湿磨以减少粒度,提高矿石的浸出率和浮选性。
常用的磨矿设备包括球磨机和罗茨磨机等。
在选择磨矿设备时,需要考虑矿石的硬度、磨矿介质的选择和磨矿时间的控制等因素。
接下来,浸出是铬矿石选矿工艺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浸出可以将铬矿石中的金属铬溶解出来,通常使用盐酸或硫酸等酸性浸出剂进行浸出。
在浸出过程中,需要考虑浸出剂的浓度、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等因素。
此外,还可以采用隔离互溶物的方法,如加入氯化铵或硫酸铵等盐类,以提高浸出效果。
最后,浮选是铬矿石选矿工艺中的关键步骤。
浮选是指利用物理和化学性质差异使矿石中的有用矿物与杂质或未浸出的矿物分离的过程。
浮选一般分为直接浮选、反浮选和粗浮选等不同类型。
在浮选过程中,需要选用合适的浮选剂和药剂,如黄原酸、硝酸盐和茂金矿酸等。
此外,还需考虑搅拌速度、气泡大小和浮选时间等因素。
除了以上基本的选矿工艺,还可以根据铬矿石的具体情况和工艺要求采用其他补充工艺,如重选、磁选和电选等。
重选是指通过密度差别进行分离,常用的设备有螺旋浮选机和重选槽。
磁选是指利用矿石中磁性矿物和非磁性矿物的差异进行分离,常用的设备有湿式高强磁选机和湿式弱磁选机。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铬含量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社会的一个主要议题。
其中,环境污染的控制和防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铬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元素,存在于环境中的铬经常是污染物,因此,对土壤中铬的分析和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化学分析法需要费时费力,而分光光度法则因其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而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元素测定中。
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铬,以研究分光光度法在铬测定中的应用。
采用清洁土壤样品,采用分光光度仪,调整参数,测定土壤中铬的含量。
调整分光光度仪参数的优化方法,探究了不同的参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得出最佳的参数组合。
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铬含量,测量结果与其他分析方法一致,定量结果高精度,能够有效提高测量效率,准确地检测土壤中铬含量。
土壤中铬的污染物含量高低,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并影响土壤和水体环境及人类健康。
因此,准确快速地监测土壤中铬的浓度对于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分光光度法测定比传统的化学分析法更加准确、实用、高效,可以有效准确地分析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因此在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分光光度法可以有效地测定土壤中铬含量,具有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的特点,对于土壤中铬的监测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加大对分光光度仪参数调整的研究,可以更进一
步完善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使分光光度法在测定土壤中铬含量方面更加可靠。
铬矿选矿方法1. 引言铬矿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石,主要用于生产不锈钢、合金和化学品等。
铬矿的选矿方法对于提高铬矿的品位和回收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铬矿选矿方法,包括重选法、浮选法和化学浸出法等。
2. 重选法重选法是一种常用的铬矿选矿方法,通过对原始铬矿进行物理分离来提高其品位和回收率。
该方法适用于粒度较大且具有明显密度差异的铬矿。
2.1 前期处理在进行重选之前,需要对原始铬矿进行前期处理。
首先是粉碎过程,将原始铬矿粉碎成适当的颗粒大小以利于后续操作。
然后是除杂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如泥土、黄铁矾等。
2.2 重力分离重力分离是重选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不同物料的密度差异,在水介质中利用离心力或水流力将铬矿分离出来。
常用的设备有重力选矿机、旋流器等。
2.3 磁选磁选是利用铬矿和其他矿物在磁场中的不同磁性来进行分离的方法。
通过调节磁场强度和磁性材料的选择,将具有较高磁性的铬矿与其他杂质分离开来。
常用的设备有湿式强磁选机、干式强磁选机等。
2.4 重选尾渣处理在进行重选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尾渣。
这些尾渣通常含有一定量的有价值元素,如铬、钼等。
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需要对重选尾渣进行处理,通过浮选、化学浸出等方法进一步回收其中的有价值元素。
3. 浮选法浮选法是一种利用物理和化学性质差异进行分离的铬矿选矿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粒度较小且含有大量细粒铬矿的情况。
3.1 破碎和粉碎与重选法类似,在进行浮选之前需要对原始铬矿进行适当的破碎和粉碎处理。
3.2 药剂添加在浮选过程中,需要添加一定的药剂来调节矿浆的性质。
常用的药剂有捕收剂、泡沫剂、调节剂等。
捕收剂可以使铬矿与气泡结合形成浮选泡沫,而调节剂则可以调节矿浆的pH值和离子浓度等。
3.3 气体分离在药剂添加后,通过通入空气或其他气体,产生气泡并与铬矿颗粒结合形成浮选泡沫。
由于铬矿与杂质的亲水性差异,使得铬矿能够被有效地分离出来。
3.4 尾渣处理与重选法类似,在进行浮选过程中同样会产生一定量的尾渣。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铬条件探讨铬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对环境和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准确、可靠地测定铬浓度变得尤为重要。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测定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金属离子的浓度。
为了实现有效的铬测定,需要考虑多种测定条件,包括样品制备、反应条件、仪器参数等。
下面将探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铬的条件。
1. 样品制备:为了获得准确的铬分析结果,样品制备必须严格按照标准程序进行。
可能的样品制备步骤包括样品收集、前处理、溶解、稀释等。
必须确保样品完全溶解,并且没有可能干扰分析的杂质存在。
如果干扰存在,则需要进一步处理样品,例如使用离子交换树脂或其他技术去除干扰物。
2. 反应条件:铬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通常使用氢化物生成器,将样品中的铬还原为氢化物以提高灵敏度。
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反应时间、还原剂和酸度等。
在确定最适条件时,需要考虑铬的还原速率及生成氢化物的效率。
3. 仪器参数:仪器参数的选择对于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都有重要影响。
通常采用火焰原子吸收仪器或石墨炉原子吸收仪器进行测定。
在选择仪器时需要考虑仪器的稳定性、线性范围、检测极限和灵敏度等因素。
同时,急需注意标准曲线的建立及稳定性,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
4. 分析前校准:分析前的校准是确保结果准确的必要步骤。
在建立标准曲线时,应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校准。
校准范围应覆盖分析范围,同时应重复进行几次以确保可靠性。
还需要进行干扰校准,以便在样品中存在可能干扰的情况下对分析结果进行调整。
总之,通过对样品制备、反应条件、仪器参数和分析前校准的逐一考虑,我们可以得到较为准确且可重复的铬测定结果。
这些因素的考虑是测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铬矿石原矿的矿石选矿实验研究摘要:铬矿石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石,广泛用于不同领域的工业生产。
然而,铬矿石中的铬矿物通常与其他非金属矿物混合,因此需要进行选矿实验以提高铬矿石的品质。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的矿石选矿方法对铬矿石提纯效果的影响,并寻找最佳的选矿方案。
引言:铬矿石是一种含有铬元素的矿石,其主要矿物有铬石和铬铁矿。
铬矿石广泛分布于地球表层,经济开采的主要矿床有南非、印度、哈萨克斯坦等地。
铬矿石在不同工业领域中应用广泛,特别是在金属冶炼、合金制造和耐火材料等领域。
然而,铬矿石中常常伴随着其他非金属矿物,如硅、铝、镁等,这些杂质对铬的提纯造成困难。
方法:1. 矿石样品的制备:从矿山取得铬矿石样品后,首先需要将矿石样品进行粉碎和研磨,使其达到实验所需的颗粒度。
然后,通过分级筛将矿石样品按照不同的颗粒大小进行分类。
将分类后的矿石样品保存以备后续实验使用。
2. 物相分析:对不同颗粒大小的铬矿石样品进行物相分析,以确定其中的主要矿物和杂质含量。
常用的物相分析方法包括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
3. 选矿实验:(1)重选法:利用铬矿石中铬矿物和其他非金属矿物在密度上的差异,通过重选方法进行铬矿石的初步提纯。
重选过程中,常用的设备有重力选矿机、离心选矿机等。
(2)浮选法:利用铬矿石中铬矿物和其他非金属矿物在水中的润湿性差异,通过浮选方法进行铬矿石的提纯。
浮选过程中,通常使用气体或化学药剂,如气泡浮选机、药剂浮选机等。
(3)磁选法:利用铬矿石中铬矿物在磁场中的磁性差异,通过磁选方法进行铬矿石的提纯。
磁选过程中,常用的设备有湿式磁选机、干式磁选机等。
结果与讨论:经过物相分析,我们确定了铬矿石样品中的主要矿物为铬石和铬铁矿,同时含有较高的硅、铝、镁等杂质。
在重选实验中,我们发现重力选矿机对铬矿石的初步提纯效果较好,可以将矿石中的大部分杂质分离。
然而,重力选矿法无法将铬矿物与小颗粒的非金属矿物有效分离。
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铬摘要:研究了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铬的方法。
首先,通过自收纳式分光光度计充分发泡、热处理研磨样品,反应时间5min,工作波长620nm,然后以4.4×10-4mol/L铬(Ⅵ)(Cr2+)溶液为基准溶液,使用1cm光谱细胞,用铬(Ⅵ)作基标准料归一;最后,采用回归分析法计算微量铬的含量,铬的检测范围在(0.001~0.040)mg/L。
该研究表明,分光光度法是快速、准确、简单的微量铬测定方法。
关键词:分光光度;铬(Ⅵ);微量;光谱IntroductionChromium (Cr) is an essential trace element in the human body, which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animals, plants, lithium and soil. I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overall trace element balance in human life. However, excessive intake of Cr in water may cause adverse health effects in human bodies. Therefore, accurate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Cr content inwater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tect human health and environment.At present, the commonly used methods for chromium determination includ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and ion chromatography. However, these methods are more expensive and complicated.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develop an accurate and simple chromium determination method. The present study entailed the use of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chromium in water.ExperimentalApparatus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using self-contained spectrophotometer (560 PC, LW Scientific, USA).Reagents and MaterialsCr2+ reagent solution was used for calibrationfor a chromium concentration of 4.4×10-4mol/L.ProcedureThe sample was adequately warmed and ground followed by thorough foaming in the spectrophotometer using a 1-cm spectral cell. The sample and chromium reagent solution were used in series to produce a zero line. The reference solution was standardized with Cr2+. The zero line and chromium concentration were used as the calibration curve and peak intensity, respectively.ResultsThe chromium concentrations ranged from 0.001 to 0.040 mg/L. The chromium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of 0.9998.Discussion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UV-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is a rapid, accurate and simpl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chromium. The method is suitable for the routine analysis of trace chromium in water. The method is also suitabl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chromium concentrations in other samples.ConclusionThe study has demonstrated that UV-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is a rapid and easy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chromium. The method is suitable for the routine analysis of chromium in different water samples.。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铬的研究李 侠 1,柳玉英2(1.淄博职业学院化工系,淄博255020;2.山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淄博255049)摘 要:在稀HCl介质中,微量铬( )对K2S2O8氧化酸性大红GR的褪色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据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铬( )的新方法。
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并讨论了动力学参数。
方法线性范围为0.008~0.4 mg L,检出限为2.96 10-6g L。
方法已用于自来水、钢厂废水、污水中微量铬( )的测定。
关键词:铬;酸性大红GR;催化反应;动力学光度法中图分类号:O65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720(2006)09-053-04铬是生物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铬能以Cr( )和Cr( )两种形式存在于水中,由于价态的不同导致Cr( )和Cr( )毒性水平有显著差异。
C r( )具有强毒性,为致癌物质,并易被人体吸收而在体内蓄积[1]。
但是,对鱼类来说,三价铬化合物的毒性比六价铬大。
当水中六价铬浓度达1 mg L,水呈黄色并有涩味;三价铬浓度达1mg L 时,水的浊度明显增加。
陆地天然水中一般不含铬;海水中铬的平均浓度为0.05 g L;饮用水中更低[2]。
铬的工业污染源主要来自铬矿石加工、金属表面处理、皮革鞣制、印染等工业的废水。
因此对水体中铬的浓度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铬( )的危害性较大,其测定方法已被广泛关注,常用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气相色谱法[2]和催化动力学光度法[3~6]等。
Cr( )的测定方法研究较少,用过硫酸钾氧化酸性大红GR褪色的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铬( )的方法尚未见报道。
在酸性介质中,铬( )能有效催化过硫酸钾氧化酸性大红GR的褪色反应,本文研究了影响催化褪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建立了测定微量铬( )的新方法,已用于自来水、钢厂废水和污水中铬( )的测定。
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HH-601超级恒温水浴器(江苏金坛荣华仪器厂);SYZ-550型石英亚沸高纯水蒸馏器(江苏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