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碳负离子的反应
- 格式:ppt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50
第14章 碳负离子的反应——β-二羰基化合物§14.1 α-H 的酸性和互变异构14.1.1 α-H 的酸性 1、?-H 的酸性在有机化学中,与官能团直接相连的碳原子均称为?-C ;?-C 上的氢原子均称为?-H 。
?-H 以质子形式解离下来的能力,即为?-H 的活性或?-H 的酸性。
因此烃也可叫做氢碳酸。
表14-1-1 常见化合物?-H 的p K a 值羧酸衍生物中的?-H 的活性一般比醛酮为弱,但酰氯中由于氯原子与羰基的共轭程度差且吸电子效应强,反而使其?-H 的酸性增强。
酸性大小: 酰氯>醛、酮>酯>酰胺 Cl :吸电子诱导>给电子共轭 O :给电子共轭>吸电子诱导 2、影响?-H 的酸性的因素1)?-C 所连接的官能团及其官能团的吸电子能力。
总的吸电子能力越强,?-H 的酸性就越大; 2)取决于氢解离后生成的碳负离子(carbanion)结构的稳定性。
负离子上电子的离域范围越大越稳定;3)分子的几何形状、介质的介电常数、溶剂等都有关系。
3、β-二羰基化合物α-H 的活性分析乙酰乙酸乙酯是一个典型的1,3-二羰基化合物,由于受两个羰基的吸电子作用,亚甲基上的H 特别活泼,和碱作用形成稳定的负离子。
负离子特别稳定是因为负离子可以同时和两个羰基发生共轭作用,具有比较广泛的离域范围。
烯醇负离子其他1,3-二羰基化合物情况相似,其他的吸电子基团如硝基、氰基等与羰基作用相同在含有氢的碳原子上连有两个吸电子基团的化合物都含有一个活泼的亚甲基,它们统称为含活泼亚甲基(氢 )的化合物。
β-二酮 β-羰基酸酯 丙二酸酯 氰乙酸酯 硝基乙酸酯 活泼氢化合物的双重反应性能: 碳负离子 烯醇负离子 氧负离子 一般情况下,这些物质在反应时可以看作是碳负离子对其它官能团的亲核加成反应。
14.1.2 酮式和烯醇式的互变异构可以看作是活泼H 可以在α-C 和羰基O 之间来回移动。
1、酸碱对互变平衡的影响痕量的酸、碱甚至是玻璃仪器都能促使平衡的快速建立。
第十三章 碳负离子的反应 第一节α-氢的酸性和互变异构一、α-氢原子的反应醛、酮分子中的α-氢原子具有酸性,从其pKa 值可以看出,醛、酮α-氢原子的酸性比末端炔氢的酸性还强。
CH 3CH 3CH 2CH 2H CCHCH 3CO CH 3p K a~50~382520醛、酮分子中的α-氢原子具有酸性的主要原因有:(1)羰基的极化;(2)羰基能使其共轭碱的负电荷离域化而稳定。
C CO _CCO _1. 互变异构醛、酮分子中的α-氢原子以质子解离产生其共轭碱——碳负离子(carbanion ),由于羰基的共轭作用,形成烯醇负离子(enolate ion ),质子与碳负离子重新结合,就得到原来的醛、酮,若与烯醇负离子结合,则得到烯醇。
醛、酮与烯醇互为异构体,它们通过共轭碱互变。
这种异构现象称为互变异构(tautomerism )。
C H CO+C CO _C CO_H ++CCO H酮式烯醇式在溶液中,含有α-氢原子的醛、酮分子是以酮式和烯醇式平衡而存在的。
在一般条件下,对于大多数醛、酮来说,由于酮式的能量比烯醇式低,因而在平衡体系中烯醇式极少(丙酮和环己酮在25℃水中约106分之一)。
而对于β-二羰基类化合物,烯醇式中碳碳双键与其它不饱和基团共轭而稳定,烯醇式含量增加(见表10-5)。
表10-5 一些化合物的烯醇式含量酮式烯醇式烯醇式含量(%)CH 3CO CH 3C H 2C C H 3O H0.00015CH 3CCH 2CO C 2H 5O OC H 3CC H C O C 2H 5O HO7.5C H 3C C H 2C C H 3OOC H 3CC H C C H 3O HO76.0PhC C H 2C C H 3OOPhCC H C C H 3O HO90.0关于影响酮式、烯醇式在互变平衡体系中含量的其他因素参见第十三第二节。
在含有α-氢原子的醛、酮分子中,当羰基α-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时,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通过烯醇式或烯醇负离子发生外消旋化(racemization )。
剑与碳负离子作者: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武汉,30072摘要:本文在高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上,从碳负离子的形成、稳定性出发,讨论了碳负离子的一些典型反应,并同时对反应的相关机理进行了对比和讨论,最后,对借助剑与剑鞘的模型对碳负离子的性质进行了进一步的具体化讨论。
关键词:碳负离子稳定性结构反应剑前言碳负离子在有机化学下中一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从醛酮开始,就已经基本上呈现出接管有机化学下的态势,可见其在大学化学常规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之大。
同时,在整个有机化学的架构中,碳负离子也一直是有机反应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体.对有关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主要通过碳正离子的形成、碳正离子的稳定性以及有关涉及碳负离子的反应来对碳负离子的相关性质进行系统的讨论。
一、碳负离子的形成碳负离子是有机化合物中碳断开一个共价键得到相连原子的共用电子而形成的离子,它与氨或胺是等电子的。
这些分子在两个等同的锥形结构之间进行非常迅速的翻转。
碳是SP3杂化的,因此碳负离子具有发生构型反转的可能性:1.1 含碳酸的脱质子作用有机化合物中C-H 键的电离也应当看作是酸性电离:为了同含氧酸,氢卤酸等相区别,把这种酸称为含碳酸(carbonic acids ),含碳酸的共轭碱即为碳负离子(carbanions )。
比如炔烃失去一个质子所得的碳负离子为sp 杂化,s 成分很大,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相对的碱性越弱,而共轭酸的酸性越强,容易电离出质子而成为碳负离子。
1.2 醛酮α氢的电离:醛酮在羰基的影响下(诱导效应与共轭作用),α氢有一定的酸性,可以电离出稳定的碳负离子。
例如丙酮电解生成共轭碱。
酮和烯醇在碱的催化下形成动态平衡,中间体是碳负离子的共振体。
1. 3 α-β酮酸酯分子中羰基和酯基之间的活性亚甲基β酮酸酯分子中羰基和酯基之间的活性甲基,受两个吸电子集团的影响而有很高的活性,称为活性亚甲基。
活性亚甲基在碱性条件下容易失去氢原子,形成碳负离子。